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5月本院采用PETD治疗的24例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12个月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4.6 min;手术出血量15~40 m L,平均24.0 m L;住院天数3~7 d,平均4.3 d;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1.1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88±1.33)分,术后12个月为(1.96±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腿痛VAS评分为(7.67±1.27)分,术后12个月为(1.83±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ODI值为(68.8±8.4)%,术后12个月为(20.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cnab标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PETD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是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相邻节段退变(ASD)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PETD治疗的28例TLIF术后相邻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部、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74.0±8.8)min,手术出血量为(32.6±6.8)m L,住院天数为(2.68±1.06)d,随访时间为(25.1±3.4)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 Nab标准,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9.3%。结论 PETD治疗TLIF术后ASD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领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21例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21例患者均有明确的下肢症状(疼痛/麻木)、反复腰骶部疼痛,均无马尾神经受损害症状。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及离断的骨骺,解除神经压迫。记录手术前后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术后复发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38个月,平均17.7个月。手术切口长度约1.8 cm;术中出血量30~150 m L,平均47.4 m L;手术时间43~86 min,平均52.7 min;住院4~9 d,平均5.7 d。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3.6±1.1)分和(1.5±1.3)分;术前及末次随访腿痛VAS评分分别为(5.3±2.1)分和(1.3±1.0)分;术前及末次随访ODI分别为(76.3±25.9)%和(16.1±17.9)%。末次随访时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且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高原地区高/低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高原地区LDH患者88例,按椎间盘突出节段分为高位组(L1~4,A组,42例)和低位组(L4~S1,B组,46例),均采用PETD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和术后3周空腹状态下静脉血炎性因子水平。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A组术前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率、感觉障碍发生率、腰痛VAS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VAS评分、JOA评分、ODI及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硬膜撕裂、深静脉血栓、感染、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治疗高原地区高/低位LDH总体疗效相当;高位LDH患者术前腰痛症状较低位患者更重,股神经牵拉试验多呈阳性,住院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L_4/L_5、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选择、手术操作特点和适应证。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10月,13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本院接受PELD治疗,其中L_4/L_5节段75例,L_5/S_1节段62例。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类型,L_4/L_5节段中央型21例,旁中央型48例,远外侧型6例;L_5/S_1节段中央型26例,旁中央型20例,远外侧型16例。75例L_4/L_5腰椎椎间盘突出病例采用侧后方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46例L_5/S_1节段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病例采用后方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6例L_5/S_1节段远外侧型病例采用侧后方PETD。比较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患者耐受情况,通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下肢放射痛进行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L_5/S_1后方PEID手术时间为(52.6±10.3)min,短于L_4/L_5和L_5/S_1侧后方PETD的(92.6±17.3)min及(91.5±15.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_5/S_1后方PEID术中透视次数(5.5±1.2)次,明显少于L_4/L_5和L_5/S_1侧后方PETD的(18.2±3.3)次及(20.5±4.2)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各术式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术式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L_5/S_1节段病例,中央型、旁中央型突出以及髂嵴高者适合采用后方PEID,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但术中易损伤神经根;远外侧型突出者适合采用侧后方PETD。各种类型L_4/L_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适合采用侧后方PET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椎间孔成形环锯行椎间孔一次成形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PETD中应用自制环锯行椎间孔一次成形治疗7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析总结自制环锯椎间孔一次成形的技术特点,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利用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Mac Nab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8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 m L。无硬膜撕裂、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9.6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4.3±2.1)分,末次随访时为(0.5±1.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7.3±3.0)分,末次随访时为(0.5±0.4)分;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为(30.1±6.8)%,末次随访时为(5.3±3.1)%,末次随访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 Nab标准疗效评价,优74例,良2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为98.7%。结论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自制环锯进行椎间孔一次成形,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PEID组与PETD组,各30例,分别采用PEID与PET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残障指数(ODI)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的手术时间为65.0±14.9min,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为3.0±1.1次,术后卧床时间为6.5±1.1h,住院时间为4.8±1.1d;PETD组分别为86.0±15.4min,37.5±7.5次,5.0±1.1h,4.6±1.2d,PEI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均明显低于PETD组(P0.01),两组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2例,复发1例;PET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1例,无复发病例;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随访27.2±3.7个月,PETD组随访28.2±3.9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90±1.42分、(59.0±16.0)%,末次随访分别为2.20±1.37分、(20.4±7.7)%;PET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60±1.40分、(60.1±13.7)%,末次随访分别为2.30±1.02分、(22.0±9.1)%。每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PEID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PETD组优2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0.0%,两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疗效与PETD相当,但PEID具有穿刺定位快、手术时间短、术中放射线暴露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青少年LDH患者82例,其中40例(A组)采用PELD治疗,42例(B组)采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咬骨体积,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咬骨体积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术后VAS评分和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A组为92.50%(37/40),B组为90.48%(3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B组为7.1%(3/42),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PELD可取得与传统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近的临床疗效,且可降低出血量,减少骨性结构破坏,缩短患者术后卧床及康复时间,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青少年LDH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传统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旁中央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中央型LDH患者78例,接受BEIS技术PETD治疗40例(A组),接受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38例(B组)。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22个月。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各有3例出现并发症,各有1例于术后随访时复发。结论 2种术式治疗旁中央型LDH效果相当,与传统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比,BEIS技术行PETD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卫 《脊柱外科杂志》2015,13(3):164-166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ModicⅡ型改变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根据其是否伴发ModicⅡ型改变分为观察组(伴有ModicⅡ型改变)与对照组(不伴ModicⅡ型改变),均行单节段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采用Mac Nab评价标准进行术后疗效的评定。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术前及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Mac Nab疗效评价,分别比较2组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VAS评分及ODI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前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但伴有ModicⅡ型改变的患者临床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应用于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采用电磁导航辅助PETD治疗的L4/L5节段LDH患者37例,记录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手术时间以分析该技术学习曲线。分别于术前、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术后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满意度,并分析满意度为优与各项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病例,患者随访时间> 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SF-36评分8个维度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满意度,优27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9.2%;满意度为优与各项评估指标之间未发现相关性。结论 电磁导航辅助PETD治疗LDH安全、有效、准确、微创,提高了穿刺和减压的安全性,减少了辐射暴露及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疗效不受患者人口学特征和术前腰腿痛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联合三维导航技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接受PETD治疗的46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三维打印模板导航技术穿刺(导航组),其余24例采用常规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穿刺(透视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缓解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术后1年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导航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显著低于透视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3、12个月ODI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MacNab疗效评定,导航组优良率为95.45%(21/22),透视组优良率为91.67%(22/2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ETD联合三维导航技术治疗LDH手术和穿刺均用时减少,而且能减少透视次数、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穿刺置管技术辅助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9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接受PETD治疗的42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半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例)术前使用Mimics软件模拟PETD工作通道,规划术中穿刺角度及关节突打磨程度,参考模拟结果行PETD;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C形臂X线机透视穿刺行PETD.记录2组穿刺置管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8.19±2.23)个月.观察组穿刺置管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发生1例神经根减压不彻底术后遗留部分腰腿痛,经非手术治疗后恢复;对照组1例发生小骨片卡压神经根致腰腿痛较术前加重,行开放手术取出卡压骨块,并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三维可视化穿刺置管辅助PETD可明显缩短穿刺置管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做到更精准、快速置管,更少的辐射暴露,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8月—2016年9月诊断为LDH并行PETD治疗的102例患者。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36个月时评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资料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86例患者完成36个月及以上随访,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19~88(46.96±14.03)岁,随访36~46(40.91±3.21)个月。86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1/86),复发率为5.8%(5/86)。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36个月,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下降,JOA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术后36个月优良率为94.2%(81/86)。突出髓核(HNP)越大,术后腿痛VAS评分、ODI和JOA评分改善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患者相比,BMI≥25 kg/m^2的患者JOA评分改善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治疗LDH可取得满意疗效。HNP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BMI可能对预后也有一定影响,但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术前三维影像测量结合自行研制的激光导航器辅助穿刺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8月,共5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接受PETD治疗,32例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方式行PETD(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激光导航器辅助穿刺行PETD(试验组)。术中记录穿刺次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患者术中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腰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激光导航器结合三维影像测量辅助穿刺,能够有效减少PETD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手术效果良好,可减少患者术中长期俯卧产生的不适感,降低医患人员辐射暴露剂量,间接降低PETD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