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问:我患乙肝已经10年了,病情经常反复。看到许多文章中说,乙肝有可能转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有什么治疗方法可以避免这些不良后果吗? 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90%可以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又有40%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5%左右转为慢性乙肝,其中有5%~20%的患者5-10年会发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发生因素复杂,但乙肝病毒感染是第一因素。  相似文献   

2.
问:我患乙肝已经10年了,病情经常反复。看到许多文章中说,乙肝有可能转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有什么治疗方法可以避免这些不良后果吗? 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90%可以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又有40%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5%左右转为慢性乙肝,其中有5%~20%的患者5-10年会发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发生因素复杂,但乙肝病毒感染是第一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柳州市麻疹发病状况。方法对2003—2005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柳州市2003—2005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851例,诊断麻疹760例,麻疹发病率分别为3.50/10万、7.08/10万、10.82/10万,麻疹发病逐年上升,三年共发生14起暴发,暴发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15.39%。发病年龄以≤15岁儿童为主,发病时间集中在1—5月。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14.47%,无免疫史者占33.82%,免疫史不详者占51.71%。2003—2005年1~3岁儿童MV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8.25%、88.07%、73.51%。结论由于漏种、免疫失败和免疫空白点存在等原因,导致麻疹发病逐年上升和局部点暴发。  相似文献   

4.
1 乙脑发病概况 铜川市1960年开始实行乙脑病例报告,到2006年底累计报告乙脑病例628例,死亡5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0/10万,死亡率为0.24/10万,病死率为8.60%。1960—1969年乙脑报告发病率为0.4/10万~3.16/10万,病死率为21.43%;1970—1979年发病率为2.72/10万~11.10/10万,病死率为11.11%;1980—1989年为7.15/10万~1.67/10万,病死率为7.6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亲血清HBV-DNA含量与新生儿脐血HBV—DNA水平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失败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ER方法分别检测116位母亲血清及其所生婴儿脐血的HBV—DNA含量。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给予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至1岁时检测HBsAg。结果A组母亲(HBV—DNA〈10^5.0 copies/ml)其婴儿HBsAg阳性率为15.6%,B组母亲(HBV~DNA 10^5.1-10^7.0 copies/ml)其婴儿HBsAg阳性率为23.9%,C组母亲(HBV—DNA〉10^7.1 copies/ml)其婴儿HBsAg阳性率为34.2%,显示不同HBV—DNA含量的母亲所生婴儿的HBV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孕妇HBV—DNA高含量是导致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德保县麻疹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指导加速麻疹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德保县1990—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德保县共报告麻疹6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24/10万。1990—1999年共报告5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75/10万;2000—2006年共报告1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0/10万,较1990—1999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下降了69.52%。发病季节高峰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71.52%(467/653),有明显的季节高峰。1994、1999、2000年分别发生麻疹暴发1起,共发病444例,占总发病例数的67.99%。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2.34%(603例)。报告病例中有32.47%的病例(212例)未接种麻疹疫苗,33.38%的病例(218例)免疫史不详。结论德保县1990—2006年麻疹发病由高发状态且以暴发为主转变为低发状态且以散发为主。今后在抓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适时开展大年龄组的儿童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方法(BMI法)和身高标准体重法诊断儿童单纯性肥胖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一致性及差异。方法调查岳阳5所小学二年级和六年级的4133例儿童进行调查和体检,按照不同诊断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率。结果BMI法诊断的7—9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9.5%和5.4%,身高标准体重法分别为11.0%和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指数分别为0.91和0.90,两种方法在7—9岁儿童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一致性。BMI法诊断的10—12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为11.4%和5.0%,而身高标准体重法的则分别为12.7%和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指数分别为0.66和0.44),两种方法在10-12岁儿童中诊断的一致性一般。结论BMI法和身高标准体重法均可适用于7—9岁儿童,而对于10—12岁儿童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此年龄阶段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997—2006年郴州市肺结核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郴州市1997—2006年肺结核疫情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郴州市1997—2006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24418例,年均发病率为54.04/10万,肺结核发病率从1997年的40.25/10万上升至2006年的84.27/10万,1997~2001、2002—2006年两个时段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39.40/10万和68.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县(市、区)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20.54岁年龄阶段,占总发病数的63.29%,男女发病比例为2、57:1;职业主要为农民、工人和学生,分别占总发病数的71.82%、7.02%和3.96%;发病季节性不明显。结论郴州市肺结核发病率仍较高,且有上升趋势,应严格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加强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加大病人发现力度,抓好病人归口管理和督导工作,以有效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兴安县的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兴安县1988—2007年麻疹疫情及监测资料。结果1988—2007年兴安县麻疹发病率在0—14.75/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2.75/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2—8月,3月最多病例数为34例,占17.0%。男女性别比为1.15:1,7岁以下病例共135例,占67.5%,15岁以下病例共165例。占82.5%,≥15岁病例35例,占17.5%。结论兴安县的麻疹流行处于低发病水平。但距离消除麻疹的目标仍有距离,要实现消除麻疹水平,仍将要做好以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为主的免疫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误差状态的设置对高血压脉搏波速度(PWV)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和材料:选择270名年龄在46~80岁的健康体检人群,男女各半。分别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脉搏波速度测定系统Complior仪检测受检人群不同节段的PWV值。颈股CF—PWV、颈挠CR—PWT、颈远端CD—PWV,分别反映主动脉、上肢动脉和下肢动脉的僵硬度。将3组受检人群检测时动态误差在分别设置为15%〉误差〉10%、10%〉误差〉5%、5%〉误差三种状态下,重复测量各节段的PWV值,观察不同误差设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动态误差在10%〉误差〉5%,5%〉误差两种状态下各组人群的各节段PWV值无显著差异;而动态误差在15%〉误差〉10%时,与动态误差〈5%组比较,各节段PWV值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误差分析系统对PWV检测结果会有不同影响,选择误差较小的检测模式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时只要误差控制在10%以下,对检测结果重复性和可靠性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妇女死于妊娠和分娩,99%发生于发展中国家。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地域复杂,各地域间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孕产妇死亡率差异极大。2002年,全国孕产妇平均死亡率43.2/10万,东部沿海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多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即在30/10万以下,个别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10/10万),而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域孕产妇死亡率仍高达70/10万~100/10万,可避免的死亡比例高达86%。[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2005—2007年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水痘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水痘的防制措施。方法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湖南省2005—2007年水痘报告疫情呈每年递增趋势,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348/10万、4.9984/10万、10.6228/10万。水痘发病呈现5—6月及11-12月两个发病高峰。地区间发病数不平衡,以长沙、湘潭、株洲等发达地区为高。以学生发病最多,占62.66%,其次是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18.14%和13.82%。0~14岁病例占80.59%。水痘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逐年增加,2005—2007年分别报告4、20、37起,分别占当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2.86%、14.71%、33.64%,占传染病突发事件比例分别为3.92%、18.69%、38.54%。结论水痘已经成为儿童特别是在校儿童的高发病,成为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必要就水痘发病对我曰人群特别足儿童产生的疾病负担,包括流行病学负担和疾病经济负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利用已有的水痘疫苗在防制水痘流行方面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市1995—2005年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1995、2000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中北京市的数据,对7—18岁学生利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质指数(BMI)筛查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的检出率。结果北京市7—18岁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1995—2005年的10年内增长迅速。200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1.8%、10.8%、11.3%和8.6%,高于1995年的11.3%、5.1%、8.2%和5.8%,也高于2000年的17.0%、8.8%、10.7%和6.4%;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7%、8.4%、7.1%和4.8%,高于1995年的6.5%、1.9%、3.7%和1.3%,也高于2000年的10.0%、3.5%、5.2%和2.4%。2005年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10~12岁年龄组肥胖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Ordinal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城乡、性别、年龄的影响后,不同年度7~18岁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北京市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均已进入流行的增长期,采取学生肥胖综合防治措施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刘晓东 《健康必读》2008,7(5):39-40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珐70例小儿秋季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儿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5例给予利巴韦林10mg·kg^-1·d^-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治疗组35例给予更昔洛韦10mg·kg^-1·d^-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疗程5—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5%)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P〈0.01);治疗组,热程、呕吐、腹泻症状,平均住院时间恢复至(10%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或P〈0.05);治疗组有2例粒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停药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1—2012年湖北省麻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变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2年麻城市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2年麻城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299例。年均发病率为141.81/10万,无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全市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中≤3岁儿童占85.40.4;男女性别比为1.98:1;病例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全年有两个发病高峰,且10—12月发病高峰明显高于4—7月发病高峰,2011年10-12月发病报告病例数占当年病例总数的71.14%,2012年占61.49%。结论:麻城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和季节差异,2011—2012年季节分布表现为双高峰,和流行优势病原体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蒋新润  刘凤香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133-1133
目的了解平罗县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平罗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平罗县累计报告腮腺炎835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21.05%,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00.24/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月份呈现发病高峰(22.87%),以学生(77.00%)、散居儿童(10.66%)和幼托儿童(6.23%)为主,7~14岁占61.44%;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P〈0.01)。结论加强腮腺炎疫苗接种,降低儿童发病应作为今后腮腺炎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部分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广州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感染率及免疫水平,探讨健康人群乙肝预防的对策与措施。方法:对2290名前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门诊要求接种乙肝疫苗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ec,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5项标志物(HBVM)的分析比较。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12.93%,男、女分别为16.53%、10.00%,差异有显性(P<0.01);抗—HBs总阳性率为49.61%,其中男性为46.93%,女性为51.72%,各年龄组间抗—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性(P<0.01);HBVM全阴率为31.44%,男性为31.49%,女性为31.41%,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人群中乙肝感染率高,免疫水平低,易感多,建议制定成人乙肝疫苗扩大免疫计划,及时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减少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有调查显示:我国5岁以下的儿童体重不足率为10%—20%,生长迟缓率平均达35%。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达20%—40%,约有60%的学龄前儿童缺锌。而另一方面,我国肥胖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10%,城市“胖墩儿”的人数近5年比以前增加3倍,且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专家分析,除了经济因素以外,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是产生以上结果的重要原因。儿童时期是一  相似文献   

19.
便秘:是消化系统的一个常见症状,其人群的发病率为了3—21%,而且便秘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国外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便秘的发生率为30-40%,据流行病学显示,北京等六十城市825位65岁的老年人便秘发生率11.5%,其中女性为12.2%,男性为10.5%。正常情况下: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一吸收,不能被消化道吸收的纤维素及肠道菌群及胆色素等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正常人排便习惯由2—3次或日2—3次便秘顺利无痛苦,粪便不干燥坚硬(成型软便)不需泻药。如果较原来排便习惯改变,有明显延迟,粪便坚硬且不易排出而称为便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与CA125水平在诊断胃癌腹膜转移中的灵敏度。方法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程序(TRA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6例胃癌腹腔灌洗液中的端粒酶活性,同时对其行腹腔灌洗液CA125水平检测。结果46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为47.8%,PT1—2、PT3和PT4胃癌分别为0、55.6%和92.3%;浆膜未受累、受累面积〈10cm^2、10—20cm^2和〉20cm^2患者,分别为5.3%、25.0%、76.9%和100.0%;无肉眼可见腹膜转移(P0)患者为42.9%;肉眼可见腹膜转移(P1—3)患者为100.0%。而46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CA125阳性率为34.8%,PT1—2、PT3、PT4胃癌分别为20.0%、33.3%、53.8%;浆膜未受累、受累面积〈10cm^2、10—20cm^2和〉20cm^2患者,分别为10.5%、25.0%、38.5%和80.0%;P0患者为28.6%,P1-3患者为100.0%。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阳性率较CA125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与胃癌腹膜转移呈正相关,其活性测定可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