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颈部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及X线诊断:—附一例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颈部化学感受器瘤(即颈动脉体瘤和颈静脉球瘤)少见,其诊断并不容易,作者报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颈动脉体瘤及2例颈静脉球瘤。对其病理及诊断进行讨论,对其中1例颈动脉体瘤成功地进行了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2.
3例颈动脉体瘤的CTA及DSA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较少见的副神经节瘤,本研究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颈动脉体瘤,分析其CTA和DSA 表现,并评估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的超声特点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分析9例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的超声表现,本组9例均为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以来住院颈动脉体瘤患者,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结果:在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体瘤9例,术后7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体瘤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血管造影表现特点,评价血管造影在颈动脉体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手术情况。结果:颈动脉体瘤的造影表现主要为①颈总动脉扩大呈"高脚杯"征;②大量粗细不均之网状血管团;③肿瘤浓染着色。术前造影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100%。结论:颈动脉体瘤血管造影定性定位准确,可为外科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颈部化学感受器瘤(即颈动脉体瘤和颈静脉球瘤)少见,其诊断并不容易。作者报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颈动脉体瘤及2例颈静脉球瘤,对其病理及诊断进行讨论。对其中1例颈动脉体瘤成功地进行了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颈动脉体瘤的MRI表现,复习文献并分析1例误诊原因。结果7例术前诊断符合病理结果,1例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8例病变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MRI表现为等T1WI、稍高T2WI为主的混杂信号,瘤体内见流空血管影,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瘤体呈显著不均匀强化,5例行MRA检查,表现为颈动脉分叉角扩大。结论颈动脉体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磁共振表现,对颈动脉体瘤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间隙神经瘤CT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颈动脉间隙神经瘤为颈部软组织常见良性肿瘤。术前未明确颈动脉体瘤者手术大多未能切除,故在术前鉴别颈动脉体瘤与其他神经瘤至关重要。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间隙神经瘤11例,计颈动脉体瘤、交感神经瘤各4例,迷走神经瘤3例,研究它们各自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体瘤(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化学感受器瘤,临床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较高,以往报道误诊率可达43%~54%[1]. 本研究就经超声检查辅助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颈动脉体瘤进行分析,探讨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体瘤的CT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CT表现。方法:收集CT资料完整、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7例,其中3例还作了DSA检查,分析其CT、DSA表现。结果:7例肿瘤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平扫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颈内外动脉分离、距离加大。DSA显示肿瘤明显染色,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病灶局部颈内、外动脉受压。结论:颈动脉体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应与颈动脉鞘内的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33例颈动脉体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X线平片及超声检查,其中28例经血管造影、20例行CT、16例行MRI和10例行MRA检查.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 各种检查均可显示肿瘤部位及其形态,颈动脉体瘤的B型超声特点为中等偏低实质回声,>3 cm的肿瘤可见管道结构,但肿瘤上缘观察欠清,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瘤内网状血管.CT增强显示为富血管肿瘤,其中1例肿瘤均匀强化,颈内、外动脉密度与瘤体等同难以分辨.MRI的特点为瘤内见流空的血管影像,明确显示颈内、外动脉分离.MRA能良好显示肿瘤与颈总动脉及其分叉的关系.血管造影可明确显示供血动脉.结论 B超、CT和MRI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各具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颈动脉体瘤二维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见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边缘规则或呈分叶状.肿瘤较小时,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使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大,形状多较规则;肿瘤较大时,常围绕血管生长.彩色多普勒超声均可见肿瘤内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以动脉血流为主;CDFI还能清晰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颈动脉体瘤具有无创、安全、特异性、准确性高的特点,有利于同颈部其他性质包块的鉴别诊断,是目前颈动脉体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海波  张黎黎  刘白鹭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73-1174
颈动脉体瘤属于颈部副神经节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发自颈动脉体,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大多为良性,很少远处转移,常持续增大,可压迫气管及周围神经,产生相应的症状。本文搜集2例经病理证实的动脉体瘤CT表现,复习有关文献,并探讨C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方法和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结果:24例术前均常规行B超及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8%和100%。24例CBT均为ShamblinⅠ型和Ⅱ型。颈动脉体瘤单纯剥离18例,颈动脉体瘤联合颈外动脉切除3例,颈动脉体瘤联合颈内动脉切除颈外动脉转流2例,颈动脉体瘤联合颈内动脉切除自体静脉移植1例。全部患者术后无偏瘫、失语及死亡。经1—8年随访,24例均无复发。结论:对于可疑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应常规行B超及颈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确诊。外科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或重建颈内动脉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表现,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17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注射流率采用4ml/s,有效层厚为1.3mm,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重组和容积重组。将CT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7例颈动脉体瘤中,右侧9例,左侧8例;按照Shamblin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9例。肿瘤最大径2.3~9.7cm,平均4.6cm;16例显示颈动脉分叉夹角增大,角度48°~75°,平均67°,1例ShamblinⅢ型颈动脉夹角显示不清。平扫显示肿瘤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显示病灶强化迅速而显著,15例病灶内可见肿瘤滋养血管。结论:颈动脉体瘤主体多位于颈动脉分叉内,倾向于围绕颈总动脉和颈内、外动脉生长;肿瘤富含滋养血管和引流静脉,强化迅速、显著、不均匀。MSCTA不仅是颈动脉体瘤的有效诊断手段,而且可显示肿瘤大小、部位、范围以及血管累及程度,有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陈高宏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0):1415-1417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病例,利用原始的容积数据重建薄层图像,在工作站上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技术进行观察,分析颈动脉体瘤的形态特点、强化方式、与颈内外动脉的关系。结果:本组研究共纳入颈动脉体瘤病例16例,男性7例,女性9例。CT平扫瘤体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大部分强化欠均匀(14例),所有病灶的中心位置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14例显示颈总动脉分叉处夹角扩大,其中7列瘤体较大,颈内外动脉完全受包绕,4例部分包绕颈内外动脉。多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观察病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可作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而且有助于了解病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CTA与MRA在颈动脉体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RA与CTA在诊断颈动脉体瘤中的价值,从而指导临床手术。方法:本文14例颈动脉体瘤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单侧10例,双侧4例。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的CTA与MRA影像学表现及特征。结果:两种检查均可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形态,14例均行CTA检查,CT增强显示病灶为富血供肿瘤,其中12例肿瘤均匀强化,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达150~180HU,颈内、外动脉密度与瘤体等同难以分辨,术前CT正确诊断率为100%(14/14)。11例患者行MRI及MRA检查,MBI平扫特点为瘤内见流空的血管影像,明确显示颈内、外动脉分离和紧贴或镶嵌在肿瘤后外缘及前外缘,MRA能良好显示肿瘤与颈总动脉及其分叉的关系,术前MR/正确诊断率为100%(11/11)。结论:CTA和MILA对颈动脉体瘤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经统计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颈动脉造影成像(CTA)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方法 术后病理证实的16例颈动脉体瘤,术前行多层螺旋CT对肿瘤行增强扫描的同时行颈动脉CTA检查12例,行MRI及MRA检查4例.结果 16例术前CTA及MRA诊断为颈动脉体瘤,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5%,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CTA及MRA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体瘤的DSA和MRI诊断: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琴  张永利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11(4):205-206,T031
本文报道颈动脉体瘤4例,其中2例均为双侧病变并伴有一侧恶性变.4例中2例经颈动脉IADSA 确诊.2例因造影剂过敏而行颈部MRI 检查并获得确诊。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本文通过4例IADSA 或MRI 检查,指出本病之颈动脉IADSA 和颈部MRI 的典型影像表现以及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连新  孙明霞 《武警医学》2016,27(7):733-735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发生在颈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细胞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1],发病率低。由于病变部位特殊,且具有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及肿瘤内血管丰富等特点,导致手术的难度及风险性增高,国内报道手术病死率为3%,神经损伤率为34.8%[2]。笔者回顾分析了2009-03至2014-11经上级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颈动脉体瘤完整的CT资料。  相似文献   

20.
双侧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体瘤CT、MRl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双侧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及其临床资料.结果:9例双侧颈动脉体瘤影像表现为双侧舌骨水平颈动脉鞘区肿块,平扫呈较均匀的等密度或中等信号,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增强.螺旋CT薄层图像可见肿块周边迂曲扩张的供血动脉(5/6),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宽.MRI最为特征表现是肿块内或周边迂曲条状的血管流空影(10/13).结论:双侧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可以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