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目的研究组织多普勒(TDI)Tei指数、脑钠肽(BN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缺血性心肌病(ICM)中的变化及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64例ICM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ICM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14例)、心功能Ⅲ级组(26例)、心功能Ⅳ级组(24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利用TDI测算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Tei指数,其均值作为左室整体作功指数(Tei);同时检测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BNP及血清TNF-α浓度。结果ICM组患者Tei指数、血BNP及TNF—α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P〈0.05,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Tei指数与血BNP、TNF—α呈正相关(P〈0.01)。结论ICM患者Tei指数与BNP、TNF-α有良好的相关性,Tei指数、BNP及TNF-α均可作为评价ICM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DCM)诊断上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2月~2006年2月间初诊DCM的192例住院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对最终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诊断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诊断缺血性心肌病(ICM)比例较非老年组高(P〈0.05);非老年组诊断为酒精性心肌病(ACM)、病毒性心肌病(VCM)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结论临床表现与IDCM相似的疾病较多,应注意鉴别诊断;老年人DCM的病因分布与非老年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模型,评估其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特点,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Lewis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DCM组)和对照组(CON组)。随后采用猪心肌球蛋白免疫大鼠的方法建立DCM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体重和饮食变化,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从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等多方面进行评估。结果与CON组相比,DCM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扩大(P〈0.05),左室后壁厚度和室间隔厚度变簿(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下降(P〈0.01);心肌纤维化明显,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增加(P〈0.01),但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不明显(P〉0.05)。结论用猪心肌球蛋白免疫大鼠建立的DCM模型符合人类DCM的改变,是一种简便可靠的DCM引发CHF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心肌病(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诊断ICM38例,DCM35例,全面系统地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统计相关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有左房室内径增大。ICM组室壁运动减低多为节段性,常伴有室间隔及/或左室后壁增厚,DCM组室壁运动减低呈弥漫性普遍减低(P<0.001),CDFI两组均有房室内血流显色暗淡,但以DCM为显;ICM组主动脉瓣返流高于DCM组(P<0.05),主动脉及二尖瓣血流速度减低以DCM为显。二尖瓣E/A:ICM组<1,DCM组>1;左室射血分数(LVEF):ICM组高于DCM组(P<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ICM及DCM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具有无创价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在临床上均存在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只是病因不同,对两的鉴别有时非常困难.本比较分析最终诊断为DCM和ICM共87患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尽量避免误诊和误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激素及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入选12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红蛋白(Hb)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按Hb水平分为ICM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同时选择2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ICM贫血组TNF-α、IL-6和AngⅡ水平明显高于非贫血组,而LVEF显著低于非贫血组(P〈0.01);随着TNF-α、IL-6和AngⅡ水平升高,Hb和LVEF明显降低(P〈0.01);ICM患者Hb水平和LVEF与TNF-α、IL-6和AngⅡ水平呈负相关,Hb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ICM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激活影响并促进贫血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临床上均存在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只是因为病因不同对两者鉴别有时非常困难,尤其是老年人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更是难以区分。对我科2003-11~2006-06收治的疑似DCM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27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判断病情的价值。【方法】1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症组(MAP)和重症组(SAP).于入院及治疗d3、d7、d14(SAP组)时采集血清。以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IL-6和TNF-α水平。【结果】SAP组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在入院和治疗d3、d7时均显著高于MAP组(P〈0.01)。MAP组在治疗d7时下降至接近正常,而SAP组在治疗d7时仍显著高于入院时(P〈0.01),d14时下降互接近正常;SAP患者血清sICAM-1与IL-6和TNF-α正相关。r分别为0.62和0.66,P〈0.01。【结论】细胞黏附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血清sICAM-1、TNF-α、IL-6水平与病情的发展相关,有助于早期诊断重症胰腺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自动室壁分区运动(ASAM)及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FAM)技术对比分析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的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明确的36例ICM与38例DCM患者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结合ASMA-FAM检查,对比两组心脏形态学、室壁运动状态、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等特点。结果DCM组心脏呈普遍扩大,室壁运动呈弥漫性减弱,室壁心肌运动的面积变化分数(FAC)普遍〈30%,瓣膜反流发生率高且程度重,早期收缩功能显著降低而舒张功能呈“正常化”;ICM组心脏多呈局限扩大,室壁运动呈节段性障碍,FAC高低不均,瓣膜反流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早期舒张功能障碍而收缩功能可基本维持正常。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结合ASMA-FAM可为临床鉴别DCM与ICM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 型钠尿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胱抑素 C( CysC)与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 CRT 的 DCM 患者36例,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静脉血检测 BNP、TNF-α、CysC 水平;术后随访1年,CRT 起搏器记录随访期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次数并经程控仪分析。结果共完成随访34例,其中无事件组23例(67.65%),VT/ VF 组11例(32.35%);两组相比较,仅 LVED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NP、LVEF、TNF-α、Cys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VEDD 是 DCM 患者 CRT 治疗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准确的预测因子,没有发现 BNP、LVEF、TNF-α、CysC 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1.
汪大金  阮长武等 《新医学》2002,33(12):724-72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15例DCM和17名正常人的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CM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1),其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DCM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的改变可能对DCM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右心室长轴心肌等容收缩期多普勒组织成像(DTI)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DTI技术检测了28例DCM患者右心室游离壁近三尖瓣环处心肌等容收缩期正向波(IVC1)峰值速度(VIVC1)、速度时间积分(VTIIVC1)、持续时间(TIVC1),负向波(IVC2)峰值速度(VIVC2)、速度时间积分(VTIVC2)、持续时间(TIVC2)以及射血波(S)峰值速度(Vs)、速度时间积分(VTIs)、持续时间(Ts)等指标,测量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PCA)等,并与30例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DCM患者VIVC1、VS、VTIs及VIVC1与VIVC2差值(DIV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1)5~0.01);VIVC1、VTIIVC2增大(P〈0.01);TIVC1,TIVC2、Q—IVC1(心电图QRS波始点至IVC,始点间时间)、Q-S(心电图QRS波始点至S波间时间)延长(P〈0.1)5~0.01),(Q-S)/Ts值增高(P〈0.01);右心室内径增大(P〈0.01),平均RVPCA明显减小(P〈0.01);VTIIVC1、T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M患者右心室长轴心肌等容收缩期DTI变化具有一定特点,可为右心室整体功能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型心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型心肌病(ICM)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证实的35例DCM和47例ICM的UCG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心脏增大,左室容量增加,心功能减低,二、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等发生率及严重程度DCM组明显重于ICM组(P<0.001)。DCM左室增大短径超过长径的1/2,呈“球形”改变,心尖部不变薄,室壁厚度均匀,运动弥漫性减弱。ICM左室心尖圆钝变薄且运动明显减弱,呈“圆拱门形”改变,室壁厚度不均并呈节段性运动异常,主动脉内径增宽,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为主要声像图特征。结论UCG具有形态学诊断和血流动力判断意义,对DCM和ICM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110例CHF患者(CHF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CHF组治疗后上述3种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CHF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血清IL-6(r=0.585,P〈0.01)、TNF-α(r=0.312,P〈0.01)和CRP(r=0.458,P〈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HF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12.144,9.835,7.847,4.616)。结论血清炎性反应因子IL-6、TNF-α和CRP检测有助于CHF患者的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龚金龙  吴婷竹  朱乃训  夏金荣 《临床荟萃》2009,24(19):1687-169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与关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DCM伴中或重度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心率、收缩压及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NT—pro-BNP、心率、收缩压和LVESd降低或减小,NT-pro-BNP(1102.0±176.3)ng/L、(1219.7±213.1)ng/LVS(3107.9±446.1)ng/L、(3077.0±431.6)rig/L(均P〈O.01),心率(74.5±4.4)次/min、(77.4±3.8)次/min vs(90.5±5.1)次/min、(88.9±5.7)次/min(均P〈0.01),收缩压(114.5±7.0)mmHg、(120.1±6.6)mmHg vs(122.6±9.3)mmHg、(124.3±9.0)mmHg(P〈0.01或〈0.05),LVESd(49.2±2.7)mm、(50.6±2.4)mm vs(51.4±2.8)mm、(52.2±2.3)mm(均P〈0.05),LVEF增加(38.5±4.0)%、(36.5±3.5)%vs(32.8±3.8)%、(34.2±3.5)%(P〈0.01或〈0.05),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两组上述参数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治疗后上述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NT-pro—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LVEDd、LVESd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均能显著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但卡维地洛尤为明显;CHF患者NT—pro-BNP与心脏超声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NT-pro—BNP可以作为治疗CHF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DCM组)和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和IL-10的差异,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中hs-CRP、TNF-α、IL-2、IL-6、IL-8和IL-10的差异。结果 DCM组外周血hs-CRP、TNF-α、IL-1、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CO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明显低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外周血hsCRP、TNF-α、IL-1、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明显低于Ⅰ+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hs-CRP、TNF-α、IL-1、IL-6和IL-8水平越高,而IL-10水平越低。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处于炎症紊乱状态,可用hs-CRP、TNF-α、IL-2、IL-6、IL-8和IL-10评估其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38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40例单纯手足口病和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TNF-α、NSE进行检测。结果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组脑脊液和血清TNF-α、NSE水平高于单纯手足口病组和对照组(P〈0.01),且患儿脑脊液TNF-α、NSE与血清TNF-α、NSE含量呈正相关(r=0.75,r=0.83,P〈0.01)。单纯手足口病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脑脊液TNF-α.与血清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71,P〈0.01);而NSE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及血清TNF-α、NSE水平检测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NSE对手足口病患者是否合并脑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INI VIDAS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法对2003年1月~2005年8月经超声心动图确认为DCM的76例患者定量测定血清中cTnI水平,每人每周进行3次cTnI浓度测定,共检测2周,超声心动图检查3次,1周1次。患者追踪随访1年。结果有32例cTnI%0.1ng/ml(第1组),其余44例cTnI起始浓度〉0.1ng/ml,其中有18例患者在检查期间cTnI下降至〈0.1ng/ml(第2组),另26例患者即使按充血性心衰常规治疗处理,血清cTnl浓度仍持续升高(第3组),76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第1组的左室舒张内径(LVDd)比原来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原来明显升高(P〈0.01);第2组与第1组相似(P〈0.01);而第3组LVDd和LVEF无明显变化(P〉0.05),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第3组明显高于第1,2组之和(P〈0.01),而死亡率第3组明显高于第1,2组之和(P〈0.05)。结论DCM患者血清cTnI持续升高提示存在进行性亚临床心肌细胞损伤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2~ 1998年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 (ICM)及疑诊为 ICM后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SCA)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 (DCM)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2 2例 ICM患者诊断符合文献〔1〕的标准 ,其中男 2 1例 ,女 1例 ;年龄 6 0~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电图(ECG)联合超声心动图(UCG)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型心肌病(ICM)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心肌病患者,根据心肌病类型将其分为DCM组和ICM组,各30例。两组均应用ECG联合UCG检查,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ECG检测值、心脏形态结构变化及心脏瓣膜反流情况。结果DCM组的AORT、SV、LVEF均小于ICM组,LAD、LVESD、RVID、LVDD、EPSS、E/A、RV6、RV6/RMAX均大于ICM组(P<0.05)。DCM组的左心室心尖圆薄、左心室呈拱门状、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室壁矛盾运动发生率低于ICM组,左心室呈球状、弥漫性室壁运动障碍发生率高于ICM组(P<0.05)。DCM组的二尖瓣反流率高于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反流率(P<0.05);DCM组的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反流率高于ICM组(P<0.05)。结论ECG联合UCG可有效鉴别DCM和ICM,此联合检查方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