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临床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Xu L  Zheng Z  Chen K  Wu R  Mao G  Luo J  Zhang J  Zhang H  Zeng T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927-929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方法 对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间肝外胆管结石择期手术的病例、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 2 15例与放置T管引流的 171例进行比较。 结果 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术后分别有 9例和 5例腹腔引流液含胆汁 ,均未作特殊处理。一期缝合组术后平均输液 4 9d、平均输液量 9 1L、平均住院时间 10 0d ;与T管引流组的术后平均输液时间 7 3d、平均输液量 12 8L、平均住院时间 17 6d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同时T管引流组有 5例分别在术后 16、17、19、2 1、2 2d拔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 ,3例再手术。 结论 在经过严格选择的胆总管结石择期胆总管探查病例中 ,经术中胆道镜或胆道造影排除残石后 ,一期缝合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性 ,37岁。 8年前因“胆囊胆总管结石”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T管引流出金黄色胆汁约 12 0 0 - 16 0 0ml d ,偶有絮状物。术后 2周经T管造影显示 :胆总管下端欠通畅 ,未予处理 ,带T管出院。出院后胆汁引流量约 4 0 0 - 15 0 0ml d ,时有絮状物和泥沙样结石沉淀。 2年前老化T管自近皮缘处折断 ,断端粘连、闭塞 ,无胆汁流出。后反复发作胆管炎 ,经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后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查体 :T 36 .3℃ ,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中度黄染。右锁骨中线肋缘下 2 .0cm可见一老化胶管残端 ,…  相似文献   

3.
T管窦道形成时间的临床研究与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是临床上常用的术式.但拔除T管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时有发生,甚至需作二次手术。为了预防这种并发症,我们对30例置T管的病人,在T管旁又另置一小管,定期经小管作窦道造影,以明确窦道是否完整形成,合理选择拔管时机,有效地减少了拔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T管放置不当致胆道梗阻二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俊  刘绍彬 《腹部外科》2002,15(6):364-365
胆总管切开探查是胆道疾患常用的手术方法 ,探查后大多数放置T管引流。如T管放置不当 ,可引起并发症。我院因T管放置不当致胆道梗阻 2例 ,现报告并对其原因与预防讨论如下。病历摘要例 1:女 ,4 0岁。患胆囊炎胆囊结石 ,曾因黄疸行胆道探查术。术中见胆囊肿大 ,内有结石 ,胆囊切除术后行胆总管探查 ,因肝十二指肠韧带有炎性粘连 ,解剖关系不清 ,经穿剌证实为胆汁后切开胆管进行探查 ,未见结石 ,放置T管引流。术后第 1d无胆汁自T管流出 ,经冲洗、抽吸也未见胆汁 ,患者巩膜出现轻度黄疸 ,黄疸指数由术前 6U升至 2 5U。考虑到术中胆道解…  相似文献   

5.
胆道术后≥40天拔"T"管胆漏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病案摘要 患者:女,46岁,因结石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伴黄疸,于三个月前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伤口拆线带"T"管出院,嘱三个月后拔"T"管.来院时已满三个月,查体:一般情况好,黄疸完全消退,心肺无异常."T"管造影结果:胆道通畅良好. 于次日(术后95天)上午拔除"T"管,当日下午病人自觉腹痛,腹胀逐渐加重,腹穿抽出胆汁,诊断胆汁性腹膜炎.开腹探查见:腹腔无明显粘连、"T"管周围未形成窦道 , 放"T"管处外溢胆汁,清理后置腹腔引流管关腹.术后每天引流胆汁300ml左右,逐渐减少至零,三周后拔引流管,住院一个月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例1,男性,60岁。本地农民,营养不良,体质消瘦。主因“胆石症”于2004年6月在我科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于术后17天行T管造影,结查显示胆管通畅,无结石负影,3天后拔管。当拔出T管后,患者即感腹痛难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继之呈满腹痛。即考虑为胆汁漏并胆汁性腹膜炎。立即经原T管窦道口放置一直管引流,效果差,继于右下腹放置一腹腔引流管,该管24h引流出胆汁约有500ml。继而行剖腹探查,术中见:T管腹腔段未见窦道壁组织形成,只有似是窦道下壁的十二指壁敞开,且胆管壁造口在十二指肠上缘处,局部未见大网膜粘连组…  相似文献   

7.
正胆道疾病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有15%~18%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因而在胆囊切除术时,需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总管内放置合适的T形管[1],可起到引流胆汁、胆道减压;引流残余结石;支撑胆道;经T管溶石或造影等作用。一般认为,T管引流术后2周,进行T管造影无异常,试夹管2~3d无不适即可拔管。随着医疗卫生材料质量的提高,T形管管周窦道形成时间比以往延长[2];部分有病理异常的患者要根  相似文献   

8.
胆总管下端狭窄治疗中的错误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总管下段狭窄在胆道疾患中较为多见。有时其处理较为困难。胆总管分4段,胆总管下端狭窄是指胆总管的第三、四段狭窄。狭窄原因可以是胆总管下端及其周围的良性病变所引起,也可以是因为这些部位的恶性病变所引起。一、胆总管下端狭窄原因判断中的错误1.探查胆总管下端引起意外损伤:例1.女,48岁。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置T 管引流。缝合胆总管切口后,经T 管注水,见温氏孔有水漏出。切开十二指肠第二段外侧腹膜,分离显露十二指肠胰头后面,见该段十二指肠近胰头处有水溢出。因该处易于出血,未能进一步检查。行经十二指肠(?)ddi 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并经十二指肠球部上方胆总管切开口置T 管引流,并使T 管横臂下端经  相似文献   

9.
T管引流致胆总管十二指肠瘘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 ,3 0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隐痛半年入院。诊断为左外叶肝内胆管结石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胆总管结石。于 2 0 0 0年 7月 3日行肝左外叶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解剖出胆总管第 1段 ,置 2 4号T管 ,T管上臂长约 2 .0cm ,下臂约 2 .5cm。术程顺利 ,术后予补液、抗炎、止血、保肝、利胆治疗 ,术后第 10天出院 ,切口一期愈合。1个月后试夹T管 ,患者无任何特殊不适。行经T管胆管造影 ,造影中发现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存在 ,胆总管下端闭塞。拔除T管 ,随访 1年 ,患者无不适。讨论 T管引流能引流出胆管感染性胆汁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和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效果。方法 2014-01—2018-01间商城县人民医院对48例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患者实施双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和T管引流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均成功完成双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和T管引流术。手术时间68~168 min,平均121.1 min;术中出血量15~88 mL,平均32.6 mL;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1~5 d,平均2.4 d;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10 d,平均4.3 d;术后住院时间6~14 d,平均9.5 d。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2例(4.2%),分别经通畅引流后第4天、第6天自行停止后拔管。出院后8~12周返院复查,期间未发生T管非计划拔脱。经T管造影检查未发现结石残留,造影剂可顺利进入十二指肠,常规拔除T管。术后随访1~5 a,期间定期复查超声及MRCP,未发现结石复发及胆总管狭窄。结论双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安全、可行,但手术团队必须具备熟练的双镜手术操作技巧、经验和良好的配合。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 ,6 8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 ,伴发热、寒战十余年 ,加重二天入院。入院后经B超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 ,行胆总管探查。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 ,直径约 5cm ,内有一枚 4.5cm× 3.5cm结石 ,取出结石后探查胆总管远端示通畅 ,放置T管引流 ,间断缝合胆总管 (注水试验 ,通畅无渗漏 ) ,在胆总管旁放置腹腔引流管 ,调整T管长度 (胆总管到腹壁间的距离 ) ,为防止脱出 ,将T管缝合固定于皮肤。术后第一天引流通畅 ,第二天病人出现腹胀并逐渐加重 ,术后第三天腹胀仍未减轻 ,病人出现腹痛、腹肌紧张 ,腹腔引流管中有胆汁流出 ,但T管…  相似文献   

12.
T管拔除后胆瘘行腹腔镜修补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1男,52岁,因"胆总管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顺利,术后9 d夹管,14 d行T管造影,显示胆道无异常,于术后16 d拔管.  相似文献   

13.
何剑峰  唐勇 《腹部外科》2006,19(2):112-113
目的探讨在不扩张胆总管探查术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2005年3月将胆囊管瓣用于不扩张胆总管行探查术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均痊愈。发生结石残留1例,术后50 d经T型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成功。术后3 d发生胆汁漏1例,经T型管行胆道冲洗引流治愈。结论在不扩张胆总管探查术中可运用邻近的胆囊管瓣行胆总管成型,使胆总管局限性增粗,置入相对大号T型管,可减少术后胆管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T管腔内行胆道支架置入和肝内胆管置入鼻胆管胆道引流治疗胆道探查术后胆汁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于2016年12月收治的1例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汁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该例患者采用经T管腔内置入胆道支架和肝内胆管置入鼻胆管行胆道引流。经T管腔内隧道插入导丝至肝门部,向肝门部置入鼻胆管引流;另经T管再置入导丝1根,进入十二指肠,向十二指肠内置入8.5F塑料支架1根,支架一端置于胆总管内,一端于肠腔内,行胆道引流。引流术后患者胆汁漏停止,腹腔感染得到控制,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10 d顺利出院,术后20 d夹闭T管和鼻胆管,2个月后行T管造影和腹部B超发现胆总管下段支架已脱落,拔除T管。门诊随访2年,患者完全康复。结论经T管腔内行胆总管下段支架置入术和肝门鼻胆管引流术是治疗胆汁漏的有效方法之一,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5.
聂传庚  彭淑梅  王锐 《腹部外科》2014,27(6):443-445
目的 分析T管周围胆汁渗漏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25例T管周围胆汁渗漏病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6.6岁(25~82岁),年龄≥65岁者19例.全部病人均行胆管探查术后放置T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左外叶切除7例,其中4例合并肝切除术后胆漏;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术中诊断Mirizzi综合征2例,Ⅰ型及Ⅱ型各1例.分别行T管周围扩创置管引流、滴水双套管冲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经胆道镜腹腔灌洗、腹腔置管引流、再次剖腹手术引流.结果 25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其中24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再次剖腹手术获得治愈.结论 胆管探查术后T管周围胆汁渗漏发生原因很多,围手术期正确处理可降低其发生的概率.渗漏发生后均需行妥善引流,必要时再次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拔T管致胆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胆总管切开探查 T管引流术是普通外科常见手术 ,拔 T管后发生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 ,近来也偶见报道。我科自 1 993年 7月至 2 0 0 0年 5月胆道手术后拔 T管致胆漏、胆汁性腹膜炎 4例 ,均治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2 3~ 79岁。均为胆道结石患者 ,术前 1例伴阻塞性黄疸 ,低蛋白血症 3例 ,其中 1例合并中度贫血 ,1例合并胆源性胰腺炎。拔管时间为术后 2周 ,拔管前均经夹管及 T管造影检查无异常 ,拔管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腹痛及腹膜炎体征 ,经 B超及腹腔穿刺确诊后 ,3例在2 4~ 48h内再次手术探查 ,术中见…  相似文献   

17.
以往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多留置T管以利于胆道引流、减压,且便于手术后造影及使用胆道镜取石,已有100多年历史。但放置T管存在种种弊端,如:T管滑脱造成胆汁性腹膜炎、拔管困难、水电解质紊乱,T管作为异物可导致胆管炎症、黏膜糜烂出血、结石复发、住院时间长等。近年来由于胆道外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术中纤维胆道镜及胆道造影的广泛应用,使胆总管残留结石多能在术中发现和解决,而不需留待术后通过T管造影去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指征。
方法:对近3年间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149例与T管引流3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术后分别有2例和13例术后腹腔引流液含胆汁,均未作特殊处理,持续引流3~7 d后消失。一期缝合组术后平均输液量5.2 L,平均正常进食时间2.2 d,平均住院时间7.2 d;与T管引流组的术后平均输液量(11.1 L),平均正常进食时间(6 d),平均住院时间(16.7 d )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3年,胆管一期缝合组无胆管狭窄及胆管结石发生,T管引流组有5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胆管狭窄,狭窄部位为T管引流处,均经再次行手术治疗。
结论:在经过严格选择的胆总管结石行择期胆总管探查病例中,经术中胆道镜排除残石后,一期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为8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LCBDE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96.47%)顺利完成LCBDE,其中T管引流68例,一期缝合14例;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50 min;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例。全组患者住院7~15 d,平均11 d。1例术后T管造影结石残余,术后42 d经T管窦道取尽残石。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是胆总管结石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与T管引流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将52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开腹组(32例)及腹腔镜组(20例),根据胆总管直径选择普通胆道镜(6.0 mm)行胆总管探查或超细胆道镜(2.7 mm)行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中采取顺逆结合法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观察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成功率、胆漏及带管出院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并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46例开腹(开腹对照组)或腹腔镜(腹腔镜对照组)普通胆道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4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术后发生一过性胆漏2例,开腹组发生1例,均予以保守治疗痊愈。一期缝合的患者经胆囊管探查率、术后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带管出院率明显优于T管引流的患者(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4组患者胆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胰腺炎、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胆总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胆总管探查术中顺、逆法放置鼻胆管适合开腹及腹腔镜手术,一期缝合胆总管技术设备要求低,可显著提高经胆囊管入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成功率,减少胆汁丢失,缩短带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尤其适于胆总管无明显扩张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在基础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