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目的观察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体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BrdU掺入法,观察TSA对胎牛血清诱导的V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观察TSA对VSMC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DNA片段和Western blot检测活化caspase3的表达,观察TSA诱导VSMC发生凋亡的作用。结果100μg/L TSA可抑制胎牛血清诱导的VSMC增殖而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1000μg/L TSA可激活caspase3并诱导VSMC发生凋亡。TSA干预可延缓胎牛血清诱导的VSMC进入S期,此效应与抑制周期蛋白cyclin D1和周期蛋白cyclin A的表达有关。TSA能抑制胎牛血清诱导的张力纤维F-actin解聚和重组,抑制VSMC迁移。结论TSA能抑制胎牛血清诱导的VSMC增殖,使之停滞于静止期,大剂量TSA可诱导VSMC凋亡,并能抑制VSMC迁移。因此,TSA有望成为治疗血管增殖性疾病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MTS/PMS法检测As2O3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愈合和侵袭实验检测As2O3对SMMC-7721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检测As2O3作用SMMC-7721细胞后MMP-9的表达.结果 2.0 μmol/L的As2O3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划痕实验结果显示,2.0μmol/LAs2O3处理SMMC-7721细胞12和24 h后,较未处理组划痕距离明显增加(P<0.05),表明As2O3可抑制SMMC-7721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2.0μmol/LAs2O3处理SMMC-7721细胞12h和24 h后,穿膜细胞数较未处理组明显减少(P<0.05),表明As2O3可抑制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以2.0μmol/L As2O3处理SMMC-7721细胞后,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 As2O3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抑制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 SN50.1对HepG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6组:c SN50.1 0μmol/L、10μmol/L、30μmol/L、50μmol/L、70μmol/L、90μmol/L组,采用CCK-8实验研究不同浓度c SN50.1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HepG2细胞分为4组:c SN50.1 0μmol/L、10μmol/L、30μmol/L、50μmol/L,采用细胞划痕、Transwell和细胞克隆实验研究不同浓度cSN50.1对HepG2细胞迁移、侵袭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将HepG2细胞分为3组:Control组、SP600125组(AP-1信号通路抑制剂)和cSN50.1组,研究AP-1信号通路在cSN50.1对肝癌细胞作用中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L5和TNF-α的表达以及细胞质和细胞核中c-Jun蛋白的表达;将HepG2细胞分为3组:Control组、PDTC组(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和cSN50.1组,研究NF-κB信号通路在cS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尿酸对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调节作用及其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在600μmol/L尿酸溶液中培养,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各组细胞eNOS 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硝酸还原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应用人工基底膜检测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应用鸡胚尿囊膜试验检测细胞的血管新生能力,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HUVECs的增殖,应用划痕试验检测各组HUVECs的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00μmol/L的高尿酸培养HUVECs 48 h后,细胞eNOS mRNA转录水平、蛋白表达量、NO浓度显著下降(P0.01);HUVECs有聚集倾向,但未能形成管腔样网络结构;CAM的血管新生面积比率降低49.78%(P0.01);同时,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63.68%(P0.05),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38.70%(P0.01)。结论高尿酸抑制血管内皮细胞eNOS基因表达和NO含量;高尿酸抑制细胞的血管新生能力,同时抑制细胞增殖与迁移,其抑制的可能机制与高尿酸下调e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血管新生功能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消化法分离大鼠CMECs,用不同浓度(1、10、100、1 000和5 000 μmol/L)的阿司匹林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CMECs后,分别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划痕试验及Transwell小室评价细胞迁移能力、成管实验评价血管新生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ELISA法测定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 ①1、10和100 μmol/L的阿司匹林对,CMECs的增殖、凋亡和AKT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1000、5000μmol/L的阿司匹林对组显著抑制CMECs增殖、下调AKT磷酸化水平、诱导细胞凋亡;②10、100 μmol/L的阿司匹林促进CMECs迁移、成管;③FN表达随阿司匹林浓度升高而升高。结论:①低浓度阿司匹林(1~100μmol/L)对CMECs的存活无明显影响,而高浓度的阿司匹林(1 000、5 000 μmol/L)显著抑制CMECs增殖、下调AKT磷酸化水平、细胞凋亡增多。②低浓度阿司匹林(1~100 μmol/L)作用下,阿司匹林促进CMECs迁移、成管能力,可能与阿司匹林作为环氧化酶(COX)抑制剂,减少前列环素(PGI2)生成引起FN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白花丹素(PLB)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细胞分为0、12.5、25、50μmol/L PLB组,分别加入含0、12.5、25、50μmol/L PLB的DMSO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CCK-8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试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微量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表达,计算Bcl-2/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结果 12.5、25、50μmol/L PLB组细胞LDH释放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5、50μmol/L PLB组高于12.5μmol/L PLB组,50μmol/L PLB组高于25μmol/L PLB组(P均<0.05)。不同浓度PLB组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对胰岛素(Ins)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干预作用,及对增殖核抗原(PCNA)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Ins对VSMc增殖的影响,以及Pio和Ins共孵育对VSMC增殖的作用。(2)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PCNAmRNA的表达。(3)用Westernblot法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Ins促进VSMC增殖,促增殖效应在72h末达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io能抑制Ins诱导的VSMC增殖及PCN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最佳浓度100μmol/L(P〈0.01)。结论 吡格列酮抑制胰岛素的促VSMC增殖作用,通过降低PCNA的表达影响VSMC表型转换,有望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8.
潘晓华  王墨林  崔行 《山东医药》2011,51(26):20-22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加入不同终浓度(50、100、200、400、600μmol/L)人参皂苷Rg3,以不加人参皂苷Rg3为对照。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及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A(CDC25A)表达水平。结果低浓度(≤20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可促进MDA-MB-231增殖,高浓度(≥40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则抑制其增殖。与对照细胞比较,低浓度人参皂苷Rg3处理的细胞中Cyclin E及CDC25A的表达增高,高浓度处理者Cyclin E及CDC25A的表达下降(P均〈0.01)。结论高浓度人参皂苷Rg3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周期关键蛋白Cyclin E及CDC25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对高磷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10 mmol/Lβ甘油磷酸(β-GP)诱导大鼠VSMC钙化,建立钙化模型(即钙化组);同时以完全培养基培养大鼠VSMC为正常对照组,并分别以不同浓度(5μmol/L、10μmol/L、15μmol/L、20μmol/L)PIO干预,观察培养12d,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细胞钙沉积并检测细胞外基质钙离子浓度来观察VSMC钙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大鼠VSMC的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Runx2、BMP2、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GSK-3β、p-GSK-3β)及核蛋白cyclin-D1的表达情况。选择合适的PIO浓度(20μmol/L)并以PPARγ拮抗剂GW9662(20μmol/L)干预,观察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1)钙化组钙离子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不同浓度PIO均可减轻VSMC细胞外基质的钙离子浓度(P0.05),同时钙化组茜素红染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而20μmol/L PIO干预组茜素红染色较钙化组减轻最为明显;(2)钙化组大鼠VSMC表达Runx2、β-catenin、p-GSK-3β、BMP2、cyclin-D1较正常对照组升高;20μmol/L PIO可显著下调钙化大鼠VSMC表达Runx2、β-catenin、p-GSK-3β、BMP2和cyclin-D1,并上调α-SMA的表达;(3)PPARγ拮抗剂GW9662可部分阻断PIO对钙化大鼠VSMC的干预作用。结论:PPARγ激动剂PIO可减轻β-GP诱导的大鼠VSMC的钙化,其作用机制与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加入10、20、40μmol/L浓度的槲皮素100μl,分别记为槲皮素10、20、40μmol/L组,另加入RPMI1640培养液100μl为空白组。比较各组细胞增殖、凋亡、黏附能力、迁移能力、侵袭情况;检测各组HL-60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家族蛋白8、9、3的表达情况。结果 槲皮素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活力,其活力随槲皮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加强。槲皮素各组凋亡指数较空白组增加,黏附率、迁移率、侵袭数较空白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槲皮素各组呈显著浓度依赖性(P<0.05)。40μmol/L槲皮素能够显著上调caspase9、3蛋白表达(P<0.05)。结论 槲皮素能够抑制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凋亡,对其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凋亡机制与细胞中caspase9、3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反义RNA重组腺病毒预处理对凝血酶诱导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表达NF—κB反义RNA的50多重感染(MOI)重组腺病毒和100μmol/L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NF—κB特异性阻断剂)预处理VSMCs 48h和1h.采用WST-1试剂和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人率测定0.5U/ml凝血酶诱导的VSMCs细胞增殖率。结果:与PDTC一样。表达NF—κB反义RNA的重组腺病毒预处理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VSMCs的增殖(P〈0.01).抑制率〉30%。结论:NF—κB反义RNA与NF—κB特异性阻断剂对VSMC的增殖具有相同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超过3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对巨噬细胞缺氧诱导促有丝分裂因子(HIMF)分泌及HIM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重组IL-4刺激培养的巨噬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巨噬细胞HIMFmRNA表达,荧光免疫组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巨噬细胞HIMF蛋白表达;用终浓度分别为3×10^-4mmol/L,9×10^-4mmol/L,2.7×10^-5 mmol/L的重组HIMF刺激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以^3 H-胸腺嘧啶核苷(^3 H—TdR)掺入法测定HIMF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Th2型细胞因子IL-4刺激巨噬细胞,HIMFmRNA及其蛋白明显表达(P〈0.01);浓度为3×10^-6 mmol/L,9×10^-4~mmol/L,2.7×10^-5mmol/L的重组HIMF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P〈0.01),且随着HIMF剂量的增加,促增殖作用增强。结论:Th2型细胞因子IL-4能刺激巨噬细胞表达HIMF mRNA及其蛋白,HIMF能促进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监测冠心病(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尿酸(UA)浓度的意义。方法:选择159例CHD患者(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急性心肌梗死46例,另选择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hsCRP、血脂、UA水平检测,并进行比对及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组hsCRP[(1.4±0.3)mg/L比(8.5±0.4)mg/L]、TG[(1.8±0.5)mmol/L比(2.4±0.6)mmol/L]、TC[(4.8±0.3)mmol/L比(6.2±0.4)mmol/L]、LDL-C[(2.5±0.7)mmol/L比(6.0±0.2)mmol/L]、载脂蛋白B[ApoB,(0.8±0.2)mmol/L比(2.8±0.9)mmol/L]和UA[(278.5±51.4)umo[/L比(418.6±62.1)umol/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HDL-C[(2.6±0.3)mmol/L比(1.4±0.4)mmol/L]和ApoA1[(2.8±0.4)mmol/L比(2.2±0.5)mmol/L]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冠心病各亚组的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和尿酸检测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凝血酶诱导大鼠CBP高表达影响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0-3、10-2、0.1、1、10 U/ml的凝血酶干预体外培养的VSMCs 30min.RT-PCR法、蛋白印记法分别检测rCBP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评价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凝血酶可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TDF)+拉夫米定(3TC)+依非韦伦(EFV)方案,对初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代谢参数的动态影响。方法 52例初治HIV感染者,依据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200个/μL、200~350个/μL及350个/μL分为A(28例)、B(10例)、C(14例)三组,分析三组病人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TDF+3TC+EFV)前及治疗后4、12、24周各组代谢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A组去脂体重(47.25kg)及尿酸(UA)(329.08umol/L)低于B组(分别为53.30kg、352.61umol/L)及C组(分别为53.54kg、398.44u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甘油三酯(TG)升高(2.3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0.99mmol/L),HAART后此改变逐渐恢复正常(24周时TG及LDL-c分别为1.61mmol/L、1.17mmol/L);HAART后4周,A、B组空腹血糖(FPG)升高(A组4周、0周FPG 5.93mmol/L vs 5.68mmol/L,B组4周、0周FPG 5.92mmol/L vs 5.58mmol/L),升高的FPG于12周恢复正常(分别为5.66mmol/L、5.57mmol/L);HAART后三组UA均降低,最低时(A组12周270.83umol/L,B组24周290.63umol/L,C组4周315.10umol/L)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的UA 24周时亦未恢复正常(三组24周UA分别为320.63umol/L、290.63umol/L、350.50umol/L)。结论低CD4细胞计数者去脂体重、UA及HDL-c降低,TG升高;HAART早期可导致糖代谢、嘌呤代谢障碍,对异常的脂代谢有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的ACS患者80例作为ACS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2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CS组hs-CRP水平[AMI组(25.45±7.56)mg/L,uA组(14.54±4.55)mg/L]与对照组[(3.45±1.04)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组(P〈0.05)。血清hs—CRP水平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AMI组:OR=1.54,P〈0.01;UA组:OR=1.46,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以反映心肌损害的程度,是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ACS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价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血尿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96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同步测量升主动脉根部(直接测量法)和肱动脉(袖带加压法)的血压,其中合并高血压组53例,非高血压组43例;采用酶法测定血尿酸浓度。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血尿酸浓度[(380±87)μmoL/L]高于非高血压组[(332±90)μmol/L,P0.05],其他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浓度与中心动脉收缩压(CSP)及脉压显著呈正相关(r=0.411、0.364,P0.01);与中心动脉舒张压(CDP)及肱动脉收缩压(BSP)亦呈正相关(r=0.273、0.256,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呈正相关(21.3%比49.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中心动脉脉压、血尿酸浓度(OR=1.091、1.059、1.010,P0.05)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心动脉压、血尿酸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率及病变程度关系密切,中心动脉压较肱动脉压与血尿酸水平具有更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的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67例NYHAⅡ一Ⅳ级老年CHF患者(心衰组)及29例正常老年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UA、hs-CRP的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清hs-CPR[(8.78±4.35)mg/L∶(1.27±0.48)mg/L]、UA[(451±83)μmol/L∶(289±25)μmol/]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且随着NYHY心功能级别增高,血UA水平逐渐升高,其组间差异性显著(P0.01),二者呈正相关(r=0.39;P0.01)。血清hs-CPR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r=0.187,P=0.079)。血UA水平与血清hs-CRP无显著相关(r=0.389,P=0.06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衰分级有很好的相关性,它结合NYHA分级方法及左室射血分数能更好地反映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骨髓源性平滑肌祖细胞(SPC )分化及增殖的影响,筛选新一代包被洗脱支架药物。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素包被的培养板,培养8d后,以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 )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源性SPC ,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收集培养8d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1-10μmol/L )培养8d、24h。分别采用氚标记胸苷(3 H-TdR)摄入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SPC的分化、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无辛伐他汀干预)相比,0.01μmol/L辛伐他汀显著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向SPC分化[(85±4)个比(79±5)个]、增殖[(4070±184)个比(3833±126)个]、迁移[(44±3)个比(39±3)个]和黏附[(59±5)个比(52±4)个], P均<0.05,且随辛伐他汀浓度增加S PC数量显著减少( 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骨髓源性平滑肌祖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