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13-(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三烷酸(1)、(S)-11-(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一烷酸(2)、羟基二氢博伏内酯(3);1个嘌呤类化合物,鉴定为1,3-二甲基黄嘌呤(4);7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孕甾-20-烯-3-酮(5)、孕甾-1,4,20-三烯-3-酮(6)、3β-羟基-孕甾-20-烯(7)、3β-羟基-孕甾-5,20-二烯(8)、20-羟基-孕甾-1,4-二烯-3-酮(9)、20-羟基-孕甾-1-烯-3-酮(10)、17β-羟基-雄甾-1-烯-3-酮(11)。结论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是首次从该属软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而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9,(5):638-641
目的:分离并鉴定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化学成分,为其后续药理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MCI GEL-CHP 20P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及理化性质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直楔草酸(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2);从雷公藤水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4-羟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3)、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葡萄糖苷(化合物4)、4-羟基-1-(2-羟乙基)-苯基-3-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5)、3,4-二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6)、β-腺苷(化合物7)、丁香苷(化合物8)、表儿茶素-8-C-β-D-半乳糖苷(化合物9)、2-羟基柚皮素-7-O-β-葡萄糖苷(化合物10)。结论:本研究分离并鉴定了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青龙衣(核桃Juglans regia L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青龙衣甲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经大孔树脂初步分离后采用各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青龙衣氯仿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过氧化麦角甾醇(1)、7,22-二烯-3,5,6-三羟基-麦角甾烷(2)、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苷(3)、齐墩果酸(4)、常春藤苷元(5)、核桃素B(6)、丁香酸(7)、大黄酚(8)、4,8-二羟基四氢萘酮(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8、9和11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研究闽产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胶色谱分离纯化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3’-二甲氧基槲皮素(1)、2’-羟基-4,4’-二甲氧基查耳酮(2)、山奈酚(3)、槲皮素-3-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3’-二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奥卡宁4’-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白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其中,3,3’-二甲氧基槲皮素(1)、槲皮素-3-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3’-二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5) 3个化合物属于首次从鬼针草属药用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3):390-393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对白花蛇舌草氯仿部位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花蛇舌草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3-甲基蒽醌(1)、2-羟基-1-甲氧基-3-甲基蒽醌(2)、2-羟基-1-甲氧基蒽醌(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甲基异茜草素(5)、熊果酸(6)、耳草酮B(7)、莨菪亭(8)、2,6-二羟基-3-甲基-4-甲氧基蒽醌(9)、2-羟基-3-羟甲基蒽醌(10)、正十六烷(11)。结论:化合物4、7、10、11为首次从白花蛇舌草植物中分离得到,本研究为白花蛇舌草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9,(20):2835-2839
目的:研究瑶药糯米风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LH-20凝胶柱、AB-8大孔树脂柱等对糯米风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质谱、氢谱、碳谱)数据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从糯米风7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其中从石油醚部位获得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从乙酸乙酯部位获得对羟基苯甲酸(Ⅲ)、β-胡萝卜苷(Ⅳ)、原儿茶酸(Ⅴ)、6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β-内酯(Ⅵ)、10β-羟基-7(11)-烯-8,12-艾里莫酚内酯(Ⅶ)、10β-羟基-7(11),8(9)-二烯-8,12-艾里莫酚内酯(Ⅷ)、槲皮素(Ⅸ)、金丝桃苷(Ⅹ)、4α-hydroxy-eudesman-11-ene(Ⅺ),从正丁醇部位获得槲皮素-3-O-洋槐糖苷(Ⅻ)。化合物Ⅰ~Ⅻ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研究可为糯米风的药理活性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蟾酥中强心甾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蟾酥的氯仿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以3倍量氯仿索氏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蟾酥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强心甾类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脂蟾毒配基(resibufagenin,1)、华蟾毒精(cinobufagin,2)、蟾毒灵(bufalin,3)、华蟾毒它灵(cinobufatalin,4)、12 β-羟基华蟾毒精(12 β-hydroxylcinobufagin,5)、1β-羟基华蟾毒精(1β-hydroxylcinobufagin,6)。结论化合物6为一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8.
互花米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互花米草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联用分离互花米草的化学成分,结合1H-NMR、13C-NMR、ESI-MS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经鉴定为2,3-二氢吲哚(1)、豆甾-4-烯-3,6-二酮(2)、麦角甾醇(3)、对羟基苯甲醛(4)、豆甾-4-烯-6β-羟基-3-酮(5)、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6)、二十四烷酸-1-甘油酯(7)、对羟基肉桂酸(8)、3,5-二羟基呋喃-2(5H)-酮(9)、二十四烷醇(10)、羽扇豆醇(11)、阿魏酸甘油酯(12)、降倍半萜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13)、丁香醛(14)、1H-吲哚-3-醛(15)。 结论 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种互花米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刺山柑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刺山柑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及反相硅胶(Rp-18)柱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刺山柑果实8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二氢-4羟基-5-羟甲基-2(3H)呋喃酮(1)、7-hydroxy-2-oxoindolin-3-ylaceticacid(2)、吲哚-3-甲醛(3)、尿嘧啶(4)、山柰酚芸香苷(5)、芦丁(6)、(6S)-hydroxy-3-oxo-a-ionol(7)、spionosideB(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β-胡萝卜苷-6′-硬脂酸酯(11)、肌醇(12)和尿苷(13)。结论化合物1~3,12和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芫花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芫花中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 分别采用聚酰胺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芫花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芫花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醇(1)、(一)-异落叶松脂素(2)、落叶松脂醇(3)、对羟基苯甲酸(4)、3,4-二羟基苯甲酸(5)、山柰酚-3-β-D-(6-O-反-p-香豆酰)葡萄糖苷(6)、山柰酚-3-β-D-(6-O-顺-p-香豆酰)葡萄糖苷(7)、芫花素(8)、3′-羟基芫花素(9)、芹菜素(10)、木犀草素(11).结论 化合物2、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石磊  王微  姬志强  康文艺 《中国药房》2012,(27):2531-2532
目的:研究飞龙掌血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与凝胶柱色谱法对飞龙掌血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飞龙掌血的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十八酸(1)、油酸(2)、亚油酸(3)、β-谷甾醇(4)、茴芹内酯(5)和去甲白屈菜红碱(6)。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飞龙掌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胡桃楸青果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胡桃楸青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系统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胡桃楸青果皮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汉黄芩素(1)、山姜素(2)、5-羟基-6,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3)、5-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4)、球松素(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乙酯(6)、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结论其中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胡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屈菜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菠甾醇(1),12β,20β-二羟基-达玛烷-23(24)-烯-3-酮(2),2-脱氢黑麦草素(3),对羟基苯乙醇(4)、黑麦草素(5)、6,7-二氢黑麦草素(6),3-羟基-5,6-环氧-β-紫罗兰酮(7),邻苯二酚(8),7,8-二氢阿牙泽兰品(9),(6S,9R)-吐叶醇(10),对羟基桂皮酸对羟基苯乙胺(11),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2),戊二酸(13),草酸(14)。结论:化合物2~14均为首次从白屈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北鹤虱(天名精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色谱手段(silicagel、ODS、HPLC)对北鹤虱甲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特勒内酯(1)、3-epiisotelekin(2)、11β,13-dihydro-1-epi-inuviscolide(3)、天名精内酯酮(4)、天名精内酯醇(5)。结论:化合物2、3为首次从天名精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四合木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11α,12α:13β,28-diepoxyoleanane-3β-caffeate(1),3β-hydroxy-11α,12α:13β,28-diepoxyoleanane(2),3β-(3,4-dihydroxy-cinnamoyl)-erythrodiol(3),槲皮素(4),(E)-22-(3-(4-hydroxy-3-methoxyphenyl)acryloyloxy)docosanoic acid(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叶蒿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白叶蒿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及其极性部位进行系统化学成分分离,采用硅胶、ODS RP-18、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芹菜素(2)、木犀草素(3)、异鼠李素(4)、十七烷酸单甘油酯(5)、东莨菪内酯(6)、伞形花内酯(7)、山柰酚-3-O-鼠李糖苷(8)、山柰酚-3-O-葡糖苷(9)、山柰酚-3-7-二鼠李糖苷(10)、甘露醇(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白叶蒿中分得。该试验结果可为白叶蒿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观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百合科植物观音草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SephadexLH-20凝胶柱、ODS柱色谱及反相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与结论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羽扇豆醇(1)、芦丁(2)、3-羟基齐墩果烯(3)、阿魏酸(4)、白桦脂酸甲酯(5)、薯蓣皂苷元(6)、槲皮素(7)、β-谷甾醇(8)、1,8-dihydroxy-3,4,5-trimethoxyxanthone(9),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10),胡萝卜苷(11)、甲基原薯蓣皂苷(12)、二十六烷酸(13)、豆甾醇(14)。其中化合物1、2、3、4、5、7、9、10、12、13、14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  相似文献   

18.
高建华  杨婷  董玉 《中国药房》2014,(47):4470-4472
目的:研究蒙药复方协日嘎四味汤散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和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复方协日嘎四味汤散的提取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并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复方协日嘎四味汤散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为黄柏酮(1)、黄柏内酯(2)、十六烷酸(3)、去甲氧基姜黄素(4)、姜黄素(5)、小檗碱(6)、双去甲氧基姜黄素(7)、姜黄醇(8)、香草酸(9)、汉黄芩素(10)、京尼平苷龙胆二糖苷(11)。结论:鉴定的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本试验结果可为复方协日嘎四味汤散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底雪梅  闫福林 《安徽医药》2013,17(9):1470-1472
目的研究毛叶香茶菜Isodon japonica(Burm.f.)Har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毛叶香茶菜叶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6个为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即:Enmein(1),Hebeirubescensin K(2),冬凌草甲素(3),Parvifoline G(4),Maoyecrystal A(5),Maoyecrystal L(6);四个三萜即:2α-羟基乌苏酸(7),委菱菜酸(8),Hyptadienic acid(9),2α,3α-二羟基.12烯_28坞苏酸(10);一个黄酮:Ladanetin(11);另外一个为β-瑚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8,10,11均为首次从毛叶香茶菜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属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并鉴定大叶白蜡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样品,所得单体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质谱等波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从样品中分得11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1)、丁香醛(2)、槲皮素(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5)、黄芩素(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丁香苷(8)、木犀草素(9)、汉黄芩素(10)、芦丁(11)。其中化合物3、4、5、6、7、9、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大叶白蜡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