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与大黄灌肠治疗对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疗效,进一步探讨。方法:24例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2)及对照组(n=12),两组均使用抗生素、解痉、化痰、胃肠减压、腹部热敷等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足三里+生大黄灌肠治疗。呼吸机采用SIMV+PSV/CPAP+PSV模式。结果:两组相比较,治疗组应用针刺足三里与大黄灌肠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腹胀持续时间,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膀胱内压、腹围的减少要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以及治疗组在经治疗后自主潮气量(sTv)、最大吸气负压(MIP)、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变化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配合大黄灌肠治疗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的COPD患者,其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茴香外敷神阙穴在有创机械通气并发腹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2例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使用胃肠减压、腹部按摩等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辅以插肛管排气;治疗组辅以小茴香免煎颗粒加温开水调匀外敷神阙穴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围减小显著,且腹胀持续时间、初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腹胀及肠鸣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茴香外敷神阙穴能有效减轻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腹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腹部按摩改善老年患者肠镜术后腹胀效果。方法:50例肠镜术后腹胀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腹部按摩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腹部按摩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镜术后0.5、1、2h每分钟肠鸣音次数、腹胀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以及腹胀完全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4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腹部按摩改善老年患者肠镜术后腹胀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腹胀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腹部穴位按摩、腹部按摩配合中药大承气汤直肠滴入达到疏通气血,活血通闭,降逆通便,促进胃肠动力及胃肠蠕动,改善便秘直至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法,将85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中药大承气汤直肠滴入、饮食护理、排便训练行为干预、情志护理的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按压和腹部按摩每周7次。进行为期1个月的观察,比较两组总有效率、首次排便时间、便秘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76.09%,P0.0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便秘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穴位按摩和腹部按摩后肠鸣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穴位按摩、腹部按摩配合中药大承气汤直肠滴入是预防和治疗便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宣白承气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肺性脑病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同时管喂加味宣白承气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 h动脉血气指标如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通气指标气道峰压(Ppeek)、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氧浓度(FiO2)等;并比较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结果 64例患者治疗后24 h及48 h与治疗前比较,PH、PO2、PCO2、Ppeek、Pplat、PEEP、FiO2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之间治疗后24 h与治疗后48 h比较,治疗组指标改善明显;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治疗组疗效更明显。结论加味宣白承气汤能有效改善AE-COPD并发肺性脑病机械通气患者血气、通气指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6.
郭蕾蕾  刘宇  徐建莹 《新中医》2017,49(6):140-142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奄包配合穴位按摩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60例COPD伴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吴茱萸热奄包热熨腹部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后比较2组腹胀及肠鸣音的恢复情况,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3天,观察组无腹胀例数及肠鸣音正常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5天,治疗组无腹胀例数及肠鸣音正常例数虽多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总满意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热奄包配合穴位按摩干预COPD并发腹胀患者,能促进腹胀和肠鸣音恢复,并能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穴位按摩配合吴茱萸烫熨治疗骨折患者术后腹胀、便秘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骨折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吴茱萸药熨结合腹部按摩)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30例。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于术后第一天进行腹部按摩10min结合吴茱萸药熨腹部20min,每天2次,连续治疗5d;对照组则采用骨科术后常规护理。两组实验对象均于术后进行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胃肠蠕动的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结果:将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促进胃肠蠕动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腹部穴位按摩配合吴茱萸烫熨治疗可预防骨折患者术后腹胀、便秘的发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肺复张治疗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9月收入本院重症监护室(ICU)的47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取肺复张及西医常规治疗加用大承气汤灌肠,每日2次,疗程3~5天;对照组23例,仅采取肺复张及西医常规治疗。于治疗后24h、48h和72h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PaO2/FiO2)、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结束后观察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48h和72h的Cstat、PaO2/Fi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plat、Ppeak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EEP于治疗后72h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腹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承气汤灌肠可改善肺外源性ARDS患者Cstat、氧合指数,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AE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控制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结果: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后,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P均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感染控制出现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小承气汤灌肠配合针刺治疗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两组均用加味小承气汤治疗,联合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腹胀、腹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小承气汤灌肠配合针灸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郑蒙  俞晓飞 《河南中医》2021,41(1):31-35
中医腹诊对于诊察病位之在气、在血、在脏、在腑,辨病性之寒热虚实、鉴别诊断、指导遣方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掌握常见的腹证,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中医腹诊及所得腹证对于审察气滞、血瘀、痰饮、宿食、燥屎等病因病机,确定病位、鉴别疾病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并可根据腹证直接选方用药,相对于脉诊,更易于临床医...  相似文献   

12.
从腹诊的部位、方法、意义与应用4个方面阐述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论>所总结的前人应用腹诊的方法.该方法把腹诊与临床诊断、辨证论治及方药密切联系起来,开创了腹诊与方药治疗相结合的先河,为后世腹诊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论述臌胀患者脏腑关系,辨证施治应用疏肝理气、温中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温补脾肾、滋养肝肾的方法治疗臌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0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均采用腹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62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3%。结论:腹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排卵期腹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例腹痛伴腹泻患者,初诊为肠炎予利湿止泻治之,二诊作阑尾炎予清解活血止痛治之;但几个月来每每月经期中腹痛,后改用理气温经止痛之法,治愈。  相似文献   

16.
腹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腹针在改善失眠症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总分及7个睡眠因子评分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腹针与常规针刺相比在治疗失眠症方面的疗效和优势。方法:将纳入病例分为腹针组30例,常规针刺组30例,假腹针组30例。治疗前后及结束后1个月观察匹兹堡睡眠量表总分及7个睡眠因子评分的变化,并监测相关的安全性指标。结果:(1)腹针组及常规针刺组在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匹兹堡总分数和各项睡眠因子分数均有较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P<0.05,假腹针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匹兹堡总分和睡眠因子分数无明显降低,P>0.05。(2)腹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比较,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匹兹堡总分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别,P>0.05。(3)7个睡眠因子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障碍3个因子,腹针组和常规针刺组的评分比较,在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时,经统计学处理,腹针组的变化较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腹针对睡眠总体情况的改善并不明显优于常规针刺,但腹针在某些睡眠因子的改善方面优于常规针刺。而且腹针具有痛苦小、处方及操作相对规范的优点,适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医腹诊参数检测仪临床验证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  陈武山 《中医杂志》1995,36(8):489-491
运用中医腹诊仪,对300例寒证病人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其募穴穴温降低,经治疗后升高;寒证病人中脘、关元处的深温降低,治疗后增高。对200例腹胀病人的临床观察表明:实胀组的腹壁施以外力时其位移量减低,治疗后增加;虚胀组的腹壁位移在中、重度用力时增高,经治疗后降低。表明组成腹诊仪的腹部寒温、胀满两大检测系统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腹诊是中医传统诊法之一,是"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的综合运用。本文腹诊的概念、腹诊的源流、腹诊内容、腹诊的应用以及腹诊的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使腹诊得到更广泛地应用,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中,妇人腹痛多责之于"虚""积冷""结气","虚"为禀赋不足或后天损伤所致的气血虚少;"积冷"即风寒之邪外袭或素体阳虚,阴寒内生所致经络凝坚;"结气"指的是情志内伤以致气血郁结。张仲景对于胎癥互见,癥积内阻,经血不能归经所致腹痛、漏下,以通达气血,活血化瘀为治则,采用桂枝茯苓丸消瘀化癥止血;对腹痛以胀痛为特点,气血郁滞偏重气滞所致腹痛,用枳实芍药散破气消滞;对瘀血日久,内结所致的产后腹痛,用下瘀血汤加强逐瘀力度;对血滞湿阻所致的妊娠腹痛或杂病腹痛,用当归芍药散调和肝脾;对冲任脉虚损,阴气不能内守,寒邪凝滞所致腹痛,用胶艾汤调补冲任,养血暖宫,安胎止漏;对实热瘀结所致产后腹痛实证,用大承气汤泻热通腑;对产后虚极所致腹痛,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清利湿热,补益气血。张仲景治疗产后腹痛,以调和气血为切入点,注重肝脾两脏的同时不忘顾护胃气,攻补兼施,选方灵活,用药精当。  相似文献   

20.
凌耀星教授是全国著名老中医、全国著名的《内经》研究专家。从事《内经》研究数十年,深得经旨,结合临床实践对于积证治疗有独到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