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作为一家市级老年医院,阳光服务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为住院患者提供热心、耐心、细心、同情心是护理服务的宗旨.我院护士编制不足,护理工作量大,现有护理人员难以包揽患者的全部护理,特别是生活护理、情感支持等.有调查表明,90%以上的住院患者希望有人陪护,陪护人员给患者带来的情感满足、生活方便及安全感有时是医务人员无法替代的,可见陪护人员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1].作为陪护人员直接面对患者,是护理服务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服务行为是体现护理质量的窗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单纯的看护远远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为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减少安全隐患,解决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我院于2004年6月正式启动助理护士服务工程.对助理护士进行上岗前规范化培训与管理,根据患者或家属的需求,为患者提供24 h不间断的服务,受到患者、家属的赞誉,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医院专职陪护人员的培训与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为提高医院专职陪护人员的职业素质,更好地服务患者。方法 把陪护人员纳入医院管理范畴,制定陪护工职责、管理制度,由专职护理人员对陪护工进行岗前指导、生活护理技能等的培训;加强自我防护、减少医院外来人员的流动,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结果 专职陪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及生活护理能力得到提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家属的负担。结论 医院对专职陪护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能提高专职陪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护理能力,达到患者、医院、陪护工三方多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对专职陪护人员提供陪护服务的要求状况。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半结构化,面对面,深度访谈方法,访谈11例本院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了解患者对专职陪护人员服务的要求现状。结果主题一,对专职陪护人员的要求:要求专职陪护人员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及陪护相关知识。主题二,对陪护管理机构管理的要求:要求陪护机构加强对专职陪护人员的职责管理及规范费用收取的管理。主题三,老年住院患者需要亲人陪伴的情感需求。结论专职陪护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住院患者的服务要求;陪护机构管理不够规范;老年住院患者需要亲情的支持。陪护机构应加强专职陪护人员职责管理,对专职陪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亲人多陪伴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医院专职陪护人员的职业素质,更好地服务患者.方法把陪护人员纳入医院管理范畴,制定陪护工职责、管理制度,由专职护理人员对陪护工进行岗前指导、生活护理技能等的培训;加强自我防护、减少医院外来人员的流动,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结果专职陪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及生活护理能力得到提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家属的负担.结论医院对专职陪护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能提高专职陪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护理能力,达到患者、医院、陪护工三方多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干休所老年痴呆患者家庭陪护护理技能的培训,使陪护全面掌握家庭护理技能,达到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自行设计老年痴呆患者家庭陪护护理知识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生活技能(包括心理、失语、饮食、皮肤)及专科护理技能(包括与痴呆患者沟通技巧、功能训练)三大部分,采用老年痴呆相关量表来评估患者,护理人员根据陪护人员掌握护理知识的程度,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在培训家庭陪护护理技能前后,对患者进行相关量表的测量,了解陪护护理技能的提高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程度。以及对陪护进行动态的护理技能指导。结果家庭陪护人员护理技能的掌握,在培训前后有了很大提高,培训人员在与患者家属的访谈中得到了肯定。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的陪护进行个性化的培训,能有效减轻陪护人员的盲从性,提高了患者的家庭护理质量,延缓了疾病发展,减轻家庭的经济开支,受到了广大老干部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及陪护需求,以探索适合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基础护理服务模式。方法以Orem自理理论及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依据设计问卷,调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需求及陪护需求。结果在基础护理需求方面,200例患者中84.5%患者愿意在有自理能力时进行自护,而在生活不能自理时由护士提供医学照顾;69.5%的患者希望在住院期问有亲人陪伴;在陪住需求方面,患者自己无法自理时58.5%患者希望住院期间亲人能协助生活护理。住院期间希望家人陪护的原因调查中68.0患者选择是亲情表现,64.0%患者认为是孝顺的表现,78.5%认为是心理需求。结论按需实施基础护理既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又有利于护理专业发展,缓解护理服务与护理收费不对等的矛盾,是适合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住院患者的陪护管理一直是困扰医院病区管理的一大难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质量护理服务需求的增加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我国医院既往执行的传统陪护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显露,无陪护管理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可以弥补传统陪护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无陪护管理模式是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的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注重生活护理及健康指导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在科学化管理及人性化服务加全程护理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模式。因此对于国内外医院无陪护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提出国内发展无陪护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无陪护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医院的陪护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住院患者陪护安全问题分析与思考探讨如下。 1影响陪护安全的原因分析 1.1陪护人员方面的因素目前,在各大医院做陪护工作的人员很杂,有患者家属或亲朋好友、有临时找来的闲杂人员、也有中介机构或医院委派的护工。存在这种现象,除了人们的习惯、认识及经济方面的原因外,主要与医院的服务有关。目前多数医院不提供住院陪护服务,无奈,患者家属只好多方求解。  相似文献   

9.
无陪护护理模式开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陪护护理模式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再需要家属的照顾,而是由护士取代家属给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它是科学管理、人性化服务加上全程护理的一种创新模式.无陪护病房在国外是主流,但在国内还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10.
陪护人员职业态度现状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陪护人员职业态度现状,探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做好陪护的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身心护理。方法:自行设计陪护人员职业态度现状调查表(内容包括:陪护人员职业态度的3个组成方面,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对129名陪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在认知方面,60.8%陪护人员过去未接触过陪护工作,82.2%的人是因为生活来应聘,12%的人认为陪护工作意义不大;在情感方面,15%陪护人员工作心情不愉快,28.2%陪护人员觉得,做一名陪护人员不好意思告诉别人,低人一等;在行为方面,陪护人员对工作的热情程度占69.5%,对工作责任心自我评价强的占80%,一般强占20%。结论:加强陪护人员管理,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于休所老年痴呆患者家庭陪护护理技能现状调查与培训,达到延缓患者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对1839例60岁以上老人进行老年痴呆流性病学调查,同时调查40名家庭陪护人员。内容包括:(1)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进行初选,再以DSM—IV-R、NINCD~ADRDA和NINDS-AIREN分别为痴呆、阿尔茨海默症(AD)和血管性痴呆(VD)进行诊断。(2)自行设计老年痴呆患者家庭陪护护理知识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生活护理技能及专科护理技能3大部分,采用单项选择法作肯定、部分肯定与否定回答。护理人员根据陪护人员掌握护理知识的程度,进行规范化培训。(3)在培训家庭陪护护理技能前后,对患者进行相关量表的测量,了解陪护护理技能的提高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程度,以对陪护进行动态的护理技能指导。结果(1)痴呆总患病率为3.75%,AD和VD的患病率分别为1.20%和2.18%,其他为0.37%。VD是该组老年中痴呆的主要类型。(2)老年痴呆患者家庭陪护护理技能不到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家庭陪护人员进行个性化培训,能有效减轻陪护人员的盲从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护理质量,延缓疾病发展,减轻家庭的经济开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及社会各界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深,我院在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开展了示范病房、无陪护病房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照护需求的提高.无陪护护理模式是指患者住院期间由护士取代家属给患者实施生活护理的一种科学管理、人性化服务、全程护理的护理模式[1],也是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国际普遍开展的一种先进护理模式[2].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能够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彻底转变护理工作中"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我科实施无陪护护理,对护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分析,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陪护服务管理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住院,全家陪护”确实是医院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它不仅影响医院的管理、治疗及护理,而且也影响了患者家属的工作和学习。为了缓解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由陪护人员承担护理工作中的非技术性非专业性工作[1]。改变医院传统的陪护服务,维护医院形象,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舒适的医疗环境,我院从2006-07开始实行陪护人员管理新方法,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从2006-07开始全院临床25个病区实行陪护服务新的管理方法,占全院病区的100%,共配备陪护人员121名。年龄25~51岁,下岗工人88人,农民33人;文化程度高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住院患者陪护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医院的陪护率居高不下,有的医院陪护率甚至大于80.0%,远远超过了三甲医院对住院患者留陪率≤8.0%的管理要求,陪护问题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难题之一。做好医院的陪护管理工作,给患者提供优质的身心护理,是每所医院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保证。本文从陪护现状、陪护存在的问题及陪护管理对策3个方面进行综述,让人们意识到陪护人员对患者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专职陪护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无陪护护理模式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陪护护理模式是指患者住院期间由护士取代家属给患者实施生活护理的一种科学管理、人性化服务、全程护理的护理模式,也是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国际普遍开展的一种先进护理模式.近年来,我院实施无陪护护理,对护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陪护人员潜在的医院感染问题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注意陪护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加强陪护人员管理,完善各种制度与职责,量化考查,做好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结果:通过对陪护人员的知识强化培训、管理、监督、考查,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了作用。陪护率由开展前17.46%降至2.8%,感染率由原来的5.8%降至4.2%,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由93%提高到96.9%,为患者提供规范、优质的护理服务。结论:陪护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医院大部分患者身边都有陪护人员,因陪护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难以预见,而这些人员往往都是不固定的,就给实施健康教育增加了难度,为杜绝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和纠纷,唐都医院自2008年2月在对患者进行住院告知的基础上对每位入院患者陪护人员实施书面安全告知,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实施患者安全陪护人员告知书对降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01-2008-12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住院的1 60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07-01-2007-12未实施患者安全陪护人员告知书而单纯进行口头健康教育的患者为对照组,2008-01 -2008-12实施患者安全陪护人员告知书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果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患者安全陪护人员告知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有利于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更突出了病人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的人的概念。如何全方位了解病人的需求,并尽力满足病人的需求,是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黎贵湘等的调查结果表明:住院病人对陪伴具有较高的心理需求,绝大多数病人希望住院期间有人陪伴,且最好由亲人陪伴。徐蓉等认为陪护人员给病人带来的情感满足、生活方便和安全感是医务人员无法替代的:在新加坡、美国等现已提倡让亲友陪伴左右,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和安抚。目前各医院陪护人员一般自备寝具,而陪护人员的寝具管理常是病区管理中的难题。自2005年以来,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2000年12月成立了“爱心陪护队”,为患者提供陪护服务,经过2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具体做法1.1 组织结构。根据医院陪护人员的情况设有护理经验的主管1~2名,在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各项工作管理。1.2 工作职责。以满足病人生活需求为目的,进行一般的生活护理,如为病人洗脸、喂饭、倒便器等;与患者聊天解除思想顾虑;护送病人做检查;在护士的指导下为病人翻身、按摩、看护输液及部分引流管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