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秦开蓉  孟玲  黄玉兰  陆敏 《中国康复》2003,18(3):149-15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定.对其中患有PSD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和药物等综合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积分法评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120例患者中有38例PSD(31.67%),综合康复治疗后PSD患者HAMD评分明显改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结论:PSD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PSD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1%-79%,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睡眠障碍等。目前国外的研究较多,近10年来国内也有报道。但有关其产生的机制仍未明了,有学者认为与脑损伤有关,有学者则认为是反应性抑郁。由于没有较好的治疗措施,严重影响了脑卒中后患者的后期康复和生存质量。在应用高压氧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抑郁症状明显好转。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是脑卒中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发病率达20%~60%[1]。处于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一般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合理规范的康复治疗,直接影响其心身康复和生活质量,甚至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2]。近年来,PSD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康复措施进一步得到加强,本文就有关PSD的康复护理问题总结分析如下。1相关因素1.1疾病因素1.1.1卒中部位PSD的发生率存在左右半球分布的不均衡性,左半球脑卒中比右半球及脑干部位脑卒中更易发生抑郁,…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睡眠与自主神经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二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抑郁,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诱发或加重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探讨PSD与脑卒中患者认知、睡眠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PSD可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最近研究表明:认知功能缺损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其发生率为48.38%~61%,而睡眠障碍可能是抑郁状态的常见症状。另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自主神经的关系对PSD及脑卒中患者的诊治及康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它不仅导致患者的生理性残疾,同时在精神心理上也给患者带来很多的损害。脑卒中后可并发各种情感障碍,其中抑郁是最常见的情绪改变。脑卒中后抑郁(PSD)在早期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国外报道为22%~60%,国内报道为34.5%~71.0%。为探讨心理护理对PSD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我们做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自1996年~2002年对61例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观察,以探讨PSD与脑卒中的关系以及早期康复对PSD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症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发生情况及心理康复的作用。方法:通过Hamilton抑郁量表调查PSD的发生情况,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和心理康复治疗。结果:PSD的发生率为62.75%,抗抑郁药物和心理康复治疗PSD均有效,药物治疗显效快,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心理康复治疗显效相对缓慢,但无副作用,可进行长期治疗,结论:脑卒中的康复特别是PSD的康复,心理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O)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93例PSD患者分成康复组(41例)和对照组(52例)进行3个月对照研究。康复治疗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电疗相结合: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B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康复组Barthel指数在治疗前后明显高于对照组,HAMD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PSD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一种因脑部病变所致的智力和肢体运动障碍,并伴有一定心理障碍的疾病。其心理障碍以抑郁最为多见,称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它不仅使躯体症状扩大化,增加其他病的共患率,而且常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PSD不仅延缓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而且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因此,对于PSD患者,除了常规的躯体疾病治疗、功能锻炼外,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现将PSD的患病率、发病机制及心理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22%~60%。临床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不振、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PSD可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对躯体残损、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有消极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死亡率。因此PSD已引起神经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将PSD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发病率达20%-60%,PSD的严重程度和脑卒中的预后密切相关,如未及时治疗直接影响病人的心身康复和生活质量,甚至增加脑卒中病人的病死率。本文就有关PSD病人的康复护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王旭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741-7741,7744
背景: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对躯体疾病有很大髟响,可减弱患者对疾病的心理调节功能.干扰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和内分泌调节,直接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躯体功能康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探讨改善PSD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策略,设计:前后对照设计。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总被引:48,自引:21,他引:48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影响脑卒中中后康复的重要因素,探讨PSD的发生,发展及与疾病康复的关系。是临床医生和康复医学工作的重要课题。PSD的发生原因来自于诸多方面,如何消除致病因素,是提高脑卒中患心理应激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键。对提高脑卒中患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PSD—PSA)对住院患者住院时间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生活能力指数(BI)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49例,非焦虑-抑郁患者75例进行测评及3个月随访。结果 PSD—PSA组的BI和ESS改善明显低于非PSD—PSA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康复,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治疗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油才坤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57-2557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干预治疗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105例急性PSD患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干预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和抗抑郁剂干预治疗。结果 治疗组各项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康复组优于康复组。结论 PSD的干预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 pression,PSD)及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PSD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20项研究中PSD及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对照研究进行再分析,评价其综合显著性差异和效应大小。结果:①脑卒中患者中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CSS评分比较:综合检验Z=8.0628,自由度16,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0.7031。②抑郁组抗抑郁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综合检验Z=51.8899,自由度26,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3.6761。③抑郁组抗抑郁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Z=30.3631,自由度30,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1.868。④抑郁治疗组与对照组抑郁症状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Z=24.7187,自由度26,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2.3253。⑤抑郁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Z=11.5910,自由度30,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0.80。结论:PSD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相关;抗抑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重症抑郁者占10%~25%,轻度抑郁者占10%~40%。并发PSD的患者可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使死亡率增加。为此,本研究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了早期护理干预以探讨其对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症状一般在脑卒中后6个月~2年内最严重[1]。在脑卒中伴发的情感障碍中,脑卒中后抑郁最为常见,其能够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近年来,中医治疗PSD发展较快,具有疗效显著、个体化强、毒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等优势。现就近年来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早期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重症抑郁者占10%~25%, 轻度抑郁者占10%~40%[1].并发PSD的患者可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 甚至可以使死亡率增加[2].为此,本研究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了早期护理干预以探讨其对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康复干预脑卒中抑郁患者不同阶段的神经功能恢复测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对神经功能康复不同阶段的影响。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A)、运动功能测定(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BI),对12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脑卒中伴有中重度PSD患者在临床治疗、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3个月及6个月后,HAMD,NFA,FMA,和BI各项测评指标分别为20.78~14.23分,16.80~13.82分.34.63~38.40分,38.56~38.25分,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非抑郁患者和轻度抑郁患者(t=2.002~10.336,P&;lt;0.05,0.01)。结论:脑卒中患者伴有PSD,对神经功能康复不同阶段均有较大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