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方法对2008-01~2011-03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145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45例肝性脑病患者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进行统计,有明确诱因141例,占总例数97.24%;诱因不明者3例,占2.06%。结论在临床肝病诊治过程中重视诱发因素,避免诱发因素的发生,从而降低和减少肝性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150例肝性脑病患者诱因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性脑病患者的发生诱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治方案.方法 收集150例肝性脑病患者,分析肝性脑病发生时的诱因及其预后因素,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血氨等指标,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肝性脑病患者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上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感染、不正规利尿、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这些因素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血氨测定发现在肝性脑病发生时显著升高,对肝性脑病的发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结论 肝性脑病是慢性重症肝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工作中应及时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对症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指标,查找发病主要诱因。结果上消化道出血、晚期肿瘤、电解质紊乱、饮食不当为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但腹泻、便秘、镇静药物应用、利尿放腹水等因素与肝性脑病的发生亦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其诱因及早护理干预,消除或减少其诱发因素,对肝性脑病的预防、减轻其病情、促进意识恢复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性肝性脑病的诱因和预后因素情况.方法 分析54例老年性慢性乙肝或丙肝肝硬化出现肝性脑病患者的诱因,并判断出现肝性脑病的预后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效应.结果 发现老年性肝性脑病患者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平衡紊乱、腹水合并感染、发热、不正规利尿、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结论 老年慢性乙肝或丙肝肝硬化患者易发生肝性脑病,应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及时预防性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2—2014-12入住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82例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同期选择82例单纯肝硬化患者进行比较,总结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82例肝性脑病患者中,基础病因以乙肝肝硬化最多,占52.44%(43/82)。诱因方面,80例具有明确的发病诱因,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占26.82%(22/82),其次分别为感染、高蛋白饮食、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便秘、镇静剂使用。肝性脑病组患者血氨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6.537,P0.001)。肝脏功能比较,肝性脑病组患者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肝硬化组(t=5.142,P0.001;t=3.652,P0.001),而白蛋白水平降低,与单纯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4,P=0.041)。2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PT、血清肌酐、血糖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静脉直径和脾门静脉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性脑病患者主要以乙肝肝硬化为基础病因,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诱发因素,临床应加强肝性脑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我院于2007—2011年共收治肝性脑病患者112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致患者出现肝性脑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患者出现肝性脑病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上消化道严重出血占42.0%(47/112),高蛋白饮食占35.7%(40/112),感染占33.9%(38/112),医源性原因如利尿、放腹水以及药物占29.5%(33/112),电解质紊乱占2.67%(3/112),肾功能不全占13.4%(15/112),便秘占10.7%(12/112);导致患者出现较高病死率的因素分别为:肾功能不全占66.7%,感染占42.1%,上消化道出血占34.0%,电解质紊乱占25.8%,医源性因素占24.2%,高蛋白饮食占15.0%;诱导因素与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重症肝病患者积极控制可能导致肝性脑病发生的原因可明显降低该疾病的发生,同时积极治疗诱因可明显降低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05—2015-08入住本科的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3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肝性脑病发病率为8.0%,病死率为4.0%,对照组肝性脑病发病率为40.0%,病死率为2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减少肝性脑病患者的诱因及潜在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反复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原因分析。方法 2010-06—2012-06,我院诊治的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50)和死亡组(n=10),对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大量放腹水、强利尿、高蛋白饮食、电解质紊乱,以及便秘等诱因,都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TBIL、ALB、Cr、PT水平的升高,与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肝性脑病分期越高,其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结论诱因、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肝性脑病分期,都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肝性脑病是重症肝炎的严重并发症 ,是肝功能急剧恶化所致的凶险临床症候群。临床上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缺乏特效治疗 ,病死率高〔1,2〕。但肝性脑病多有明显的诱发因素 ,及早去除诱因 ,积极治疗 ,可降低肝性脑病的病死率。现将我院收治的 3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近年来我院共收治重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 39例 ,男 33例 ,女 6例 ;年龄 2 3~ 73岁 ,平均 45 .82岁。重型病毒性肝炎 13例 ,肝炎后肝硬变 2 0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 4例 ,重症药物性肝炎 2例。1 2 诊断标准 各…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功能衰竭(内源性肝性脑病)、门脉性分流的发生(外源性肝性脑病)以及同时存在两种因素(混合性肝性脑病)在肝性脑病(HE)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1].本文对79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取2005-01~2007-02有肝性脑病前兆25例为对照组,取2007-03~2009-05 24例前期同类病例做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病死率、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及时发现并消除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肝性脑病的诱因和潜在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肝性脑病早期的观察方法和临床观察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出现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在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因和先兆症状。结论及早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分析其诱因,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身心病痛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正肝性脑病是肝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死因之一[1]。一般情况下,发生肝性脑病有明确的诱因和先兆症状。本研究通过早期实施预见性护理,清除肝性脑病的诱因和潜在危险因素,拟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早期肝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肝性脑病分为4期:Ⅰ期(前驱期)以睡眠障碍及轻度性格改变为主;Ⅱ期(昏迷前期)以嗜睡及行为异  相似文献   

14.
肝性脑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血氨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各种肝硬化引起肝性脑病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氨水平,探讨它们在肝性脑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2006-03~2008-02收集乙肝、丙肝和酒精性肝硬化住院患者48例,在住院期间1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检测上述患者外周血中TNF-α和血氨水平,判断它们对疾病发展的影响。对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有效治疗,观察治疗后TNF-α、血氨水平和肝功能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转归。结果合并有肝性脑病患者外周血TNF-α和血氨水平比无肝性脑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肝性脑病患者的TNF-α和血氨水平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肝性脑病患者接受门冬氨酸和鸟氨酸治疗,发现TNF-α和血氨水平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TNF-α和血氨在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外周血中明显升高,它们可能直接参与肝细胞功能损伤和肝性脑病的发生,降低血氨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若能早期发现,预后并不十分恶劣,而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的亚临床和隐性肝性脑病,不易早期识别,给病人预后带来很大的威胁。为探讨肝性脑病早期误识原因及正确的护理对策,提高早期识别肝性脑病能力,总结我院7例肝性脑病早期未能识别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01~2003-12我院收治肝硬化患者96例,16~79岁发生肝性脑病17例,以40~55岁者居多;男多于女;其中11例为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未能早期识别7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者5例,合并黄疸、腹…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有明确的诱因[1]。患者在昏迷前常出现先兆症状,若能早期发现、诊断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1994年以来我科对39例慢性肝性脑病早期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老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为探讨老年HE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我院消化内科2004-01~2007-12收治的60岁以上的HE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HE发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07—2016-07在我院重症病房住院治疗的122例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1匹配选择122例单纯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研究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肺部感染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年龄、BUN、Scr、ALT、AST、HBV-DN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BC、HGB、PLT、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肺部感染、AST、BUN、HBV-DNA是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OR)值分别为2.875、2.134、2.076、1.873、3.622、2.985、1.946。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肺部感染、AST、BUN、HBV-DNA是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有明确的诱因。患者在昏迷前常出现先兆症状,若能早期发现、诊断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1994年以来我科对39例慢性肝性脑病早期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以严重肝脏疾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及时合理的治疗对肝性脑病预后尤为重要[1]。研究显示:肝性脑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内啡肽和强啡肽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表明神经系统中β-内啡肽可能是诱发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积聚与肝性脑病的[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