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纯石 《新医学》1989,20(11):572-573
心脏起搏器在临床应用已有40年,随着起搏器性能和起搏技术的改进,心脏超搏的应用范围亦日渐广泛,适应症日趋增多。今就心律失常使用越搏器的指征方面,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以来,随着起搏技术的进步以及植入式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数量增长,CIED感染已经成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所共同面临的严重并发症和最大挑战之一.本文就CIED感染流行病学资料、分类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CIED感染的处理(主要为电极拔除)以及CIED感染的预防展开概述.  相似文献   

3.
华伟 《临床荟萃》2015,30(8):848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成为治疗中重度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临床上仍有约30%~40%的CRT植入患者对其无反应.研究指出,QRS时限和形态、缺血性心肌病、右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左心室电极植入位置、药物治疗和起搏器参数设置均是影响CRT无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就CRT无反应常见原因做一综述,旨在通过早期识别和控制上述危险因素以降低CRT无反应率,从而提高CRT疗效.  相似文献   

4.
5.
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心脏疾病时,可能发生感染、出血、皮肤坏死等多种并发症,起搏器囊袋局部感染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判断感染的标准和时间不同,其感染率各家报道不一,据最新资料,感染率为0.9%。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处理,包括局部清理及全身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起搏治疗心脑缺氧综合征: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起搏器应用已有30多年之久,自1959年瑞典Elmoqwist及Senning埋植了世界上第一个心脏起搏器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以来,起搏器获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近10多年来更为迅猛与完善。我们于1978~1988年应用心脏起搏器治疗心脑缺氧综合征20例。现将我们应用的情况和体会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7.
生理性起搏是合适的起搏方式,我们1984~1995年共安置生理性起搏器34例,是我们置心脏起搏器总数(251例)的135%,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0例,女14例,年龄28~83(平均632±87)岁。冠心病9例,高血压病3...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精密的电子仪器,它能按一定的频率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之起搏以维持生理循环功能。临床上常用它治疗各种慢性心律失常,也可用于治疗过速性心律失常及协助诊断,是当代心脏病学及医学生物工程方面的一大进展。我院从1990年以来成功地安装了28例,安装起搏器成功关键不仅取决于起搏器的质量及安装技术,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观察与护理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28例中,心肌炎并发Ⅲ度~AVB9例,心肌病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7例;其中男18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46岁,女10例,年龄28~70岁,平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个体人性化护理对减少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996—2006年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213例患者分为2组,A组89例只施行一般的常规护理,B组12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特别注意加强对患者的个体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7%,B组术后并发症为3,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实施个体人性化护理,可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文彬  王志学 《临床荟萃》1992,7(3):139-139,112
心脏骤停的紧急抢救是急诊医师十分关注并比较困难的临床问题。我科自1989年10月起采用经胸壁紧急穿刺安置心脏起搏器抢救不同原因所致的心跳骤停4例,前3例失败,后1例成功,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仪器设备,辽阳精密仪表厂产的XIQ——Ⅰ型心脏急救起搏装置和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产的AXQ——IF型体外心脏起搏器。 (二)将电极植入针和皮下阳极经75%酒精消毒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应用心脏起搏器原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老年人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病因。方法:将1987-1998年间270例首次入院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70例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占71.5%,是老年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的首要病因;②无论合并或不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而需植入起搏器的SDHVD患者中,传导阻滞的发生均多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结论:老年患者已成为心脏起搏治疗的主要人群且以SDHVD引起的心脏传导系统障碍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12.
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者赏引致阿-斯综合征的发生,救治不及时可致患者死亡,最有效的措施是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当前国内植入起搏器主要是在内地较大的医院中进行。广大边远地区因条件所限,多不能开  相似文献   

13.
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将起搏系统这一异物埋置于体内,为有创性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与植入手术有关的并发症;与炎症有关的并发症;与电极导管有关的并发症及脉冲发生器有关的并发症。1 与植入手术有关的并发症1.1 气胸和血气胸 常发生于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放置电极导线。穿刺过程中误穿破同侧肺尖,引发气胸,同时误穿血管和肺尖则可致血气胸。气胸和血气胸可发生于穿刺即刻或术后24~48h,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和不能解释的低血压。10%以下的气胸一般不需胸腔穿刺,但…  相似文献   

14.
对246例患者进行344例次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冠心病Ⅲ°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起博治疗的主要适应症。发生起搏故障52例,其中电池耗竭23例,导管脱位14例,心肌穿孔2例,电极导管折断4例,起搏阈值升高致起搏失灵7例,术后发生局部感染7例,起搏综合征19例,体循环栓塞14例。本文对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在起搏器安装术患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49例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5)采用常规治疗和心理咨询,对照组(n=24)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2周,分别量化测定血压、心理障碍、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在量化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心理咨询能促进起搏器安装术患的全面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从生活质量(QOL)概念的界定、QOL测评在起搏治疗领域中的应用、QOL评价方法与量表的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心脏起搏器植入者生活质量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梦雅  郑烈  刘雅琴 《临床荟萃》2012,27(24):2160-2161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引起的动脉舒张功能异常。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发现目前临床大多以内中膜厚度(IMT)作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参考指标。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RHR)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安装VVI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5例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男,53岁。因间断胸骨后烧灼感6年余,加重5个月于2010年6月1日入院。症状多于休息时发作。该患者有重度吸烟史20余年,40支/d。其发作时心电图可见Ⅰ、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约0.1~0.2mV,V1~3导联ST段抬高0.1~0.4mV,并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呈“帐篷样”改变,并伴有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图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