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后ski相关蛋白(SKIP)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60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和打击组(n=30),每组分为1 d、3 d、5 d、7 d、14 d五个时间点,各6只。打击组用Allen法制作T10打击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咬开椎板。采用BBB评分评价后肢运动功能;尼氏染色观察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脊髓SKIP的表达情况。结果打击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t48.267,P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打击组5 d脊髓神经元胞浆中尼氏小体开始崩解、凝聚,分布不规则,神经元变性坏死,14 d时损伤加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KIP主要在脊髓灰质中表达,白质中极少表达;损伤后SKIP表达逐渐上升,5 d时达到高峰(t=-17.035,P0.001),14 d时明显降低(t=3.853,P0.05)。结论 SKIP可能是一种作用于神经元并影响其凋亡的新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对大鼠缺血性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AQP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亚低温(28~35℃)正成为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较有前景的方法,低温可有效地减轻脑水肿是其神经保护作用之一。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机制。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徐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实验室。 材料: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10只,体质量250-300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No.SYNK(苏)2002—0079]。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将大鼠随机分3组:①假手术组m=10);②常温组(n=50);③亚低温组(33℃,n=50)。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又分为缺血后再灌注6h,1d,2d,3d,7d各亚组,每亚组各10只大鼠。每组中5只用于脑含水量测定,5只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方法:参考Pulsinelli方法对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制备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缺血时间为15min。假手术组大鼠仅电凝双侧椎动脉及分离颈总动脉,不作结扎,手术后24h断头取脑。对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于再灌注后6h,1d,2d,3d,7d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和AQP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大鼠各时间点脑含水量。 主要观察指标:①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②所有大鼠各时间点脑含水量及AQP4表达水平。 结果:①常温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后6h可见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细胞外间隙扩大、脑组织变疏松等脑组织水肿表现,以缺血再灌注后2d最明显;亚低温组大鼠各时间点与相应的常温组比较,脑组织水肿表现相对减轻。②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6h内即出现脑含水量增高,2d达高峰,7d时脑含水量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亚低温组脑含水量均较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少(6h,7d组P〈0.01,余各组P〈0.05)。③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AQP4表达水平在再灌注后6h增高,2d达最高水平,7d时明显降低,但仍较假手术组高。亚低温组AQP4表达水平均较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降低(P〈0.01)。 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AQP4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脑含水量变化趋势在时间上一致,表明AQP4表达上调可能是缺血性脑水肿形成的分子机制之一。亚低温可减轻缺血性脑水肿,而通过抑制AQP4表达可能是亚低温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亚低温(28~35℃)正成为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较有前景的方法,低温可有效地减轻脑水肿是其神经保护作用之一。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徐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实验室。材料: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10只,体质量250~300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No.SYNK(苏)2002-0079]。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将大鼠随机分3组:①假手术组(n=10);②常温组(n=50);③亚低温组(33℃,n=50)。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又分为缺血后再灌注6h,1d,2d,3d,7d各亚组,每亚组各10只大鼠。每组中5只用于脑含水量测定,5只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参考Pulsinelli方法对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制备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缺血时间为15min。假手术组大鼠仅电凝双侧椎动脉及分离颈总动脉,不作结扎,手术后24h断头取脑。对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于再灌注后6h,1d,2d,3d,7d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和AQP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大鼠各时间点脑含水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②所有大鼠各时间点脑含水量及AQP4表达水平。结果:①常温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后6h可见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细胞外间隙扩大、脑组织变疏松等脑组织水肿表现,以缺血再灌注后2d最明显;亚低温组大鼠各时间点与相应的常温组比较,脑组织水肿表现相对减轻。②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6h内即出现脑含水量增高,2d达高峰,7d时脑含水量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亚低温组脑含水量均较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少(6h,7d组P<0.01,余各组P<0.05)。③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AQP4表达水平在再灌注后6h增高,2d达最高水平,7d时明显降低,但仍较假手术组高。亚低温组AQP4表达水平均较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降低(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AQP4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脑含水量变化趋势在时间上一致,表明AQP4表达上调可能是缺血性脑水肿形成的分子机制之一。亚低温可减轻缺血性脑水肿,而通过抑制AQP4表达可能是亚低温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水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80只健康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大黄素低剂量组(C组)、中剂量组(D组)和高剂量组(E组),每组36只。采用Allen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3 d、7 d、14 d及28 d,BBB评分及斜板实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术后3 d,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干湿重法检测脊髓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染色检测血脊髓屏障(BSCB)通透性,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BBB评分及斜板实验结果显示,术后7 d、14 d、28 d,C组、D组和E组均优于B组(P0.05),E组最佳(P0.05)。术后3 d,HE染色显示,B组损伤节段内有大片出血灶,神经细胞肿胀、破坏,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间隙增宽,水肿严重,C组、D组和E组上述病理改变改善,其中E组最明显;B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较A组增高(P0.05),D组、E组脊髓组织含水量低于B组和C组(P0.05),E组低于D组(P0.05);B组EB含量高于A组(P0.05),C组、D组和E组EB含量均低于B组(P0.05);C组、D组和E组AQP-4、MMP-2 m 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B组(P0.05),E组最低(P0.05)。结论大黄素能减轻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脊髓水肿,促进肢体功能康复,这可能与大黄素下调损伤后脊髓组织AQP-4和MMP-2表达,降低BSCB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细胞松弛素D(CytD)对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骨架重构,水通道蛋白(AQP)1、AQP4 及内向整流性钾通道4.1(Kir4.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加CytD 0.05 μg/ml、0.10 μg/ml、0.20 μg/ml、0.40μg/ml、0.80 μg/ml 和1.00 μg/ml 共培养2 h、12 h 和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鬼笔环肽联合Hoechst 33342 套染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2 h 后细胞骨架重构情况;RT-PCR法检测共培养2 h 时AQP1、AQP4 和Kir4.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细胞生存率随CytD 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少。CytD 使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微丝发生解聚、弯曲,但极性未失。CytD 0.05μg/ml、0.10 μg/ml、0.20 μg/ml 和0.40 μg/ml 上调AQP1、AQP4 和Kir4.1 mRNA表达。结论适当浓度CytD可以重建星形胶质细胞骨架,上调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AQP1、AQP4和Kir4.1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挫伤(SCC)后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脊髓白质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8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SCC组。Allen打击法建立SCC模型,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QP-4在脊髓白质中不同时间点的定位情况;Q-PCR检测AQP-4 m RNA含量变化。结果 SCC组BBB评分明显降低,损伤后7 d和14 d明显升高(t5.061,P0.01)。Q-PCR结果显示,术后1 d和3 d AQP-4 m RNA表达显著下降(t50.44,P0.001),损伤后5 d,AQP-4 m RNA表达水平较3 d明显上升(t=-3.968,P=0.001),直至28 d仍明显高于3 d(t=-4.227,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QP-4主要定位于脊髓白质的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结论 SCC后,AQP-4可能在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创伤性脑水肿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创伤性脑水肿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按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用干/湿重法和Evans蓝(EB)测定法观察大鼠TBI后不同时相脑组织含水量和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 TBI后6 h伤侧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增高,伤灶周围水肿区星形胶质细胞足突AQP4表达开始增高,24 h达高峰,伤后5 d未恢复正常.AQP4表达与脑组织EB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r=0.957486,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AQP4水平的变化与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的破坏及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水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80只健康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大黄素低剂量组(C组)、中剂量组(D组)和高剂量组(E组),每组36只。采用Allen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3 d、7 d、14 d及28 d,BBB评分及斜板实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术后3 d,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干湿重法检测脊髓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染色检测血脊髓屏障(BSCB)通透性,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BBB评分及斜板实验结果显示,术后7 d、14 d、28 d,C组、D组和E组均优于B组(P<0.05),E组最佳(P<0.05)。术后3 d,HE染色显示,B组损伤节段内有大片出血灶,神经细胞肿胀、破坏,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间隙增宽,水肿严重,C组、D组和E组上述病理改变改善,其中E组最明显;B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较A组增高(P<0.05),D组、E组脊髓组织含水量低于B组和C组(P<0.05),E组低于D组(P<0.05);B组EB含量高于A组(P<0.05),C组、D组和E组EB含量均低于B组(P<0.05);C组、D组和E组AQP-4、MMP-2 m 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B组(P<0.05),E组最低(P<0.05)。结论大黄素能减轻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脊髓水肿,促进肢体功能康复,这可能与大黄素下调损伤后脊髓组织AQP-4和MMP-2表达,降低BSCB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郜旭  李莎  吴秀萍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0):925-927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脑内的表达,及γ-羟基丁酸(GHBA)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4的表达。同时观察GHBA对脑水肿和AQP4表达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AQP4表达较低,在缺血损伤后表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增加,给予GHBA后AQP4的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结论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AQP4表达上升,脑水肿明显,给予GHBA可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
梁珊  李灼日  杨竹林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199-2201,2205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脑内的表达,及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3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高压氧处理组(HBO组),以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I/R组和HBO组按再灌注的时间不同分为四个亚组,每组15只,即动物缺血20min后分别再灌注6h、24h、3d和5d,HBO各亚组在再灌注后分别行不同次数的高压氧处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4的表达。同时观察HB0对脑水肿和AQP4表达的影响。【结果]Sham组AQP4表达较低,在缺血损伤后表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增加,给予HB0后AQP4的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结论】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AQP4表达上升,脑水肿明显,给予HB0可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法与传统活血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水肿、凋亡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差异及作用机制。 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20只),醒脑静治疗组(20只),传统活血治疗组(20只)。采用改良后Feeney方法建立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分别在24 h,48 h,72 h,7 d 4个时间点,假手术组取3只、余各组取5只测定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受损区域脑组织AQP4的表达并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通过RT-PCR验证治疗后AQP4表达水平。 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损伤灶周围细胞凋亡数及AQP4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组及传统活血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AQP4表达水平、细胞凋亡水平均比模型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支持AQP4变化结果。 结论醒脑静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引起的脑水肿及细胞凋亡,效果优于传统活血疗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QP4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减轻脑细胞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MKP-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假手术对照组同法暴露脊髓,但不损伤脊髓.两组大鼠术后24 h取手术段脊髓,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和检测脊髓标本损伤段的MKP-1蛋白的表达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脊髓HE染色显示存在大量出血坏死后形成的囊腔,组织和神经细胞水肿以及神经纤维溶解消失.免疫组化结果 发现,术后第24h实验组MKP-1阳性细胞数为(5.12±0.81)个/m2,阳性细胞密度为(104.58±6.32),MKP-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24、8.75,P均<0.05).结论 脊髓组织受重物打击后可下调MKP-1蛋白的表达,而这可能是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细胞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和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生理盐水组30只和IL-1Ra治疗组30只.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在建模后1、48、72 h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DNF.结果: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方面,IL-1Ra治疗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术后1、48、72 h,IL-1Ra治疗组BDNF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L-1Ra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脊髓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I/R)后早期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I/R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三化汤组,每组再按I/R后6、12、24、48和72 h分为5个亚组。用湿/干重比值反映脑含水量,用伊文思蓝(EB)含量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测定AQP4蛋白和AQP4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I/R后各时间点脑含水量、EB含量及AQP4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化汤组I/R后各时间点脑含水量、EB含量及AQP4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三化汤能减轻脑I/R后早期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下调AQP4的表达,从而减少水向细胞内的转运可能是其改善脑水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大鼠局灶性脑损伤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水通道蛋白 4(AQP4)、蛋白激酶 C(PKC)的表达水平变化与脑水肿的关系。 方法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CIR)组。通过绿色荧光蛋白 G FP 标识的 AQP4 示踪系统评价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水通透性,同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AQP4 和 PKC 的表达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结果CIR 后 6 h 大鼠开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脑组织含水量在 CIR 12 h 明显升高,24 h~3 d 时达到高峰;AQP4 表达在早期水平降低,从 12 h 逐渐升高,至 CIR 24 h 明显升高,3 d 达高峰;PKC 在 CIR 6 h 后缓慢增加,连续 5 d 维持较高水平。 结论脑水肿可能和 PKC、AQP4 的升高相关,PKC 可能在 CIR 早期通过磷酸化 AQP4 以降低 AQP4 的表达以延缓脑水肿进程。   相似文献   

16.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细胞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和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生理盐水组30只和IL-1Ra治疗组30只。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在建模后1、48、72h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DNF。结果: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方面,IL-1Ra治疗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术后1、48、72h,IL-1Ra治疗组BDNF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L-1Ra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脊髓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分析其与神经修复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分为空白对照组(n=3)、假手术组(n=3)和损伤组(n=30)。损伤组采用Allen法制成急性外伤模型。分别于术后1,3,5,7,10d麻醉下处死。假手术组仅实施手术不行打击,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均在实验初处死。对各组大鼠在处死前以改良的Tarlov评分检测行为及肢体运动功能,观察伤后各时相点大鼠后肢的活动、肌力等,以此评定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测量各组各时间点脊髓灰质中阳性反应细胞并测其灰度值,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脊髓片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纳入动物数量为36只,损伤组死亡4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32只。①损伤组脊髓损伤后1d改良的Tarlov评分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损伤后10d高于损伤后1d(P<0.01),但评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②损伤后1d肉眼可见脊髓组织肿胀明显,软脊膜紧绷。光镜下可见中心灰质血管破裂。白质神经纤维水肿,轴突与髓鞘之间间隙增大,1d后肿胀逐渐加重。损伤5d后脊髓肿胀逐渐消退,10d后轴突及髓鞘已退变成空泡。③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脊髓灰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甚少,损伤组1,3,5,7,10d表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75.38±4.51),(163.15±5.98),(196.28±6.57),(217.42±2.36),(228.36±2.62),(248.31±3.47)(245.28±3.87),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提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可能参与损伤后神经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与脑水肿动态变化的关系,评价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6只),假手术组(B组,6只),复苏组(C组,按ROSC后1 h,6 h、12 h、24 h、72 h各时点分5亚组,各6只),依达拉奉处理组(D组,亚组同C组),复苏即刻予以依达拉奉干预.分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其AQP4蛋白表达,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deficit score,NDS)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C组大鼠ROSC后脑组织含水量呈上升趋势,24 h达高峰,各时点均高于B组(P<0.01).AQP4表达呈现与脑含水量同样趋势改变,积分光密度(iOD)、显色面积比(△S)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iOD(r=0.858,P<0.01)、AS(r=0.870,P<0.01)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与C组相比,依达拉奉干预处理后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下降(P<0.05);AQP4蛋白iOD、△S显著下调(P<0.01);病理学损伤程度减轻,NDS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大鼠心肺复苏后脑AQP4表达上调,与脑水肿变化正相关,AQP4可能参与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形成.依达拉奉可抑制AQP4表达,减轻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小肠水通道蛋白3(AQP3)的表达及大黄素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30)、大黄素治疗组(n=30)。采用胰胆管逆行匀速注入牛磺胆酸钠(1ml/kg)方法制作SAP模型;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大黄素组于制模后予大黄素灌胃(20mg&#183;kg-1&#183;d,分两次给予),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制模后24、72、120h处死大鼠,留取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麦芽糖苷法、免疫组化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胰腺病理评分、血淀粉酶、AQP3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胰腺病理评分及血淀粉酶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黄素能明显降低SAP大鼠胰腺病理评分及血淀粉酶水平(均P〈0.05)。SAP大鼠回肠黏膜AQP3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以24h时更为显著;大黄素治疗可明显下调AQP3的蛋白及mRNA表达,蛋白表达于24、72、120h,mRNA表达于24h、72h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QP3可能参与了SAP的病理生理改变;大黄素治疗可通过下调AQP3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改善SAP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和水通道蛋白-4(AQP-4)的影响,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SCI的可能机制。 方法选取正常成年SD大鼠9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CI组、药物组,每组30只。SCI组和药物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SCI模型,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术,不打击脊髓,药物组术后经腹腔注射参芎葡萄糖30ml/kg,每日1次,假手术组和SCI组术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d、3d、7d、14d、21d,分别取6只大鼠进行Tarlov评分,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SCI后病理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印迹法观察SCI后不同时段AQP-4的表达情况。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Tarlov评分变化不明显(P&rt;0.05),SCI组和药物组术后Tarlov评分明显下降。随着时间延长,SCI组和药物组大鼠后肢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药物组术后3d、7d、14d、21d Tarlov评分较SCI组显著改善(P<0.05)。术后21d,药物组大鼠病理改变较轻,残留神经元较SCI组多,尚可见核仁。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SCI组、药物组各时间点AQP-4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I组同时间点比较,药物组各时间点AQP-4表达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Tarlov评分与AQP-4蛋白表达水平在术后3d(r=-0.523,P=0.003)、7d(r=-0.437,P=0.016)、14d(r=-0.417,P=0.022)、21d(r=-0.377,P=0.040)呈负相关。 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有效促进SCI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CI区AQP-4表达,阻止脊髓水肿发展,进而减轻继发性SCI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