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听力诊断结果,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19年对350例因新生儿听力复筛未通过而转诊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婴儿进行客观听力学评估,分别利用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评估。结果 350例婴儿(700耳)中听力正常者104例(29.71%),单耳听力损失者75例(21.43%),双耳听力损失者171例(48.86%),各民族间听力损失婴幼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2,P>0.05)。700耳中轻、中、重、极重度听力损失分别为130耳(18.57%)、151耳(21.57%)、59耳(8.43%)、76耳(10.86%),轻中度听力损失婴儿中负峰型鼓室图检出率显著高于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婴儿(χ2=55.878, P<0.05)。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80耳,传导性听力损失136耳。结论 中耳问题是轻中度听力损失婴幼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重要影响因素。婴幼儿听力损失的评估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多种检测方法定期复查和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听力诊断结果,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19年对350例因新生儿听力复筛未通过而转诊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婴儿进行客观听力学评估,分别利用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评估。结果 350例婴儿(700耳)中听力正常者104例(29.71%),单耳听力损失者75例(21.43%),双耳听力损失者171例(48.86%),各民族间听力损失婴幼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2,P>0.05)。700耳中轻、中、重、极重度听力损失分别为130耳(18.57%)、151耳(21.57%)、59耳(8.43%)、76耳(10.86%),轻中度听力损失婴儿中负峰型鼓室图检出率显著高于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婴儿(χ2=55.878, P<0.05)。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80耳,传导性听力损失136耳。结论 中耳问题是轻中度听力损失婴幼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重要影响因素。婴幼儿听力损失的评估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多种检测方法定期复查和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otoacoustic,TEOAE)联合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TEOAE两次听力筛查未过的1 560例(3 120耳)婴儿,运用TEOAE联合AABR分别在婴儿3个月、5个月时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在3 120耳(1 560例)中,3个月大时2 652耳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余468耳在5个月大时46耳通过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422耳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在422耳中,398耳未通过联合筛查,其中149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8耳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231耳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2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22耳中,11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1耳听力正常。结论: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减少误诊、漏筛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是婴幼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远期的听力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鼻咽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2名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及放疗中、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6、24个月接受耳内镜检查、纯音测听以及声导抗检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鼻咽癌放化疗后听力改变的规律.结果 放疗后24个月内,共有18耳发生分泌性中耳炎.随着放化疗后时间的推移,纯音测听中各频率气骨导差值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而鼓室声导抗中鼓室图梯度(GRAD)值呈逐渐下降趋势,放疗后24个月该下降趋势逐渐平缓;鼓室图宽度(TW)值开始呈逐渐上升趋势,放疗后24个月上升趋势渐趋平缓.放疗后24个月时,44耳中有5耳发生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有17耳发生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放疗后24个月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放疗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以及应用顺铂.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发生以高频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年龄、放疗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以及应用顺铂均为感音性听力损害的影响因素.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展在放疗后24个月开始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携带情况。 方法 以郑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出生的1 024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行听力筛查及易感基因检测,根据听力初筛结果将其分为听力筛查未通过组与听力筛查通过组,比较两组耳聋基因检测结果及基因突变位点分布情况。 结果 1 024例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700例,占68.36%,未通过324例,占31.64%。1 024例新生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54例(5.27%),其中听力筛查未通过组25例(7.72%),听力筛查通过组29例(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P<0.05);54例耳聋基因突变中:纯合突变3例,杂合突变51例;GJB2基因检出33例,SLC26A4基因检出16例,GJB3基因检出4例,12srRNA基因检出1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组GJB2基因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听力筛查通过组(P<0.05)。 结论 耳聋易感基因检测有利于迟发型高危新生儿或致病基因携带新生儿筛查,有助于遗传性耳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现况,探索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成效的相关策略和措施。 方法 选取2017—2019年深圳市活产新生儿作为筛查对象,听力筛查相关资料由各区筛查单位登记、录入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系统。正常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初筛,高危新生儿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进行初筛,未通过者进行复筛,对筛查率进行季节和地区的分析。 结果 深圳市2017—2019年共计632 912例新生儿,其中604 760例完成新生儿听力初筛,初筛覆盖率95.55%;应复筛人数为38 351例,复筛率64.32%,听力复筛未通过人数为3 105例,实际转诊人数为2 297例,转诊率为73.98%。听力筛查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季节指数显示10—11月是听力筛查高峰期。 结论 深圳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稳步增长,但需对听力复筛进一步加强管理,实现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将可防可控的新生儿听力障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嘉兴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分析,为完善早期诊断、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辖区内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出生的全部活产新生儿为听力筛查对象,听筛相关资料通过筛查机构,市(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市级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中心收集。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高危新生儿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技术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在满月时进行复筛,复筛异常者及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等检查评估。结果 2013-2017年中共有活产新生儿268 187 例,其中266 802例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初筛率为99.48%(266 802/268 187);初筛未通过率8.91%(23 776/268 187)。实际复筛22 561 例,复筛率为94.89% (22 561/23 776),应转诊2 269 例,实际2 167 例接受了听力学诊断,转诊率95.50%(2 167/2 269),确诊听力损失715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68 ‰,其中轻度听力损失202例,中度听力损失372 例,重度听力损失127例及极重度听力损失57 例。结论 嘉兴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复筛、转诊率逐渐上升,对婴幼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随访、干预有极大地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瞬态耳声发射(transi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联合应用于高危新生儿的意义.[方法]运用TEOAE和AABR对重症监护室治疗的145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疑患儿在3月龄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40 Hz听觉相关电位、稳态诱发电位、声导抗测试等诊断性检查.[结果]在145例(290耳)中,有258耳通过了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20耳未通过TEOAE和AABR筛查;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11耳;1耳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经诊断有7例(13耳)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结论]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应用在高危新生儿,更有利于听力损伤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主诉为“听力或者言语发育迟缓”的儿童客观听力学检测结果,为儿童听力筛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诊疗中心耳科就诊的主诉为“听力或者言语发育迟缓”的儿童530名,分别利用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客观听力学评估。结果 听力正常儿童161例(30.38%),有听力损失者369名(69.62%)。其中单耳听力损失者35例(6.60%),双耳听力损失者334例(63.02%),79.13%为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不同民族间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应神经性听力损失318例,传导性听力损失51例。369名听力损失儿童平均确诊年龄(3.75±1.38)岁,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中听力损失儿童确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11,P<0.01),维吾尔族显著晚于汉族和回族(P<0.01),哈萨克族显著晚于维吾尔族(P=0.007),但回、汉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听力筛查、诊治、随访一体化网络平台,同时开展儿童听力筛查工作,使听力损失儿童能够被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状况,探讨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和程序,促进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遍推广.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对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经过初筛、复筛,未通过者增加3个月再次复筛,仍未通过者转入听力学诊断程序并随访诊断结果.结果DPOAE听力筛查3243例,其中1426例同时进行了AABR听力筛查,29例3个月再次复筛未通过者转入听力诊断程序.经过上级医院检查10例被确诊为听力损伤,其中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6例、传导性听力损伤4例,发病率为3.08‰.所有听力损伤病例DPOAE筛查结果均未通过,1例传导性听力损伤病例从BR筛查结果通过,其他9例听力损伤病例AABR筛查结果未通过.结论DPOAE、AABR联合筛查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方法.增加3个月再次复筛,可降低筛查假阳性率,减少转诊人数,促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自动听性脑电反应(auto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AABR)以及联合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方法在新生儿出生后3~5d采用OAE进行听力筛查,筛查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d时进行OAE和AABR联合筛查,联合筛查仍未通过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常规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ABR)和声阻抗检查,并对听力障碍进行诊断和分类。OAE和AABR作为并联试验,当两种筛查方法中有一种未通过即判为筛检试验阳性,两种方法均通过判为筛检试验阴性。结果共完成新生儿OAE和AABR联合筛查1 271例,通过者1 064例,未通过者207例。出生后42dOAE复筛比OAE初筛灵敏度略有提高;单独使用AABR筛查,灵敏度较低,特异度较高;OAE和AABR联合筛查的灵敏度高于单一方法筛查的灵敏度,漏诊率降低。结论采用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存在较高的漏诊率,OAE和AABR联合筛查能够有效的减少漏诊率,因此联合筛查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2018年助产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现况.方法 对海淀区2018年助产机构上报的产科听力筛查报表和新生儿危重病房(NICU)上报的听力筛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8年海淀区活产总数35 432人,完成听力初筛人数34 710人,听力筛查初筛率为97.96%,初筛未通过率为7.25%.复筛率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先天性听力损失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的发病情况,探讨较为科学而可行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早期诊断模式。方法 对NICU中673例新生儿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筛查,所有新生儿于1月后作第2次筛查,2次筛查仍未通过者于3~6月龄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予以诊断。结果 共筛查673例高危新生儿,初筛结果阳性164例,阳性率为24.4%。复检599例,复检率89.0%,复检阳性37例,阳性率为6.2%。37例患儿于3~6月龄进行ABR检查,确诊有听力障碍18例,其中有2例听神经病患者,5例轻度听力损失患儿与中耳积液有关。673例高危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病率为2.67%。 结论 NICU中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建议DPOAE联合新生儿听力筛查仪(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作为该人群的听力筛查模式;NICU新生儿听神经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特别是高胆红素血症与听神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要做好NICU患者的跟踪随访和定期的听力学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种联合检查方法在婴幼儿听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08年5月住院出生3~7天,经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听力筛查(初筛、复筛)均未通过的180例婴幼儿,分别在3月龄~6月龄进行听力测试,方法如下: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 response,ABR)+声导抗(acoustic immittance measurement,AIM);②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声导抗(AIM);③听性脑干反应(ABR)。结果:180例新生儿3~6月龄两次全部完成ABR测试,其中360耳中299耳正常,占83.06%,38例(61耳)异常,占16.94%(61/360耳)。听力损失程度:轻度2耳、中度15耳、重度20耳和极重度24耳,重度和极重度占总听力障碍72.13%(44/61耳)。ASSR测试结果60例(120耳),0.5~4kHz平均反应阈,听力损失程度基本与ABR相符,异常12例(22耳),占18.33%;120例(240耳)DPOAE测试,其中189耳通过,占78.75%(189/240耳),51耳未通过,占21.25%。声导抗(AIM)测试120例,鼓室曲线为A型104例,为B型或C型55耳,异常39例,异常率23.00%。结论:在婴幼儿听力诊断评估中,以ABR v波反应阈作为听力损失指标,但不能作为听力损失诊断唯一工具;只有多种联合听力检测才能有效的提高准确率,确保整个筛查诊断过程中不出现假阴性及听神经病的漏诊;同时有助于确诊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提高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该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廊坊地区出生的79 45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及高危儿42天后采用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进行复筛,复筛阳性者采用AABR+ABR+DPOAE+声导抗等听力测试做最后确诊,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和性质。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79 450例,初筛率92.5%;初筛通过69 122例,通过率87.0%;复筛8 125例,未通过975例,阳性率12.0%;确诊201例,总发病率2.5‰,其中轻度听力损伤108例,中度听力损伤56例,重度37例。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可早期发现听力异常,及时给予干预,减少听力损害的发生,促进言语发育,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