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正畸临床治疗中常会遇到安氏Ⅰ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其临床特征主要包括Ⅰ类远中磨牙关系,存在严重的上下颌矢状关系不调,上颌前牙唇侧倾且牙弓狭窄,下颌正常或后缩,伴有程度不等的深覆(牙合)和深覆盖,特别是骨性Ⅰ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骨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协调,面部侧貌为凸面型且代表上下颌关系ANB角一般均大于5°[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错(牙合)的方法和原理.方法:选择2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0~12岁,后牙均为远中关系,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9~12个月.结果: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牙合)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改善了安氏Ⅱ1牙弓间的不协调.结论:Twin-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功能性矫治,可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田绪标 《中外医疗》2012,31(7):68-68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与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联合矫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时间平均(17.2±1.9)个月,患者侧貌有明显改善,颏唇沟变浅,口内检查上下牙列整齐,前牙覆盖覆牙合基本正常,上下第一磨牙呈中性关系。X线头影测量均有明显好转,趋于正常。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与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联合可有效诱导下颌功能前移,改善上下颌关系,改善侧面部容貌和咬合关系,有效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命质量,可作为矫正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在固定正畸治疗结束后5年上下颌咬合关系变化的趋势,并探讨与下前牙拥挤复发有关的因素.方法 对20例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固定正畸治疗前后及保持后石膏模型进行测量.以T2-T1代表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牙合)的变化,T3-T2代表保持前后(牙合)的变化,T3-T1代表错(牙合)畸形治疗前与保持后(牙合)的变化.对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牙合)关系在保持前后大部分指标都有复发的趋势,以下前牙拥挤的复发为甚.下前牙拥挤复发与矫治后下颌牙弓弧度长度减小、戴用保持器时间有相关性.与是否存在第三磨牙并无相关.结论 在临床正畸治疗结束后应坚持戴用保持器,以维持(牙合)关系的稳定.防止随年龄的增长牙弓不断缩短的趋势而造成下前牙拥挤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采用直丝弓(SWA)矫治器对21例处于恒牙初期的安氏Ⅲ类错铪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1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经过1年~20个月的临床矫治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对照分析表明:(1)直丝弓矫冶器适用于恒牙初期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2)直丝弓矫治器可以在三雄空闻有效的移动牙齿,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3)直丝弓矫治器配合Ⅲ类颌间牵引可抑制下颌的生长发育,改变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4)直丝弓矫治器虽为高效能矫治器,但作用有一定限度,对Ⅲ类错耠畸形严重且年龄较大者应采用外科正畸予以矫治。  相似文献   

6.
在口腔科正畸治疗中 ,固定矫治器以矫治速度快 ,质量高为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严重反牙合患者 ,单纯用固定矫治器效果不甚满意。作者对 2 1例患者采用了下颌后牙牙合垫与固定矫治器联合使用 ,快速解除了反牙合 ,缩短了疗程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 2 1例 ,男性 9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1~18岁 ,均为恒牙列 ,前牙反牙合 ,3 3拥挤 ,安氏I类 15例 ,安氏Ⅲ类 6例 ,2 1例患者均能在下颌后退位时前牙达对刃 ;且深反牙合在 5mm以上 ;其中上、下颌固定矫治器与下颌牙合垫联合应用 8例 ,上颌固定矫治器与下颌牙合垫联合…  相似文献   

7.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据国外调查认为此类错(牙合)的发生率为37%,Mcncmara研究了277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患者,得出结论为此类错(牙合)最明显的特征为下颌骨的后缩[1],而上颌骨并不前突,对于他们的治疗重点是下颌骨的改型,许多功能矫治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产生的,活动的功能矫治器一般需要患者的配合,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只能戴用所需要的一半时间,矫治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固定的功能矫治器的优势显示出来,它不需要患者的配合,Herbst矫治器就是一个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非常有效的矫治器[2].本文所使用的Forsus矫治器是在Herbst矫治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固定的功能性矫治器,它通过固定于牙弓两侧的灵活的弹簧套管装置达到矫治目的.  相似文献   

8.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Ⅱ类错(牙合)的发病率仅次于Ⅰ类错牙台,居第二位。对于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双期矫治,即Ⅰ期应用功能矫治器施以矫形力促进下颌发育,改善上下颌间关系和侧貌,Ⅱ期为常规性治疗,双期矫治后达到矫治目的。本研究以Andresen肌激动器为Ⅰ期功能矫治器,Ⅱ期采用标准方丝矫治技术进行常规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 下颌后缩错 的方法和原理。方法 :选择 2 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 1分类错 患者 ,年龄 10~ 12岁 ,后牙均为远中关系 ,全天戴用Twin -block矫治器 9~ 12个月。结果 :用Twin -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 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 进行第一期矫治后 ,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 ,前牙覆盖减小 ,改善了安氏Ⅱ1 牙弓间的不协调。结论 :Twin -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 1分类错 的功能性矫治 ,可取得明显的牙 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T4K矫治器对于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2例安氏Ⅱ类1分类前牙深覆盖错胎患者,年龄为7~11岁(5男、7女)。戴用澳大利亚MyofunctionalResearch公司的T4K矫治器。经过8~14月的治疗后观察疗效,观察前牙覆盖覆[牙合]改变。结果:治疗后显示显著的变化,包括面形的改善和前牙覆盖覆[牙合]减小。结论:T4K矫治器在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前牙错胎的早期治疗中作用十分明显,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前后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14例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早期治疗,用 Burstone分析法对比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软组织变化.结果 治疗后侧貌趋于平直,开唇露齿好转.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后患者侧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双期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方法用肌激动器(Activator)和固定矫治器对16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双期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用肌激动器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主要是下颌向前生长及位置变化所致.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对减小覆盖也有一定作用.结论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咬(牙合)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对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运用Twin-block矫治器通过上下(牙合)垫接触面间的导斜面来转移咬合力,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结果:应用合适的上下颌垫间的导斜面斜度可产生有利于正常颌面生长的矫形力,12例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是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MRC肌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儿童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年龄在8~11周岁的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给予K1-K2系列MRC肌功能矫治器,要求患者日间戴用2 h以上,晚间睡觉时间戴用,每天累计戴用时间不少于12 h;并设计相应的肌功能训练操,每4~6周复诊1次。结果:平均治疗12个月后,20例患者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明显纠正,SNB角增加,ANB角减小,下颌的生长得到释放。结论:佩戴MRC肌功能矫治器并配合肌功能训练操,对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台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常伴有下颌后缩、下颔骨顺时针旋转、面下1/3较短等特点。固定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可有效排齐牙列,建立较好的咬合关系,但不能有效地矫治下颌后缩。如何矫治下颌后缩改善面部侧貌一直是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功能矫冶作为固定矫治之外的一种矫形手段,通过改变面部肌肉环境促进牙[牙合]及颅面骨骼生长发育能更好的协调[牙合]位关系改善Ⅱ类面型。本文就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功能矫治器发生发展、以及该类矫治器对机体作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前后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14例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早期治疗,用Burstone分析法对比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软组织变化。结果治疗后侧貌趋于平直,开唇露齿好转。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后患者侧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Twinblock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一同使用以矫治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AngleⅡ类)错牙合。方法本实验使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即改变固位装置,去除上颌唇弓,使能与固定矫正器一同使用,在临床上矫治了12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和6例成人AngleⅡ类错牙合。结果患者治疗后的正、侧貌明显改善;前牙覆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AngleⅠ类,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异常。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一同使用能迅速、有效地矫正AngleⅡ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错He的方法和原理。方法:选择2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He患者,年龄10~12岁,后牙均为远中关系,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9~12个月。结果: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He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改善了安氏Ⅱ^1牙弓间的不协调。结论:Twin—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功能性矫治,可取得明显的牙He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是Ⅱ类错牙合畸形中较常见的一种。矫治时因其前牙闭锁复牙合较深,常造成下前牙托槽粘接困难或频繁脱落,影响固定矫治器作用的发挥。本文将前牙平导活动矫治器与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联合作用,充分发挥两种矫治器的优势,使内倾型深复牙合的治疗简化,疗程缩短,取得了较好的矫治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经临床检查和X线头影测量选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6岁。深复牙合均达8mm以上。5例伴严重拥挤拔牙矫治,余均为不拔牙矫治。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并辅助上前牙平面导板进行矫治。平导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打开咬合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方法60例安氏Ⅱ类低角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平面导板牵引来打开咬合.对照组单纯使用固定矫治器.比较两组患者打开咬合、排齐牙列和磨牙关系发生转变所需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打开咬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平面导板牵引来打开咬合以明显缩短打开安氏Ⅱ类错[牙合]咬合的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