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6β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度其与膀胱癌分化、慢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万法对85例膀胱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整合素α6β4半定量检测.结果 有60例膀胱癌组织整合素α6β4呈阳性或不同程度表达增强,高分化癌的整合素α6β4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癌(P <0 05).整合素α6β4阳性率在膀胱癌伴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 05).结论 整合素α6β4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整合素α6β4可作为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度怠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乳腺癌、30例乳腺纤维腺瘤并上皮增生活跃和1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中的BRCA1的表达。结果BRCA1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20/52),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22/30),而1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BRCA1阳性率为90%(9/10)(Χ^2=14.78,P〈0.01),在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15.42,P〈0.01),BRCA1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Χ^2=0.156,P〉0.05)、肿块大小(Χ^2=0.587,P〉0.05)无关。结论BRCA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临床对乳腺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能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钙结合蛋白S100A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钙结合蛋白S100A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探讨两者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62例肝癌标本中S100A2的表达,同时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其DI值(DNA含量指数)进行检测。结果高/中分化组,无门脉/胆管浸润或淋巴结/远处转移的病例中,S100A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27%、76.92%、80.00%;DI值分别为1.68±0.20、1.73±0.23、1.76±0.23;但随着肝癌分化程度的降低,出现门肘胆管浸润或发生淋巴结/远处转移,S100A2阳性表达率降低(50.00%、47.22%、50.00%)(Χ^2=4.39、5.53、5.07,P均〈0.05),而DI值明显升高(1.93±0.29、1.99±0.31、2.01±0.33)(t=3.612、3.794、3.379,P均〈0.01)。并且在短/中期生存患者中,S100A2阳性表达率(50.00%)明显低于长期生存者(100%)(Χ^2=10.05,P〈0.01),而DI值(1.88±0.25)却明显高于长期生存者(1.69±0.21)(t=2.606,P〈0.05)。S100A2的表达与DI值呈明显负相关(t=3.023,P〈0.05)。结论S100A2蛋白表达降低和高的DI值提示肝癌的低分化、高侵袭转移能力及预后不良,两者的联合检测对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黏着斑激酶的高表达与人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行胃癌根治术所收集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区域淋巴结标本中FAK的表达情况。结果FAK表达强阳性率在胃癌组织中(78.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0.0%)及癌旁组织(20.0%),P〈0.01,正常胃黏膜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K表达强阳性率在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患者中分别是68.8%(22/32)和33.3%(6/1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有转移的淋巴结中和无转移的淋巴结中分别是87.2%(136/156)和40.9%(18/4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FAK表达强阳性率与胃癌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浸润深度越深,细胞分化越低,表达强阳性率越高(P〈0.05);与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P〉0.05)。结论 FAK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FAK表达增高是胃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癌组织中FAK表达水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利于治疗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α、βⅡ、ε、ζ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原发性结肠癌(其中管状腺癌52例,包括高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28例,低分化腺癌15例;黏液腺癌12例)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PKCα、βⅡ、ε、ζ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KCα、βⅡ在管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黏液腺癌,P〈0.05;而PKCε在管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黏液腺癌,P〈0.05。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PKC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原发灶,P〈0.05。PKCε在管状腺癌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低分化组,P〈0.05,在各个肿瘤类型中,PKCζ的阳性率均较高,在90.0%以上。结果表明,PKCα、βⅡ、ε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病理类型有关,而PKCε在黏液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黏液分泌有关;PKCα可能在结肠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KCε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有关,PKCζ的阳性率较高,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或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金属硫蛋白和FasL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SY  Yu B  An P  Zuo FY  Cai H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18-1120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和FasL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及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定量RT-PCR方法检测93例大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MT、FasL表达。结果大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M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1%、32.3%、81.1%、64.3%。Fas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9%、19.4%、62.3%、92.9%。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和转移淋巴结中MT、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X^2=35.2421、57.5152,P〈0.01)。转移淋巴结MT表达阳性率高于癌原发灶(X^2=8.0565,P〈0.01)。肝转移灶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转移淋巴结和癌原发灶(X^2=8.6674、22.4455,P〈0.01)。Dukes′C、D期MT、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Dukes′A、B期(X^2=18.8871、25.1650,P〈0.01)。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MT、FasL表达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X^2=11.1546、9.2239,P〈0.05)。转移淋巴结中MT mRNA表达高于FasL mRNA表达。肝转移灶中FasL mRNA表达水平高于MT mRNA表达。结论MT、FasL增强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关,检测MT、FasL表达可作为大肠癌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m23/NDPK癌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胰腺癌组织及14例正常胰腺组织进行nm23/NDPK癌基因检测。结果:40例胰腺癌组织中有26例nm23/NDPK表达阳性,占65.0%;1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仅4例nm23/NDPK表达阳性,占28.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分化腺癌nm23/NDPK表达阳性率为90.9%,明显高于高分化胰腺癌(25.0%),P<0.05。nm23/NDPK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为71.4%(10/1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31.6%,6/19),P<0.05。提示胰腺癌nm23/NDPK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侵袭性呈正相关,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nm23/NDPK表达可作为胰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胃癌组)及22例良性疾病胃组织(对照组)中β-Cat和NF-κB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示,β—Cat和NF—κB在胃癌组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69.64%和66.07%。β—Cat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NF—KB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β—Cat,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s=0.541,P〈0.01)。β—Cat和NF—κB的过表达与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关。它们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β—Cat和NF—κB有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tathm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8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患者癌旁5cm的正常黏膜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两组采用卡方检验连续性校正,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tathm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9.0%(40/58),在正常黏膜中的阳性率为33.3%(10/30),Stathmin在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r=6.87,P〈0.05);Stathmin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χ^2=0.26,P〉0.05),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有关(χ^2=9.83,P〈0.05)。结论Stathm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阳性的表达,除了与远处转移有一定关系,尚不能作为判断其余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转移相关基因(Mta-1)表达,分析其与BT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探求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BTCC组织Mta-1、雌激素受体(ER)、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ta-1与BTCC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及复发间的关系及Mta-1表达与ER、u-PA、PAI-1表达及MVD的相关性。结果 BTCC Mt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3.8%(31/42),正常膀胱组织无一例阳性表达,P〈0.01;Mta-1蛋白表达阳性率随BTCC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100.0%,15/15)高于无复发组(59.3%,16/27),肿瘤转移组(100.0%,14,/14)高于无转移组(60.7%,17/28)(P〈0.05)。BTCC组织中ER表达阳性率随肿瘤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降低;有转移者14例均无表达(0.0%),28例未转移者中13例有表达(53.6%)(P〈0.05);复发组15例中仅1例表达(6.7%),未复发组27例中12例表达(44.4%)(P〈0.05)。BTCC中ER与Mta-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39,P〈0.01)。BTCC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u-P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5%(25/42)和16.7%(2/12),BTC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TCC中u-PA蛋白表达与Mt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75),而与PAI-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535)。PAI-1表达阳性率对照组(50.0%,6/12)明显高于BTCC组(19.0%,8/42)(P〈0.05)。PAI-1蛋白表达与Mta-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06)。BTCC中MVD与Mt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83)。结论 Mta-1在BTCC中高度表达,并随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与肿瘤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Mta-1参与BTCC的侵袭、转移,可能与上调u-PA蛋白、下调PAI-1蛋白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有关。Mta-1在BTCC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亦与ER的负调节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TNM分期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HER2高表达(+++)51例与无表达(-)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的ERα、ERβ、P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04例乳腺癌患者,TNM分期为I期的占14.42%,Ⅱ期占62.50%,Ⅲ期占19.23%,Ⅳ期占3.85%;HER2阳性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18%,HER2阴性的转移率为47.5%;ERα、ERβ、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88%、63.46%、73.08%。ERβ与ERα、PR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HER2的表达负相关(P〈0.01);ERα与PR的表达正相关(P〈0.01),与HER2负相关(P〈0.01),PR与HER2的表达负相关(P〈0.05);ERα、ERβ、PR、HER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ER2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与作为乳腺癌预后良好的重要指标ERα、ERβ、PR的表达呈负相关,与TNM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未显示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Li TY  Wang SG  Li DJ  Gao ZF  Gao YH  Jiang WW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1):1491-1493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蛋白)在胆管癌组织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胆管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胆管癌组织标本中HCVc蛋白、上皮性标志物及间叶性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4例胆管癌组织中HCV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是47.1%,上皮性标志物的缺失率分别为上皮性钙黏附素(E-cadherin)55.9%、α连环蛋白(α-catenin)70.6%、β连环蛋白(β-catenin)55.9%,间叶性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神经性钙黏附素(N-cadherin)50%、波形蛋白(Vimentin)44.1%、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55.9%,HCVc蛋白的阳性表达与E-cadhefin、α-catenin的缺失以及N-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的阳性表达相关(r=4.480、4.163、4.250、7.438、12.260,P值均〈0.05),并与胆管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脏器转移相关(χ2=5.708、4.163,P值均〈0.05)。结论 HCVc蛋白可能通过诱导胆管癌组织上皮-间叶样表型转化的发生来促进胆管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syndecan-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syndecan-1蛋白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0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yndeca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6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有syndecan-1蛋白表达,但胃癌组织中仅有10例(16.67%)呈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yndecan-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癌组织(χ^2=65.88,P〈0.05)。syndecan-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syndecan~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χ^2=18.62,P〈0.05);与胃癌患者的年龄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yndecan-1蛋白低表达,并与胃癌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CD133与CD147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CD133与CD14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40/77)和67.5%(52/77)。CD133和CD14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46,P〈0.05;r=0.295,P〈0.05);CD133和CD147的表达均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CD133和CD14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P〉0.05)。CD133与CD147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315,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147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它们的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交感神经节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与手汗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比色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7例手汗症患者胸3、4交感神经节ChAT、VIP的表达情况,并与非手汗症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手汗症患者胸3、4交感神经节的ChAT活力比非手汗症患者明显增高(胸3神经节比较,q=14.27,P〈0.01;胸4神经节比较,q=6.05,P〈0.01),VIP表达水平比非手汗症患者明显增高(胸3神经节比较,Χ^2=13.28,P〈0.01;胸4神经节比较,Χ^2=8.27,P〈0.05)。结论胸交感神经节兴奋性增高可能是手汗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汪必成  刘志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1):1404-1405,F000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肝癌标本中HIF-1α和Cyclin E的表达,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S期细胞比(SPF)进行检测。结果随着肝癌分化程度的降低,出现门脉/胆管浸润或发生淋巴结/远处转移,HIF-1α、Cyclin E阳性表达率增加,SPF值也升高(Х^2值分别为6.32、3.90、7.09;4.41、4.85、10.61,t值分别为5.827、5.959、5.331,P〈0.05或P〈0.01);在短、中期生存患者中,三者也高于长期生存者(Х^2值分别为8.85、11.78;t值为3.014,P均〈0.01)。Cyclin E阳性表达病例SPF值高于其阴性表达者(t值为4.191,P〈0.01)。HIF-1α表达与Cyclin E表达、SPF值呈明显相关(Х^2值为4.18,t值为4.318,P〈0.05或P〈0.01)。结论三者的检测对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肝癌中,HIF-1α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G1/S调控点(Cyclin E调控),SPF值升高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10例结肠腺瘤患者腺瘤组织中H1F-1α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HIF-1α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α阳性率在结肠癌和结肠腺瘤组织中分别为73.3%(22/30)和10.0%(1/10),而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P〈0.05)。结肠癌组织中HIF.1et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HIF-1α过度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环氧化酶-2(COX-2)和α-连接蛋白(α-cat)在正常结肠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结肠和86例结肠癌组织中COX-2和α-eat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分化、淋巴结及远处转移、Dukes分期的关系。结果正常结肠COX-2表达阴性,结肠癌组织较正常结肠组织中表达增强(72.1%)(P〈0.01);正常结肠中α-cat阳性表达(100%),结肠癌组织表达明显降低(25.6%)(P〈O.01)。两者的表达情况与结肠癌的分化、淋巴结及远处转移、Dukes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α-cat在结肠癌组织表达降低及COX-2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强与结肠癌分化、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关系密切,联合检测二者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含量可以帮助评价结肠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JC病毒(JCV)早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1argetumorantigen,T—Ag)的表达及β-eatenin(β-连接素)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结直肠腺癌和20例非肿瘤胃黏膜中JCV T-Ag、β-e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65例结直肠腺癌中JCVT-Ag阳性表达率为38.4%(25/65)。20例非肿瘤结直肠黏膜中无JCVT-Ag蛋白阳性表达。结直肠腺癌中JCVT-Ag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B-eatenin蛋白在65例结直肠腺癌中正常表达率为47.7%(31/65),65例结直肠腺癌中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为52.3%(34/65)。结直肠腺癌中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例非肿瘤胃黏膜100%阳性表达,即JCVT—Ag与β-e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JCVT-Ag早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与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和抑癌基因KAI-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25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CDX-2和KAI-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在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距癌组织≤2cm)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CDX-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17/50)、54%(27/50)及88%(22/25),KAI-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15/50)、58%(29/50)及92%(23/25),CDX-2和KAI-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也均明显低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②CDX-2和KAI-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即在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浸及浆膜及分化程度较低者中CDX-2和KAI-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未及浆膜及分化程度较高者(P〈0.05),二者均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③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CDX-2和KAI-1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544,P〈0.01)。结论CDX-2和KAI-1的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相关,联合评价其功能可能对结肠癌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