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帽贵  韩伟  吕雪峰 《中外医疗》2010,29(20):97-97
目的松解髌周支持带在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法 16例病例来自于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采用髌周支持带松解,开放股四头肌成形术,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切开,部分病例行内外侧支持带松解切开。结果 16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5个月。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加70~100°,平均98.5°,股四头肌肌力Ⅳ~Ⅴ级。1例发生关节腔液漏,屈膝只达到70°,另1例未能坚持锻炼,最终屈膝只达到60°其余病例屈膝达到90~100°,伸膝0°所有病例无感染、髌骨骨折脱位不稳,切口不愈合或裂开、髌前皮肤坏死,无伸膝受限和股四头肌无力等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松解髌周支持带在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术中酌情行内外侧支持带松解切开,可以减少术中骨折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效果,减少髌骨骨折、髌骨不稳、髌骨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5年11月,我院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16岁。其中4例膝关节屈曲30°,髌骨即向外侧脱位;其余均有4~16次髌骨脱位史。全部患者外侧支持带紧张,痉挛,内侧支持带松弛,恐惧试验阳性。12例均行膝关节正、侧位和髌骨轴  相似文献   

3.
报道1例难复性髌骨脱位外翻膝合并重度骨性关节炎病例,该类病例较罕见,本文根据该病例的特点,采取了膝关节外侧入路及Z型松解外侧支持韧带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常规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对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本治疗组43例采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对照组为42例患者均未采取松解术治疗。对两组膝前痛、患者的满意程度、美国膝关节外科协会(Knee Surgery Society,KSS)膝评分和功能评分、髌骨评分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评估。结果 在术后24个月的随访结果中发现,治疗组明显降低了膝前痛的发生率(P<0.05)。此外,两组在手术后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以及髌骨评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对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减轻膝前疼痛,同时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膝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内侧支持带紧缩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急性髌骨脱位16例17膝,在膝关节镜监视下施行松解外侧支持带,同时紧缩缝合内侧支持带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人均未发生再脱位,无残留髌骨不稳,关节活动度(ROM)正常,Lysholm评分96分。结论本术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股关节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方生  史晨辉 《农垦医学》2009,31(2):160-163
开放式手术或是关节镜下松解外侧支持带常被用于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时减轻外侧关节面的应力,或用于髌骨慢性半脱位或复发性脱位时改善膝关节的对和关系,这个手术还被应用于髌股骨关节炎的膝关节。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完成手术,在手术需要切开的结构是一致的,包括外侧支持带(髌股韧带、横韧带、髌胫韧带)以及股外侧肌斜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不同综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分别采用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并内侧紧缩术、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并股内侧肌止点移位术、胫骨结节内移术等不同综合手术方法,最后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2 a.其中效果优12膝,良7膝,差2膝,优良率近90%.结论 不同综合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总体效果良好.但需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综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体腓骨长肌腱前1/2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1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过程和疗效,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取自体腓骨长肌腱前1/2双束解剖重建MPFL,髌骨侧使用2枚带线锚钉固定于其解剖止点,2枚锚钉间距约1cm,股骨侧以1枚界面螺钉挤压固定,同时行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髌骨适合角、J型征、髌骨研磨试验和髌骨恐惧试验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6.4个月,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低于末次随访(t=9.03,P < 0.01);术前IKDC评分低于末次随访(t=9.75,P < 0.01);术前髌骨适合角大于术后(t=7.22,P < 0.01);术前患者J型征、髌骨研磨试验和髌骨恐惧试验(+),术后患者J型征、髌骨研磨试验和髌骨恐惧试验(-)。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髌骨骨折及再次脱位。结论:取自体腓骨长肌腱前1/2双束解剖重建MPFL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冰敷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减少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冰敷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减少出血的疗效.方法 全膝关节置换84例,随机分为两组,冰敷组用自制的冰袋冷敷术侧膝关节的前、内、外侧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并计量引流量.结果 冰敷组42例中,术后第2d所有病人引流量小于50 ml,均予拔管,术后无不良反应,冰敷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冰敷能有效减少TKA术后渗血,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伸膝装置的处理效果及评价术中髌骨轨迹的方法。方法选取辽宁本溪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3月-2012年2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69例(199膝)。男75例(80膝),女94例(119膝);类风湿关节炎导致强直膝6例(8膝),强直性脊柱1例1膝,骨性关节炎162例190膝;髌骨置换组40例(46膝),未置换组129例(153膝)。平均年龄55.2(36~83)岁。两组术中均重新调整了伸膝装置。术中按Burnet等提出的髌骨置换适应证与禁忌证标准确定是否行髌骨置换,应用"无拇指试验"和巾钳试验确定髌骨轨迹是否满意。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1(18~48)个月。髌股关节并发症髌骨置换组出现2例2膝(4.35%)、未置换组出现4例5膝(3.27%),两组髌股关节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年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置换组和未置换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中调整伸膝装置可优化髌骨轨道。联合应用"无拇指试验"和巾钳牵拉试验能准确评价髌骨轨迹,是否置换髌骨不会影响术后3年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切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的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骨科将34例(38膝)髌骨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采用小切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的松解进行治疗,术后30例(32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3个月,对随访的患者根据Kujala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状评分表和Lysholm膝关节日常活动评分表评估手术前和手术后12月的疗效,并同时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12月膝关节屈曲30°位时CT扫描髌股关节的适合角(CA)、外侧髌股角(LPA)的变化,通过Spass18.0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检验水准P〈0.05。结果 30例(32膝)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3个月;手术前和手术后12月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2月进行恐惧试验、髌骨倾斜试验、髌股关节研磨试验检查均为阴性;手术前和手术后12月屈膝30°CT测量值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的松解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膝关节髌股关节炎者行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114例膝关节髌股关节炎患者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将行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治疗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联合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治疗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且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髌股关节炎者行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比较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随访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218例患者,其中直接外侧入路110例和后外侧入路108例,予以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术后3月检测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增加量及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月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后外侧入路组术后3月内脱位发生率高于直接外侧入路,两组术后3月患侧髋关节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及Harris评分相仿。结论:直接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选择后外侧入路时,应尽量对外旋肌群进行修复,减少术后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新诊断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和MPFL重建,对照组行常规手术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MPFL重建。观察两组基线期与治疗后髌骨CT测量值和髌股关节功能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基线期股骨滑车角、和谐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骨滑车角、和谐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基线期Lysholm积分、Kujala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积分、Kujala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手术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MPFL重建相比,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和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分别采用,胫骨近端内侧垂直截骨术和常规韧带松解技术的手术用时和术后效果。方法 28位患者38膝(38例)行TKA,合并9度以上膝内翻畸形。19例行传统的韧带松解,19例行胫骨近端内侧垂直截骨组。比较手术用时,术后1年时膝活动度(ROM),HSS评分。结果垂直截骨组的手术用时较少,平均99.26min,韧带松解组平均用时119.16min。在活动度,HSS评分方面两组无差异。结论在重度内翻膝TKA中,胫骨近端内侧截骨,可作为平衡软组织的一种方法,可能减少手术用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收治的1j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关节镜辅助下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经过14个月的随访,11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髌骨恢复良好,关节功能正常;与术前相比,Lysholcm膝关节评分及Tegrer活动评分明显改善,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手术可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活血通脉汤防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3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活血通脉汤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栓塞的效果。方法33例住院患者,均予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一天给予活血通脉汤口服每日1剂,同时进行CPM机功能锻炼和配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手术后7天做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血栓形成与否。结果8侧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形成。结果33例患中6例8侧出现DVT占18·6%;比较无任何预防措施的TKA术后DVT发生率有明显降低。所有病例均无肺栓塞临床表现。结论利用中药活血通脉汤防治人工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阶段规范康复治疗对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髌骨内下方半腱肌静力性加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4月~2004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20例(26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例6膝,女性15例20膝,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胫骨结节内侧小切口切取半腱肌肌腱,游离远端,转移到位于髌骨内下方钻取的隧道内,穿隧道反折于髌骨表面,活动膝关节时拉紧肌腱并固定,加强髌骨内下方,术后分阶段开始规范康复治疗,用Insall评价标准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20例26膝,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无复发,髌骨稳定,功能良好。结论:分阶段规范康复治疗可以提高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髌骨内下方半腱肌静力性加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内侧髌旁入路与股内侧肌下入路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行TKA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行TKA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关节评价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外侧支持带松解率、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均较术前升高,术后1周关节活动度(ROM)较术前降低,术后3个月、6个月ROM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HSS评分、KSS评分及ROM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内侧肌下入路TKA对患者创伤小,早期恢复较好,内侧髌旁入路TKA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故临床应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外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外翻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比较传统膝关节置换术(TKA)(传统手术组,6膝)和3D打印个性截骨导板辅助TKA术(3D打印组,6膝),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胫骨股骨机械轴夹(MFTA)和术前、术后6月随访时KSS临床及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FTA的角度均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3D打印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术后引流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手术组比较,3D打印组在术后6月随访的KSS临床和功能评分更高(P<0.05)。 结论与传统TKA术相比,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外侧入路TKA术治疗外翻膝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