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膀胱癌患者化疗对血小板体积、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到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7例。两组在进行化疗前均常规口服昂丹司琼片,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注射液化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顺铂注射液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浆指标、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83.78%高于对照组59.46%(P0.05);两组化疗前及化疗后血小板体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血小板体积低于化疗前,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化疗前(P0.05);两组化疗后凝血指标均高于化疗前,联合组化疗后凝血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16%高于对照组32.43%(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进行化疗会减小血小板体积,凝血指标向低凝趋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健康人员(健康组)进行分析,均采用光电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时间(PT、Fbg、aPTT和T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或底物显色法检测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s、vWF、uPA和PAI);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法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和大血板比例(PLT、MPV、PDW、PCT和PLCR)。结果肝癌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PT、Fbg、aPTT、TT、Ps、vWF、uPA、PAI、PLT、MPV、PCT和P-LCR各值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癌介入治疗前和健康组比较,治疗前PT、Fbg、aPTT、TT、Ps、vWF、uPA、PAI、PLT、MPV、PCT和P-LCR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凝血四项、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异常,实行介入治疗对肝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孕妇血栓前状态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存在胎儿受限情况的产妇作为研究组,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A(25例)和研究组B(25例),研究组B予以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治疗,同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正常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分娩后比较三组新生儿出生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A的Fbg显著高于研究组B和对照组(P0.05),aPTT、PT、TT显著低于研究组B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B的Fb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TT、PT、T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的MPV、HCT显著高于研究组B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B的MPV、HC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的显著低于研究组B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B的新生儿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血栓前状态与新生儿结局密切相关,临床需加强孕妇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监测,并予以针对性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bg)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COULTER MAX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6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仅PLT、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它6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延长,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bg、PLT、PCT显著减少,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负关,MPV增大。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诊断、肝功能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联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重症肺炎患儿92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联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较对照组73.91%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TT、PT、aPTT、D-D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Fbg、A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PLT、MPV参数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IL-8、CRP等炎性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复方丹参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治疗能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患儿的凝血功能得到改善,血小板参数恢复正常,炎症因子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检测水平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GH)妊娠晚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GH孕妇(GH组)和75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妊娠晚期(孕期30~40周),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GH组孕妇的PT、aPTT和TT检测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检测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H组孕妇MPV检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和PDW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妊娠晚期孕妇机体处于明显高凝状态,应加强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常规检测,有利于GH的病情评估,对防治血栓等并发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棚替佐米方案(PAD)诱导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四项及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1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聚集率,血栓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T、TT、aPTT、Fbg、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事件发生率3.64%低于对照组16.3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诱导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可纠正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凝血和血小板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方面的变化情况。方法心肌梗死患者23例,心绞痛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30例,未给予任何止血、凝血药物。用免疫照射比浊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五项指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FIB、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FIB、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比较,PT、APTT、TT、FIB、MPV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和血小板体积增大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治疗上应予以降纤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4月到2018年7月老年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334例,分别按照高血压等级及血压变异性(BPV)分组,另择同期体检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人员检测血小板参数,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治疗并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检测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不同BPV水平及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检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其他等级及对照组(P0.05);高BPV组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BVP组(P0.05);治疗后,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高血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结时间(TT)明显上升,纤维蛋白原(Fbg)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病情加重,MPV水平明显上升,给予降压治疗后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Hp感染与否将其分为研究组(Hp感染组,n=43)与对照组(非Hp感染组,n=42),检测两组CD62 p阳性血小板百分率,测定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研究组CD62 p阳性血小板百分率与对照组相较,呈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INR、PTR、PT水平与对照组相较,不具差异(P0.05),但Fbg、TT、aPTT水平与对照组相较,均呈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p感染,能够使血小板的活化水平增强,进而对内源性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参与脑梗死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的优选化疗方案。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吉西他滨+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取紫杉醇+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45.24%,较对照组的42.86%并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者化疗均未出现十分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下降,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多数均为Ⅱ度及以下,两组的毒副反应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两种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顺铂、紫杉醇+顺铂)在晚期NSCLC老年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疗效,并且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均较轻,两种化疗方案均可作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优选化疗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止凝血功能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了解乳腺癌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意义。方法将498例乳腺癌病人按病理分期分为Ⅰ-Ⅱ期组(177例)、Ⅲ-Ⅳ期组(312)例,检测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和13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PLT)]和分子标志物D-dimer。结果乳腺癌患者的D-dimer、Fbg、PLT水平和乳腺良性肿瘤相比明显增加(P<0.01)且PT时间缩短;而aPTT、TT水平与良性肿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的恶性程度分期为Ⅰ-Ⅱ期患者血浆D-dimer、Fbg、PLT水平均高于Ⅲ-Ⅳ期的患者(P<0.05),而PT、aPTT、T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常伴随凝血功能异常,监测患者体内PT、Fbg、D-dimer、PLT的改变可作为预防血栓形成及慢性DIC等凝血性疾病的有效措施,并指导临床抗凝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与副反应。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共6个周期,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结果:CR5例、PR16例、SD11例、PD9,总有效率(CR+PR)5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改善均稍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且副反应一致,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脏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脏出血患者87例,依次取患者术前、术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5 d)血样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测两组患者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血小板数量变化情况。结果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脏出血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Fbg、PT、aPTT、TT、血小板水平变化较大(P0.05);术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Fbg、PT、aPTT、TT水平均高于术前、治疗后3 d、5 d(P0.05);术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血小板水平低于术前、治疗后3 d、5 d(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脏出血患者术后及治疗后1 d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变化较大,医护人员应在该时间段加大监护力度,防止因血小板稀释及凝血异常引起的出血,提高肾脏出血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恶性肿瘤的凝血功能与易栓症的相关性。方法本院血液恶性肿瘤住院患者100例(A组骨髓增殖性疾病30例,B组骨髓瘤20例,C组淋巴瘤50例),测定其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多项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计数(BPC),并与健康者对比。结果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D-D较正常对照组的检测值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的PT,T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疾病组血栓发生率:A组骨髓增殖性疾病为6/30(20%);B组骨髓瘤为2/20(10%);C组淋巴瘤为8/50(16%);而对照组无血栓发生。结论血液恶性肿瘤应定期观测凝血指标,D二聚体异常增高者要警惕有血栓形成,宜进一步加以排查,确诊后立即采取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联合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以6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按照病情将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n=15)、慢性肝炎组(n=26)、肝硬化组(n=10)、重症肝炎组(n=9)。检测四组凝血四项指标及D-D水平,分析其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急性肝炎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急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aPTT、PT、TT、D-D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Fbg水平低于慢性肝炎组(P<0.05);重症肝炎组aPTT、PT、TT、D-D水平高于肝硬化组,Fbg水平低于肝硬化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PTT、PT、TT、D-D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正相关(r=0.483,P<0.001;r=0.672,P<0.001;r=0.235,P=0.012;r=0.267,P=0.005);Fbg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呈现负相关(r=-0.320,P=0.001)。结论aPTT、PT、TT、D-D、Fbg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存在联系,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比较吉西他滨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2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吉西他滨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每例患者至少接受 2 个周期以上的同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 1 年生存期。结果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组有效率为 47.2%,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组有效率为 44.5%,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 11.4 m,1年生存率为 44.5%,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 11.1 m,1 年生存率 41.7%,两组的各项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吉西他滨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 NSCLC 疗效相似,可以作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保温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6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体温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术毕体温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均高于同时刻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未见明显变化,TT水平低于对照组,Fbg、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术后未见差异(P>0.05)。结论联合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体温恒定,减少术中出血量,保证机体凝血功能的正常。  相似文献   

19.
陈新义 《中原医刊》2009,(21):87-88
目的了解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6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化疗。21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便秘,治疗组较对照组轻。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的疗效基本相同,但其化疗的毒副作用轻,在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前后凝血、血小板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以100例AIS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凝血、血小板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升高,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宽度(PDW)水平降低,观察组PLT升高、PDW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MPV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PA可有效改善AIS患者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的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