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血清胃泌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而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日益突出.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常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对胃肠道喂养不耐受,严重阻碍了早产儿出生后的正常体质量增长,延长了静脉营养的时间,重者还可致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甚至死亡.合理解决早产儿喂养问题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血清胃泌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存在先天发育极不成熟是高危新生儿,为维护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出生后的治疗及护理尤为重要。探讨如何通过对早产低体重儿在呼吸管理、环境与温度管理、喂养等方面的护理措施,使早产低体重儿得以正常生长发育。早产低体重儿各项指标能尽快达到出院标准,从而缩短住院天数,减轻家长负担。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是指孕期不满260天(38周),体重不足2500克,并且存活功能不同成熟儿或低体重新生儿,故亦称为未成熟儿或低体重儿。我院自1999年至2008年以来共分娩新生儿12400例,其中早产儿220例,占1.77%。由于我们在早产儿的喂养护理和常见病的治疗上遵从科学喂养、积极治疗的原则,精细护理,加强对重点病症观察治疗,使早产儿存活率逐年提高。10年早产儿220例,存活215例,存活率达到97.7%。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是指孕期不满260天(38周),体重不足2500克,并且存活功能不同成熟儿或低体重新生儿,故亦称为未成熟儿或低体重儿。我院自1999年至2008年以来共分娩新生儿12400例,其中早产儿220例,占1.77%。由于我们在早产儿的喂养护理和常见病的治疗上遵从科学喂养、积极治疗的原则,精细护理,加强对重点病症观察治疗,使早产儿存活率逐年提高。10年早产儿220例,存活215例,存活率达到97.7%。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分析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2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出生窒息、严重感染的患儿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给予肠外营养、结合适当的胃肠喂养、辅以胃肠动力药、微生态制剂、抚触疗法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结论早产儿、出生窒息、严重感染的新生儿易发生喂养不耐受,适当的胃肠喂养、胃肠动力药、抚触疗法等可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质量儿配方乳喂养中胃潴留与全肠道喂养的关系,探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配方乳喂养的全过程。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22例,所有患儿采用早产儿配方乳喂养,先非营养性喂养,酌情逐量增加奶量,直至全胃肠道喂养。记录出现胃内潴留、胃内潴留(喂养不耐受)时间、全胃肠道平均时间、自动吸吮时间等,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讨论两个变量的影响关系。结果:本组22例患儿在按照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过程中,有1例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出现严重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为26 d;21例完成全胃肠道喂养,首日开奶成功的患儿12例,开奶成功率为57.1%;达到胃肠道营养的平均时间为30.1 d;喂养胃内潴留量和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无相关性(P0.05),喂养不耐受潴留量和自主吸吮时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的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在喂养早期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高,在喂养不耐受患儿1周后患儿奶量才能逐渐增加,可从喂养第2周实行更积极喂养,可根据喂养不耐受时间推断患儿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和自动吸吮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低出生体质量儿给予早期经肠道喂养,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促进低出生体质量儿近期、远期健康和促进其生长发育。方法根据低出生体质量儿消化系统不够成熟的特点、采取最合理的喂养方法,并充分发挥早期经肠道喂养具有的优越性,使低出生体质量儿体质量顺利增长,以弥补胎龄不足所致的体质量过低,建立正常菌群。同时尽可能防治和减少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中常见的并发症。结果早期给予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乳喂养与接近母乳的特别早产儿配方奶,不仅与出生早期的生长有关,而且与以后儿童期的发育相关。实行早期喂养,且营养充足的早产儿,其体质量增加较为满意,追访发现智测分数亦高。结论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肠道喂养优越性明显,且并发症可以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对喂养不耐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 W I)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OT)的影响。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规范诊疗的同时,每次喂奶前30 min口服或鼻饲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口服谷氨酰胺(0.1g/kg.次,Q8H,连续1周)。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病例的血清GAS、血浆MOT水平,并进行前后对照与组间对照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GAS、血浆MOT平均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可提高喂养不耐受极低出生体重儿血中GAS、MOT水平,改善喂养不耐受,有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疾病预防的影响。方法:将72例早产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微量喂养,对照组36例传统喂养。观察发生低血糖次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便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体重增长快,住院日短。结论:微量喂养能够充分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肠道并发症,改善喂养的耐受性,促进胃肠道成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并发症及其死亡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间收治的88例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合并症及其死亡原因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主要并发症为呼吸暂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次为低血糖、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出血症。体重越小,孕周越低,并发症越多。结论: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因先天及母亲高危因素的影响,各脏器生理功能不成熟,生命脆弱、抵抗力低下,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临床因素,对早产儿行胃肠道喂养的临床方法进行分析,并就有利于早产儿喂养的临床措施予以总结。方法:对197例早产儿出生时的体重、胎龄、开始进行喂养的时间、有无窒息以及临床并发症等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97例早产儿当中有62例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约占31.47%,胎龄相对较小,体重比较低,早产儿开奶的时间较为推后,增奶过快,胎粪排出相对缓慢,早产儿窒息以及缺氧等各种相关性临床因素均对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发生率相对比较高,通常和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较差以及其胃肠分泌功能的相对不足有一定的相关性。合理有效的早期微量喂养、适量增奶、非营养性吸吮、合理禁食、及时促进早产儿排便、合理应用促进胃肠道功能的药物以及肠道的微生态制剂、有效的抚触等临床措施对于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共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两组疗程均为7 d。7 d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呕吐停止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推拿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的胃肠道喂养方式。方法:将126例早产儿按照喂养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研究组产后24h内开始早期微量、低浓度缓慢加奶喂养;对照组则待其吞咽、吮吸功能协调时再经口常规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研究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9.38%,低于对照组24.19%;早产儿达到肠内喂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每天体重增加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在上消化道出血、呛奶、NEC及胃食道返流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低浓度缓慢加奶喂养能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尽快恢复出生体重,缩短住院时间,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较合理的胃肠道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四磨汤联合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后均给予口服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四磨汤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及静脉营养停用、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及静脉营养停用、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磨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早产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可缩短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而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对评价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效果并无肯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克的新生儿,表明其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因为从实践中看,在低出生体重儿中,属于早产者占1/3,其余2/3则为孕周大于37周的足月儿。低出生体重儿  相似文献   

17.
李红姣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22-123
近年来,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喂养不耐受的有关研究日益增多。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喂养问题,使早产儿生存质量下降,甚至降低其存活率。小胎龄和发育不成熟是喂养不耐受的根本原因,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胃肠道平滑肌发育越不成熟,胃肠激素也越低,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几率越高[1]。1诊断标准呕吐≥3次/天;奶量不增或减少>3天;腹胀,即腹围增加  相似文献   

18.
<正>胎怯,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未充实的一种病症。又称之为"胎弱"。胎怯包括了西医学所称的早产儿、小于胎龄儿,临床又以出生低体重为特点,故常统称为低出生体重儿。兹将叶新苗教授相关诊治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病因病机胎怯的发生,最根本的原因是先天胎中禀赋不充。其常见症状多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胎中病论》  相似文献   

19.
按摩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红 《四川中医》2009,27(2):118-119
观察按摩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温中健脾补益气血按摩疗法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静脉点滴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西沙比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胃残留量(每次喂奶前)、腹胀消失、恢复至出生体重、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418.4KJ/(kg·d)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按摩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20.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g的新生儿,是脑瘫的高发因素,其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正常新生儿。为了解本地区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对常州市武进区2005.2009年发生的1147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