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是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由于后天大脑损伤导致的阅读障碍,称为获得性阅读障碍。根据阅读障碍所表现的语言学特点,失读症可分为表层失读症、语音性失读症、深部失读症及纯失读症。表层失读症是由于词汇通路加工受损,患者过度利用形素音素转换(grapheme to phoneme correspondence,GPC)非词汇通路,从而在阅读时表现出特征性的“规则化阅读错误”(regularization errors)。语音性失读症则与此相反,主要由于GPC通路受损,词汇通路相对正常,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言语行为和能力,是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失读症(alexia)[1]是因后天大脑损伤引起的获得性的阅读能力受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困难,可伴或不伴有朗读障碍。它可以单一发生,也可以与其他言语能力如口语表达、听理解、复述等及书写能力障碍共同存在。根据失读症患者阅读错误表现出的言语心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阅读训练对脑卒中失读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04例脑卒中失读症患者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言语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阅读训练。每天1次,每次30 min。疗程1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分别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存在3种类型的失读症:额叶失读、失读伴失写和皮质下失语性失读。治疗后两组阅读能力 (出声读和阅读理解) 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阅读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失读症患者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语言、认知、影像学角度对1例纯失读症患者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汉语版的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综合功能评定法(CFE)、其他认知能力评定法以及CT、MRI、SPECT等对纯失读症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该纯失读症患者朗读、阅读理解、计算功能部分受损,抄写功能轻度受损。影像学提示左枕及左侧脑室后角旁损害。结论:左枕叶损害不伴胼胝体压部同时受损同样可导致纯失读症,症状和以往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5.
汉语纯失读症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例左侧枕叶和胼胝体压部脑梗死所致的纯失读症患者进行语言和认知能力检查,并针对患者的失读特点设计详细的阅读检查任务。结果显示,纯失读症可能是由于字形系统(正字法)到字形输入词典联系的中断,导致患者不能从心理词典中提取字词的语音和语义所致。纯失读症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般视知觉加工障碍,但是否是文字阅读障碍的本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对于失读症机制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拼音文字的基础上.汉字是象形表意性文字,具有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形音义特征.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发展,学者根据汉字的自身特点,对汉语失读症患者进行检查,揭示了汉字失读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特殊表现,进而对汉语失读症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将对近年来汉语失读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汉字形音义的独特性决定了汉语失读症的不同表现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朗读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读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脑卒中失读症患者4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 = 20)和观察组(n = 21),两组均采用Schuell刺激疗法,观察组加朗读训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失语商、阅读分数、朗读正确率均明显改善(t > 3.641, P < 0.01),观察组治疗效应量Cohen d值分别为0.45、0.68和0.85,均高于对照组的0.29、0.39和0.51。治疗师主观评分与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无显著相关性(P > 0.05)。 结论 基于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朗读训练可更好改善患者的阅读和朗读障碍。治疗师主观评分与客观评分之间没有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报告2例无失写而伴其它病变的失读症,并强调在康复过程中辨认失读症的重要性.病例报告例①:男性、80岁,右利,因头昏和精神错乱2天入院.检查:右侧偏盲、右半身轻度无力,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腱反射活跃,两侧对称(数天后病理反射消失).有表达性失语和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及精神错乱.17天后,无力好转,但不能说出自已的年龄和生日,因此表现似“痴呆”.为进一步检查而转入康复中心.此时查体:神清、愉快、合作.自发语言正常,但不能读单字,包括自已的名字.不能把字与画配对、不认识问号、向上或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语义诱发对汉语深层失读症的疗效。方法对1例汉语深层失读患者给予声母诱发(语音诱发)、语义关联词诱发、数量词诱发、语境诱发和实物诱发(后四者均为语义诱发)。结果各项语义诱发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语音诱发(P<0.001)。结论语义诱发对汉语深层失读较语音诱发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ICU获得性吞咽障碍的概念、机制、流行病学及发生现状,ICU获得性吞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危害及评估方法,提示医护人员应对获得性吞咽障碍的高危病人给予高度关注,对已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病人要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获得性吞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医院获得性压疮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和医疗费用,近年被视为严重的医院获得性不良事件,预防医院获得性压疮被纳入患者安全管理策略中。近年来,对医院获得性压疮的预防取得明显进展,本文综述医院获得性压疮的流行病学特征、原因分析和预防方法及效果研究,旨在为我国医院获得性压疮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纯失读症1例报告桂德超1李旭东1患者,男,70岁,因右侧肢体麻木、乏力4天,于1997年5月来我院就诊,查血压130/80mmHg,HR80次/分,心肺(-),腹软、无压痛。神清,定向力正常,记忆力及计算力正常,言语欠流利,但不影响自由对话,双眼近视...  相似文献   

13.
万钧  李羲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018-1020
目的比较社区获得性与院内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RAPD-DNA指纹图谱,推断两者在遗传基础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临床MRSA标本,将其分为社区获得性MRSA与医院获得性MRSA两组,用Chelex 100裂解法制备DNA模板,PCR扩增mecA基因,选择mecA基因(+)的DNA模板,用RAPD技术扩增出各菌株的RAPD-DNA指纹图谱.随机取两组标本的RAPD-DDNA指纹图各20份,运用SPSS11.5软件聚类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MRSA较社区获得性MRSA耐药性高;将RAPD-DNA指纹图行聚类分析,分成两种基因型,社区获得性MRSA与医院获得性MRSA均以第一种基因型为主,两者分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社区获得性MRSA与医院获得性MRSA在遗传基础上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腹腔真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1.腹腔感染分为社区获得性与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重症腹腔感染是指合并严重病理生理指标紊乱、高龄和免疫抑制的腹腔感染病人。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重症型与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可能为真菌。2.第三类型腹膜炎的病原菌可能为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感染及医院获得性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菌株药敏性和耐药基因表型,为有效地控制感染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81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并根据菌株来源情况将所有菌株分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两组。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81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2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通过ESBLs确认试验检测所有菌株是否产ESBLs;通过PCR扩增测序检测ESBLs耐药基因。结果 44株社区获得性感染菌和37株医院获得性感染菌进行药敏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获得性感染菌TEM、SHV、CTX-M-9基因表型中阳性株均多于医院获得性感染菌,在耐药基因阳性株的比例上,CTX-M-9在社区获得性感染菌中的携带率高于医院获得性感染菌的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的ESBLs基因型,如CTX-M-1、SHV、TEM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菌株的耐药率,还是ESBLs耐药基因的携带率,社区获得性感染菌与医院获得性感染菌均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6.
38例获得性肾囊肿的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获得性肾囊肿及肾细胞癌的发病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获得性肾囊肿及肾细胞癌的发病及其临床资料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36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 38例发生获得性肾囊肿 ,占 2 7.94 %,38例获得性肾囊肿中 2例发生肾细胞癌 ,占 5 .2 6 %。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获得性肾囊肿的发生率与透析治疗的时程呈正相关 ,有获得性肾囊肿的透析患者有较高的肾细胞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的仰卧位安置法预防足跟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在鸡胸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鸡胸矫治术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凝胶足跟垫垫于足跟处以预防足跟发生获得性压力性损伤。观察组采用高度合适的海绵垫垫于小腿处,使足跟抬高完全减压来预防足跟发生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比较2种安置法预防足跟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足跟无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情况发生;对照组发生获得性压力性损伤17例,均为1期。观察组足跟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海绵垫垫于小腿使足跟抬高完全减压用于鸡胸手术患儿可显著降低术中足跟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FOCUS-PDCA程序降低神经外科病人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1例病人,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43例,依据FOCUS-PDCA程序,用九步法分析神经外科病人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各个环节;在明确组织领导、查明情况的前提下,分析本科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的易感因素,提出改进方案、制定实施计划、进行落实推进、注重检查督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和修正相关护理操作流程和制度等,2015年1~6月对收治的333例病人应用FOCUS-PDCA程序,发生获得性感染16例,将应用FOCUS-PDCA程序前后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人例数比较。结果:实施FOCUS-PDCA程序后,病人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下降。结论:FOCUS-PDCA程序可以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降低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概率,提高其住院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竭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25例,调查其ICU获得性衰竭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竭的高危因素。结果 125例危重症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衰竭5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 7 d、合并脓毒症、制动镇静是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竭发生率较高,机械通气时间7 d、合并脓毒症、制动镇静为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强化呼吸功能训练,早期活动,重视器官维护、液体管理,以降低ICU获得性衰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ICU获得性肌无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1例患者资料,按是否并发ICU获得性肌无力将患者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1例患者中并发ICU获得性肌无力319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获得性肌无力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性别、休克指数、APACHEⅡ评分、严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急性肾损伤、血浆高渗性、镇静剂、神经肌肉阻滞剂、制动、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每日唤醒是ICU获得性肌无力的保护因素。结论 ICU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肌无力原因复杂,每日唤醒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有一定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