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年有关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现状。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01/2009-10。检索关键词:肩关节,假体置换,肱骨近端骨折。纳入标准:①选取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②排除一些重复性研究。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结果:共18篇文献符合标准。对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早期行半肩关节置换是一种合适的方法。肩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肱骨头置换和人工全肩关节置换,人工肱骨头以Neer型和Biligani型为代表。肱骨头假体柄的固定方式有骨水泥和非骨水泥两种。骨水泥分为全骨水泥和近端骨水泥固定技术,非骨水泥分为压配固定和压实骨移植法。肩关节置换后并发症包括肩关节不稳定、大结节异位、小结节异位、异位骨化、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感染和神经损伤。结论:只要严格按解剖位置置入假体,在正常位置重建大、小结节,并结合充分的术后康复治疗,大多数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背景:人工生物材料在骨损伤康复过程运用中逐步成熟与多样化,为人体严重的髋关节损伤治疗提供了条件和研究方向。 目的:对髋关节损伤后人工生物材料干预治疗的相关措施和移植后炎症反应的因素进行分类与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1990-01/2011-10关于髋关节损伤治疗及其人工材料修复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髋关节,移植,生物材料,治疗”或“hip,transplantation,biological materials,treatmen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 结果与结论:目前严重的髋关节损伤治疗技术大多以假体置换为主,从原始的股骨头置换发展到现在的全髋置换、半髋置换、表面髋置换及无柄髋置换等各类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现已日趋成熟,而移植的材料学特征和并发症是制约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尽量做到生物相容性好、使用寿命长、手术创伤更小和手术后并发症少的相关髋关节置换的研究,应是今后材料学和置换技术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髋关节;材料;假体;炎症;综述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8.032  相似文献   

3.
背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尽可能保持了髋关节原有的力学性能,置换后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好,且无明显的年龄限制。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假体在髋关节运动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以及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的材料与方法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8-01/2011-10 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髋关节的文献,英文检索词“hip joint injury,artificial hip joint,hip replacement,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中文检索词“髋关节损伤,人工髋关节,人工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1篇。 结果与结论:严重髋关节运动损伤应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以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甚至一定程度的运动能力。目前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的关键因素在于假体材料,假体材料主要有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新一代骨水泥等,各自具有一定优点与缺点,由于随访时间和临床观察周期较长,各种材料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计算机模拟髋关节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成为研究的热点,将运动生物力学与材料科学结合,对新材料的研发与检验是制造满足组织工程学人工髋关节假体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目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背景:Delta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是极富创新性的假体,不仅颠覆了标准肩袖修复方法和肩关节假体置换的技术思路,也补充了对于难以修复的肩袖撕裂和传统的肩关节假体置换失败后再行翻修的空白。目的:介绍Delta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特点、假体组成、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为中国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1/2010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法国权威骨科网(http://www.maitrise-orthopedie.fr)有关逆置式肩关节假体置换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reverseshoulderarthroplasty,Grammontshoulder,Deltashoulder",中文文献未见确切报道,未参考。排除重复文献。计算机初检得到177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31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Delta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根据假体组分所在部位可分为肱骨端和关节盂端两部分。Delta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植入后对疼痛缓解明显,外展动作角度明显增大,但外旋、内旋动作无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较高,但因肩胛盂下凹槽形成、脱位等并发症,而致翻修率较高。在国内的临床使用中仍待综合分析其收益并进一步全面评估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正确选择与宿主相容性良好的假体是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因素,与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研究进展,分析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与界面力学对假体植入后生物相容的影响。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01/2011-12有关髋关节假体材料及人工髋关节置换先关的研究,关键词为“髋关节、假体、置换、生物力学”。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4篇文献进行评价。全髋关节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与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假体受力可以分解为正应力和剪切应力两部分,正应力有益于假体的固定和力的传递,而剪切力会导致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质及骨量的变化,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材料磨损及假体周围感染是髋关节置换后影响中远期效果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人工髋关节设计、制造工艺、假体材料的耐磨性与界面应力等生物力学性能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宿主。  相似文献   

6.
背景:皮肤损伤后的修复和重建都是棘手的问题,以皮肤细胞本身作为皮肤替代物修复缺损,以达到恢复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成为一种理想的途径,也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 目的:文章综述了丝素蛋白的生物相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寻找最佳人工皮肤以应用临床。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2-02/2011-03关于丝素蛋白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工程皮肤、生物材料领域应用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丝素蛋白;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应用”或“Silk fibroin;Biocompatibility;Tissue Engineering;Biological materials;Applic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丝素蛋白的生物相容性及应用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1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2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对丝胶蛋白特性及研究应用的了解,有利于皮肤损伤后的修复和重建,以皮肤细胞本身作为皮肤替代物修复缺损,以达到恢复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理化性质及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表皮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方面仍需要很长的时间,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肩关节骨损伤生物力学特点进行探讨,并对肩关节骨损伤后人工生物材料干预下的治疗手段与机制进行分类与归纳。方法: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肩关节,骨折,生物材料,治疗"或"shoulder joint,fracture,biological materials,treatmen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与肩关节生物力学特点、肩关节损伤及人工生物材料治疗相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进一步归纳分析。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也是最为灵活的关节,体操运动在上肢支撑过程中,由于受力的突发性或暴力作用下,肩关节骨损伤较为常见。目前严重的肩关节损伤修复技术大多以肩关节假体置换为主,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与发展,人工生物工程逐步运用于运动医学领域,人工生物材料在骨损伤治疗过程中的运用也逐步成熟与多样化,但在肩关节骨折修复措施中较为鲜见。结论:肩关节假体设计过程中,其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低恢复肩关节损伤前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作用。所以,假体设计所需的基本参数都应通过解剖学手段的不断深入研究来获得,同时假体的发展也可推动形态学的研究和进步,为骨形态学和表面修饰的发展和深入研究起到了相应的推进作用。另外,目前研究人员在骨修复材料的选择、处理以及材料表面修饰等多方面的尝试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基因疗法等方法的运用,肩关节骨损伤修复的研究必将进入崭新阶段,也为肩关节骨折修复人工材料的妥善运用提供了更为崭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或关节平面,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假体、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有关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髋关节置换;人工假体;假体设计;假体类型”,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 结果与结论: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文献135篇,从文献数量上看处于上升趋势。以外科学分类的文献为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因设有医学植入物栏目,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中发表文献数量最多为33篇。上海交通大学是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重点单位,王成焘教授是从事此研究的重要核心作者。文献关键词显示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和类型主要考虑髋关节、股骨的生物力学方面问题,以及人工髋关节假体有限元分析、翻修、假体无菌性松动等。  相似文献   

9.
背景:传统复位和外固定技术对骨裂、规则性骨折等轻伤性骨折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关节等部位的复杂骨折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人工生物材料在骨损伤治疗中逐步成熟与多样化。 目的:对骨损伤治疗的材料学措施进行综述,并对相关材料的性质尤其生物相容性对人体的免疫反应进行分类与分析。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1990/2011关于损伤性骨折治疗及其材料学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生物材料,生物学特性”或“bone,biological materials,biological propertie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骨损伤治疗措施及材料学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94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4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骨科疾病中,受暴力运动冲击造成的损伤性骨折是致病的主要因素,骨修复及骨移植材料的研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运用材料学手段进行治疗的措施日趋成熟。从内固定材料、金属假体材料以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研制和临床应用来看,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骨修复人工生物材料必备的的特征和运用的基础,也是各种材料在实践运用工程中必须面临和克服的难题。 关键词:骨;损伤;生物材料;免疫;生物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8.034  相似文献   

10.
背景:随着临床工作与实验研究的深入开展,膝关节置换的技术与假体设计均得到了不断地改进,然而髌骨的处理方法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目的:分析髌骨常规置换、髌骨常规保留、髌骨选择性置换3种方法的各自特点及优缺点,寻求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髌骨处理的最佳方案。 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0-01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90/2010;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90/2010。英文检索词为“total knee arthroplasty;patellar;replacement”;中文检索词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髌骨;处理;常规置换;常规保留;选择性置换”。 纳入标准:①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设计相关研究。②人工膝关节假体的生物相容性。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时髌骨的处理方法。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共纳入32篇用于综述。 结果及结论: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是否应进行髌骨置换在随访研究中各持己见,观点不一,逐渐演化为髌骨常规置换、髌骨常规保留、髌骨选择性置换3种观点。目前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关于髌骨处理的问题仍需进一步长期的随访和随机对照研究,在对文献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化对照研究时,应慎重把握文献的可信度、时间范围、评价标准,以更准确、合理地指导医生们的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1.
背景:体育运动中爆发性用力的跳跃动作容易造成髋关节损伤,髋关节周围的一些部位由于存在未闭合的骨骺而相对薄弱,猝然施加的暴力可以造成大块的撕脱性骨折。 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治疗运动性股骨头坏死技术、置换材料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评价修复运动性股骨头损伤中所应用的髋关节置换术的各种生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1-01/2010-12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肌腱支架的研究文章,中文关键词为“股骨头坏死,生物材料,髋关节置换,并发症”;英文关键词为“artificial hip joints,biomaterials,prostheses”。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1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分析了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选择、置换材料的性能评价。髋关节置换技术以及置换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绝大多数还处于研究阶段。利用陶瓷股骨头假体、金属对金属的假体减少由于高分子聚乙烯磨损颗粒导致的假体松动等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全髋关节置换已经成为晚期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因其适应证范围宽,置换效果好,目前被认为是治疗股骨头坏死中晚期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背景:长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众多,各有优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仍是一个未完美解决的骨科难题。 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长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重建进展研究。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的文章,英文检索词“bone defect, long bone reconstruction, tissue engineering of bone,scaffolds,bone reconstruction,bone graft,bone tumor; tumor resection,musculoskeletal tumors,regeneration,autografts”;中文检索词“大段,骨缺损,骨肿瘤,软组织肿瘤,瘤段切除,组织工程,骨移植”。共检索到104篇相关文献,纳入52篇文献进一步研究。 结果与结论:传统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骨延长、人工假体置换等。研制适用于儿童保肢需要,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假体成为儿童保肢的一个挑战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制出可以不断延长的假体,用于儿童骨肿瘤的保肢重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人工骨,尤其是骨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在骨缺损修复中的逐步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背景: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负重关节也是人体运动的中枢部位,其生理结构和运动构成较为复杂,在体育运动及日常生活中膝关节损伤较为常见,选择合适的膝关节生物材料进行修复或重建至关重要。 目的:对膝关节生物材料的性能要求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着重对生物材料的选择与其生物力学的相关性进行阐述与分析。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1980-01/2011-10关于膝关节损伤治疗及其材料学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膝关节;材料;力学”或“Knee; Materials; Mechanic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27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在行膝关节再生或重建以及假体置换过程中,理想的材料学特征对治疗效果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从对材料的选择与其生物力学的相关性来看,二者有着密切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和开发理想的生物力学性能材料固然重要,同时运用合理的物理学手段对其进行改性或处理以达到理想力学性能材料的需求,也是切实可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唐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5):4706-4710
背景: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对髋关节置换的成功率及对患者治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 目的:评价不同组合方式髋关节负重面材料的性能及置入体内与机体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髋关节,金属,陶瓷,聚乙烯,生物相容性,临床应用;total hip replacement,Artificial hip,prosthetic materials,Biocompatibility,clinical application”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2001-01/2011-12万方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有关人工髋关节负重面生物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金属-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组合是目前常用的组合,也是衡量其他组合的金标准,但其磨损颗粒引起周围组织反应导致骨溶解和无菌性假体松动;金属-高交联聚乙烯、金属-金属、陶瓷-陶瓷和陶瓷-聚乙烯组合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磨损,但金属离子毒性、陶瓷脆性、造价高等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理想的负重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耐蚀性、耐磨性、耐疲劳性、强韧性好等特点,目前人工髋关节负重面组合材料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医师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综合患者病情和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假体组合类型,以期达到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背景:理想的假体材料对人工膝关节的功能、预后至关重要。 目的:评价各种人工膝关节生物材料的性能、应用及其生物相容性,寻找合理的膝关节替代物。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1999-01/2009-12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人工膝关节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组织工程,人工膝关节,生物材料”。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7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传统的金属和骨水泥材料仍广泛运用于人工膝关节假体中,随着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合成生物材料相继出现。近来出现了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生物陶瓷及高分子复合材料,但存在易磨损的缺点,改进上述材料的缺点,寻求理想的人工膝关节假体材料是当前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传统的金属、骨水泥、生物陶瓷及高分子复合材料均在临床上大量应用于人工膝关节,但由于其存在各自不可避免的缺点,理想的人工膝关节假体材料仍需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是评价患者对治疗是否满意的关键,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观察指标。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因素。 方法:由作者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2002/2011收录的有关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2/2011,中文检索词为“膝关节,人工关节,人工假体,关节活动度”,英文检索词为“knee,artificial joint,prosthesis,range of motion”。共检索到244篇文章,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共纳入211篇文章。从膝关节置换前膝关节活动度、人工假体类型和置换后康复训练等方面来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与结论:近10年来,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收录膝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研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2010年发表文献量最多为38篇,占总文献量的18.0%;从检索的关键词可见膝关节置换在骨关节炎疾病的治疗中应用最多;相关研究文献的基金资助项目较少;《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因设有硬组织植入物栏目,发表的相关文献量最多为41篇,占全部文献量的19.4%。文献计量学的分析为中国从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因素有很多,而且存在很多争议,临床医生应该不断提高治疗技术和康复训练方法,尽可能的恢复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