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血小板图计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抑制率时采用普通杯MA和肝素酶杯MA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统计经肝素抗凝并且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患者143例的TEG结果。比较普通杯和肝素酶杯R值、MA值、ADP通道药物抑制率和AA通道药物抑制率。结果按照凝集指数值(CI值)把143例患者分为低凝组和正常组。正常组普通杯和肝素酶杯的R值和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DP和AA通道药物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凝组普通杯和肝素酶杯的R值、MA值、ADP和AA通道药物抑制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在计算抗血小板药物抑制率时,尤其在低凝状态下应优先计算普通杯MA而非肝素酶杯MA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血液高凝状态和缺血事件的价值.方法 选取118例行PCI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采取TEG分为TEG组和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TEG检测结果和凝血指标水平,观察术后6个月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TEG组和常规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高于常规组,而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和血块最大振幅(MA)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常规组,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缺血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利于CHD患者PCI后快速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可降低CHD患者PCI后缺血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300例,根据临床特征、腹部CT血管造影(CTA)及双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300例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根据是否伴有血栓又分为伴血栓组和未伴血栓组;选择同期自愿参加该试验的健康者37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及TEG检测。通过统计学处理,深入分析TEG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与常规凝血等指标的临床指导价值。结果 TEG检测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未出血组中的R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K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MA、α角、CI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与未出血组MA、α角、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中TEG检测伴血栓者的α角显著高于未伴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血组常规凝血指标中,伴血栓组PLT值显著高于未伴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常规凝血指标及TEG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可以反映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功能均下降((K值延长、α角缩小、MA值缩短),且在出血患者中更为明显,因此TEG对于了解患者的低凝状态、明确出血高风险、指导临床成分性输血均有积极作用,可指导临床有效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异常图形,提高对TEG的分析识别能力,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TEG检测结果.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5 430例TEG结果,利用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凝固角(Angle)、最大振幅(MA)、血凝块溶解百分比(EPL)、30 min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凝血指数(CI)等参数对纤溶亢进组、肝素应用图形组、纤维蛋白二次激活组、血小板功能组、抗血小板药物监测组等进行分析.结果 纤溶亢进组:原发性纤溶亢进组,参数EPL值19.3,LY30值19.3,CI值0.4;继发性纤溶亢进组,EPL值11.6,LY30值11.6,CI值3.2.肝素应用图形组:肝素测试(CKH)R值较普通测试(CK)缩短组,CKH的R值10.9 min,CK的R值50.8 min;CKH的R值较CK延长组,CK的R值12.2 min,CKH的R值15.7 min.纤维蛋白二次激活图形组:真性功能性纤维蛋白二次激活组,首次检测最大振幅MA值35.2,更换通道复测MA值34.7;假性纤维蛋白二次激活组,首次检测MA值73.4,更换通道复测MA值20.0.血小板功能组:血小板功能减低组MA值21.6;血小板功能亢进组MA值79.2.抗血小板药物监测组:二磷酸腺苷(ADP)类抑制剂无效组(代表药物氯吡格雷),ADP抑制率10.9%;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途径抑制剂无效组(代表药物阿司匹林),AA抑制率7.5%.结论 对血栓弹力图异常图形的正确判断,能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人为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晚期结直肠癌初诊患者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80例合并血栓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合并血栓组,选取80例未合并血栓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选取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行TEG、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TEG参数和传统凝血功能指标,并对3组中测量数值超出正常范围的研究对象的TEG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结直肠癌合并血栓组、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和对照组的综合凝血指数(CI)值,以及凝血时间(K)值、凝固角(Angle角)值、最大振幅(MA)值和CI值异常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合并血栓组的CI值明显高于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和对照组,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的C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合并血栓组、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和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检出123例(76.9%)患者的凝血功能存在异常,而传统凝血检验指标检出92例(57.5%)患者的凝血功能存在异常,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2,P<0.05).结论 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TEG检测可以有效反映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而有效预防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观察脓毒症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方法:将92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3组,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TEG)等指标在各组间的变化。同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TEG指标在2组间的变化。结果:13组间住院天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RP、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白细胞、血小板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白细胞在3组间呈逐渐增高趋势;23组间PT、APTT、TT、FIB、INR、D-Dim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脓毒症休克组D-Dimer较前2组增高;33组TEG指标(R、K、α角、MA、血小板功能值及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K、α角、MA、血小板功能、CI值均低于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R值均低于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α角、MA、血小板功能值及CI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存活组与死亡组R、K、α角、MA、血小板功能值、CI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呈凝血紊乱状态,进行TEG检测利于凝血状态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凝血状态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75例(老年高血压组),老年脑梗死60例(老年脑梗死组),健康老年人(健康老年组)47例。采用TEG-5000血栓弹力仪检测3组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Angle)、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凝血综合指数(CI)并进行比较,同时检测老年高血压组由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老年高血压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及白细胞计数(WBC);老年高血压组的TEG参数与PLT、WB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老年组比较,老年高血压组MA及CI明显升高(P0.05),α-Angle及K值明显降低(P0.05),R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老年脑梗死组R值明显缩短(P0.05),CI明显升高(P0.05),K值明显降低(P0.05);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老年脑梗死组R值明显缩短(P0.05);老年高血压组内,PLT与MA、α-Angle及CI呈正相关,与K值呈负相关,与R值不相关;WBC与MA、α-Angle、CI呈正相关,与K值呈负相关,与R值相关度低。ADP抑制率≥30%患者比例为41.94%(13/31),AA抑制率≥50%患者比例为20.00%(8/40)。结论 TEG检测对辅助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意义,并可预防老年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常规凝血五项评估肝硬化患者出血或血栓形成风险,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51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身体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TEG及凝血五项。依据临床表现、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及腹部CT血管造影(CTA)结果,统计患者出血及血栓形成情况及相应实验室参数。结果肝硬化出血及无出血患者TEG及凝血五项参数中,纤维蛋白原(FIG)、血小板计数(Plt)及TEG中的CI、MA、Angle低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以及TEG中的R值、K值高于对照组(P0.05)。与无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相比,出血者Angle、MA、CI明显降低,K、R值升高(P0.05),提示低凝。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血栓形成及无血栓形成患者均表现为PT、INR、APTT延长,D-D水平升高,Plt、FIG水平下降。血栓形成组较无血栓形成组Plt、D-D上升更加显著(P0.05)。血栓形成组Plt、D-D高于无血栓形成组(P0.05)。肝硬化无血栓形成患者MA、CI均下降,K值、R值明显延长,而血栓形成患者MA、CI上升,K值、R值缩短(P0.05),提示高凝。结论常规凝血五项联合TEG可用于判断肝硬化患者凝血微环境失衡,是评估出血或血栓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同常规凝血试验的关系,并回顾分析TEG血小板图试验监测抗PLTs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①100例患者,每位分别同时抽取静脉血,做TEG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aPTT、PT、TT、Fbg)和血常规检测。采用线性相关与回归、多元线性回归与偏回归,评估各参数间关系。②对TEG血小板图试验监测抗PLTs药物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着重分析MA与PLTs数量的关系。结果 ①MA和CI值均分别与Fbg、PLTs和aPTT,R与aPTT、PT和TT,A与PLTs、aPTT,K值与PLTs均分别显著相关(P=0.034-0.000)。R、A、K、MA任意两参数间显著相关(P=0.029-0.000)。A与K符合对数关系(P=0.000)。多元回归显示,各TEG参数分别受2个或多个常规凝血参数的影响,TEG参数间也相互影响。②TEG血小板图监测阿司匹林和波利维的显效率分别达到82.9%和71.4%。③MA虽同PLTs高度相关,但相近的MA值对应的PLTs数目却相当广泛。结论部分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参数、以及TEG参数间相关性显著。MA比PLTs计数更能准确的反映PLTs对凝血系统的影响。TEG血小板图试验在评估抗PLTs药物疗效上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兰州地区健康妊娠妇女不同妊娠阶段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参考区间。方法选取健康妊娠妇女468名,其中早孕123名、中孕158名、晚孕187名。另选取健康非妊娠体检妇女122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TEG参数(R值、K值、α角、MA值、CI值)、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计数检测,建立TEG参数参考区间,并对凝血四项及PLT计数与TEG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妊娠的进展,R值、K值逐渐降低,α角、MA值、CI值逐渐升高。早孕组各TEG参数虽较对照组有高凝状态的变化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组与对照组比较,除MA值外,R值、K值、α角及C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R值、K值降低,α角及CI值升高。晚孕组与对照组比较,各TEG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R值、K值降低,α角、MA值及CI值升高。中孕组、晚孕组与早孕组比较,除α角显著升高(P0.05)之外,R值、K值、MA值、C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组与晚孕组比较各TEG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APTT、TT外,R值、α角、MA值与传统凝血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建立适合本地区妊娠妇女TEG参数参考区间可提高TEG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检测在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该院确诊的250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初诊组:明确诊断后,在未进行任何治疗前采集标本进行检测),根据治疗后随访结果分为肿瘤复发组、肿瘤缓解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血形成速率(Angle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以及FIB和DD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肿瘤初诊组及肿瘤复发组TEG的R值和K值明显降低,Angle角、MA值和CI值明显升高,DD和FI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肿瘤缓解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初诊组比较,肿瘤缓解组TEG的R值和K值明显升高,Angle角、MA值和CI值明显降低,DD和FI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初诊组比较,肿瘤复发组R值明显降低,Angle角和CI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缓解组比较,肿瘤复发组TEG的R值和K值明显降低,Angle角、MA值和CI值明显升高,DD和FI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8.4%的恶性肿瘤患者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TEG参数或FIB或DD异常,其中DD异常率最高,MA次之。结论应用TEG、FIB及DD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完整、真实地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以减少血栓的发生风险,更好地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血清铁蛋白(SF)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之间的关系,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住院期间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170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将其血液做生化检测、血栓弹力图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1)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清铁蛋白(SF)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合并冠心病组的TEG参数R值、K值、a角、MA值、CI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铁蛋白(SF)与TEG参数中的CI、a角以及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均呈正相关性(P0.05);与TEG参数中的R值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SF)与TEG参数具有相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监测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凝血状态的指标,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比较二者在乳腺癌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差异性。方法选择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同时检测了TEG、凝血象及血常规的1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分析,并对相关参数进一步做回归分析。比较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阳性率的差异。结果乳腺癌患者的TEG参数中凝血反应时间(R)与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正相关,与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Angle)、血凝块最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呈负相关;K与APTT、凝血酶时间(TT)呈正相关,与α-Angle、MA、纤维蛋白原(FIB)、DD、FDPs、血小板计数(PLT)呈负相关;α-Angle与MA、CI、FIB、DD、FDPs、PLT呈正相关;MA与CI、FIB、DD、FDPs、PLT呈正相关;CI与FIB、DD、FDPs、PLT呈正相关,α-Angle、MA、CI均与APTT、TT呈负相关(P0.05);得到TEG各参数与凝血象指标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TEG检测阳性率与常规凝血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参数与血小板、常规凝血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健康成年男性血栓弹力图(TEG)的参考值范围,并与厂家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方法采集60例北京地区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应用西芬斯血栓弹力图仪LEPU-8800(北京乐普)分别测定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a-Angle)、30min纤维蛋白溶解率(LY30)、综合凝血指数(CI)、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及MA值。结果 60例志愿者平均年龄(24.84±4.21)岁,TEG各参数范围分别为R:4.89~10.77min,K:1.31~4.05min,a-Angle:42.64°~66.16°,MA:41.35~62.39mm,LY30:―2.35%~1.95%,CI:―7.12~0.32。4项主要指标(R、K、a-Angle、MA)中53.3%(32/60)的志愿者至少有1项指标在厂家参考值范围之外。根据Kaufmann分类法,20%(12/60)的志愿者被诊断为凝血异常。ADP抑制率检测37例小于20%,23例约为20%~50%;MA值检测42例约为31~47mm,18例大于47mm。结论北京地区健康成年男性TEG参数实际参考值与厂家提供的参考值存在差异,实验室应对该地区人群特点建立新的TEG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深静脉血栓(DVT)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DVT患者、高凝状态患者和普通人群分为A、B、C三组,检测三组TEG的反应时间(R时间)、凝固时间(K时间)、凝固角(a角)、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值等指标,并持续观察DVT组行治疗后各值参数变化。结果 A组与B组除MA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A组与C组TEG的R时间、K时间、a角,MA值和CI值均P0.05,差异显著;B组与C组MA值PO.05无统计学差别,R时间、K时间、a角和CI值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DVT组治疗前后TEG的R时间、K时间、a角,MA值和CI值均P0.05,差异显著。结论 TEG具有优越的凝血监测功能,及时地为临床提供血栓及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依据,将是一种检验准确度高、操作便捷且实际成本较低的全新诊断研究尝试,对于深静脉血栓早期的诊断和后期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检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ACI)患者凝血状况的共性与差异,评价二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老年ACI急性期患者作为患者组,同期选取9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同步进行TEG和常规凝血试验检测,患者组在治疗4周后再次进行上述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凝血反应时间(R)值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呈正相关、与纤维蛋白原(Fib)呈负相关,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值与Fib呈正相关,凝血综合指数(CI)与PT、PT-INR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患者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R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值、PT、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MA值、CI、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R值、K值、PT-INR、APTT增加,α角、MA值、CI、Fib降低(P0.05);患者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R值、K值、PT、PT-INR仍略低于对照组,α角、MA值、CI、Fib仍略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TEG和常规凝血试验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072(P0.05)、0.124(P0.05),χ~2值分别为13.40及7.60,P0.01。另外,TEG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凝血因子型高凝比例分别为4.65%和10.46%;血小板型高凝分别为23.26%和25.58%;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型高凝分别为40.70%和15.12%。结论 TEG和常规凝血试验一些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常规凝血试验对老年ACI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虽有一定效能但与TEG相比敏感性较差,TEG作为一种更灵敏、更全面的凝血功能检测手段,对老年ACI患者的早期辅助检测和指导临床治疗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关系,并分析脑梗死患者的TEG与血小板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本院脑梗死患者73例作为实验组,另检测非脑梗死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的TEG及血小板指标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脑梗死患者TEG及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73例TEG指标的R、K值低于对照组(P0.05),Angle角、CI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指标中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TEG指标中R值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之间呈负相关(P0.05),MA值与血小板体积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患者其他TEG指标与血小板指标之间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TEG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妊娠晚期伴血小板减少的孕妇的凝血功能,评估其凝血功能,预测生产过程中出血的风险。方法血小板减少的孕妇42例、血小板正常孕妇30例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R时间、K时间、Angle角、MA值以及CI值;72例标本均应用凝固法(磁珠法)测定凝血4项PT、APTT、TT、Fg及光散射法进行Plt计数检测。结果血小板减少组Ⅰ(Plt50×10~9/L)、Ⅱ[Plt(50~100)×10~9/L]与正常对照组Ⅲ[Plt(100~300)×10~9/L]TEG参数MA值Ⅰ/Ⅱ组和Ⅰ/Ⅲ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K时间、Angle角及CI值Ⅰ/Ⅲ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R时间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MA值、K时间及CI值在失血量≥800 m L组与800 m L组比较,A/C组、B/C组之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4项中PT、APTT、TT血小板减少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Fg血小板减少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结果中的MA值、CI指数、K时间是评估血小板减少孕妇生产过程中出血风险的主要指标,且各参数低至某一界限后出血量与死亡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 514例不同肿瘤患者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的情况,结合实验室其他指标评价TEG在检测血栓的诊断效能。方法分析了1 514例不同肿瘤患者(病例组)TEG各项指标异常率,通过周围血管超声检查确定血栓组637例,无血栓组877例,另选择体检人群中263例无肿瘤和血栓者纳入对照组,结合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分析各项指标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血栓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栓组的TEG检测指标血块最大强度(MA)、血凝块形成速度(α角)、凝血综合指数(CI)升高,血凝块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及无血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中MA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具有显著相关(r=0.884、0.689;P0.05)。TEG(MA)与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联合检测,增加了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911和0.859,TEG(MA)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分别为0.939和0.805)。结论 TEG能敏感地反映血液高凝状态,当与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联合检测,可以早期预测血栓的发生,对肿瘤伴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血浆狼疮抗凝物质(LA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8年3月瑞金医院收治的LAC阳性患者56例以及健康对照组40例,同时进行LA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TEG检测。采用one-way ANOVA检验分析各组间APTT,TEG反应时间(R值),MA值,凝血综合参数(CI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轶相关检验分析LAC与APTT,TEG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间APTT,TEG R值和CI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70,13.52,9.185,均P<0.000 1),各组间TEG 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7 3,P=0.424 7)。LAC阳性患者组的APTT和TEG R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I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0 1)。LAC与APTT及TEG R值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8(P<0.000 1)和0.712 3(P<0.000 1)。LAC与TEG MA值和CI值间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7 9(P=0.014 9)和-0.636 0(P<0.000 1)。结论虽然TEG参数与LAC存在相关性,但其临床意义与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不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