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比卡因应用于小儿骶麻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产生情况,探讨罗比卡因应用小儿骶麻的最适剂量。方法:116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为0.15%罗比卡因组;B组为0.25%罗比卡因组;C组为0.375%罗比卡因组。容量均为1m1/kg。观察术中氯胺酮(静脉注射)的总用量,镇痛效果,苏醒至术后24h平均(最长)镇痛时间,下肢肌力恢复时间,尿潴留,恶心呕吐及肛门排气时间情况。结果:A组患儿术中静脉氯胺酮用量、恶心或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大于其他两组,疼痛五级评分法(LSP)<3级比率、平均镇痛时间、肌力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小于其他两组(P<0.05)。B组肌力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小于C组(P<0.05)。结论:应用于小儿骶麻,0.25%罗比卡因是较合适的临床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对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剖宫产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六组(n=20),P1组:0.1%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P2组:0.12%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P3组~P6组分别给予0.14%、0.16%、0.18%、0.2%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各组镇痛药液总量共100ml.均采用LCP模式给药:负荷剂量5ml,背景剂量2ml·h-1,单次追加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镇痛24h.观察和记录术后第1h、2h、4h、8h、16h及24h的静息疼痛、动态疼痛、子宫收缩痛VAS评分,PCA泵的按压次数(D1)及实际有效次数(D2),Rame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肛门排气时间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六组产妇术后各时点静息镇痛效果良好,各组随着喷他佐辛的剂量增大而VAS评分降低,即P1组≈P2组>P3组≈P4组>P5组≈P6组,其中动态疼痛及官缩痛术后4h、8h及16h明显降低;PCA按压次数及D1/D2比值P5组和P6组小于P1组~P4组(P<0.05);六组产妇中恶心发生情况:P1组、P2组、P4组及P6组各1例(5%),P3组及P5组各2例(10%),(P>0.05),各组未出现呕吐、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或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0.18%或0.2%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后PCEA的效果良好,优于0.1%、0.12%、0.14%或0.16%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可作为剖宫产术后首选镇痛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骶管麻醉安全有效,可作为全麻的辅助措施,也可以在手术结束后镇痛,特殊情况下用于高危患儿还可以代替全身麻醉[1]。小儿下腹部、会阴、下肢的手术常常选择骶管麻醉。盐酸左旋布比卡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低,适用于临床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故选择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小儿骶  相似文献   

4.
罗勇  崔建修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79-1680
目的:比较硬膜外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镇痛效应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妇科手术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左旋布比 卡因组(L组),每组35例.术毕采用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R组首剂为吗啡2 mg加0.2%罗哌卡因10 mL,L组首剂为吗啡2 mg加0.2%左旋布比卡因10mL,硬膜外自控镇痛(PCA),R组为吗啡4mg加0.2%罗哌卡因50 mL,L组为吗啡4 mg加0.2%左旋布比卡因50 mL,每小时1 mL,锁定时间为30min,每次为2 mL.观察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同时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术后两组70例病人均获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L组略低,两组48 h吗啡需求量分别为(3.2±0.6)mg和(3.4±0.7)mg,下肢运动完全恢复时间L组长于R组,术后4 h的Bromage评分分别为1.4±0.7和1.2±0.8.MAP、HR、RR、SpO2两组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肠麻痹发生率相似.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满意,同等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阻滞效果比罗哌卡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和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方法6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ASAI或Ⅱ级,年龄22~60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为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生理盐水2ml(对照),Ⅱ组:为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芬太尼50μg+生理盐水至12ml和Ⅲ组:为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芬太尼75μg+生理盐水至12ml(观察)。结果芬太尼两组分别能够增强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的镇痛效果,同时明显改善患者术中不适反应和提高麻醉质量。50μg和75μg芬太尼组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50μg芬太尼可明显增强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改善术中患者不适和提高麻醉质量,75μg芬太尼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轲俊峰 《临床医学》2009,29(2):68-69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8例下肢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为34例,A组应用左旋布比卡因+芬太尼;B组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完善,A组低血压和寒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和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60例产妇ASAI或Ⅱ级,22~34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0.75左旋布比卡因8ml+生理盐水2ml(对照),Ⅱ组:0.75左旋布比卡因8rnl+芬太尼50μg+生理盐水至10ml和Ⅲ组:0.75左旋布比卡因8ml+芬太尼75μg+生理盐水至10ml(观察)。结果芬太尼两组分别能够增强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的镇痛效果,明显改善产妇术中不适反应和提高麻醉质量。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50μg和75μg芬太尼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50μg芬太尼可明显增强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效能,改善产妇术中不适和提高麻醉质量,75μg芬太尼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Ⅱ期临床试验观察,评价国产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脊麻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200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使用0.5%布比卡因进行脊麻,试验组使用0.5%左旋布比卡因进行脊麻,每组100例(其中剖宫产50例).药物有效性的观察指标包括: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质量.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呼吸(RR).借以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0.5%左旋布比卡因与0.5%布比卡因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似,运动阻滞程度左旋布比卡因较布比卡因较弱,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无明显差异,且左旋布比卡因副作用弱于布比卡因.结论 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脊麻,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感觉和运动维持时间、麻醉质量与布比卡因相似,具有与布比卡因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可乐定混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对尺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级拟于上臂或手实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可乐定组(组)和布比卡因组(组)每组30例。组在肌间沟穿刺出现异感后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和150μg可乐定混合液25 ml,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1∶20万肾上腺素液25 ml,观察尺神经阻滞是否完善,及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术后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结果:组和组相比:阻滞完善病例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感觉运动阻滞完善时间无显著缩短(P>0.05),术后感觉运动恢复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可乐定混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法臂丛麻醉对尺神经阻滞的效果显著优于左旋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价值.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40例,术后待患者出现痛觉时施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根据所用镇痛药液的不同,分为L组(20例)和B组(20例).L组给予质量分数0.25%左旋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100 mL;B组给予质量分数0.25%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100 mL.2组首次负荷量均为5 mL,镇痛泵背景输注量2 mL/h,一次按压量2 mL,锁定时间为10min.比较2组镇痛起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L组镇痛起效时间较B组短(P<0,05),视觉模拟评分较B组低(P<0.05),2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56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盐酸吗啡+盐酸布比卡因+氟哌啶行PCEA;对照组76例,采用盐酸吗啡+盐酸布比卡因行PCEA.并对两组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有无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时间、镇痛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4例,发生率5.0%,对照组32例,发生率42.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应用盐酸吗啡+盐酸布比卡因+氟哌啶行PCEA,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镇痛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双盲分为4组。于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别注射左旋布比卡因5 mg(A组),7.5 mg(B组),11.5 mg(C组),15 mg(D组)。采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法测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VAS评分法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术者评估腹壁松弛度,记录麻醉的不良反应。采用Probit法计算50%和95%患者镇痛有效的左旋布比卡因剂量(ED50和ED95)以及95%可信区间。结果随着剂量的加大,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逐渐缩短,Bromage评分逐渐提高,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逐渐延长。4组镇痛的有效率分别为37%、69%、95%、100%,腹壁松弛度"很松"的分别为28%、51%、93%、100%。麻醉后不良反应少。左旋布比卡因的ED50为9.95 mg(95%CI 9.31~10.62 mg)和ED95为13.76 mg(95%CI 13.67~14.54 mg)。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ED50为9.95 mg,ED95为13.76 m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低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鞍麻应用于肛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ASA Ⅰ~Ⅱ级的肛门手术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注入用10%葡萄糖液配制成的布比卡因2 mg,内含10 μg芬太尼行鞍麻;对照组注入用10%葡萄糖液配制成的布比卡因3 mg行鞍麻.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相似(P>0.05),而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术毕改良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两组患者术中肛门均松弛.结论 2 mg布比卡因复合10 μg芬太尼鞍麻,镇痛完全而不良反应小,比传统的鞍麻剂量更适合肛门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新型局麻药盐酸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并与同剂量盐酸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下肢手术病人8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4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在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布比卡因(B)组于蛛网膜下隙注入0.5%的布比卡因2mL加生理盐水1mL,左旋布比卡因(LB)组于蛛网膜下隙注入0.5%的左旋布比卡因2mL加生理盐水1mL,注药速度为0.2mL/s。结果:(1)两组患者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和恢复时间、感觉最高平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两组病例阻滞完善,麻醉质量均为I级。(2)两组患者手术中均无低血压、心率减慢、呼吸抑制、ECG异常改变。术后随访膀胱恢复排尿功能时间,LB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结论: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手术安全且完善,有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用于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PCEA)对呼吸、循环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术后对其行硬膜外镇痛。Ⅰ组(Ropivacaine组)0.2%罗哌卡因90ml 芬太尼0.4mg 氟哌利多5mg,罗哌卡因浓度为0.18%;Ⅱ组(Bupivacaine组):0.75%布比卡因24ml 芬太尼0.4mg 氟哌利多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布比卡因浓度为0.18%,两组推注速度均为2ml/h,PCEA锁定时间为1ml/15min,分别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肛门排气时间,并监测MV、RR、SpO2、HR、MAP。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术后5h,Ⅰ组优于Ⅱ组(P<0.05),Ⅰ组的SpO2高于Ⅱ组(P<0.05),Ⅰ组的MAP、HR比Ⅱ组平稳。Ⅰ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Ⅱ组(P<0.01)。结论罗哌卡因用于上腹部术后PCEA优于布比卡因,有改善呼吸和稳定循环、促进肠道功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等比重布比卡因液在下肢单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无腰麻禁忌手术患者260例,年龄16~80岁,ASA Ⅰ~Ⅲ级.单侧下肢创伤患者230例和非创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等比重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组(1组)和重比重传统腰麻组(2组),手术时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不同比重布比卡因1.5~2mL实施麻醉.结果:1组取得了与2组相同的麻醉效果,其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达最高阻滞平面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2组(均P<0.05),最大感觉阻滞平面低于2组(P<0.01),其对循环的影响明显小于2组.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单侧下肢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50例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左旋布比卡因组,每组25例.分别用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行改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并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全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和药物安全性指标,观察用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组阻滞恢复时间长于罗哌卡因组(P<0.05).两组麻醉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两种药物药效学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下肢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择期下肢手术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罗哌卡因组,n=24)和对照组(左旋布比卡因组,n=24),选择L2~L3间隙、采用25 G细针蛛网膜下腔穿刺,分别注射0.4%罗哌卡因11 mg(1.2%罗哌卡因1 ml以脑脊液稀释至3 ml,注射2.75 ml)和0.4%左旋布比卡因10 mg(0.5%左旋布比卡因2 ml以脑脊液稀释至2.5 ml,注射2.5 ml)。观察和记录术中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效果及麻醉消退情况、术中循环改变、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腰麻后Bromage评分达到2分的时间较对照组延长[(11.0±6.96)min vs.(7.71±3.9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romage最高评分低于对照组(2.15 vs.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有15例术中Bromage评分未达3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多(62.5%vs.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14例(58.33%)术中出现麻醉消退,开始出现麻醉消退的时间在45~65 min。术毕实验组Bromage评分(1.22 vs.2.32)和麻醉阻滞平面(T10.50 vs.T9.24)较对照组消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91.7%。结论 0.40%等比重罗哌卡因11.0 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术中循环平稳,感觉与运动分离优点突出,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迅速,尿潴留发生率低,可选择性应用于出血少、手术时间在100 min以内的下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等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或附件切除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0例ASA 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经腹行子宫切除术或附件切除术患者,术后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镇痛模式为负荷量吗啡1 mg,持续剂量1.5 mL/h,PCA剂量3 mL,锁定时间20 min,左旋布比卡因组镇痛药为0.125%左旋布比卡因+吗啡0.1 mg/mL;布比卡因组镇痛药为0.125%布比卡因+吗啡0.1 mg/m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Ramassav镇静评分、感觉阻滞节段、运动阻滞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镇静评分,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4 h感觉阻滞节段在T12~L1或L2左旋布比卡因组为14例,布比卡因组为18例,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0.125%左旋布比卡因和0.125%布比卡因复合吗啡均可安全有效的用于经腹子宫切除及附件切除术后患者PCEA,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相似,具有相同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LBVP)、罗哌卡因(ROP)和布比卡因(BUP)用于开腹妇科手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90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LBUP组、ROP组和BUP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采用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LBUP组采用0.15%左旋布比卡因加吗啡0.1mg/ml,ROP组采用0.2%罗哌卡因加吗啡0.1mg/ml,BUP组采用0.15%布比卡因加吗啡0.1mg/ml,输注速度均为2ml/h。观察术后48h内的VAS疼痛评分、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术后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病人在术后5个时段VAS疼痛评分、镇痛结束时对疼痛的总体评估、镇痛后4h改良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组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8h后LBUP组及BUP组分别有2例病人Bromage评分为2,至镇痛后16h恢复;术后24hROP组有21例(70%)的病人可以短时间行走,而LBUP组及BUP组分别只有12例(40%)及11例(36.7%),有显著性差异(χ2=5.45,χ2=4.34,P<0.05)。结论:0.15%左旋布比卡因、0.2%罗哌卡因与0.15%布比卡因用于开腹妇科手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0.2%罗哌卡因较0.15%左旋布比卡因及0.15%布比卡因术后活动能力恢复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