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芬  李春梅  唐莹 《护理研究》2009,23(25):2340-2341
[目的]组织护生开展系列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05级本科护生社区实践前后的沟通能力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及合作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结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2.
吴亚君 《护理研究》2007,21(19):1737-1738
[目的]从护生角度了解自我沟通能力及学习需求。[方法]采用自制的半结构式调查问卷,对已完成4周临床见习的大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36.75%护生对自我护理沟通能力评价好,大多数护生认为护理实践中需要强化人文关怀,提高护生专业素质是达到主动和有效护患沟通的关键,护生需要训练有效的沟通能力。[结论]经验性实践活动对强化护生的专业行为和促进沟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护士专业态度可促进关爱行为的形成和沟通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护生人际沟通学习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亚君 《护理研究》2007,21(7):1737-1738
[目的]从护生角度了解自我沟通能力及学习需求。[方法]采用自制的半结构式调查问卷,对已完成4周临床见习的大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36.75%护生对自我护理沟通能力评价好,大多数护生认为护理实践中需要强化人文关怀,提高护生专业素质是达到主动和有效护患沟通的关键,护生需要训练有效的沟通能力。[结论]经验性实践活动对强化护生的专业行为和促进沟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护士专业态度可促进关爱行为的形成和沟通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张翠 《护理研究》2013,27(17):1782-1783
[目的]探讨在社区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职业能力的效果。[方法]将社区护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社区实践、模拟实训3个阶段,开展培养护生职业能力的教学实践,并设计问卷对实施前后护生职业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前后护生职业能力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护理教学中开展培养护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Teach-back的多形式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护理本科生《社区护理学》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2011级~2013级359名护理本科生实施基于Teach-back的多形式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模拟实践、社区健康教育实践和社区健康教育比赛)。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护生呈交的反思报告评价教学效果。[结果]359名护生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得分优秀率达25.6%,优良率达92.5%。95%以上的护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并感到满意,90%以上的认为该教学方式对各项能力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健康教育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定性结果显示,该教学方式加深了对社区护士角色的理解,强化了护生的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提高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结论]基于Teach-back的多形式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激发了护生学习自主性,有助于提高护生以健康教育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淑艳  张德甫 《全科护理》2010,8(31):2904-2905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可行性,建立卫生学校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赢的模式。[方法]对548名护理在校生进行社区实践的安排,并分阶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对社区实践满意度较高,并对社区就业的态度,有所改变;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居民对护生的社区实践满意。[结论]护生进行社区实践有利于提高其综合护理能力,对其就业选择有一定影响;护生在社区实践有效缓解了社区护士不足的压力,并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其所需的健康知识;护生的社区实践可以达到双赢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情景教学在《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护理专科生98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护患沟通情景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在情景教学前及教学后1周、3个月应用护理专科实习生常见护患沟通障碍场景沟通情况调查问卷及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沟通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护患沟通情景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和个性化辅导对提高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85名实习护生分为两组,对对照组38名护生进行传统带教,对研究组47名护生行Seminar教学法和个性化辅导,在实习结束后对比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理论、论文、实践)、临床沟通能力,并了解研究组护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研究组理论、论文及实践操作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教学后研究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生对Seminar教学法和个性化辅导的教学评价较好。[结论]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和个性化辅导,可有效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适的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将2004级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每个护生在教师指导下与2张病床上的病人进行沟通,对症状和体征进行动态观察。课程结束后,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操作、健康史询问交流能力考核。[结果]实验组操作技能和询问病史及沟通能力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大部分护生认为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论]该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校合作模式的护生志愿者服务实践效果。[方法]采取院校合作模式,通过公开招募、护生自愿报名、学校动员推荐、医院选拔面试、体检、公示、录取等程序招募护生志愿者,安排到临床各科室及门诊为病人提供基础生活护理及志愿服务,院校双方共同对护生志愿者进行协调监督与管理。在护生志愿服务进行半年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护生志愿者服务所在科室的医护人员、接受过志愿服务的病人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护生对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认同评价调查。[结果]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受到医院、病人及护生的一致认同,95.0%医护人员、94.1%病人及家属对护生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表示满意,95.30%护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96.31%认为志愿服务实践对自己将来的护理工作很有帮助。[结论]院校合作模式的护生志愿者服务实践促进了护生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护生专业价值观与提升专业认同,增强职业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层次护生核心能力培养现状,为进一步制定策略,提升护生核心能力,为不同层次护生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对护生临床实践考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护生核心能力问卷,调查了100名本科和100名专科护生,从实习前后两个时间节点对不同层次护生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以及护理职业素质5个维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习锻炼,不同层次护生的护理核心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在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以及护理职业素质5个维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00)。[结论]经临床实习,不同层次护生的核心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李静  谢大明  肖鲁良  张聪颖  刘聪 《全科护理》2011,9(21):1953-1955
[目的]调查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临床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因素。[方法]采取随机取样,抽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中后期的114名护生,调查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临床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总分为3.53分±0.42分,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在护患沟通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变量中,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的带教经验、护生的沟通态度和护生的年龄对护患沟通能力有影响,可以解释护生护患沟通能力53%的变异性。[结论]应提高在校护生的社交自我效能感和临床带教教师的沟通带教能力等,全面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放疗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名放疗科实习护生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护患沟通能力培训。比较两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分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放疗科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临床实习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人际沟通满意度。[方法]采用人际沟通能力问卷和人际沟通满意度量表对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际沟通动机、沟通知识、沟通技巧与沟通满意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2,0.566,0.452,P0.01)。[结论]提高护生人际沟通动机、沟通知识及沟通技巧可提高沟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曾琴  张绍蓉  李燕萍  胡正委 《护理研究》2012,26(34):3249-3251
[目的]探索应用我院已培训考核的护患冲突场景下的标准化病人(SP)培训实习护生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临床实习护生中随机抽取40名进行沟通能力测试,之后按培训脚本设置的护患冲突场景,让护生扮演临床护士与考核合格的SP进行沟通,以培训护生的沟通技能,当受训护生已经完全掌握脚本内容并领会到其中的沟通技巧后,再以相同方法行沟通能力考核,并将培训前后的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护生沟通能力总得分有很大提高,其中收集信息、给予信息和获得并理解病人的观点方面的能力提高最为显著。[结论]选择临床真实的护患冲突案例为依据编写脚本并培训SP,用合格的SP对护生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能明显提高其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护生沟通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沟通素材对110名在校护生进行动态情景演练结合规范化用语培训,使用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在培训前后进行测评.[结果]培训前后护生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情景演练结合规范化用语培训有助于提高在校护生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应用我院已培训考核的护患冲突场景下的标准化病人(SP)培训实习护生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临床实习护生中随机抽取40名进行沟通能力测试,之后按培训脚本设置的护患冲突场景,让护生扮演临床护士与考核合格的SP进行沟通,以培训护生的沟通技能,当受训护生已经完全掌握脚本内容并领会到其中的沟通技巧后,再以相同方法行沟通能力考核,并将培训前后的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护生沟通能力总得分有很大提高,其中收集信息、给予信息和获得并理解病人的观点方面的能力提高最为显著。[结论]选择临床真实的护患冲突案例为依据编写脚本并培训SP,用合格的SP对护生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能明显提高其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徐文丽 《全科护理》2012,10(13):1238-1239
[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50名2008级护生为实验组,50名2007级的护生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比较两组护生实习评价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生实习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加强对护生进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可提高护生的护理水平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宋晶  黄妍 《全科护理》2016,(9):959-960
[目的]培养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效果。[方法]严格实训课堂纪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训课采用集体备课模式,增加护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注重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采用多种考核方法。[结果]激发了护生学习护理技能操作的热情,培养了护生的动手能力、护患沟通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结论]针对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现状所采取的对策,有利于护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陆旭亚  马小琴  沈翠珍 《护理研究》2010,24(8):2147-2149
[目的]探讨实践教学法在本科护生社区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社区护理学》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教学法,置课堂于社区,将104名护生分组深入社区,收集资料,制订社区健康教育计划,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57.69%的护生认为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意义很大,有助于社区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社区人群满意度为94.60%。[结论]实践教学法有助于本科护生社区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贯穿“以问题为目标、以实践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护生为主体、以效果为检验”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