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潘俊辉 《光明中医》2012,27(2):229-231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风邪所致的咳喘、短气、不得息,有精辟的论述和行之有效的治法方药,现分述如下.1 汗法治风1.1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文中之喘,证属风寒外袭,肺气不宣,为外感伤寒表实证.除喘外,尚可见风寒之邪郁于肌表,卫阳闭遏,营阴郁滞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骨节疼痛,脉浮紧等症.故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相似文献   

2.
喘证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今归纳仲景《伤寒》、《金匮》治喘有如下十一法。【散寒宣肺法】《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19条“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太阳病篇中,有8条出现喘证。笔者临床习用篇中方药治疗喘证,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于下。1 麻黄汤证《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本条指的是病在太阳,风寒外束,致卫阳被遏,外邪犯肺,肺气失宣,故宜用麻黄汤。如治王某某,男,28岁。工人。于1996年3月就诊。3天前因受凉出现头痛,肢体酸痛,伴有畏寒发热,咳嗽气促,经治无效而来诊。苔薄白,脉浮紧。此乃病在太阳,风寒束表,肺气不宣,与35条合,投麻黄汤。药用麻黄6g,桂枝4g,杏仁10g,炙甘草3g,6剂痊愈。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伤…  相似文献   

4.
喘证为临床常见且较为难治的病证,《黄帝内经》最早提出“喘证”,并将其分为两大类:邪气壅盛的实喘和正气不足而致的虚喘。张仲景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伤寒杂病论》虽无“喘证”专论,但却不乏有关咳喘治法的记载。临床上喘证的症状极其复杂,有些反复咳喘患者,出现虚实夹杂、真虚假实的症状,其中以虚喘更为严重,若不加以辨证分型,贻误病机,可由虚喘转为喘脱,甚至危及生命。仲景治咳喘不拘一方一法,组方遣药,法度严谨。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典型条文,总结张仲景治虚喘的辨证、治法和方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 麻黄汤治喘机理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全方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伤寒论》第36条曰:“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伤寒论》第235条曰:“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而愈,宜麻黄汤。”风寒客于肌表,卫阳闭遏,皮毛闭塞,肺气失于宣降,此乃因于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太阳经气不利,邪干于肺所致,治以麻黄汤辛温发汗,宜肺平喘。本方是发汗解表之峻剂,也是“发汗治喘”的经典方。方中麻黄辛温发汗,  相似文献   

6.
通腑泻下法在哮喘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述喘证的条文颇多 ,有麻黄汤证的风寒束肺而喘 ,有小青龙汤证的外寒引动内饮而喘 ,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的表气不固、外邪引动宿疾而喘 ,有麻杏石甘汤证的里热壅滞、肺气不降而喘。在论述里热壅滞、肺气不降的喘证时 ,仲景提出 ,若里热壅滞在肠而致阳明腑实者 ,宜用大承气汤通腑泻下法治喘。经查阅近 10年的临床研究报道 ,鲜有用泻下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发作的报道。究竟《伤寒论》通腑泻下法在治疗哮喘病中的意义如何 ,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中医理论认为 ,哮喘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 ,…  相似文献   

7.
黄洁春  熊描 《陕西中医》2013,34(6):767-767
<正>《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此麻黄八证,为麻黄汤的典型症状,但我们在临床上很多时候却无法见到麻黄八证俱全的太阳伤寒表实证。是否八证不全就不可用麻黄汤?笔者认为不然,仲景的《伤寒论》中处处透露着治病的玄机,习医者需处处留心、细细品味,方可于字里行间探得仲景治病之大法,方随法  相似文献   

8.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本方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而喘,脉浮紧为主证,是治疗太阳病中伤寒表实证的主方。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对喘证有详细的阐述,许多提及喘证的条文中都有关于“有汗”“无汗”的论述,包括“太阳病麻黄汤证和小青龙汤证的无汗而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的汗出而喘、阳明病承气汤证的喘而汗出、太阳与阳明合病葛根芩连汤证的喘而汗出”,其在对喘的症状进行描述时,汗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如麻黄汤证无汗而喘、麻杏石甘汤证的喘伴汗出黏腻不畅、阳明病的腹满而喘伴汗出连续量多、厥阴证的微喘不休伴绝汗。文章通过对麻黄汤证、麻杏石甘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大承气汤证、葛根芩连汤证中的喘证及所伴随的不同汗出特点的论述总结出喘与汗的关系在肺和气与津之间,肺失宣降既能出现气机逆乱的喘,又可以表现出汗出异常。当气的运行出现障碍时,体内津液的输布排泄也会出现问题,喘是气机运行障碍的外在表现,汗出异常是津液排泄出现问题的外在表现,总的来说喘与汗是相互联系的,其内在的病机是相同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这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也同样给临床诊疗带来启发,当无法通过主症判断其病机时,可以通过有特点的兼症辅助判断。喘证是一种急性发作的病证,但其病机却是复杂多样的,观察是否汗出以及汗出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判断喘之病机,从而给予及时有效的治...  相似文献   

10.
郭章华 《吉林中医药》2013,(10):1074-1075
《伤寒杂病论》关于喘证大致有寒喘、热喘、虚喘和饮喘几类,各有其相应的证治方药:治疗寒喘用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热喘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和大承气汤;治疗虚喘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和竹叶汤;治疗饮喘用木防己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苓桂术甘汤等;此外,还有不少原文没有注明直接用于喘证的方药,在后世治喘的临床实践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内经》中最早提出喘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其证侯特点,成为后世对喘证辨治的理论依据。喘证以虚实辨,实喘包括肺热喘、肺寒喘、肺胀喘、心痹喘、腑实气逆喘、水气喘及血瘀喘;虚喘包括肺虚喘、肾虚喘及五脏气败喘。《内经》关于喘证的论述,对指导辨证论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佩芳  来益敏 《河南中医》2014,34(2):213-214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具有透表祛邪、清里热、定喘之功,主治"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和"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之症。麻杏石甘汤证病机的关键是外有风寒,内有郁热。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喘证、外感发热等常见肺系疾病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伤寒论》中,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是一定之法,这是众所周知的,故一提到麻黄汤、桂枝汤,人们就往往联系到太阳病。如236条(按:本文所引条文序号,据湖北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选读》):“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与237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认为是病邪初传阳明而太阳表证未罢的证治。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认为是太阴与太阳同病而病偏于表的证治。甚至把301条: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六经角度探讨喘证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为临床治喘提供理论基础,指导临床用药.方法:解读伤寒论治喘条文,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因病机:1)邪犯太阳,肺失宣降而喘;2)阳明热盛,迫肺作喘;3)邪郁少阳,枢机不利作喘;4)少厥阳微,肾不纳气而喘.治法包括汗法、和法、清法、下法、补法.结论:《伤寒论》中所论喘证,多发生...  相似文献   

15.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由麻黄9 g、桂枝6 g、炙甘草3 g、杏仁9g组成.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用方指征:恶风寒,发热,无汗,头身腰骨节痛,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相似文献   

16.
王国华先生为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余等有幸从师侍学,获益匪浅。老师临证善用经方,使用麻黄汤颇有独到之处。《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为辛温发汗之峻剂,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关于喘证的论述精炼,分列于太阳、阳明两篇中。笔者根据方证病因病机的不同,把喘证归纳为太阳经之外感风邪、外感寒邪、外寒内饮、邪热壅肺、里热挟表以及阳明经之里热迫肺六类,并结合原文加以分析整理。思悟仲景治喘之妙义,期许对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高翔 《光明中医》2008,23(1):10-11
喘证又称喘息或息高,是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息煽动,不能平卧,面色口唇青紫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综观《伤寒论》中喘证,内容丰富,其所述理论对临床喘证的辨证论治确有指导意义,本文就《伤寒论》中喘的证辨证论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多处用到了发表的方法,主要体现在治疗黄疸病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肺热喘证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及治疗水气病的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中,使用发表的方法宣透邪气,调和里气。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的治则即源于仲景这种"从表求治"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综合历代医家对厚朴麻黄汤的认识 ,并将厚朴麻黄汤与《伤寒论》中治疗咳喘的其他方剂进行比较 ,希望探讨此汤证的主要证候 ,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