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 调查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市某医院进行体检的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对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生殖道感染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792名育龄女性进行调查分析,年龄20~49岁,平均(34.1±5.3)岁。生殖道感染694例,检出率38.7%,排在前3位的是慢性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检出率分别为23.2%、18.9%、16.9%,一种病原体感染者占22.5%、2种病原体感染者占14.2%、3种及以上病原体感染者占2.1%。大专及以上(OR=0.336)、生殖道感染知识认知得分越高(OR=0.321)的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可能性较低,使用节育器的避孕方法(OR=1.982)、有流产史(OR=1.744)、有生殖道感染史(OR=1.592)的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郑州市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检出率较高,感染发生受到育龄女性文化程度、避孕方法、流产史、生殖道感染史、生殖道感染认知水平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改善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陕西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s)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多阶段、整群抽取陕西省20 878例农村已婚妇女进行妇科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生殖道感染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20 878例妇女中,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为53.4%(11 141例),其中25.4%的患者自我报告无明显症状。而14.6%(3 052例)的妇女患有2种RTIs,7.4%(1 557例)的妇女患有3种或者3种以上RTIs。阴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炎的患病率分别为26.1%(5 457例),37.8%(7 893例)和3.9%(810例)。单因素分析,育龄妇女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结婚年龄、流产次数、分娩次数、生殖道疾病史、每周性行为数量、避孕情况以及过去6个月服用抗生素情况都对生殖道感染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越大、职业为农民、家庭年收入较低、较多的流产或分娩次数、经常使用抗生素越有可能罹患生殖道感染。结论:陕西省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兰州市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7月兰州市不同区域社区中心18~49岁妇女且至少出现1种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法,运用SPSS23.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兰州市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60名调查对象中有298名(64. 78%)出现生殖道感染症状。其中出现两种生殖道感染症状者居多,感染症状主要以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颜色异常、有异味,性交痛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年龄为30~39岁、无固定职业或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月经不规律、性生活频次4次/周、经期同房、同房前后不清洗生殖器、无专用盆清洗外阴、换洗内裤的频次2 d、流产后开始同房时间1个月是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P0. 05)。结论兰州市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对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就医意识淡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北京市农村地区已婚长效避孕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方法使用SPSS软件对2008年北京市农村地区长效避孕育龄妇女体检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北京市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仍以长效避孕方法为主,宫内节育器使用比例达85.85%;2.妇科病检出率为36.27%,长效避孕育龄妇女为36.4%,其他女性人群为33.9%。3.本次体检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10.07%(19419/192,739)。患生殖道感染的育龄妇女94.37%患有1种炎症(18325人),5.63%患有两种以上(1094人);4.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和附件炎的患病率分别为8.55%、4.23%、0.92%和1.15%。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和老年性阴道炎的患病率分别为1.15%、3.81%、2.73%、0.90%;5.生殖道感染,特别是阴道炎高发的年龄组为30-44岁,该年龄组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与阴道炎患病率均较高。结论 1.北京市农村地区已婚长效避孕育龄妇女与其他女性的患病水平相接近,说明采取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对育龄群众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2.北京市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总患病率和主要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患病率,低于全国2007年妇女病查治结果,也低于国内类似研究;3.阴道炎和宫颈糜烂是北京市农村育龄妇女主要的生殖系统疾病;4.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说明目前农村地区滴虫性阴道炎的问题仍较严重,应加强对农村地区滴虫性阴道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沈阳地区1 260例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沈阳市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35.16%,其中阴道炎的患病率为15.48%,宫颈炎患病率为11.75%,慢性盆腔炎和附件炎的患病率分别为4.13%和3.6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节育环避孕、药物流产史、泌尿系感染史、生育胎数多和人均月收入低.结论 生殖道感染与节育环避孕、药物流产史、泌尿系感染史、多产、人均月收入少等危险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生殖道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现状与感染危险因素,研究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于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的育龄女性789例,目标性监测生殖道感染者现状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82例,感染率10.39%,其中51例为混合感染(6.46%),共分离病原菌144株。感染危险单因素中年龄≥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流产史、无避孕措施或措施采取宫内节育器、阴道清洁度(Ⅲ~Ⅳ度)、性生活频率(≥5次/月)、不具备良好卫生健康习惯(每日换洗内裤、内裤洗后户外暴晒、同房及经期清洗外阴)、生殖道感染知识知晓率低、就医行为差的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率高。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显示文化程度、流产史、阴道清洁度是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而避孕措施、卫生健康习惯、生殖道感染知识知晓、就医行为是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危险保护性因素。结论临海市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率处于低水平状态,但现状不容乐观,如感染病原菌、渴望接受下生殖道健康教育需求等多种多样的危险因素,掌握临海市病原菌分布规律及根据人群类型、文化程度等特征开展多途径的健康教育,利于降低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女性妇科疾病的患病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女性妇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依据2018年山东省经济水平中等的菏泽市、济宁市进行典型抽样,对6个村成年女性进行普查,共调查1 651名女性,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月经史及生育史、妇科疾病史。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女性妇科疾病的总患病率为34.8%,其中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为29.0%,妇科肿瘤的患病率为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30~39岁女性患妇科疾病的风险最高(P0.05);已婚女性患妇科疾病的风险高于未婚者(P0.05);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患妇科疾病的风险高于月经规律的女性(P0.05);无怀孕史的女性患妇科疾病的风险高于有怀孕史女性(P0.05);流产次数越多的女性患妇科疾病的风险越高(P0.05)。结论该人群妇科疾病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婚姻、月经、怀孕史、流产史;应加强对女性妇科疾病的宣教和普查普治,从而降低女性妇科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餐饮行业女工的生殖道感染及月经状况,为保护女职工的生殖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北京市某区336名餐饮行业女工的生殖道感染及月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336名女工年龄主要分布在20~49岁,已婚占73.2%,初中及以下女职工居多,占42.6%,工龄主要分布在1~5年,占61.9%;患有生殖道感染者22人,感染率为6.5%,其中占前三位的是阴道炎(33.3%)、白带异常(23.4%)及子宫附件炎(13.3%);月经异常人数为66人,异常率为19.6%,其中以月经周期紊乱居多(29.5%),其次为痛经(20.0%);是否经常加班和是否工作负荷大的餐饮行业女工生殖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是否长时间站立、是否经常加班和是否工作负荷大的女工月经异常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某区餐饮行业女工生殖道感染及月经状况不容忽视,经常加班、工作负荷大和长时间站立等对女工生殖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应改善工作模式,加强对女工生殖健康的宣传教育,切实保护女职工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主诉阴道分泌物异常的女性患者1 174例,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应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对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174例患者中生殖道感染397例,感染率为33.82%,其中慢性宫颈炎多见,感染率15.93%,其他主要有细菌性阴道炎7.07%,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3.58%,滴虫性阴道炎2.21%,衣原体属感染1.45%等,经χ2检验,妇女生殖道感染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生育史、流产史、避孕方式、月收入等因素有相关性;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P=0.042,OR=2.316)、经济收入(P=0.017,OR=3.097)、文化程度(P=0.007,OR=2.687)、避孕方式(P=0.031,OR=2.735)和流产史(P=0.011,OR=2.716)。结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妇科普查,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生殖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任洪茹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319-3320
从2002年5月~2005年6月间我们深入基层,在乡(镇)对5 683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普查普治。结果生殖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占整个患病人数的34·28%,生殖道感染中宫颈炎发病率最多,占8·8%。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卫生习惯、对生殖健康知识了解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普查普治均为自愿要求检查的已婚育龄妇女,共计5 683人次,患病人数3 072人次,患病人数中生殖道感染1 053人次。平均年龄39·5(21~58)岁,其中25~40岁占56·4%。1·2方法由主管院长、妇科、检验科,B超医师、护士、携带数码阴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对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影响,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体检女性425例为研究对象,均在月经干净3~7 d对阴道分泌物进行生殖道微生态检测,评价生殖道微生态状况。比较不同生殖道微生态状况的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尿路感染女性留取清晨尿液进行尿检并记录检测到的病原菌情况,观察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对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影响。结果 425例女性中,生殖道微生态平衡286例、失衡139例。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生殖道微生态平衡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道微生态平衡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3.0%(37/286),共检出病原菌46株,单一病原菌感染病例为主,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9.5%(41/139),共检出病原菌55株,混合病原菌感染比例较高,多见真菌+大肠埃希菌感染。结论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对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影响,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更高,并且混合病原菌感染比例较高,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女性对生殖道微生态和尿路感染的认识,降低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和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少数民族育龄妇女自述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生殖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黔南地区18~30岁1 986例农村少数民族有3岁以下儿童的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在1 986例调查对象中,有793例自述在过去2周内至少有1种生殖道感染的症状,生殖道感染症状发生率为39.93%。其中,水族生殖道感染134例,发生率为16.89%,毛南族生殖道感染156例,发生率为19.67%,布依族生殖道感染119例,发生率为15.01%,苗族生殖道感染384例,发生率为48.42%。苗族生殖道感染发生率与其他3个民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殖道感染的人群中,有1种、2种、3种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妇女分别占22.58%、9.75%和7.60%。在调查的6种生殖道感染症状中,与月经无关的经常性下腹疼痛占29.25%,异味分泌物流出占16.61%,尿频、尿急或尿痛占16.01%,性交过程中腹痛或阴道痛15.39%,外阴瘙痒占14.63%和有绿色或黄色分泌物流出占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月经状况、怀孕次数、产次、经常在经期同房、流产史、经济收入、吸烟和民族是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症状发生率较高,应提高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前女性生殖道感染与孕育及优生的关系。方法:将来院做孕前检查者2 000例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优生知识宣教,并通过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确定生殖道感染的情况,对感染者进行药物治疗后,进行妊娠及妊娠结局的观察和随访。同时,以乡镇计划生育孕前档案中排除孕前已做体检者妇女2 000例作为阴性对照,记录末次月经、妊娠情况、孕期情况、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两组均认真随访,观察两组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生殖道感染人数528人,感染率26.4%;其中外阴炎32例,阴道炎162例,宫颈炎180例,附件炎112例,盆腔炎28例,其他14例;实验组怀孕人数1 830例,对照组为1 651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实验组为2.3%,其中胚胎停止发育21人,自然流产13人,早产5人,胎膜早破7人,对照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5.7%,其中胚胎停止发育47人,自然流产25人,早产14人,胎膜早破29人。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孕前期女性进行生殖道感染的检查及治疗,可提高妊娠率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女性生殖道感染与优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天津地区育龄期女性不孕症患病率,探讨不孕症相关危险因素和生育力预测指标。方法:分层整群抽样1997名20~50岁育龄期女性进行不孕症的横断面调查。结果:天津地区育龄女性的不孕症患病率为5.96%,不同的年龄段、结婚年龄、流产史、肥胖、月经不规律及痛经史、男方因素、高应激状态等不孕症的患病率不同(P0.05)。不孕组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地区育龄期女性不孕症的患病率与年龄、结婚年龄、盆腔炎性疾病、流产史、肥胖、月经史、男方因素、高应激状态及环境因素有关,AMH可以作为评估卵巢储备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皮肤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患者沙眼衣原体 (CT)和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支原体培养加药敏分析。方法 对5 0 9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用金标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并进行 8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  5 0 9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衣原体阳性 417例 ,总阳性率为 8 2 % ,女性患者阳性率 ( 11 2 % )明显高于男性患者阳性率 ( 6 2 % ) ,有显著性差异 ( χ2 =40 1,P <0 0 1) ;检出支原体 172 8例 ,总阳性率为 3 3 9% ,女性患者阳性率 ( 4 3 0 % )明显高于男性患者阳性率 ( 2 8 0 % ) ,有显著性差异 ( χ2 =114 8,P <0 0 1) ;其中Uu感染 ( 12 5 1例 ,2 4 6% )明显高于Mh感染 ( 71例 ,1 4% )和Uu +Mh混合感染 ( 4 0 6例 ,8 0 % )。Uu对红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高度敏感率分别为 60 3 %、67 5 %、73 2 %、85 3 %、5 5 7%、40 1%、2 5 6%、2 7%。Uu +Mh混合感染对 8种抗生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菌株。结论 湖南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处于国内较高水平。支原体对不同种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 ,特别是Uu +Mh混合感染 ;临床上做支原体培养加药敏试验 ,对指导  相似文献   

16.
出生缺陷致病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甘肃省出生缺陷的分布状况和出生缺陷的致病因素 ,为有效预防出生缺陷提供基线资料和可供干预的核心因素。方法 :根据甘肃地理特点及经济状况 ,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了 4个县 ,共 4 0个乡为调查点。以当地出生的5岁以内婴幼儿为调查对象。采用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以出生缺陷患儿为病例组 ,即选同年龄、同性别、居住地相近的正常儿为对照组 ,对其家庭进行调查 ,共获得病例组 2 95例 ,对照组 5 70例。出生缺陷病种以医院诊断为准。结果 :2 95例出生缺陷患儿中低出生体重儿 39例占 13.2 2 % ,神经管畸形 85例占 2 8.81% ,四肢畸形 14例占 4 .75 % ,唇裂及唇腭裂 18例占 6 .10 % ,唐氏综合征 5例占 1.6 9% ,马蹄内翻足 8例占 2 .71%。男性为 194例 ,占 6 5 .76 % ,女性为 10 1例 ,占 34.2 4 % ,性别比例为男 :女= 1.92 :1( 194 :10 1)。出生缺陷的主要致病因素有 :妊娠早期接触化学毒物史 ( RR=10 .90 ) ,妊娠前接触化学毒物史 ( RR=4 .72 52 ) ,流产次数 ( RR=3.5 90 8) ,流产史 ( RR=3.2 5 2 6 ) ,妊娠早期 ( 2~ 5 d)接触化学毒物 ( RR=2 .4 2 6 6 )。结论 :妊娠早期是流产、死产、死胎、胚胎畸变的危险时期 ,故在妊娠前期及早期尽量避免接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淑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5019-5019
目的:调查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感染情况,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珠海银科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所生产的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验于一体的试剂盒,对511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女性支原体感染率48.3%(247/511),其中UU感染率36.2%(185/511),MH感染率1.57%(9/511),UU、MH混合感染率10.6%(53/511)。药物敏感分析,对UU敏感率最高的是四环素类药物(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其次是大环内酯类药物(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喹诺酮类药物最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大观霉素代表氨基糖苷类药物,支原体对其敏感性差,耐药性高。结论:①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MH次之,单纯MH感染较少。②支原体对常规抗生素已产生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做支原体药敏检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CRKP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CRKP感染患者76例作为疾病组,根据菌种分离部位和科室,按1∶2匹配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研究。应用SPSS 22.0软件对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RKP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KP感染的OR值及95%CI为APACHEⅡ评分为2.130(1.731~3.726),分离出Kpn前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为7.115(4.504~9.230),使用抗生素种类≥3种为2.250(1.312~4.413),使用抗生素≥7 d为3.012(1.661~6.102),气管插管为2.754(1.304~4.074),入住ICU时间为3.133(2.026~5.216)。结论 APACHEⅡ评分高、分离出Kpn前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抗生素使用≥3种、抗生素使用≥7 d、气管插管和入住ICU时间长是感染CRK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与月经失调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利用全国5省份育龄夫妇孕前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暴露调查数据,对8691名已婚育龄妇女的月经失调和生殖道感染的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因素与月经失调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已婚育龄妇女月经失调的患病率为17.6%,控制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后,患有生殖道感染的已婚育龄妇女月经失调的发生风险是未患生殖道感染妇女的1.56倍(95%CI:1.38~1.76)。结论:生殖道感染可能是已婚育龄妇女罹患月经失调的危险因素,据此对已婚育龄妇女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可有助于减少其月经失调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外来务工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在本市工作的非本市户口的流动性的有性经历的女性,调查其生殖道的感染情况,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外来女工在户口、学历、居住、平均月收入、性伴侣人数、性生活频率、性伴侣包皮过长、平时阴道清洗、性生活前后阴道清洗、人工流产史等方面生殖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来自农村、学历初中及初中以下、平均月收入≤2 000元、性生活频率2次/周、性伴侣人数1和性伴侣包皮过长是导致外来务工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导致外来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引起重视,针对感染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关措施是预防生殖道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