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机理与血小板花生四烯酸(AA)代谢异常有关。前列环素(PGD)和血栓素(TXA2),是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代谢途径的代谢产物。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浆中PGI2与TXA2的代谢产物6-k-PGE1α、TXB2的水平,以探讨其在微血管病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2型糖尿病(DM2)患者微血管病变时测定血浆ET、hs-CRP和TNF-α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ET、hs-CRP和TNF-α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并与6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对比性分析。结果:126例DM2患者的血浆ET、hs-CRP和TNF-α水平均非常明显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50例伴有微血管病变的DM2患者血浆ET、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不伴有微血管病变的DM2患者(P分别为〈0.05、〈0.01和〈0.01)和非常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表明:血浆ET、hs-CRP和TNF-α水平随DM2的严重程度而增高。结论:血浆ET、hs-CRP和TNF-α水平是诊断DM2患者或早期发现DM2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高凌  李竞 《微循环学杂志》2013,(4):4-7,F0002,I0001
视网膜毛细血管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Bovine Retinal Pericytes,BRP)组成,而毛细血管,特别是BRP的选择性丢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病理改变之一。血清和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程度明显相关,阻止AGE形成,可以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心、脑及外周动脉等大血管发生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糖尿病(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可较正常人增加(3~4)倍,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因此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寻找大血管病变进程的预防和治疗对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内皮素(ET)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特点是以胰岛素缺乏的糖代谢紊乱为主 ,继发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水电解质丢失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1 ] 。其中糖尿病的血管病变为其主要并发症之一 ,本文报道 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水平 ,现就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正常人 :35人 ,均为我院预防保健科体检合格的健康人 ,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肝、肾功能试验正常、无糖尿病家属史 ,年龄 2 1~ 5 6岁 ,平均 4 1 2岁。(二 )病人组 :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Hcy血症与2型糖尿病(DM2)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80例DM2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Hcy水平。DM2患者分为无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肾病、脑梗死及周围大血管病变6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间Hcy水平。结果:DM2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组间比较结果显示,DM2合并肾病、脑梗死及周围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均〈0.05);但DM2合并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组与无并发症组的差异不明显。结论:高Hcy是DM2合并肾、脑血管及周围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浆Hcy水平的监测对于早期预防及延缓DM2慢性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氨基胍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氨基胍类化合物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起防治作用:(1)抑制长寿蛋白质非酶糖化终末产物的形成;(2)抑制醛糖还原活性;(3)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它在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DF)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DF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DF组和非DF组,回顾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程、入院时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结果 DF所占比例为15%。DF组与非DF组相比,病程、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进入回归模型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的病程、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是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蔚  石应元 《微循环学杂志》2013,(4):42-44,I0002
糖尿病(DM)是多种病因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易引起多系统脏器损害,其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iabeticMicroangiopathy,DMAP)是2型糖尿病(T2DM)的特征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等,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Ozmen等研究发现DMAP发病机制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IL-6、TNF-α、瘦素(leptin)浓度测定探讨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同型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高热量饮食与链脲菌素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测定Hcy水平,观察其与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大鼠成模12周后,血清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肾小球基质相对面积、基底膜及视网膜毛细血管壁的厚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22周后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升高。结论 Hcy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高Hcy血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并发症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2型DM)并发症常累及肾脏、心脑血管、视网膜和神经。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的一项敏感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探讨CRP的变化与2型DM并发症的关系,本文比较了2型DM无并发症和发生并发症患者血清CRP的水平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DM2)及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b)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对预测DR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141例DM2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2)组(80例)、合并DR组(61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同时检测其血清CRP、空腹血糖(fBS)和血浆Fb、HbA1c水平,对三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M2合并DR组CRP、Fb水平明显高于对正常照组和DM2组,而与fBS、HbA1c水平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CRP与Fb水平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78,P〈0.01),与fBS和HbA1c水平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不明显(r=0.02、r=0.06,P〉0.05)。结论:DM2患者血清CRP、血浆Fb水平变化与DR有密切关系,因而检测这两种指标有助于预测DM2患者发生DR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8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并进行分组,ABI〈0.9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低ABI组),0.9≤ABI〈1.3为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正常组),ABI≥1.3为下肢动脉硬化组(高ABI组),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吸烟史等一般情况,并检测糖脂等代谢指标,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BI的危险因素。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异常ABI为21.2%,与正常组比较,低ABI组和高ABI组年龄、吸烟率、HbA1c、TG、收缩压、UA均明显升高,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亦明显升高。结论初诊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外周动脉病变(PAD)患病率;高龄、高血压、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献指出,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又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肾病和视网膜病变为主要的并发症。本文对2型糖尿病(DM2)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泪液SIgA和血清IL-6、IL-8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及合并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情况。方法:设正常对照组、无并发症糖尿病组、合并肾病组三组,比较三组间血清Hcy的水平。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间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BUN和Cr在三组间无差异,但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Alb较无并发症组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各组血清总Hcy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其中合并肾病患者增高更为明显,与无并发症组亦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在两组糖尿病患者中Hcy均有明显增高,且在有肾病合并症的患者中不仅尿Alb比无合并症患者明显增高,Hcy也明显增高,但肾功能损伤并未进入失代偿期,在临床上有必要对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总Hcy水平,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从而预防或缓解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循环中IL-6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65名2型糖尿病患者(无并发症患者31例,大血管病并发症患者34例)及4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6含量,用HOMA—model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不同组别的IL-6含量及HOMA—IR,对IL-6与HOMA—IR、血脂、纤维蛋白原(FIB)等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2型糖尿病两组血清IL-6水平和HOMA-IR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血清IL-6水平分别与HO—MA—IR、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腰围、FIB、病程正相关。结论IL-6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之一。IL-6与HOMA—IR显著相关,推测IL-6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光敏感度改变及其原因分析.方法采用国产APS-6000B型全自动视野分析仪,分别对80例160眼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和对照组80例160眼进行0°~90°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的定量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组的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光敏感度是降低的,提示有光感受器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张雪利 《医学信息》2019,(19):47-50
年来,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成为内分泌领域难以攻克的问题,中枢敏化及炎症反应是其发病的重要机制。甲基乙二醛(MGO)作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一种前体,能快速生成AGEs,可以通过蛋白转录后修饰致中枢敏化,提示MGO可能参与了PDN的发生发展。维生素D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1,25(OH)2D3是其活性形式,已有研究表明VitD3可以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对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糖尿病并发症的改善具有很好的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明确。MGO与1,25(OH)2D3是否可能介导了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机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国内外尚鲜有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就MGO及1,25(OH)2D3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及两者之间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其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1例,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眼底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骨密度采由美国Norland公司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分别测定腰椎正位(L2、L3、L4)、左侧股骨颈、大粗隆区、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结果: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股骨颈、大粗隆区、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腰椎正位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体重指数、尿酸呈正相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其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