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运用眼针疗法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阴阳经取穴针刺法,治疗组在体针的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结果:治疗组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结合阴阳经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行之有效,疗效优于单纯阴阳经取穴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邹丽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7):1247-1249
目的:运用眼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偏瘫来提高临床的疗效。方法:将72例中风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体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1个疗程5天,三个疗程结束后判定治疗成效。结果:实验组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体针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单纯体针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头针治疗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测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后早期行头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 5 7例分为早治组 32例和晚治组 2 5例 ,分别于偏瘫后第 3~ 14天和第 31~ 6 4天进行药物和头针治疗。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评测 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 2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 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治疗后 2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 (P <0 .0 1) ,早治组与晚治组比较 ,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 <0 .0 5 )。结论 :脑卒中偏瘫后早期配合头针治疗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10年眼针治疗脑卒中瘫痪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认为眼针治疗脑卒中瘫痪即刻效应肯定,疗效确切,应早期介入,且与其他疗法配合疗效更好,眼针与体针对脑梗死偏瘫疗效比较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对脑出血所致偏瘫眼针、体针、关针疗效是相近的,并对眼针治疗脑卒中瘫痪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综合物理治疗偏瘫肩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谢丽君  丘卫红  李奎  钟兴 《中国康复》2008,23(2):115-115
目的:观察综合物理治疗对偏瘫并发肩痛的疗效.方法:偏瘫肩痛患者16例,均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中药薰蒸、运动疗法等.结果:治疗4周后,16例患者肩痛症状均明显改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1±1.9、7.4±2.2,P<0.01).结论:综合物理治疗对偏瘫肩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眼针治疗脑卒中瘫痪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10年眼针治疗脑卒中瘫痪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认为眼针治疗脑卒中瘫痪即刻效应肯定,疗效确切,应早期介入,且与其他疗法配合疗效更好,眼针与体针对脑梗死偏瘫疗效比较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对脑出血所致偏瘫眼针、体针、关针疗效是相近的,并对眼针治疗脑卒中瘫痪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BI)指数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 10 0例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0例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 ,对照组 5 0例采用单纯康复训练 ;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组间及组内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肩痛程度积分低于治疗前 (P <0 .0 1) ,上肢运动功能达IV级以上者明显增多 (P <0 .0 1) ,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偏瘫肩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治疗脑梗塞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超声波治疗脑梗塞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89 例脑梗塞偏瘫患者用超声波治疗,超声频率0 .8 MHz,剂量0 .75 ~1 .25 W/cm ,每日1 次,每次20 分钟,1 个疗程10 天。在超声波治疗前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评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的百分比评定。结果 超声波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 % ,对照组73 .2 % ,差异有显著意义(P 值< 0 .01) 。结论 用超声波治疗脑梗塞偏瘫疗效好,无痛苦,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偏瘫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脑外科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于术后在用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同时,于术后第10~20天进行电针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2组间FMA、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治疗组的FMA、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偏瘫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按Barthel指数积分(MBI)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FM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障碍,但配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眼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脑梗死患者 70例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 35例运用眼针治疗 ,对照组 35例常规针刺治疗 ,1 0d为 1疗程 ,5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2组有效率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X2 =6 .90 ,P <0 .0 1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眼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病程16~25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3例,分为头皮针组49例和常规组44例,均按常规给予中西药物、物理疗法、心理及语言等综合康复治疗。头皮针组配合针刺头皮穴,取运动区顶颞前、后斜线(MS6、7)顶旁1、2线(MS8、9),颞前线(MS10),顶中线(MS5);常规组配合针刺患侧肢体穴位。结果:治疗2~4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头皮针组治愈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57.1%、98%与20.5%、75%,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配合头皮针治疗疗效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早期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应用中西药物常规治疗及中医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综合处置1个月,比较综合处置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变化。结果 100例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者,经综合处置后,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36例,进步4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治疗前(30.50±10.55)分,治疗后(14.75±8.63)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3.151,P<0.01)。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以中西药物常规治疗为基础,早期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能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障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塞106例疗效观察及血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理疗,药物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HBO组106例,采用理疗,药物加高压氧舱治疗,对照组除高压氧外,其他治疗同HBO组。结果:HBO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压氧舱配合理疗,药物治疗脑梗塞患者有明显改善脑梗塞预后,将脑梗塞后遗症的发生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般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药前排除颅内出血,年龄<80岁、无出血倾向,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钠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复方丹参针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40/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4/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好,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完全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腰椎椎管狭窄症86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眼针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d,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组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疗效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体针与眼针相结合、分三步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均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正常,处于恢复期,无视网膜下腔出血。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体针疗法,治疗组应用头体针与眼针相结合治疗,观察两组偏瘫恢复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组43例,基本恢复19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对照组43例,基本恢复8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5例,无变化9例。治疗后治疗组偏瘫水平在上肢、下肢、指瘫方面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与眼针结合对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作用明显好于传统针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方法:晚期胃肠恶性肿瘤发生转移性癌性腹水的患者32例,用Seldinger方法,选择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奥沙利铂150 mg,5氟尿嘧啶(5-Fu)500 mg.治疗后测量腹围,并行B超检查腹腔积液量,疗程为每月1次,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2例(6.25%),部分缓解(PR) 15例(46.8%),无变化(NC)10例(31.2%),病情进展(PD)5例(15.6%),总有效率(CR+ PR)为53.05%.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晚期肿瘤综合治疗中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危险期病情稳定后,早期进入康复运动治疗为主并配合眼针全息针法,早期治疗脑卒中重症偏瘫,疗效显著。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脑卒中重症偏瘫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在38~71岁,平均年龄58.3岁。接受该疗法治疗时间均在首次症状出现后的3~14d以内,并经CT扫描证实脑出血25例,脑梗死43例。接受治疗前后在降低高颅压、保护脑神经、活血化瘀等治疗基础上实施该疗法治疗。并随机分为早期运动并眼针全息针法治疗组和单纯眼针全息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瘫痪程度等无明显差异。病例选择对象:(1)患侧肢体肌力在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