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昉为宋代著名的儿科学家。所著《幼幼新书》40卷,设667门,计一百数十余万言,是中国古代儿科学中一部巨著。内容包括:儿科总论、病源形色、胎教、调理、摄护、初生疾病、先天疾病、内科杂病。其学术贡献:首次全面收集整理儿科文献:不仅搜罗广博,而且对所征引儿科古籍文献进行了校注,并保存了大量古医籍佚文。构建儿科学学术体系。荟萃儿科学术精华:不管是先贤古论,还是近世方论,甚至民间秘诀,凡是儿科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试验《,幼幼新书》无不兼收并蓄,诸家并存。  相似文献   

2.
《医学争鸣》1999,20(1):89-90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的10a文献,进行载文量、载文时滞、学科分布、栏目层次分布、载文引文量的研究,一定程度地反应了我校科学研究的分布体系及学科发展状况,对<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的专业水平和刊物特色做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载文量逐年增长,所载论文中研究级文献占有主要地位,平均时滞较低;表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已发展成为学术水平较高的医学综合期刊,本文也反映出我校科研以基础医学为中心,临床应用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内科学与肿瘤学是我校临床专业研究的2个重点.此外<第四军医大学学报>论文引文量偏低.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是对张仲景<金匮要略>的注释、概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文学角度与医学价值上探讨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马莳毕生精研<内经>,著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阐发经文微义,承前启后,有较大的影响.其学术特点主要是训解经文详明缜密,注重联系实际应用;以经解经,前后融会贯通;并首创注解篇名,条分缕析,使之明了.  相似文献   

5.
俄藏敦煌文献Дx00613,在<俄藏敦煌文献>第七册中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卷六",马继兴先生根据卷子特点将其命名为"<黄帝内经古传本第一种>亡名氏注",经仔细辨认后发现,其内容不单指<黄帝内经素问卷六·三部九候论篇>,而且还有类似<黄帝内经·灵枢>及<难经·第一难>中的内容.此外,Дx00613第16行"生决于寸口"后有两行小字注文.认为该卷子系隋唐医家摘录<内经>、<难经>有关原文后,又杂以己见,并在部分原文后作注而成,故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难经>摘录注本"较为合适.Дx00613残存28行文字,分别对其进行了录校,并进一步阐发了所选内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疾病是儿科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宋代刘昉的《幼幼新书》对新生儿的护理和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是一大贡献。其提出的优生优育的思想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并提出对脐风、鹅口疮等新生儿疾病的防治。《幼幼新书》对临床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并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刘昉对于新生儿学的贡献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7.
<sub>我们报道了一例极少见的</sub><sub>多发性骨髓瘤(</sub><sub>Multiple myeloma</sub><sub>简称MM)</sub><sub>伴</sub><sub>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sub><sub>(</sub><sub>pure red cell aplasia</sub><sub>简称PRCA</sub><sub>)的病例,是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sub><sub>开始考虑</sub><sub>为</sub><sub>多发性骨髓瘤IgG</sub><sub>-LAM</sub><sub>型</sub><sub>,</sub><sub>给予硼替佐米</sub><sub>联合激素等</sub><sub>治疗后骨髓瘤达到了</sub><sub>完全</sub><sub>缓解</sub><sub>,</sub><sub>然而他的贫血</sub><sub>没有完全恢复</sub><sub>,骨髓穿刺提示红系增生受抑,红</sub><sub>系</sub><sub>明显减少。最后经环孢素</sub><sub>(</sub><sub>CsA</sub><sub>)</sub><sub>治疗后贫血得到</sub><sub>很好的</sub><sub>改善。现将</sub><sub>我院的1例</sub><sub>报道</sub><sub>分析如下。</sub>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山市酒依赖、慢性酒中毒病人的心理、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自制的<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问卷>、<饮酒情况筛选表>和<心理问题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与正常饮酒组比较.结果<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问卷>两组比较在文化程度、婚姻、职业、父母亲文化、生活规律性及家族史等项差异有显著性;<饮酒情况筛选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心理问题问卷>两组比较在好奇、不顺心、寻求刺激、迎合社交需要、追随大众心理、为了减轻躯体疾病痛苦及生理需要等项差异有显著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量、饮酒频度是对饮酒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结论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心理问题、饮酒量、饮酒频度是中山市酒依赖、慢性酒中毒成因的主要因素,只有将认知、行为和文化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干预才能减少该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内经》血瘀病机理论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内经>中有关血瘀的内容,将血瘀病因病机归纳为内因及其病机、外因及其病机和复合因素致瘀,外因包括外邪及外伤,内因包括情志、久病、年老、饮食不节、气津运行失常.后世在<内经>血瘀理论基础上,发展了血瘀学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及现代医学工作者的研究,在不同侧面完善了血瘀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整理了血瘀学说的源流.  相似文献   

10.
五月的大连美丽宜人,本刊记者来到核酸王国--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边云峰带记者参观了珍奥的科技演示馆,并且送了一本珍奥集团董事长陈玉松的新书&lt;思想力&gt;.……  相似文献   

11.
中医古籍的主要形式是简册和帛书,世称"简帛医籍。"近百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大量涉及中医的简帛不断地被发现,这对于重修医学史与校勘古医籍具有其他文献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易学》的学术特色.方法:通过查阅《针灸易学》及相关书籍对作者生平、本书内容与特色、学术价值和版本流传为主的内容加以归纳分析.结果:《针灸易学》为清代医家李守先所著,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针灸源流、手法、认症三部分,下卷为寻穴.书中大量摘录历代针灸典籍及各家精华.提出手法、认症、取穴是学习针灸的三要素,指明针灸学习的顺序要以手法为先,次学认症,再学寻穴.结论:本书内容简明扼要,浅显易懂,便于掌握,是以实用为主的简明针灸读物,对初学针灸者,于临床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04-2013年6 000余种期刊的引文数据,选取基础医学领域100种优秀图书,构建图书-论文的引文数据库,采用PageRank算法量化评价图书的学术水平。根据PageRank值与被引频次分布将图书章节划分为4个区域,重点研究了PageRank与被引频次排名前20位的图书章节,结果表明,将PageRank算法应用于图书评价的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除了在各大藏书单位保存与出版的各种传世中医古文献外,还有一些是近代在日本一些古旧遗址中通过考古发掘的零残中医药古代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日本的古寺宙中收藏的中医古籍文献,其中仁和寺古写本的《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类书》、《新修本草》、《医心方》等书的残卷子;真福寺有13世纪前后写本的零残医方纸片;金刚寺有1466年顷的古写本《医心方》。2)在日本古代遗址中发现的中医古籍文献,其中藤原京遗址发现残存木简并记有药名及剂量;平城京遗址发现残简中有医方、药名及与医学相关的文字。3)在13本冲绳岛发现的中医古籍文献,在这些文献中不仅有写本还有刻本,其中有元.孙允贤的《医方大成论》l卷1册、明&#183;熊彦明的《南方经验医方大成》、休宁汪切罨的《医方集解》、明&#183;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日本人甲贺通元的《古今方桑》、金&#183;窦汉卿的《疮疡经验全书》、唐&#183;王冰注解宋&#183;林亿校的《黄帝内经素问》、日本渡边敷通起的《好生要传》、明&#183;汤处士的《保产机要》、金&#183;城元顺的《大医元顺疱疮传书》、琉球&#183;渡嘉敷通宽的《御膳本草》、清&#183;亟斋居士的产科著作《达生篇》等相关的中医古籍文献,其中有很多是古籍膳本,对后世研究中医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链的主题导读活动,以明确的主题内容为核心,围绕经典古籍所承载的思想、文化、制度、语言文字、书籍刻写制作以及版本流传演变等系列知识进行关联整理,对于读者的经典阅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论文以《肘后方》古籍版本展为例,对活动的内容遴选、形式设计、活动实施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知识链的经典古籍主题导读模式,为中医药古籍阅读推广提供参考,也可为相关院校图书馆开展国学经典的阅读推广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除了在各大藏书单位保存与出版的各种传世中医古文献外,还有一些是近代在日本一些古旧遗址中通过考古发掘的零残中医药古代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日本的古寺宙中收藏的中医古籍文献,其中仁和寺古写本的《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类书》、《新修本草》、《医心方》等书的残卷子;真福寺有13世纪前后写本的零残医方纸片;金刚寺有1466年顷的古写本《医心方》。2)在日本古代遗址中发现的中医古籍文献,其中藤原京遗址发现残存木简并记有药名及剂量;平城京遗址发现残简中有医方、药名及与医学相关的文字。3)在13本冲绳岛发现的中医古籍文献,在这些文献中不仅有写本还有刻本,其中有元.孙允贤的《医方大成论》l卷1册、明·熊彦明的《南方经验医方大成》、休宁汪切罨的《医方集解》、明·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日本人甲贺通元的《古今方桑》、金·窦汉卿的《疮疡经验全书》、唐·王冰注解宋·林亿校的《黄帝内经素问》、日本渡边敷通起的《好生要传》、明·汤处士的《保产机要》、金·城元顺的《大医元顺疱疮传书》、琉球·渡嘉敷通宽的《御膳本草》、清·亟斋居士的产科著作《达生篇》等相关的中医古籍文献,其中有很多是古籍膳本,对后世研究中医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介绍张幸愚诊治儿科疾病经验。张幸愚为20世纪50年代保定市儿科名医,临床经验丰富,善于儿科疾病诊治。通过对张幸愚留存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其儿科疾病诊治经验,对用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提供有效经验,供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初,朝鲜李朝许浚荟萃中国明代中叶以前主要医籍以及部分朝鲜医籍,辑成《东医宝鉴》,标志朝鲜医学开始走向建立独特理论体系的新阶段。这部巨著传入中国后,第一个试图梓行的人是一位民间医生-王如尊,从王如尊其人,1747年王如尊手朱本的概貌,以及该书的柴潮生序文和王如尊的后记,认定王如尊手抄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王如尊手抄本《东医宝鉴》珍藏于长春中医学院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付璐  朱彦  王哲  王俊慧 《中医学报》2020,35(2):429-432
中医皮肤病的发展存在病名分类逐渐趋于细化、不同时代病名变化较大、历代皮肤病皆以"疮疡""恶疮"一类的感染性皮肤病为主3个特点。梳理中医皮肤病经典古籍,建立古籍文本专题数据库,并基于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对中医皮肤病的研究与临床诊疗有以下益处:一方面筛选中医皮肤病相关经典古籍并进行数字化处理,有助于临床医师有针对性的阅读、学习古籍;另一方面通过皮肤病相关的关键词抓取,梳理皮肤病相关病名、别名、病因病机、症状、证候、方剂等信息,进而建立中医皮肤病知识元,帮助临床医师更快捷地从古籍中汲取所需要的信息,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助益。但目前中医皮肤病古籍数据库的构建同样面临如下困难:其一,目前的中医古籍分词技术并不成熟,关键词的抓取较为困难;其二,中医皮肤病的古籍范围覆盖较广,关于皮肤病的论述大部分收录于外科、妇科、儿科等类别的医籍中而非以专著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王育林  温佳雨  付鹏 《中医学报》2021,36(3):661-664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我国目前较为全面准确记载中医古籍收藏分布情况的大型中医古籍联合目录,其中著录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1 898种。但经分析发现,《总目》对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信息的著录存在作者信息不全或错误、成书年代不详以及版本记录错讹等问题,尤其体现在版本记录方面,《总目》记载的有,但国家图书馆并无存书或者其官网联机目录暂时检索缺失的医籍版本计351种。国家图书馆能检索到的版本,而《总目》中未载录此版本的医籍计639种。通过对《总目》著录信息与国家图书馆实际藏书信息进行对比,并对相关古籍进行实地勘察及进一步的考证,补充、修正了《总目》著录部分书目的作者信息、成书时间和版本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