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1994年中国城乡老年人自杀死亡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疾病监测点(1990~1994年)的部分资料,使用了自杀死亡率、意外死亡率、按疾病监测点的结果推测出来的全国老年意外死亡人数与自杀死亡人数等几个指标来分析城乡老年人自杀死亡的状况.从横断面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发现,农村老年男性自杀死亡率高于农村老年女性,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率高于城市老年人.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农村社区老年人群自杀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掌握农村社区老年人群自杀率的第一手资料 ,为预防农村老年人自杀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以长沙近郊浏阳市和望城县的 8个乡 (镇 )的全部 14 5个行政村1996~ 2 0 0 0年自杀死亡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 ,调查农村老年人自杀率 ,对自杀者的性别、年龄、地区等差异运用 χ2 检验和 (或 )u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推断。 结果  (1) 5年平均标化自杀率 10 3 18/10万 ,男性 116 38/ 10万、女性 90 73/ 10万 ,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自杀死亡占农村老年人群意外死亡的 6 7 6 8% ,为意外死亡的第一位死因 ;(3)望城县历年的老年人群自杀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P <0 0 0 5 )。 结论 农村老年人群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之一 ,自杀为其意外死亡的首位死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农村5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死亡3年监测的结果。表明老年人意外死亡的平均年死亡率是2.75‰,在死因位次中居第五。死因中自杀占48.57%居首位, 自杀原因中以家庭纠纷最多。从中揭示老年意外死亡的诸多死因中,均与社会因素、生活环境、心理状态有关。从而提出了开展老年社会医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国内对老年人自杀问题的报道近于空白。为此,本文收集了1968~1982年15年间上海市四个区和一个县总人口17,027,244人中的自杀死亡记录,计自杀死亡者2,109人,其中613人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自杀死亡总数的29%。作者就老年人群自杀的有关因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1986~1996年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意外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海市区老年人意外死亡的特点。方法分析1986~1996年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意外死亡发生的原因和频率。结果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意外死亡率为17.52万/次.年.占同期老年人死亡率的4.61%。跌倒死亡率为11.21次/万人·年,占意外死亡率的63.97%。其它意外死亡原因顾次为自杀、交通事故、中毒和溺水等。结论老年人意外死亡率较高,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某县2004年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安仁县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和疾病负担,为防治人群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方案,对2004年安仁县主要死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伤害死亡率及构成,并计算潜在减寿年数和潜在工作损失年数.结果 2004年安仁县人群伤害粗死亡率为64.17/10万,标化率为62.94/10万;男女合计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0.13/10万和45.81/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u=4.28,P<0.05);不同年龄组伤害死亡率不同(χ2=455.920,P=0.000);城镇和农村伤害死亡率相同(χ2=0.022,P=0.883).交通事故、自杀、跌落、溺水是伤害的主要死因,在65岁以上人群中,自杀和跌落是伤害的两个最主要的死因.因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是5 356年,导致的潜在工作损失年数是3 716年.结论 安仁县人群伤害死亡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死亡水平不同,城镇和农村死亡水平相同.老年人是自杀和跌落防治的重点人群.由于伤害带来更多的疾病负担,应针对本地区的重要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防制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自杀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老年人自杀是自杀学中的特殊问题 ,引起的原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抑郁症有关 ,故宜将老年人自杀安排于老年人抑郁范围内讨论。1 流行病学  老年人的成功自杀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随年龄增长自杀率上升 ,而且国内外无一例外 ,男性高于女性。各国老年人自杀死亡率见表 1。1.1 老年人自杀人数占全部自杀人数的百分率 老年人年龄标准国内为≥ 6 0岁计算 ,西方社会则为≥ 6 5岁。老年人自杀所占百分率见表 2。1.2 婚姻状态 婚姻与老年人自杀有关。配偶活着老人的自杀率为离异或守寡、居鳏者的 1/ 3。Kapiro等 (1987)发现配偶去世后 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对临终关怀认知情况和接受度。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临终关怀认知与接受度调查问卷,对开封市458名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认知情况较好的占2.6%,一般25.8%,较差71.6%;临终关怀接受度非常愿意1.8%,愿意10.0%,一般29.7%,不愿意41.9%,非常不愿意16.6%;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死亡态度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对临终关怀认知和接受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农村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接受度较低,发展农村临终关怀服务,广泛开展死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自杀是指一个人试图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和行为。随着老龄人口的急剧增加,老年人群自杀问题也日益严重,60~84岁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为20.71/10万,≥85岁老年人自杀死亡率达51.20/10万。老年人自杀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极大,除此之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遗传因素也成为老年人自杀的一个可研究因素。因此,本文就老年人自杀与抑郁症相关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证实普伐他汀有益于防止原有心肌梗死的中年男性高胆固醇患者的冠心病事件。该结果有助于结束降胆固醇对冠心病事件一期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争论。早期的荟萃分析认为采用低脂饮食,贝特类或消胆胺药物一方面可减少冠心病死亡,这得益于血脂的降低,另一方面却可增加非心血管事件的死亡,尤其是癌症,意外,自杀或暴力。而WOSCOPS则证实此论点并无依据,该试验旨在探讨普伐他汀对住院人数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本试验系前瞻,随机,对照试验。共6595名年龄45~64岁男性患者,经饮食治疗,低密度脂蛋白仍在4~6mmo…  相似文献   

11.
1986~2003年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意外死亡的特点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986~2003年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意外死亡的特点和趋势。方法 将1986~2003年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死亡资料按年份分为1986~,1991~,1996~和2001~20034组,分析各种原因引起意外死亡的频率和逐年变化情况。结果 1986~1990年静安区老年人的平均意外死亡率为208.3/10万人年,2001~2003年降至108.3/10万人年,降幅1/2。其中跌倒和自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降幅各为1/2;18年来,交通事故和中毒死亡无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老年人意外死亡是可以预防的,有关方面需要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老年人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1995~ 1998年 6 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以了解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性别老年人死亡的分布特征 ,探讨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 ,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全省疾病监测系统 1995~ 1998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人口资料由各地公安部门提供。   2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 18个疾病监测点 ,疾病监测系统代表全省 11个市 (地 )的大、中城市及Ⅰ、Ⅱ、Ⅲ类农村 (即最富裕农村、富裕农村、贫困农村 ) ,监测点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 5 %。死因分类和编码按《国际疾病分类》第九…  相似文献   

13.
其他     
20043729中国人群自杀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地理分布特点/杨功焕…l/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一20()4,25(4),·280~284 1990~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共报告自杀死亡案例13 123例。其中城市924例,男性492例,女性432例:农村12 199例,男性5712例,女性6487例。1991年自杀是人群伤害第l位死因,占2621%;2000年自杀降为第2位,占24.43%。女性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男性10年平均死亡率为15.69/10万,女性为17.94/10万。农村自杀率是城市人群的4倍。城市人群自杀死亡率无论在哪个年龄组,均为男性略高于女性。而农村自杀死亡率,巧~34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在35~69岁组…  相似文献   

14.
涉及老年人死亡态度的系统深入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特别是1967年Lester[2]编制《死亡恐惧量表》及1970年Temple[3]编制《死亡焦虑量表》之后,引发了西方学者对死亡态度的大量科学研究[4]。随着人类社会老龄化发展现状的严峻态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老年人[5]。国内关于老年人死亡态度研究,相对西方而言,发展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有专门涉及,90年代开始普遍化,而在中国大陆,死亡对于国人而言一直是禁忌话题,研究甚少,直到近10年来才有研究者逐步涉及和重视专门对老年人死亡态度研究。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福利的提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老年人逐步接近生命的尾端,死亡是终究面临的事件,他们能否坦然面对死亡,承认和理解自己的死亡,确立正确的死亡态度,既是对生命衰老的适应,也对生命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更是高质量社会生活的保证[6]。因此,如何科学测评老年人死亡态度对评估和提升老年人晚年生命质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降压治疗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风险。老年人群中衰弱常与高血压并存,但目前关于老年高血压与衰弱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老年高血压合并衰弱的降压治疗研究结论不一。老年高血压合并衰弱患者降压治疗的起始值与目标值、衰弱老年人能否从降压治疗中获益以及降压治疗方案的选择等仍争议较大。因此,本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衰弱的降压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对中老年人群10786例进行基线调查,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4个血压指标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校正其他因素后,MAP和SBP分别为中、老年人最强烈的预测远期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危险程度的血压指标。中老年人4个血压指标每升高1个标准差(SD),其发生心脑血管病死亡危险的相对危险度(RR)由高到低分别为:(1)中年组:MAP(1.837),SBP(1.782),DBP(1.775),PP(1.750);(2)老年组:SBP(1.345),MAP(1.343),DBP(1.219),PP(1.215)。结论4个血压指标对心脑血管死亡事件的预测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同的。中年人应着重于总体血压的控制,老年人应首先控制SBP。  相似文献   

17.
正院外获得性肺炎较为常见,且死亡风险也不低,尤其在老年人群中也易并发心血管事件(CVEs);而抗炎治疗无疑能改善其预后。既往关于长期服用阿斯匹林能否降低尤其是老年人肺炎的死亡风险尚不清楚,现就此进行相关对照研究。受测对象为1 005例老年患者,基线均龄(74.7±15.1)岁,男性居多,且均为罹患肺炎老年患者。其中长期服用阿斯匹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 对中老年人群10 786例进行基线调查,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4个血压指标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 校正其他因素后,MAP和SBP分别为中、老年人最强烈的预测远期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危险程度的血压指标.中老年人4个血压指标每升高1个标准差(SD),其发生心脑血管病死亡危险的相对危险度(RR)由高到低分别为:(1)中年组:MAP(1.837),SBP(1.782),DBP(1.775),PP(1.750);(2)老年组: SBP(1.345),MAP(1.343),DBP(1.219),PP(1.215).结论 4个血压指标对心脑血管死亡事件的预测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同的.中年人应着重于总体血压的控制,老年人应首先控制SBP.  相似文献   

19.
<正>老年人随着自身机体的衰老、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认识活动发生了一系列退行性变化,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同时,随着老年人心理功能逐渐老化,他们难以应对生活中诸多负性事件带来的压力,会出现许多适应不良,容易产生自卑、失落、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厌世自杀。中国老年人中70%有心理障碍,27%有抑郁心理,目前抑郁症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第二大杀手,65岁以上的老年自杀者在总自杀人群中占1  相似文献   

20.
<正>衰弱是以生理储备功能减退、多系统功能失调、机体对应激事件的易感性增加、更易发生不良事件为特征,可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住院、死亡的风险~([1])。衰弱是现代老年人面临的巨大问题,也是老年人口中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不同研究报道社区衰弱患病率不同(8%~16%),但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2-3])。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社区老年人衰弱患病率为2.3%~12.7%~([4-7])。衰弱可能与种族、教育、收入较低、健康状况较差、合并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