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RF系统加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治疗腰椎峡部崩裂腰椎滑脱的机制、操作方法、主要并发症和处理方法等。方法 自2001年以来本科室共收治腰椎峡部崩裂腰椎滑脱症状患103例,均予以RF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回顾分析其手术方法、治疗机制和术后常见并发症。结果 全部患均获得随访,随访年限3个月-3年。82例术后症状全部消失,21例术后残留不同程度的下肢麻木等感觉障碍,均在6个月-1年内恢复,103例行走功能完全恢复,1例椎间隔合器向前滑脱进入椎体前方但未引起任何症状。结论 RF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腰椎峡部崩裂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钉棒内固定坚强,Cage融合稳定。是否正常植入椎弓根钉,合理放置Cage进行融合,有无充分减压等对手术疗效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单、双枚方柱型椎间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一枚方柱形Cage在PLIF手术治疗ISS的可行性。方法:48例ISS患者施行PLIF手术,均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与内固定,实施单枚Cage椎体间植骨28例,双枚Cage椎体间植骨20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患者症状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判断植骨融合时间及融合率。结果:单枚Cage植入组较双枚Cage植入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费用低,两组症状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融合率二组病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融合率均为100%。结论:单枚方柱型Cage行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行PLIF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花费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杨光乾  叶银静  丁学铭  汪亮 《重庆医学》2012,41(14):1387-1388,1391
目的对比分析评价单枚Cage后路斜向植入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该院采用后路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方法治疗的腰椎单节段退性行不稳病变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侧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131±12)min]、术中出血量[(497±32)mL]、住院时间[(12.3±1.6)d]与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68±17)min、(745±46)mL、(14.1±2.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枚Cage后路斜向植入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失血量少、对脊柱结构破坏少、治疗费用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侧路植入椎体间Cage及椎弓根螺钉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后侧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植入椎体间Cage及椎弓根螺钉治疗。结果:20例患者随访4~12个月,平均6.5个月,未发现症状加重及椎间隙变窄的情况,优良率为90%。结论:后侧路椎体间Cage并椎弓根螺钉手术入路简单,减压充分,提高了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国华  岳学锋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136-1137
目的探讨后入路椎弓根钉钩系统修补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3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后入路椎弓根钉钩系统内固定并峡部裂修补植骨。根据术后X线、CT结果评价修复效果,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3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所有患者峡部裂影像学全部融合,动态X线检查手术节段椎体活动度保留,脊柱连续性及稳定性良好。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2.3%。结论后入路椎弓根钉钩系统修补术能充分保留腰椎运动节段,在减少融合节段的同时能有效恢复腰椎稳定,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椎体间的活动度,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固定可靠,是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腰椎峡部裂为骨科常见疾病,是引起临床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成人发病率可达6%~8%[1]。腰椎峡部裂是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有骨质缺失,失去连续性。X线片正侧位及双斜位是常规检查手段,CT扫描可以显示腰椎X线片所不及的征象,多层螺旋CT的应用更是拓展了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本研究收集我院2012—2014年就诊的30例腰椎峡部裂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多层  相似文献   

7.
腰椎椎弓崩裂影像诊断与分析(附8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权 《中外医疗》2009,28(29):169-170
椎弓崩裂是指椎骨一侧或两侧的上下关节突间骨质失去连续性,亦称峡部裂或峡部不连,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此病的发病病因基本有2种学说:即先天性及获得性,以第五腰椎最多见,约占90%[1~2]。普通X线只能确定腰椎峡部崩裂的骨性改变,CT和MRI不仅能确定其骨性改变,而且能发现并发的周围软组织异常,使诊断更加明确。现就82例腰椎椎弓崩裂患者影像学表现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角度CT扫描(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1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常规腰椎X线侧位片检查确诊为椎体滑脱且疑诊为腰椎椎弓峡部裂,回顾分析180例患者的椎间盘常规CT扫描、椎弓RGACT检查结果。结果椎间盘常规CT扫描侧位定位像结果显示125例患者存在腰椎椎弓峡部裂,检出率为69.44%;椎弓RGACT检查结果显示146例患者腰椎椎弓峡部裂,检出率为81.11%,椎弓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椎间盘常规CT扫描(P<0.05)。结论椎弓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具有检出率高、指导治疗方案制订、可鉴别陈旧性或创伤性椎弓峡部裂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腰椎峡部不连或退行性变所致的腰椎滑脱在腰退痛病人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很多.随着人们对该病病理机制的逐步认识和治疗方法的经验总结,尤其是十年多来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腰椎滑脱手术治疗的疗效有很大提高.我科自1998-02~2004-02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1]治疗腰椎滑脱38例,经彻底减压、复位、坚强内固定,椎体间或椎板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并进行随访观察(平均14个月),临床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不连伴椎体滑移手术方式.方法: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比较Dick钉、steffee钢板及RF(滑脱型)在复位、固定等方面的优缺点.结果:使用RF(滑脱型)治疗腰椎滑移有较突出的优越性.结论:治疗腰椎峡部不连伴椎体滑移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为采用RF(滑脱型)复位固定并在椎弓峡部和椎板间联合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1.
腰椎滑移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不连伴椎体滑移手术方式,方法: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比较Dick钉、steffee钢板及RF(滑脱型)在复位、固定等方面的优缺点,结果:使用RF(滑脱型)治疗腰椎滑移有较突出的优越性,结论:治疗腰椎峡部不连伴椎体滑移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为采用RF(滑脱型)复位固定并在椎弓峡部和椎板间联合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性脊椎滑脱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47例腰椎峡部性脊椎滑脱青少年患者,均采用磨钻清除峡部硬化骨,植入松质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滑移椎体,部分神经压迫严重者进行有效的减压。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均进行NRS疼痛评估。结果本组47例患者随访疼痛基本完全消失,X线显示融合部位骨性愈合43例。结论椎弓根螺钉有限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性脊椎滑脱,具有疗效确切、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尽管椎弓根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尚不满意。我院近年来应用RF系统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治疗椎弓根峡部裂伴腰椎滑脱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31~55岁,平均42岁;发病时间3~15年,平均4.5年。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螺旋CT的三种成像方法对腰椎峡部裂显示情况的比较,来提高轴位CT对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6例手术证实为腰椎椎弓峡部裂,且不伴有明显椎体移位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螺旋CT的MPR图像、CPR图像及常规轴位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特征性表现是椎弓骨性环连续性中断。对手术已证实的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病例中,常规轴位CT图像漏诊4例,误诊3例。MPR图像明确诊断者有54例,漏诊2例。56例全部于CPR图像清楚显示椎弓峡部裂的部位及形态。结论对常规轴位CT发现有椎弓根峡部断裂的可疑征象需行MPR与CPR结合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5.
腰椎滑脱的病因为峡部不连椎弓的异常活动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出现的纤维环破裂,导致脊柱失去稳定性。患者临床表现为腰腿痛,间歇跛行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退。随着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椎弓峡部裂伴Ⅰ度滑脱行窗式减压峡部植骨术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Ⅰ度滑脱患者实施窗式减压单纯峡部植骨术.随访2~7年,平均3.6年.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评价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窗式减压单纯峡部植骨在症状改善优良率分别为85.0%,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5.6%.结论 对于腰椎椎弓峡部裂伴Ⅰ度滑脱患者窗富式减压单纯峡部植骨治疗方法疗效满意,融合率高.单纯嵌入式植骨的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植骨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威海市立医院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严重腰椎滑脱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投掷硬币法随机分为椎间植骨组(30例)和椎间Cage植骨组(32例)。两组均行腰椎滑脱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其中椎间植骨组加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椎间Cage植骨组加行后路椎间Cage植骨融合手术,比较两组术后1年内Na Kai评分优良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腰骶角的变化。结果椎间Cage植骨组Na Kai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椎间植骨组(90.6%比66.7%,P<0.05);椎间Cage植骨组椎间融合率显著高于椎间植骨组(84.4%比60.0%,P<0.05);治疗后椎间Cage植骨组椎间隙高度高于椎间植骨组[(75.05±6.32)%比(67.94±6.13)%,P<0.01],腰骶角低于椎间植骨组[(36.52±3.51)°比(39.63±3.87)°,P<0.01]。结论与椎间植骨相比,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植骨治疗严重腰椎滑脱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RF内固定系统及Cage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联合应用RF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和椎间融合器(TFC)治疗腰椎滑脱症38例。结果 随访10~30个月,所有滑脱椎间均骨性融合,临床结果优:23例,良:10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86.8%。结论 应用RF椎弓根钉内固定加上Cage椎体间融合技术对腰椎前、后柱均起稳定作用,腰椎融合效果确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腰椎椎弓峡部崩裂(不连)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峡部的骨性连接并最终达到腰椎的稳定性.回顾分析35例腰椎椎弓峡部不连行镍钛记忆合金卡钉手术治疗的护理,总结认为:术前心理护理、体位及小便训练、术后病情观察及指导功能锻炼是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腰椎峡部裂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症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9~46岁,平均34岁。7例L4椎弓崩裂,16例L5椎弓崩裂,均为双侧病变。所有患者均主诉腰痛。采用后中入路,彻底清除峡部裂处的纤维瘢痕组织,咬除残端硬化骨至新鲜处为止,髂后上棘取骨植于峡部裂处。植入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8年,采用Henderson标准评价:19例优,3例良,1例一般,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65%。X线片提示峡部愈合率为100%。随访中均未发现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症患者,可以避免脊柱多节段融合,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