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机动车酒后驾驶的现况和相关行为特征。方法路边随机拦截机动车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测试及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机拦截机动车驾驶员7 236人,查出饮酒者129人,酒驾率为1.78%,男性的酒驾率(1.97%)高于女性(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固定职业者的酒驾率(2.02%)高于学生、未就业者(1.40%),及专业司机(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凌晨时段酒驾率最高(2.58%),不同时段酒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的酒驾率(2.39%)高于城市地区(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摩托车(6.32%)高于小型乘用汽车(1.78%)、大中型汽车(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营运车辆(2.00%)高于营运车辆(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驾车时间在0.5~2h的(2.26%)高于其他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行目的为餐饮(3.84%)高于其他出行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对不同特征的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镇江市丹徒区综合干预酒后驾驶效果。方法采用路边随机拦截呼气酒精测试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干预前后调查驾驶员,比较酒驾率的变化。结果基线调查的2014年,调查1 322名驾驶员中,酒驾率为2.87%;比较不同驾车时间、车辆类型、出行目的、饮酒频率及是否知道酒驾最低血液酒精浓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加强健康教育与执法干预1年后的2015年,调查1 328名驾驶员中,酒驾率为1.05%;比较不同车辆类型、是否知道酒驾最低血液酒精浓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后调查的酒驾均为轻度酒后驾驶,酒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徒区酒驾综合干预后酒驾率下降,但酒驾依然存在,需继续加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扬州市酒后驾驶干预项目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后在全市抽取有代表性的路口,分时间段随机拦截机动车辆驾驶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及呼气酒精测试。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 569、1 524人,抽样人群分布除驾龄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酒驾率由1.78%下降为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月饮酒频率≤1次者酒驾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饮酒驾驶最低值知晓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但酒驾现象依然存在,遏制酒驾工作仍应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淮安城区居民有关酒后驾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淮安城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1 051份有效问卷。淮安居民的"饮酒驾驶最低浓度""醉酒驾驶最低浓度""醉驾非营运车吊销驾照年限"和"醉驾营运车吊销驾照年限"等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8.45%、17.51%、12.37%和4.47%。有驾照居民酒驾知识知晓率高于无驾照居民(P0.05),知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而增高(P0.05)。95.24%居民认为酒驾对公共交通安全危害很大,94.58%居民反对酒驾。3.04%居民有酒驾行为。结论淮安城区居民酒驾知识欠缺,相关态度尚可,酒驾行为报告率较高,居民侥幸心理严重。应联合多部门,针对高发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酒驾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南京市酒后驾驶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路边随机拦截呼气酒精测试并回答问卷的方法,了解南京市驾驶人酒后驾驶率及相关行为特征,采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南京市酒后驾驶(血液酒精浓度>0 mg/100 ml)率为1.9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摩托车、外地车、不系安全带(不戴头盔)、驾车外出用餐、晚上和凌晨与酒后驾驶率呈正相关,OR (95%CI)分别为11.994(6.463~22.295)、3.197(1.782~5.737)、2.712(1.745~4.216)、14.045(7.862 ~25.090)、23.282(3.149~172.125)、43.988(5.829~331.941);女性、工作日、非餐饮集中地区与酒后驾驶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144(0.035 ~0.596)、0.570 (0.353~0.920)、0.500(0.302 ~0.8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结论 南京市酒后驾驶率较低,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驾者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及其应对方式、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0名酒驾者(研究组)和60名无酒驾史的同质驾驶员(对照组)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除强迫因子外,酒驾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酒驾者CSQ中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高于对照组,EPQ中精神质、神经质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酒驾者SCL-90结果与CSQ幻想、自责、退避呈正相关(r为0.334~0.556),与EPQ精神质、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r为0.285~0.515)。结论酒驾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及神经质、精神质人格。为减少酒驾行为,应根据其心理特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点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市公众酒后驾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选择南京市3个城区和2个郊县,对成人开展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实际发放问卷2 950份,回收有效问卷2 804份。调查对象对"法律规定的‘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的最低血液酒精浓度"、"非营运车和营运车辆因醉驾吊销驾驶证,按规定应该吊销几年"这项知识的知晓率仅为23.5%、15.6%、6.3%和6.1%。城区居民对"法律规定的‘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的最低血液浓度的知晓率均高于效县(均有P〈0.05)。92.4%调查对象认同醉酒驾车对于公共交通安全危害很大。酒驾问卷调查发生率为16.9%,且郊县高于城区(X^2=19.33,P〈0.001)。结论南京市公众的酒驾相关知识十分欠缺,部分知识知晓率城区高于郊县。公众酒驾相关态度尚可。酒驾问卷调查率高于全国,酒驾相关行为亟需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运动状况,为高校学生运动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浙江省2所高校学生533名进行Baecke体育运动习惯问卷调查。结果医科和工科高校学生的Baecke体育运动习惯问卷4项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部分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锻炼指数与总运动指数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男生的体育运动参加率(77.71%)显著高于女生(52.97%)(P<0.01),男、女生运动项目和运动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进行运动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
汽车驾驶员消化性溃疡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汽车驾驶员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及原因.方法 对105例汽车驾驶员及120例其他职业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汽车驾驶员中检出消化性溃疡58例(55.2%);对照组120例其他职业者中检出消化性溃疡20例(16.7%),汽车驾驶员溃疡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驾驶员组活动期溃疡及大溃疡均高于对照组,汽车驾驶员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汽车驾驶员消化性溃疡发病率较高,且病情较重,并有较高的HP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个案管理模式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病毒抑制率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195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医院现有常规治疗与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治疗率、服药依从性、病毒抑制率及队列维持率。结果初始治疗率对照组(92.78%)低于实验组(9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实验组依从性良好率(87.76%、94.90%)均高于对照组(75.51%、8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病毒完全抑制率(91.84%)高于对照组(82.47%);实验组随访队列保持率(94.90%)高于对照组(89.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对提高对艾滋病患者治疗服药依从性、病毒抑制率及抗病毒治疗队列保持率均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饮酒行为对我国9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影响。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对我国9省9111名成年居民的饮酒频率、饮酒类型以及饮酒量和高血压患病的关系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男性、女性成年居民的饮酒率分别为58.3%和8.1%。男、女饮酒者每Et平均酒精摄入量分别为(33.3±34.1)和(15.0±16.2)g,男、女饮酒率和饮酒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6.3%和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居民饮酒者和不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7.1%和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居民饮酒者和不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7.7%和22.5%,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低于不饮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男性和女性,高饮酒频率者高血压患病要高于低饮酒频率者(P〈0.05)。随着酒精摄人量的增加,男性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未出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但饮酒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不饮酒组;女性居民每日酒精摄入量低于15g时,高血压患病率最低,而随后出现升高的趋势。结论我国男性和女性的饮酒率以及饮酒量不同,饮酒可升高我国9省男性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而对女性居民的影响呈现出J型曲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中段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的抗反流作用.方法 将82例食管中段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食管癌切除常规吻合器吻合(对照组,41例)和常规器械吻合基础上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观察组,41例).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EORTC QLQ-C30问卷调查,并进行食管测压及内镜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观察组烧心和胃液反流评分[分别为(13.2±6.1),(16.9±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6±7.2),(26.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吞咽困难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部位静息压[(3.5±2.3)mmHg,1 mmHg =0.133 kPa]高于胃内压[(2.7±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eMeester评分为(54±32)分,低于对照组的(141±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48.8%(20/41),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可增加吻合部位的压力,具有降低胃食管反流、减轻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三连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81-1582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孕妇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产前筛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的17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筛查结果将其分为甲亢、甲减、亚临床甲减三组,甲减组根据是否干预分为2个亚组;同时选择甲状腺功能正常的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观察.结果 甲亢组和甲减干预组的孕妇至妊娠晚期TSH、FT3、FT4均在正常范围内,甲减未干预组和亚临床甲减组TSH明显升高,与甲亢组、甲减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甲亢组和甲减干预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3.45%、4.34%,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79%、13.04%,明显低于甲减未干预组和亚临床甲减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增加不良妊娠的风险.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的干预可降低妊娠风险,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孙萍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8-29,33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行保守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4例经腹腔镜证实为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未破裂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腹腔镜胚胎吸出联合甲氨蝶呤注射组(75例);B组:单纯腹腔镜胚胎吸出组(69例);C组:单纯甲氨蝶呤注射组(60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β—HCG水平、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术前血清β—HC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组下降较B组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C组血清β-HCG水平较A、B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下降速度缓慢,下降幅度小,与A、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0%,B和C-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2.8%和5.0%。A、B两组患者附件区包块消失的平均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三组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A、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胚胎吸出联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术后血HCG下降显著,持续异位妊娠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输卵管通畅率高,为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 SGA)1岁时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追赶状况,为早产儿发育提供干预依据。方法 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和胎龄,将早产儿分为早产SGA组(35例)和早产适于胎龄儿(AGA)组(71例),随访至校正年龄12个月,比较两组早产儿身长和体重追赶差异,生长迟缓发生率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 校正年龄12个月时,SGA组早产儿体重低于AGA组[(9.70±1.41)kg vs (11.03±3.52)kg],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P<0.05);体重增长迟缓的发生率高于AGA组(31.4%vs 1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5,P<0.05);两组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GA组智能发育指数低于AGA组[(79.4±10.9)分vs (85.3±16.1)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5);运动发育指数较AGA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岁时早产SGA体重增长和智能发育指数仍较早产AGA落后,应加强出院后营养监测和早期精神运动功能训练,促进早产儿综合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治疗前SAS与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AS与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治愈率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0% (P <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尖锐湿疣患者的特定心理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SAS、SDS评分,提高治愈率,避免后期复发,同时可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效果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入院顺位将52例接受激素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分为两组,单数26例患者(对照组)沿用常规护理,双数26例患者(观察组)从入院起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复查血小板计数,并记录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好的患者占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54% (P <0.05).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6个月平均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11.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 (P <0.05).结论 全程无缝隙护理覆盖全疗程,对提高ITP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在预防非计划性脱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方法,比较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干预前后的胃管、尿管、深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引流管的非计划性脱管发生率,以及护士对管道维护的掌握程度。结果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干预后深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引流管的非计划性脱管发生率有所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管、尿管的非计划性脱管率无明显差异(P>0.05);护士对管道的固定方法、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及健康宣教的掌握程度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症护理小组在预防非计划性脱管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我院2009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试验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预后和心脏彩超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再次住院率为35.0%,低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死亡率2.5%,稍低于对照组的7.5%,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LVEF上升,同时其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ESD下降,同时其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减少患者再次住院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延缓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声门下吸引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及对气道黏膜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持续性声门下吸引(CASS)组及间歇性声门下吸引(IASS)组,每组68例.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引流量及隐血阳性率,观察两组的预后.结果 IASS组与CASS组气道黏膜分泌物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IASS组分泌物隐血阳性率为17.6%(12/68),显著低于CASS组的35.3%(2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VAP时间、早发性及晚发性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ASS组与CASS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SS与CASS对VAP的预防作用无差别,但IASS可显著减轻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膜的损伤,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