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江丽娟  张永志  吴岚 《河北医药》2023,(16):2503-2506
目的 对比中、高通量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预后影响,进一步优化临床血液透析。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患者7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透析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其中40例采用中通量血液透析(MFHD)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38例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患者纳入观察组。收集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清除率(URR)、 Kt/V值;同时收集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Cr、BUN、β2-MG等肾功能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URR、 Kt/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79%)与对照组(7.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6,P=0.429)。结论 HFHD方案在MHD患者治疗中,能更好地清除体内有毒物质,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需要做好低血压的预防干预,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LVH,将602例MHD患者分为LVH组(260例)和对照组(342例),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合并LVH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MHD患者合并LVH的预测价值。结果 LVH组年龄高于对照组,透析龄低于对照组(P<0.05)。LVH组血清TT3、白蛋白、前白蛋白和尿素清除指数(Kt/V)低于对照组(P<0.05),LDL、血磷、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高于对照组(P<0.05)。LVH组低T3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高龄和高水平CRP是MHD患者合并LV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TT3、白蛋白、前白蛋白和Kt/V是MHD患者合并LVH的保护性因素(P<0.05)。血清TT3预测MHD患者合并LVH的AUC为0.893 (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2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水平和影响因素及其与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性.方法 2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透析充分与不充分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3组血清ADPN(放免法)、肝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和透析者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减少率(URR)、标准化蛋白分解代谢率(nPCR).分析ADPN与这些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1)ADPN水平两透析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透析充分组明显高于不充分组(均P<0.01);(2)BMI、Kt/V、URR、nPCR、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浆白蛋白透析充分组均明显高于不充分组(均P<0.05);HOMA-IRI、Hs-CRP透析充分组明显低于不充分组(P<0.05);(3)多元逐步回归显示HDL、Kt/V、BMI是血清ADPN的独立影响因素,与其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ADPN水平在2DN血透者中明显升高,与透析的充分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科学评估,研究分析促进血液透析效果与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对60例原发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进行膳食分析、一般临床检查结果和透析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摄入的蛋白质为(0.79±0.32)g/(kg.d),热能为(78±32)KJ/(kg.d),透析不充分组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HD患者TSF、AC、Scr、BUN、RBC水平显著低于透析充分组患者水平(P<0.05),其而CRP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充分组患者水平(P<0.05),CRP与RBC、Hb、Alb的含量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应加强对于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及饮食方案的制定与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朱鹏  王维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09-3210
目的探讨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静脉瘘功能状态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MHD患者,血液透析12个月后,评估动静脉瘘功能,同时检测血液透析前和透析12个月时的hs-CRP水平,并应用彩超检查IMT。结果 (1)100例MHD患者,手术后行动静脉瘘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血流量200~250 mL/min。血液透析12个月后,有5例患者因血流量小于150 mL/min,在对侧重新造瘘,未纳入分析。本研究中,无血流量大于250 mL/min者。(2)与未血液透析时比较,血液透析后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3)透析12个月后,与动静脉瘘功能正常组(n=55)比较,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组(n=40),hs-CRP水平显著增高(P<0.05)。(4)动静脉瘘功能正常组血液透析前和透析12个月后,IMT比较,未见明显异常(P>0.05);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组,血液透析前和透析12个月后,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动静脉瘘功能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547,P<0.01);hs-CRP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489,P<0.05)。结论监测、维持动静脉瘘的良好功能,对于MHD患者微炎症起着重要作用,可减缓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老年慢性肾衰竭并心衰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慢性肾衰患者68例,根据是否合并心衰将患者分为肾衰心衰组(n=38)和单纯肾衰组(n=30),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2组肾衰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血浆NT-proBNP和肾小球率过滤(eGFR)水平;比较2组肾衰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及肾衰心衰组治疗后左心室功能;并对NT-pro 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及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组肾衰患者NT-proBNP明显升高,eGFR明显降低(P<0.05);随着心功能不全程度的加重,肾衰心衰组患者NT-proBNP逐渐升高,eGFR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2组肾衰患者NT-proBNP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肾衰心衰组患者LVEDd、LVEDs、IVST、LVMI均降低,LVEF和FS升高(P<0.05或<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95,P<0.01),与LVEDd、LVEDs、IVST、LVMI呈正相关(r=0.325,r=0.214,r=0.289,r=0.326,P<0.05或<0.01),与LVEF呈负相关(r=-0.358,P<0.01),与eGFR呈负相关(r=-0.158,P<0.05).结论 慢性肾衰合并心衰患者NT-proBNP普遍升高,动态监测NT-proBNP可以密切观察容量负荷的变化,同时行规范的血液透析可降低NT-proBNP,延缓心衰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OCM)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液透析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寻找透析不充分的原因,并进行干预,从而保证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方法2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OCM在线监测Kt/V值,以OCM测定Kt/V值≥1.2为透析达到充分性标准,对透析不充分患者找出原因并进行干预2次。分析第1、2、3次评估Kt/V情况。结果62例患者血液透析不充分,不达标率为21%(62/290)。Kt/V值≥1.2的患者的男女比例(135/93)、年龄(60.64±13.6)岁、干体重(67.92±11.63)kg、平均血流量(224.35±18.51)ml/min与Kt/V值<1.2的患者的(45/17)、(61.77±12.94)岁、(75.53±16.31)kg、(221.27±22.40)ml/mi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62例透析不充分患者进行干预,将其中43例血流量不足患者增加血流量,其余19例患者适当增加透析时间或更换为高通量透析器,重新评估结果显示,仍有16例患者Kt/V值<1.2;Kt/V值≥1.2的患者的年龄(62.36±9.55)岁与Kt/V值<1.2的患者的(69.58±4.32)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评估Kt/V值中,16例透析不充分的MHD患者,年龄均≥65岁,再次应用上述干预措施,重新评估后均未达标。结论OCM监测Kt/V值可以很好地反映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可以利用0CM对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透析充分性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国产复方α-酮酸(科罗迪)对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科罗迪片,每次4片、每日3次,总观察期6月。分别在治疗开始及6月时检测患者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人体测量(BMI,TSF,MAC,MAMC,GST)、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治疗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SGA、人体测量、ALB水平有显著升高(P<0.01),CRP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PTH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Kt/V、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罗迪可有效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蒋卫杰  宋锦叶  王月妹 《安徽医药》2013,17(7):1191-119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传统容量负荷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NT-proBNP评估MHD患者容量负荷的意义。方法选取该院81例MHD患者,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直径/体表面积(VCD),并分为高容量组(VCD≥11.5 mm.m-2)及非高容量组(VCD11.5mm.m-2),予高容量组降低干体重,同时动态观察血透前后、干体重降低前后NT-proBNP水平,并对NT-proBNP水平与超滤量、VCD及干体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透析后NT-proBNP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5),透析前后NT-proBNP的差值与超滤量之间呈正相关(r=0.321,P0.01);高容量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高容量组(P0.05),高容量组降低干体重后,NT-proBNP明显降低(P0.05),干体重调整前后NT-proBNP的差值与干体重下降差值呈正相关(r=0.568,P0.01),NT-proBNP水平与VCD呈正相关(r=0.543,P0.01)。结论 MHD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普遍升高,且与超滤量、VCD及干体重正相关,NT-proBNP水平对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的评估、调整干体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并探讨其缓解抑郁、改善睡眠的机理。方法对60例MH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睡眠指数、抑郁症状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浆白蛋白(Alb)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结束时Hb、hs-CRP、Alb及睡眠指数及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开始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H、Kt/V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可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透析患者抑郁症状,可能同抑制MHD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王京娥  陈燕  高山  周兴盛  乔叶红 《河北医药》2016,(18):2733-2736
目的: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凝溶胶蛋白(GSN)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检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17例,中度36例和重度25例。根据脑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36例,中量出血组27例和大量出血组15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出院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选择同期就诊单纯脑出血患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分别为脑出血组(45例)和高血压组(3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 IGF-1、HMGB-1、GSN 和 MIF 水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 IGF-1、HMGB-1、GSN 和 MIF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出血面积的关系,各指标与预后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组的 IGF-1和 GSN水平明显低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脑出血组的 HMGB-1和 MIF 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 IGF-1和 GSN 水平随着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的增加而降低( P <0.01),预后良好组的 IGF-1和 GSN 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 P <0.01),而 HMGB-1和 MIF 水平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增加而升高( P <0.01),预后良好组的 HMGB-1和 MIF 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 P <0.01)。并发现 IGF-1水平与 HMGB-1( r =-0.457, P <0.05)和 MIF( r =-0.536, P <0.05)呈负相关,与 GSN 呈正相关( r =0.754, P <0.05);HMGB-1水平与 GSN 呈负相关( r =-0.486, P <0.05),与 MIF 呈正相关(r =0.864, P <0.05),GSN 与 MIF 呈负相关( r =-0.758, P <0.05)。结论IGF-1、HMGB-1、GSN 和 MIF 参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判断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戴秀环 《安徽医药》2012,16(1):71-7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检测对2型糖尿病(2-DM)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DM合并CHD(2-DM-CHD)患者共123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2-DM-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DM-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2-DM-AMI)组,选择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60例2-DM患者为对照组,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浓度,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浓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VCAM-1,观察其血清浓度的变化。结果 2-DM-CHD各组血清HCY、VCAM-1和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DM-CHD患者中的三种类型的浓度均有不同。结论联合检测Hs-CRP、HCY与VCAM-1浓度,能提高2-DM-CHD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李化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968-1969
目的观察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两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能反映急性脑梗死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4.
张莉  鄢艳  杨柳  赵青  陈钦开 《江西医药》2014,(9):799-80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3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每月监测患者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等10余项临床指标,计算得出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M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单因素ANOVA分析显示原发病、年龄、血钠、血钾、血总蛋白、尿素氮、iPTH、血磷、血钙与Kt/V有关。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周透析时间、干体重和血红蛋白是Kt/V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每周透析时间、干体重与Kt/V呈负相关(P〈0.05);血红蛋白与Kt/V呈正相关(P〈0.05)。其中年龄是最主要的因素。结论 M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患者年龄、每周透析时间、血红蛋白和干体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江艳柳 《安徽医药》2021,25(5):1024-1026
目的 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hsCRP与血常规,比较两组hsCRP、白细胞(WBC)计数水平以及不同损伤程度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hsCRP、WBC血清计数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为(5.12±2.34)mg/L,中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为(8.57±2.42)mg/L,重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为(11.64±3.68)mg/L.中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高于轻型,重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高于中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可作为特异性血清学标志物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评估,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P-selectin)的影响。方法选择8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一月后采用ELISA法测定三组患者的HsCRP及P-selectin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Hs-CRP、P-selecti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与A组比较,B组(P<0.05)、C组(P<0.01)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及血小板活化,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龚玲  付蓉  孙萍  赵晶 《贵州医药》2010,34(6):501-504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9(MMP-9)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HBO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住院第1天、第5天和第10天时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MMP-9,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固相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浓度的动态变化,MRI测定比较各组患者的脑梗死灶体积。并于入院时及住院第10天、30天采用FMA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HBO组和对照组各检测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但HBO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BO组梗死体积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HBO组FMA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HBO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MMP-9和NSE的水平,缩小梗死灶体积,可有效促进其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HBO可能通过影响Hs—CRP、MMP-9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98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多支病变组(35例)和正常组(30例),对3组患者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进行测定.结果 病变组HCY[单支病变组(15.94±6.53)μmol/L,多支病变组(20.79±8.75)μmol/L]高于正常组(9.61±4.71)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组患者血浆HCY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678,r=-0.6719,P<0.05),多支病变组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呈明显负相关(r=-0.7619,r=-0.7894,P<0.01).结论 高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是影响血清HCY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肖蓓  阚明  丁琼 《安徽医药》2009,13(4):432-434
目的观察抗坏血酸(AA)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贫血及营养状态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07年3月~2007年6月维持性透析病人60例。其中女22人,男38人;平均年龄(58±13)岁,平均透析龄(23±9)月,入选病例均稳定透析大于6个月,KT/V〉1.2。随机分组。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治疗组病人予以AA治疗3个月,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和AA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结果AA治疗前,治疗组与非治疗组MHD患者在年龄、透析时间、原发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AA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病人血红蛋白较非治疗组病人明显提高(P〈0.05),与非治疗组相比,治疗组TNF-α、IL-1β、CRP、MDA明显下降(P〈0.05),血浆TAA明显上升(P〈0.05)。结论AA对MHD患者贫血纠正具有明确疗效,其机制部分与AA抑制MHD患者体内TNF-α、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