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肛管的境界有两种说法。通常所说的肌管指肛缘至齿状线的部分,即解剖肛管,外科肛管指肛缘至肛管直肠环上缘平面,包括齿状线以一卜约1.5cm的部分,长约4cm。肛缘向内约1.5cm有一环状沟样间隙,叫肛自线,足内外括约肌在体表的分界。齿状线距肛缘约2cm,由肛瓣、肛柱组成。齿线上下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见表1)。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加重2日入院。食管镜示距门齿25cm处可见黏膜隆起、糜烂,并见一息肉状肿物突入管腔,表面光滑,管腔狭窄,病变延续至齿状线上1cm(距门齿37cm)。食管黏膜活检诊断:鳞状细胞癌。遂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本组男22例,女18例。30岁以下5例,31~60岁27例,61岁以上8例。病变部位;癌肿距齿状线5cm以内16例,6~10cm18例,11~12cm6例。误诊时间:3~6个月6例,7~12个月25例,1年以上9例。误诊为痔和慢性肠炎各8例,肛裂5例,细菌性痢疾11例,阿米巴痢疾6  相似文献   

4.
1998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49.5岁。肿瘤病灶下缘距齿状线2~3 cm 6例,3~4 cm 10例,4~5 cm 8例,5~6 cm 11例。病理分型:腺癌28例,低分化及黏液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 男,69岁。主因间断性排尿困难10a余入院。B超示前列腺5.1cm×4.4cm×3.2cm,回声不均,向膀胱腔内突入3.6cm×1.4cm。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中发现前列腺腺体与包膜粘连紧密,钝性剥离,完整摘除前列腺,气囊导尿管内注人生理盐水25ml压迫前列腺窝。术后行膀胱冲洗等治疗。第3天将气囊导尿管内生理盐水抽出10ml。第4天患者出现下腹痛,肛门有淡血性液流出。结肠镜检查示距齿状线3cm直肠前壁有一直径0.5cm瘘口,可见淡血性液流出。诊断为尿道直肠瘘。  相似文献   

6.
魏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3675-3675
对上消化道重复癌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 要 男,79岁。主诉进行性吞咽困难0.5a余。实验室检查:Hb86g/L,粪隐血试验阳性,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食道:距门齿29~35cm处食道后壁可见2cm×1.5cm溃疡型病灶,边缘隆起,活切7枚,质韧,齿状线清晰;胃角变形明显,可见一约3cm×4cm溃疡型病灶,边缘隆起,活切4枚,质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自1988年~1999年,我院对22例低位直肠癌采取保肛切除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期内共收低位直肠癌28例,其中2例为肛管癌,3例癌肿距齿状线不足3cm,此5例采用miles手术;另一例因癌肿与盆壁紧密粘连无法切除,做乙状结肠双管造瘘。其余22例均行保肛切除术。男14例,8例;年龄在26~78岁,平均62岁。典型病史4个月~1年10个月。平均1年2个月。癌肿小于3cm 5例,13例肿块侵及直肠1/3~2/3圈,4例侵及一圈,并有  相似文献   

8.
1 病例 患者男性,59岁,因"上腹疼痛、返酸半月"就诊,体检无特殊.内镜检查:距门齿19 cm食管右侧壁可见一1.0 cm×1.2 cm大小片红斑,边界清晰,无明显隆起性病变,表面未见糜烂,行活检术.食管其他黏膜色泽正常,弹性好,齿状线清晰,胃底、胃体黏膜潮红伴片状糜烂,未见溃疡及占位性病变.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食管炎.病理诊断:食管胃黏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9.
巴明臣  黄祥成 《新医学》2005,36(10):603-604
进修医生教授,首先请您谈谈直肠癌外科治疗发展的概况. 教授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国内外学者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机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手术切除仍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从外科治疗的角度,临床将直肠癌分为低位直肠癌(距齿状线5 cm以内)、中位直肠癌(距齿状线5~10 cm)、高位直肠癌(距齿状线10 cm以上).这种分类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解剖学分类则根据血供、淋巴回流、有无浆膜等因素将直肠癌分为上、中、下段直肠癌.随着对直肠及其邻近解剖结构研究的深入,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经典的直肠癌外科治疗术式--没有保留原位肛门的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Miles术)的地位日益下降,已降为最后一种选择,而各种形式的保留原位肛门手术则成为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主要术式.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因"进行性吞咽梗阻3个月"于2010年11月12日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未见异常.食管X线钡餐造影:食管约平胸7-9椎体平面处下行缓慢,管腔变窄,见充盈缺损,长约6.5 cm.胃镜:食管距门齿25 cm见0.7 cm锥形隆起,距门齿27 cm见1.1 cm隆起,距门齿30 c...  相似文献   

1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e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手术切除及重建方法文献多有报道[1 - 3,5] ,但各有优缺点。我们于1983- 0 6~2 0 0 3- 0 6选择FAP2 5例行保留回盲瓣结肠-肛管吻合术,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术前病理证实FAP2 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9~6 5岁,平均(36 .8±12 .3)岁,病程3~2 0 a。其中4例有癌变。本组息肉限于升结肠远段结肠,以直肠、降结肠为甚。1.2 方法 距回盲瓣15 cm处切断升结肠,行常规远段结肠、直肠切除,在齿状线上分离、留置直肠肌鞘5 .0 cm ,保留直肠粘膜约2 .0 cm。结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症。方法:结合文献分析本院2002年6月-2006年6月低位直肠癌患者38例。结果:5年生存率86.3%,总局部复发率15.8%,高分化腺癌未见复发,中分化腺癌16.7%(4/18),低分化腺癌40%(2/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症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2.0cm或肿瘤下缘距肛门男性〉6cm、女性〉5cm。  相似文献   

13.
自从 1985年高春芳等 [1 ]创建直肠癌根治术中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式以来 ,至 2 0 0 3- 0 4我们已累计为 15 4 0例患者施行了直肠癌根治术中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手术 ,发生诸如骶前静脉丛损伤、人工肛门远端肠管坏死等各类严重并发症 16例次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组男 6 2 7例 ,女 913例 ,年龄 2 1~ 78岁 ,平均 4 7.5岁。肿瘤细胞分类 :直肠管状腺癌 90 7例 ,乳头状腺癌 5 95例 ,绒毛状腺瘤恶变 3例 ,粘液腺癌 2 1例 ,印戒细胞癌 14例。Dukes分期 :A期 14 2例 ,B期 136 9例 ,C期 2 9例。肿瘤位置均距齿状线≤3cm。2 结果手术成功 …  相似文献   

14.
1999年3月~2003年12月,我院成功为1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严密观察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5例,26~85岁,平均44岁。肿瘤下缘距齿状线1.5~6.0 cm未波及肠管一周。按Dukes分期,A期3例,B期9例,C期2例。本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结肠镜检查证实病灶均为单发;并取肿瘤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均为直肠腺癌。1.2手术方法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取头低足高截石位,于脐下缘取1 cm切口直视下建立人工气腹,腹内压维持12~14mmHg,在腹腔镜直视下分别于两侧髂前上…  相似文献   

15.
本院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 ,共收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11例 ,全采用手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一、临床资料本组 11例均为男性 ,年龄 19~ 6 2岁 ,平均 37 4岁。伤后至就诊时间 1d~ 3个月。受伤原因 :扭伤 2例 ,车祸伤 7例 ,坠落伤 2例。齿状突骨折 9例 ,其中 5例为新鲜骨折 ,X线片示 :3例齿状突向前移位 ,2例向后移位 ;4例为陈旧骨折 ,X线片示 :骨折端吸收 ,间隙增大 ,其中 1例齿状突向前移位 ,另 3例向后移位。横韧带断裂不稳2例 ,X线片示 :环椎侧块向一侧移位 ,侧块与齿状突间隙不对称 (张口位片 ) ,寰齿间隙明显增大 …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男 ,4 8岁。因发热、咳嗽、胸痛 5天 ,呼吸困难 1天就诊 ,伴右侧胸骨下端持续针刺样疼痛 ,无放射痛及咯血。胸部正位X线片示两下肺肺炎。超声检查 :患者取坐位 ,于右侧胸腔肩胛线内侧第 10肋间探及 3 4cm× 5 5cm的液性暗区 ,距体表 2 0cm ,边界尚清晰 ,周边回声  相似文献   

17.
1982~1993年施行食管癌切除术798例,其中损伤胸主动脉发生大出血2例,现就其紧急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5岁。进行性消瘦7个月,吞咽困难2个月入院。X线食管造影检查示食管中段充盈缺损区长约10cm.食管镜检查示距门齿25cm食管腔内见菜花状肿物,表面糜烂、坏死。质脆易出血,管腔狭小纤镜未通过。病理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予以放疗,放疗4个月后,X线食管造影复查病变缩短至6cm,管壁僵直,呈齿状破坏。取左胸后外侧切口,从第6肋床进胸探查。首先切断结扎左下肺韧带游离食管,肿瘤位于主动脉弓下线和下肺静脉之间…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sphincter preserving operation,SPO)占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70%以上,随着消化道吻合器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齿状线≤7 cm)保肛手术的指征和成功率,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 1992~ 2 0 0 2年共收治直肠癌 2 0例 ,利用直肠拉出保肛手术进行中段直肠癌切除 ,使患者能从肛门自主排便 ,效果满意 ,此种方法简单 ,并发症少。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39~ 72岁。肿瘤下缘距齿状线的距离为 2~ 6cm。本组Black手术 12例 ,Waugh手术 8例。 2 0例均在 3个月内恢复正常 ,排便功能最短 1个月内恢复 ,本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2 手术方法2 1 Black手术 取膀胱截石位 ,在肛提肌上方的1cm处 ,切断直肠 ,将近段结肠自远端的肛管中拉出 ,肛管的断端拉出的结肠相应高度的浆肌层缝合固定数针 …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4岁,因轻度口干、多饮、多尿20年,解血便10d加重1d于2002年10月5日入院。入院后查盆腔CT:直肠左后壁软组织肿块,考虑为直肠癌可能性大。经电子肠镜检查,在距肛门齿状线6cm处,见一肿物,占据肠腔2/3,肠镜不能通过,取肿物做病理活检,结果为:直肠癌(中分化腺癌)。化验血清CEA:76μg/L(正常值:<15μg/L),于2002年10月14日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下行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