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论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作为癌前状态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认为,从正常胃粘膜经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到肠型胃癌是胃粘膜多步骤癌变的发展过程,运用中医药治疗CAG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中医药已从单纯的整体辨证阶段发展为整体辨证结合胃镜像及病理检查结果的微观辨证辨病的阶段,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CAG的病因病机,完善了治疗CAG的方法,更好地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瘀血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从瘀论治是本病治疗的重要方面。1 发病与瘀血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对CAG的病…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有效开展本病的干预对胃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辨证施治有较大优势.本病的发生发展是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复杂过程,认为脾胃虚弱(损)是发病之本,邪壅胃腑、胃络瘀阻是重要病机特征,邪毒久滞、毒损胃络是重要病机转归,故提出“脾虚络阻毒损”为其基本病机,以“健脾通络解毒”为基本治则,并应用肝脾(胃)同调,宏观与微观辨证施治相结合来立法处方,确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痞证"范畴,为常见的胃病。各家的报道 CAG占胃镜检查例数的4.7~13.0%。近年来,人们重视研究本病,主要是由于本病与胃癌有着某种关系。本文复习文献,扼要地讨论了 CAG 的病因,与胃癌的关系、其诊断和分类,以及中西医治疗 CAG 的概况,提出 CAG 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设想。一、CAG 的病因与胃癌的关系 CAG 的病因还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竭是肾功能不可逆损失后,临床上以体内废物潴留而表现相关脏器损伤的综合征。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虚劳"等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传统六经辨证从初期病位在肾、肾病及脾,水不涵木、肝火上炎,逐渐进展到气逆上冲、水饮凌心,最后影响全身脏器功能异常。胡希恕辨六经实质是六经来自八纲,厥阴病即半表半里的阴证,与慢性肾衰竭寒热错杂证密切相关,但又与传统六经辨证不同,临床上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极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缓慢、隐匿,病势缠绵难愈,同时存在着一定的癌变倾向,可发展为胃癌,因而备受关注。CAG病因繁多,病情复杂,临床上多由寒热之邪互搏损伤脾胃而为病,故以寒热错杂之证多见,而半夏泻心汤作为治疗寒热错杂证的经典方剂,在CAG的治疗上已经展现出一定的优势。本文从中医对CAG的认识分析半夏泻心汤在临床治疗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月林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573-157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一种难治性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袁红霞教授认为CAG病机为脾胃虚弱,少阳枢机不利,临证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多从少阳论治,常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下称CAG)是一种以腺体萎缩或伴有代偿性增生病变为主的胃粘膜病变。临床表现以胃脘胀满或沉重感,隐痛,痞闷不舒,纳减为主要症状。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的范畴。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西医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中医对本病的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我科近10余年收治的CAG观察,中医辨证主要分脾胃虚寒(包括脾胃虚弱、肝郁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不足及寒热错杂5型。但最根本的病理改变是脾虚及脾虚基础上的气滞血淤。因此我们体会CAG的常用治法是: 1 温中健脾养胃由于本病病程长,“久病必虚”,虚就成为本病的病理基础。根据我们的观察,虚寒型甚为多见,表现胃脘胀满,沉重感。病本多责之阳气不足。我们曾统计我科住院患者251例,虚寒型158例,占62.95%,  相似文献   

8.
马骏教授据多年临证经验,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宏观辨证为肝胃不和证、饮食积滞证、痰瘀互结证、寒热错杂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马教授以宏观辨证为基础,结合胃黏膜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胃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辨病与辨证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胃黏膜相在判断病因、病机、病性、病势中具有指引作用。胃黏膜相可以弥补宏观辨证论治之不足,进一步明确诊断,提高临床疗效。以"调和致中"为指导思想,以"权衡、寒热、升降、润燥、通补"为具体治疗原则,宏观辨证与胃黏膜相结合,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对胃黏膜相的研究,才能不断丰富诊疗手段,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粘膜腺体萎缩变薄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发病原因迄今还不十分清楚.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病变部位虽以胃为中心,然涉及到肝、胆、脾、肾等脏腑,故对本病的治疗应详审病机,细辨虚实,分清寒热,在气在血,合理立法,遣方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疗效.余就临床所及,结合所辑资料,将本病的治法归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腺体萎缩、胃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等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炎症疾患。本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 ,有时仅表现为食欲下降 ,消瘦乏力 ,上腹部疼痛、胀满 ,后期可见营养不良、贫血、齿龈萎缩等 ,其病程长 ,不易治愈 ,部分可转变为胃癌 ,所以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由于本病以慢性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特点 ,所以概括于中医的胃痛范畴。现结合临床实际将其辨证施治浅析如下。1 辨证要点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脘疼痛、胀满等为主症 ,结合其他兼证及整体情况 ,辨其寒热虚实 ,在气在血及脏腑病位。1.1 辨寒热虚实 :胃脘疼…  相似文献   

11.
李守朝教授应用纯中药辨证治疗萎缩性胃炎,经验颇丰.他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常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治疗应重视补益后天,强调寒热、虚实、气血同治,主张综合调理,用药颇具特色,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2.
专方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已被医学界公认为是癌前病之一。早期对本病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对防止癌变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临床上以自拟“益气治萎汤”为基本方辨证分型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系胃阴虚,胃中络脉瘀阻而成,治宜养阴祛瘀,然临床疗效有时不甚满意.王行宽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胃痞"范畴,治疗胃痞当辨证为主,与辨病相结合,首辨虚实寒热,次以辨病施治,虚实夹杂者,治宜兼顾.  相似文献   

14.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病机学说。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机,提出了"脾虚络阻毒损"为CAG的基本病机,"脾虚""络阻""毒损"是CAG病机演变中的基本因素,多表现为脾胃亏虚→胃络瘀阻→毒损胃络的病机演变规律。其中脾胃亏虚是CAG的始动因素、发病之本;胃络瘀阻是CAG致病的关键条件;毒损络脉是CAG发展为癌前病变的重要因素。本病的表现较为符合络病发病的特点,通过络病理论可以更好地阐明CAG的病机特点,更加深入了解CAG的病机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系消化系统常见病,可归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嘈杂”、"痞满”、"纳呆”等范畴,笔者跟随老师阴斌教授在临床对大量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发现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发病率日益增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阴教授运用中医基本理论,抓住本病基本病机,辨证分型,遣方施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兹就分型施治与临证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由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上升,对癌前病变的 诊断与治疗日益被人们重视,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已被证实与胃癌关系较为密切,认为是消化系统的癌前病变。 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脾不调、虚痞、寒热互结)基本病机的认识,笔者以疏肝理脾,开结除痞为大法,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络病理论的相关性,及其在络病状态下的演变规律和治疗特殊性。方法:通过研读中医络病理论相关研究成果,总结络病辨证在冠心病辨证施治中的应用。结论: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可概括为"络脉虚滞",基本病机为"心气亏虚、痰瘀阻络",且本病病程中出现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络病辨证"中络脉淤塞、络脉绌急、络脉失养密切相关,故从络论治应贯穿本病始终,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乌梅丸不仅温脏安蛔,治疗蛔厥症,而且其可"酸甘化阴",亦可"寒热平调""寓泻于补",为治厥阴病的主方,对于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病症,效果显著。舒鹏教授认为胃癌术后患者出现的泛酸、嗳气、腹胀、嘈杂等消化道症状,与胃肠的协调性运动紊乱及胃酸的分布错位有关,有其自身解剖学特点,而不同于一般的反流性炎症。此类病症病机错综,寒热夹杂,舒师在辨证的基础上,善用乌梅丸加减,灵活化裁,临床治疗胃癌术后反流征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介绍葛惠男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经验.葛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治疗关键在益气化瘀,其擅用"祛瘀通络止痛"法,灵活运用(座)虫、地龙、九香虫、水蛭、刺猬皮、五灵脂等虫类药,利用其搜风通络、解毒、逐瘀止痛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在不同程度上逆转肠上皮化生,降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风湿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多个脏腑,用一种辨证方法很难概括,用几个简单的证型,很难求全。孟老强调"深研病因,分症治疗",分辨、归纳临床症状作为治疗的依据;本病临床常见表里同病,寒热虚实互见,治疗很难面面俱到,孟老认为"难治之病,执简驭繁"是关键,治疗要重点突出,标本同治,数方同用,故对本病均施予两个处方,甚至多个处方交替使用,疗效甚好;孟老对本病采取西医确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以病为纲,病症结合,分症治疗,审因用药的治疗方法,临床如遇患者无症状疾病,则采用"微观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