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衰弱现状及对跌倒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六病区住院的70例老年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人体学指标测定、FRAIL量表进行调查。随访52周,分析衰弱对跌倒事件的影响。结果 调查对象中衰弱、衰弱前期、无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18.57%、55.71%、25.7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无衰弱、衰弱前期者相比,衰弱期老年患者的BMI更低、年龄更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RAIL分值越大(OR=3.14,P =0.03)跌倒发生风险越大。结论 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且衰弱是跌倒的危险因素,提示医务人员要加强对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衰弱的筛查,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医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衰弱和再次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住院的情况,探讨老年患者衰弱与再次因AECOPD住院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9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就诊于北京老年医院呼吸科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117例。衰弱的诊断采用临床衰弱评分(CFS),在出院24时内进行评估,并据此将患者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疾病史、共病数量、用药情况等,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AECOPD再住院情况随访。结果依据CFS评估结果,将117例患者分为两组:衰弱组(n=53,45.3%)和非衰弱组(n=64,54.7%)。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组患者年龄偏大、心功能不全、脑梗死的比例增高(P0.05),衰弱组共病数量(≥4)、服药品种数量(5)多、COPD等级高。非衰弱组3个月内再次出现AECOPD住院6例(9.4%),对比衰弱组45例(8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衰弱对再次AECOPD住院影响最大(OR值=35.247,95%CI=10.57~117.527,P0.05)。结论衰弱的老年人有更高的风险在3个月内再次因AECOPD住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期照护(ACE)风险管控模式对慢性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老年患者自理能力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旨在加强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自理能力的恢复及预防住院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间老年科入院患者纳入ACE组共85例,按照相近的入院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1)以1∶1的比例选取2019年1月至8月入院老年科患者共85名。ACE组采取ACE护理风险管控模式,常规护理组按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跌倒风险、压疮风险及深静脉血栓风险(DVT)的变化情况以及住院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ACE护理模式更能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P<0.01),同时降低住院期间压疮风险、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P值均<0.05)。ACE护理模式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误吸、跌倒及失禁性皮炎的概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P值均<0.05)。ACE和常规护理模式对跌倒风险和DVT风险无影响。结论ACE护理风险管控模式较常规护理模式更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压疮风险和住院不良事件发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有助于临床决策及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189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依据衰弱筛查量表(FRAIL)将研究对象分为无衰弱组、衰弱组,分别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验数据、量表评估结果。结果189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衰弱组81例(42.9%),无衰弱组108例(57.1%)。不同年龄、性别、慢性病情况、用药种类、体重指数(BMI)的患者,衰弱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衰弱组具有更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压疮风险、高跌倒风险、高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营养不良患者。二分类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CRP)升高(OR=1.187,95%CI:1.097~1.28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OR=5.270,95%CI:1.089~25.504)、压疮风险(OR=6.587,95%CI:1.192~36.404)是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血清铁水平(OR=0.854,95%CI:0.786~0.928)、高25羟维生素D水平(OR=0.822,95%CI:0.743~0.911)是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高,CRP升高、ADL受损、压疮风险与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状态,探讨衰弱与营养状况、功能状态以及共病等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 227例,应用Fried衰弱表型及FRAIL量表进行衰弱评估。结果 227例老年患者中,男性156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80. 51±9. 66岁(60岁-99岁))。衰弱患病率分别为54. 19%(123/227)(Fried衰弱表型)、39. 65%(90/227)(FRAIL量表)。衰弱患者相较于无衰弱患者,其年龄、共病指数以及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更高,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体重指数(BMI)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0. 001)。Fried衰弱表型和FRAIL量表评估衰弱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 590(P 0. 001)。结论衰弱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发生率高,与年龄、营养状态、共病、功能状态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10月在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83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衰弱问卷、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Padua风险评估表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衰弱前期和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39.9%和28.4%,仅有31.7%患者无衰弱。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Barthel指数得分和Padua得分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高。高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左心房内径增大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更易出现衰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衰弱现状,探讨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淮北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276例;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方法对老年COPD患者的衰弱及老年综合征进行评估,并对老年COPD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76例老年COPD患者中,衰弱及衰弱前期分别为85例、98例,患病率分别为30. 8%及35. 5%;衰弱组≥80岁、独居、疾病严重程度、共病、多重用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及营养不良的比例均高于非衰弱组;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COPD重度及以上、共病、多重用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营养不良为老年COPD患者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COPD患者衰弱患病率高,受老年综合征等多种因素影响;应尽早发现并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与内在能力(IC)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老年患者在过去1年住院时间内是否发生跌倒并对老年住院患者的IC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与IC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中,1年内发生跌倒患者27例(27.00%);93例(93.00%)患者出现IC下降;未发生跌倒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IC下降与跌倒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1年内是否发生跌倒事件为因变量,将年龄、BMI、IC是否下降等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年龄、BMI与IC下降均为医院住院老年患者1年内跌倒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IC下降为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及时对老年患者的IC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防止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与衰弱现状,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与衰弱的关联性。方法横断面调查,连续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10例,共306例患者完成所有资料收集,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Frail衰弱量表(Frail scale)评估纳入患者的衰弱状况。结果 30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0~1种慢性并发症者130例(42.48%),合并2~3种者138例(45.10%),合并4种以上者38例(12.42%)。衰弱发生率为37.6%(115/306);其中抵抗力低(163例,53.3%)、疲劳感(140例,45.8%)是发生最多的两个衰弱问题。采用Pearson列联系数度量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与各变量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症与病程(r=0.252,P=0.000)、BMI(r=0.137,P=0.01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0.165,P=0.004)、血糖波动幅度(r=0.369,P=0.000)、衰弱(r=0.194,P=0.003)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病程、BMI、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波动幅度等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后,结果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与衰弱呈正相关(OR=1.959,CI:1.212~3.166,P=0.006)。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衰弱现状不容乐观;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衰弱呈正相关,提示医护人员应关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干预,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的慢病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老年衰弱患者进行手术时,出现术后不良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入住护理机构、失能等短期及长期不良事件风险增加。因此衰弱是老年手术患者术后不良结局的重要风险因素,需要跨学科团队协作,对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充分术前衰弱评估,考量获益与风险,做好围手术期管理。目前国内将衰弱纳入老年手术患者术前评估的单位很少;术前衰弱评估也没有统一的量表。该文回顾了近年来对老年手术患者衰弱评估的相关进展,旨在提高相关科室的认识,开展术前衰弱的评估和围手术期管理,以改善老年手术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贫血与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衰弱的关系。方法老年T2DM患者269例,应用Frail量表评估衰弱状态,并分为衰弱组42例、衰弱前期组119例和正常组108例。比较3组临床资料;检测3组空腹血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 25(OH)D_3]、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以及血脂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例以及血红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25(OH)D_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水平以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贫血发生率(40.5%)高于衰弱前期组(21.8%)和正常组(16.7%)(P0.05),衰弱前期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OR=2.30,95%CI:1.07~4.96,P=0.033)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25(OH)D_3(OR=0.94,95%CI:0.90~0.99,P=0.02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贫血、25(OH)D_3与老年T2DM患者发生衰弱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外科住院老年病人衰弱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外科科室134例老年病人,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健康状况及衰弱情况。[结果]外科住院老年病人衰弱发生率为23.8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共病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居住状态是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外科住院老年病人存在衰弱状态,年龄、共病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居住状态是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肝硬化老年衰弱患者综合运动康复护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法构建综合运动康复护理方案初稿,于2021年11月—12月对1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结合预试验结果确定方案内容。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6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科住院的肝硬化老年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区进行分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综合运动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1、3个月的肝衰弱指数、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5.00%、94.12%,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23、0.833,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5、0.196(P<0.001)。最终构建的综合运动康复护理方案包含2个一级条目、8个二级条目和24个三级条目。在该方案的应用过程中,共脱落10例,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纳入58例。干预后1个月,两组肝衰弱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干预后3个月,两组肝衰弱指数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衰弱对射血分数正常的老年心力衰竭(HFNEF)患者心脏功能及心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127例,根据衰弱诊断情况将患者分为衰弱组(54例)与非衰弱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功能指标、心功能生化指标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衰弱组的体质指数和基础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发病情况均高于衰弱组(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舒张早期血流最大充盈速度(VE)/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VA)水平低于非衰弱组,室间隔厚度高于非衰弱组(P<0.05);衰弱组患者的BNP、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非衰弱组(P<0.05);衰弱组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衰弱组为29.63%(16例/54例)高于非衰弱组的10.96%(8例/7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非衰弱HFNEF患者,衰弱HFNEF患者有更高的基础疾病发生率,衰弱会影响HFNEF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增加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冠脉多支病变合并高血压并进行药物保守治疗的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物治疗冠脉多支病变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0例,进行随访2年,根据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情况分为不良事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化验检查指标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经随访2年,共有11例研究对象失访,其中发生不良事件27例为不良事件组,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15例,心律失常9例,心衰2例,心血管死亡1例,其余未发生不良事件为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病程、药物、合并脑梗死、颈动脉斑块、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CRP)、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小板(PLT)、空腹血糖、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直径(LA)、右房直径(RA)、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右室舒张末期直径(RV)、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分级及合并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及静息心率、总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BMI(OR=1.435,P=0.033)、LDL-C (OR=10.569,P=0.014)、糖化血红蛋白(OR=2.507,P=0.009)、静息心率(OR=1.063,P=0.045)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息心率为药物保守治疗冠脉多支病变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的84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来源于郑州市航海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发生率为44.5%,女性高于男性(50.4%vs 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2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步速、抑郁、合并慢性病、认知障碍是男女两性患者衰弱的共同影响因素(P<0.05),ADL受损、独居、空腹血糖高、超重和肥胖是老年男性患者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高龄、多重用药是老年女性患者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本研究纳入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中,衰弱发生率相对较高,且不同性别老年患者衰弱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差异性。医护人员应充分考虑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性别差异,采取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或延缓衰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颖  黄山  胡慧秀  孙超 《护理学报》2022,29(20):1-5
目的 探讨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分为衰弱前期组(102例)、衰弱组(47例)和未合并衰弱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随访2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脑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 209例患者中,衰弱组和衰弱前期组的B型利钠肽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中共发生33例(15.8%)脑血管事件,包括5例(2.4%)全因死亡,28例(13.4%)再发。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衰弱组复发或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883,P=0.049)。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衰弱和心房颤动可能是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衰弱可增加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风险,且为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居家留置胃管患者家庭护理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和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7例老年居家留置胃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1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居家留置胃管患者家庭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防护对策。结果鼻饲时采取的体位、固定胶布更换频率、鼻饲输注速度、家属对留置胃管相关知识掌握不足是影响老年居家留置胃管患者家庭护理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老年居家留置胃管患者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护理防护对策,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留置胃管居家护理的重视程度,以预防和降低家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深入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共病现况及共病对其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北京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8 334例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查尔森共病指数(CCI)对患者共病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纳入的8 3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 88.18%(7 349/8 334)的患者存在共病情况, 不同CCI评分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存在共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较高。二项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在未校正模型和逐步校正了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入院科室、入院情况、入院年份、入院方式、住院天数、疾病分型的模型中, 共病均使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住院费用增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共病情况严重, 共病是住院费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医疗实践中, 应加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综合管理, 关注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 优化防治策略, 控制患者共病的发生和进展, 深化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从而精准地降低住院费用, 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可持续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住院共病老年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14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住院共病老年患者一般资料、Charlson共病指数(CCI)、服药种类,并评估营养及认知功能,根据衰弱筛查量表(FRAIL)将患者分为衰弱组、非衰弱组,比较2组各个指标差异,分析衰弱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