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胸部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知信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胸部肿瘤患者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提供临床 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运用肿瘤患者营养知信行量表对胸部肿瘤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94 例被调 查患者中男性 197 例,女性 97 例;肺癌 226 例,食管癌 48 例,其他 20 例。患者营养知识及格率 46.3%。患者饮食结构方 面知识正确率不足 1/3;对钙、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来源方面知识正确率在 43.2%~77.6%,对食物中铁的来源知识正确率 仅 26.5%;2/3 以上的患者能正确回答对胃和肠道有保护作用的食物;对高脂饮食、霉变食物、腌制食品、烫的食物、烧烤 类食物与疾病的关系正确率在 39.1%~78.6%。营养态度积极的占 94%。超过 80% 的患者表示会寻求一些关于疾病和健康的 营养知识,但患者营养知识的获取途径来自医务人员仅 39.1%。营养行为健康的占 53%。62.6% 的患者时常进食腌制和油 炸食品;仅有 39.1% 的患者定期测量体重。营养知信行状况受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和慢性病史的影响。女性患 者的营养态度比男性好;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与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农村患者的 营养知信行水平低于城市患者;有慢性病史的患者营养行为较好。结论 肿瘤患者营养知识掌握不甚理想,营养态度积极, 行为较差。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管理,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慢性病史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营 养知识教育,提供个体化和精细化的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改善患者营养行为,提高患者营养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2.
营养教育是营养干预的基本内容,是营养治疗的首选方法。肿瘤患者的营养教育遵循一般人群营养教育的基本 原则,但更具针对性,其内容比一般人群营养教育更加丰富,包括如下 10 个方面:回答患者、家属及照护者提出的问题, 告知营养诊断目的,完成饮食、营养与功能评价,查看实验室及仪器检查结果,传授营养知识、提出饮食、营养建议,介 绍肿瘤的病理生理知识,讨论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告知营养干预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预测营养干预效果,规划并实 施营养随访。研究证明,肿瘤患者营养教育是一项经济、实用而且有效的措施。营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饮食、营养知识, 更加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改善营养,改变饮食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营养习惯,从而改善营养与健康。因此,营养教育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养成的过程。肿瘤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发生率更高、原因更加复杂、后果更为严重,因而更加需要 接受长期的营养教育,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结局,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解肿瘤患者营养知识 - 态度 - 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实施肿瘤患者的营养教育和营养 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于 2012 年 12 月~2013 年 5 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全国 1682 名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总体肿瘤患者的营养知识得分(K 分) 72.7±28.70,及格 率 74.49%,优秀率 56.24%;营养态度得分(A 分) 84.3±20.40,及格率 90.31%,优秀率 74.97%;营养行为得分(P 分) 72.7±19.18,及格率 81.75%,优秀率 50.30%;肿瘤营养知识与态度(r=0.5109, P < 0.0001)、知识与行为(r=0.2643 , P < 0.0001)之间具有相关性;男、女肿瘤患者营养知识、态度得分无差别(P > 0.05),营养行为得分男性高于女性(P < 0.05),肿瘤患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格率男、女之间无差别(P > 0.05),营养知识、态度优秀率男女之间无差 别(P > 0.05),男患者营养行为优秀率高于女性(P < 0.05);不同年龄肿瘤患者间比较,营养知识、行为得分有差别 (P < 0.05), 45~60 岁患者得分最高,营养态度得分无差别(P > 0.05),营养知识、态度及格率有差别(P < 0.05), > 60 岁患者最高,营养行为及格率无差别(P > 0.05),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优秀率不同年龄肿瘤患者间无差别(P > 0.05);不同教育程度肿瘤患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格率、优秀率有差别(P < 0.05),受教育程度高者优于 受教育程度低者;不同患病时间的肿瘤患者营养知识、行为得分、及格率、优秀率无差别(P > 0.05),营养态度得分、 及格率、优秀率有差别(P < 0.05),患病时间短者高于患重时间长者;不同患病部位肿瘤患者营养知识得分、及格率、 优秀率无差别(P > 0.05),营养态度得分、优秀率有差别(P < 0.05),消化系统患者最高,及格率无差别(P > 0.05), 营养行为得分、优秀率有差别(P < 0.05),消化系统患者最高,及格率无差别(P > 0.05);肿瘤患者前 3 位营养知识 来源是电视(56.48%)、医生(54.40%)、书籍(43.46%),后 3 位营养知识来源是杂志(25.51%)、营养师(10.17%)、 其他(3.57%)。 结论 当前我国肿瘤患者对营养治疗有着积极地的态度,但营养知识和行为较差亟需进一步提高,非常有 必要加强对肿瘤患者的营养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基层医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基层医院肿瘤化疗患者营养教育管理和营养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方便抽样法抽取2022年7月至12月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肿瘤科肿瘤化疗的住院患者22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并经信度、效度验证的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知信行(KAP)调查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肿瘤患者营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之间呈正相关,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及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与营养KAP之间存在着负相关,NRS 2002及PG-SGA存在着正相关;患者营养知信行得分分别为(16.80±0.62)分、(18.44±0.32)分、(20.78±0.27)分,及格率分别为13.5%、87.5%、49%,优秀率分别为0、45.2%、0。医保+合作医疗患者、异地合作医疗的患者营养知识均较医保患者低(P<0.05);营养知识从网络上获取的患者较从医护人员方面获取的得分更高(P<0.05);家庭支持程度对营养知识有统计学差异(P<0.05);文化程度对营养态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是医院实施整体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教育促进病人及其家庭认识、态度、行为的改变 ,以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我科开展健康教育以来 ,一直采用教育内容以疾病治疗知识为主 ,教育活动以护士为主 ,教育形式以口头指导和提供书面材料为主的教育方式 ,教育效果不甚理想。为了优化教育形式 ,提高健康教育实效 ,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教育学的知识 ,并尝试运用成人教育原则指导健康教育实践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教育对象教学组 :我科 2 0 0 0年 3月~ 6月责任二组入院病人 75例 ,其中男 6 0人 ,女 15人 ,年龄 2 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营养教育对肿瘤放疗患者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两个放疗科病房的同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营养教育干预组,在放疗前后进行营养相关知识的调查和膳食调查,并行营养指标的检测。结果干预组的患者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大于70%,明显高于对照组,营养指标下降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营养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膳食认知现状、膳食摄入量、营养状况,分析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知识水平、行为习 惯及营养不良可能的发生原因,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及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全国分布的18 家医院,选 择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患者以面对面调查形式自行填写膳食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主诊医生查房询问 患者膳食摄入情况及进行食欲评分;营养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膳食史回顾调查,按 ESPEN 及中国肿瘤营养指南推荐的拇 指法则计算患者的能量及蛋白质每日目标需要量。比较患者实际营养摄入量与目标摄入量是否有差别。结果  共完成 535 例 有效问卷调查:95.2% 的患者认为科学的膳食非常重要,70% 的患者对如何科学的膳食存在疑问,82.0% 的患者会遇到膳 食知识矛盾的困惑,当获取的膳食信息有矛盾时,64.2% 的患者会听取主诊医师的意见;主诊医师、网络、电视是患者了 解如何科学膳食的最主要的 3 条途径,分别占所有途径的 26.0%、18.5% 以及16.1%;99.6% 的患者存在膳食知识误区,认 为患病后不可食用某类或全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90.0% 以上的患者服用灵芝孢子粉、海参、人参、冬虫夏草以及其他类 保健食品;93.0% 的患者未接受过规范的营养教育。通过营养风险筛查、膳食调查及评价发现:15.6% 的患者存在营养风 险(NRS 2002≥3分),实际每日摄入能量为1169.20±465.97kcal,显著性低于目标需求量1797.95±375.27kcal(P<0.01), 仅达目标需要量的 65.3%;实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 46.55±21.40g,显著性低于目标需求量(P < 0.01),仅达目标需要量 的 74.4%。主诊医师查房询问患者膳食情况表明:69.0% 的患者认为饮食还行、挺好的、很好或者非常好。通过膳食回顾 调查发现,其中有34.0% 的患者能量摄入不足目标量60.0%。可见如果仅通过查房医生简单的询问,不足以正确的反应患 者的实际膳食摄入情况。结论  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对科学的膳食营养认知差,接受规范的营养教育率低。患者普遍存在膳食 摄入量低,NRS 2002 评分或查房医生的询问不足以反映肿瘤患者的实际摄入情况。因此,加强临床医生与营养师的密切合 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宣教将对改善患者的膳食知识及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消耗性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因素复杂,其中饮食作为主要的可预防因素,其潜在作用不容忽视。饮食具有促炎特性和抗炎特性,不合理的膳食所引起的机体长期慢性炎症与肿瘤密切相关,并降低了肿瘤的治疗效果。科学合理的膳食可改善机体慢性炎症状态,改变肿瘤微环境,从而达到预防肿瘤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能够客观评估膳食对机体的炎症效应,无论对科学研究还是临床防治都具有积极意义。膳食炎症指数(DII)是一种评估个人膳食炎症潜能的新方法,具有客观、方便、可重现的特点,近些年较多研究探索了DII与多种肿瘤的关系。本共识以DII为研究工具,总结了促炎性饮食与各类肿瘤的发病关系,并提出肿瘤防治的抗炎性膳食模式,从抗炎饮食角度为肿瘤患者提供预防和辅助治疗策略。提倡科学健康的饮食行为,鼓励居民调整膳食结构,为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肿瘤营养认知-态度-行为(K-A-P)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及 深入开展医院肿瘤营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河北地区13所医院470名医务人员,采用便 利抽样的方法和自设问卷形式,进行营养认知、态度和行为水平调查,根据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 481份,回收481份,其中有效问卷470份,有效率为97.77%。其中医师240名,护士170名,其他人员60名,营养认识、态度、行 为评分分别为(31.06±13.82)分、(115.22±12.24)分、(116.01±18.48)分,分别只有48.94%、53.19%、46.17%的医务人员高于其平 均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态度与行为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444,有一定的相关性。性别、职业、职称、学历、专业、教学 功能、医院性质、医院等级是知识的得分影响因素;职业、职称、专业、工作类型、教学功能、医院等级对态度得分有影响;职业、 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工作类型、医院等级是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河北地区的医务人员有较积极、严谨的肿瘤营养态 度,需要进一步提高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提升营养行为,可通过加强临床营养学科的建设、临床营养科主动对接医院优势学 科等方式优化肿瘤临床营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伴重度营养不良营养干预依从性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4 月至 2021 年 6 月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 506 例恶性肿瘤伴重度营养不良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 2002)、患者 主观整体评估(PG-SGA)、简明膳食自评工具对患者进行筛查评估,采用营养治疗五阶梯原则进行营养诊断、营养治疗、疗效 评价及随访,根据患者对制订营养治疗计划的依从性进行分组(营养治疗开始 2 周后,根据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依从性, 评分<6 分入依从性差组,评分≥ 6 分入依从性好组),并监测两组患者血常规、白蛋白、前白蛋白、体能、身高、体重等营养指 标。 结果 对 60 岁以下肿瘤患者营养干预 2 周后,在血钾、白蛋白、握力、2 周体重丢失率方面的变化,依从性好的患者优于依 从性差的患者(均 P < 0. 05);对 60 岁及以上肿瘤患者营养干预 2 周后,在红细胞、白蛋白、前白蛋白、C 反应蛋白、握力、2 周 体重丢失率方面的变化,依从性好的患者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均 P < 0. 05)。 依从性好的肿瘤患者体力状况评分[2(2, 3)分] 低于依从性差的患者[3(2, 3)分],膳食评分[3(1, 3)分]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2(1, 3)分]。 体力状况评分< 3 分或≥ 3 分、 膳食评分< 3 分或≥ 3 分的肿瘤患者营养干预 2 周后,在白蛋白、前白蛋白、握力、2 周体重丢失率方面的变化,均为依从性好 的患者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均 P < 0. 05)。 结论 恶性肿瘤伴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经过规范的营养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在快 速变化指标如白蛋白和前白蛋白,中速变化指标如握力和 2 周后体重丢失率方面,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