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腕关节神经支切断与假体置换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防止月骨缺血性坏死后腕骨排列进行性紊乱,缓解腕痛,增加握力,改善功能。方法1992年1月~1997年1月,采用腕关节神经支切断,月骨假体置换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6例。结果术后随访最短10个月,最长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优良率83.3%。结论骨间前、后神经腕关节支切断术联合月骨假体置换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术后能获得无痛的关节。腕关节神经支切断联合假体置换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4年12月,对10例创伤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腕关节掌屈、背伸角度之和)平均为73°(健侧为127°),尺桡偏平均为37°(健侧为67°);握力为24 kg(健侧为48 kg);疼痛值为30(术前为75);腕关节功能评分为82分(术前为56分)。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1例桡头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2月,对30例退行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和腕部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70°(健侧为126°),尺桡偏平均为36°(健侧为66°);握力为25kg(健侧为46kg);疼痛值为32(术前为73);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0。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3例腕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侧及背侧神经切断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采用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疗效作一评估。用此法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Ⅲ期,Lichtman)8例.月骨切除后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腕骨间融合采用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5例,舟骨、头状骨融合3例。随访8~44个月,平均29个月。8例腕痛全部缓解,腕关节活动比术前改善:背伸达正常侧的58.8%,屈曲达51.4%。握力比术前增加46.9%。X线片结果:带蒂豌豆骨移位骨位置正常,无骨硬化;1例术后2年发现豌豆骨萎缩。8例病人中有6例恢复原工作,2例因社会原因改换工作。我们认为腕骨间融合联合带蒂豌豆骨移位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Ⅲ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排腕骨切除治疗经舟月骨周围脱位的疗效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报道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效果。对1977年6月至1993年6月应用该手术的14名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平均随访6年五个月。结果:11例腕痛消失,3例有轻微疼痛及不适。腕关节掌屈39.9度,为健侧的53.3%,背屈41.8度,为健侧的65.2%。  相似文献   

6.
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从1986年3月~1993年6月采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18例。术前按Lichtman分期,Ⅱ期2例,Ⅲ期16例。Ⅲ期16例中有8例同时行腕骨间融合术。随访25~51个月,平均3年1个月。17例腕痛缓解,腕关节活动和握力均有改善。X线片结果:带蒂豌豆骨植入位置正常。腕高比值、McMurtry指数和桡舟角与术前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按周连圻介绍的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94%。我们认为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Ⅲ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自1986年5月至1996年6月对32例陈旧性腕骨骨折脱位患者采用近排腕骨切除关节成形术。经长期随访,术后症状消失,腕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的14例(优);术后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达健手70%,握力达健手60%者12例(良);症状减轻,仅劳累后疼痛,休息后缓解,关节活动度达健手40%,握力达健手40%者5例(可);术后腕痛减轻,关节活动度及握力不及健手20%者1例(差)。因此,对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伴腕痛及关节活动障碍者,近排腕骨切除术是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带血管蒂腓骨头移植代替桡骨远端重建腕关节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头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重建腕关节的效果。方法1978年7月~1993年11月,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头移植代替桡骨远端重建腕关节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5例,对其中12例进行了腕关节功能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5年,评估患者腕关节的活动范围、握力及疼痛情况。结果11例腕关节疼痛消失,1例有轻微疼痛不适,平均腕关节掌屈34.05°、背伸52.80°、尺偏26.25°、桡偏19.75°,握力44.6kg,分别占对侧的46.2%、72.7%、76.1%、80.6%和76.7%。结论带血管蒂腓骨头移植代替桡骨远端重建腕关节可较好地保留腕关节的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采取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背侧神经终末支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2例陈旧性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脱位患者,术前病程28d~1.2年,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腕部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结果]术后随访24~72个月,腕关节腕掌屈、背伸活动度平均72°,尺桡偏平均35°,健侧为68°±8°;侧握力为(26±8)kg,健侧握力为(45±10)kg;疼痛值为28;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2,腕关节X线片显示:未见骨关节炎表现;满意率90%。[结论]本术式是用于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引起腕部功能障碍和腕部疼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腕骨陈旧性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旧性腕骨骨折脱位临床上比较常见,多由于早期治疗不当所致,常有腕痛、腕关节活动受限及握力减弱,给患者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作者自1986年5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该类患者88例,对其中32例实行了近排腕骨切除腕关节成形术,经3月至10年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头、月、三角、钩骨局限性融合术治疗舟月骨进行性塌陷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介绍治疗伴严重腕痛舟月骨进行性塌陷(scapholunate advanced collapse,SLAC)的新术式。方法:11例均为伴有严重腕痛、握力显著下降、腕关节功能受限的Ⅲ期舟月骨进行性塌陷的患者。入院后均行SLAC腕重建术(头、月、三角、钩骨局限性融合)。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3年半,以最后1次随访结果为准,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除差的1例外,10例的腕痛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平均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范围为健侧的51%。结论:SLAC腕重建术是治疗Ⅲ期能性舟月骨进行性塌陷的一种可靠的挽救性手术,术后能恢复握力、保留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腕舟骨脱位一例报告刘显良,王谷峰,王志永,吴宝树腕骨骨折、脱位以舟骨骨折,月骨脱位多见,舟骨脱位少见。我院199,1年6月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2岁.因车祸致右腕部砸伤住院,诉腕部疼痛,桡侧3指麻木,功能障碍.局部检查:右腕部肿胀,背侧皮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找一种临床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作于1985年始,在对5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及100侧长春出土腕骨标本解剖观测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血管筋膜蒂的头状骨移位术,用于替代坏死碎裂的月骨,以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22例,术后随访1~13年,全部病例均消除了腕痛,腕关节功能和手的握力有了明显改善,均恢复了原有工作。结论 本手术方法既切除了病灶又保持了腕骨的稳定和腕关节功能,对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功能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程水明 《中国骨伤》1998,11(5):71-72
1993年6月~1995年6月,运用单块背侧夹板固定治疗新鲜腕舟状骨骨折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9~53岁;左腕7例,右腕11例;3例为舟状骨结节部骨折,15例为舟状骨腰部骨折;均在伤后1周内就诊。治疗方法与结果取杉树皮自制夹板,长度从前臂中上1/3处至掌指关节,宽度为手腕部3/4左右。腕关节外敷止痛消炎药膏后,衬以棉纸,上置夹板,用绷带缠绕。在腕掌部绷带绕过第1掌骨与虎口,固定后,使腕关节处于中立位,制止腕关节背伸、掌屈及尺、桡偏活动。每周更换药膏。固定期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近排腕骨切除术后新的桡腕-桡头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及生物力学变化,增强临床对这一术式的理解。方法6只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腕标本,模拟近排腕骨切除术后观测头状骨近端关节面;纵性剖开头状骨及月骨,描拓桡月关节和桡头关节的匹配曲线;选用6只新鲜标本牙托粉包埋后,用压敏片在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上测试正常和术后桡腕关节的接触面积和压力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桡月关节匹配曲线良好,腕骨切除术后头状骨近端关节面有4个子关节面,和桡骨远端的桡月窝匹配性差。腕中立位下,正常的平均腕单位面积负荷为(22.9±4.3)N/cm^2。近排腕骨切除术后为(136.4±30.7)N/cm。(P〈0.05)。结论近排腕骨切除术后形成的新桡腕关节-桡头关节其解剖学和生物力学都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病的临床诊治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eck病,是腕关节痛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该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以月骨的缺血坏死为基础,表现为月骨内的骨折,密度、形状发生改变,继发腕关节滑膜炎,腕骨排列紊乱和腕关节不稳征。晚期多造成手的握力低下、腕关节剧痛和功能完全丧失,致残率较高。虽经近90年的临床研究,在病因学、诊断和治疗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迄今为止最突出的问题仍是病因不清,伴之而来的是缺乏针对病因的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胃嗜酸性肉芽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59岁。对称性腕、指关节肿痛15年,黑便半月入院。查体:贫血貌,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两侧腕、近节指间关节及踝关节红肿,畸形,僵直,活动障碍。血常规示:Hb5.1g/dl,类风湿因子:阳性。腕关节X线拍片示:诸腕骨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  相似文献   

18.
桡动脉腕掌支蒂桡骨瓣移植治疗腕月骨骨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腕掌支蒂桡骨瓣移植治疗腕月骨骨坏死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桡骨远端血液供应的解剖学基础,设计带桡动脉腕掌支蒂桡骨瓣,移植治疗腕月骨早期骨坏死6例。结果术后随访11个月~3年5个月,5例腕痛完全消失,1例腕关节用力活动后,出现酸痛不适。腕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腕关节背伸平均45°,屈曲平均37°,患手握力比术前明显增加,达正常侧的85.6%。X线照片显示月骨密度恢复正常。结论桡动脉腕掌支蒂桡骨瓣移植治疗腕月骨骨坏死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是治疗腕月骨早期骨坏死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腕关节镜辅助下利用骨锚修复腕舟月韧带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一2011年4月,对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通过腕关节镜探查舟月韧带,确定损伤部位后,应用Mitek骨锚重建舟月韧带,术后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4周后开始患腕被动活动,6周后开始主动运动。术后随访6个月,测定患腕术前及术后的握力、应用改良Mayor评分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客观评分、患者源性调查表(disabilityofarm-shoulder-hand,DASH)问卷法进行主观评分,以及术前与术后的x片检查对比。并与健侧腕关节x片进行对比。结果术后6例患者腕关节疼痛均有缓解.握力明显改善。按照改良Mayor评分:优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3.3%,与术前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术后DASH分值平均为(14.6±7.0),与术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舟月韧带损伤是导致腕关节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腕关节镜辅助下利用骨锚修复舟月韧带是一种微创、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腕关节部分融合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头骨、月骨、三角骨及钩骨四关节融合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效果。方法1997年7月~2002年12月应用腕关节部分融合术创伤性腕关节炎治疗20例,术后随访15个月,随访检查包括术后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以及患侧X线检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腕关节总体功能评价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结果腕疼痛值静息时为2.1,用力后为5.3;屈伸活动度为64°(对侧126°);尺桡偏为30°(对侧57°);平均握力为24kg(对侧40kg)。Krimmer腕关节评分值为67。X线检查头、月、三角及钩骨均融合。结论腕关节部分融合后能保存腕关节部分功能,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