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保存脱位牙,保持牙齿正常功能及牙列完整。方法对外伤致恒牙脱位患儿行牙槽窝清创后,配合医生行脱位牙再植一方丝弓托槽固定术,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牙周膜愈合10例,骨性愈合2例,纤维性愈合3例,有效率为100%。结论儿童外伤致恒前牙脱位.行牙再植一方丝弓托槽固定术,损伤少,家长及惠儿容易接受,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牙脱位是儿童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再植术是治疗牙脱位保存患牙的最有效方法。我们选择2000~2006年来我院就诊的牙脱位患者31例,脱位牙38颗,经再植治疗后,对其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病例,38颗脱位牙,均为上下前牙,年龄7~15岁。其中男20例,女11例。就诊时间为伤后20min~26h。[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牙脱位是儿童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再植术是治疗牙脱位保存患牙的最有效方法。我们选择2000~2006年来我院就诊的牙脱位患者31例,脱位牙38颗,经再植治疗后,对其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体牙脱位后再植术是指因受外伤打击或外科手术意外损伤,造成牙体牙根完整、完全脱出牙槽窝,无明显牙槽骨折的牙,重新植入原来牙槽窝的一种手术方法。我们1999-2005年对76例脱位再植牙,就再植的术前处理、牙髓治疗时机及固定方法、固定时间等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李敬国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895-896
目的探讨影响牙再植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9颗脱位牙进行再植,并随访观察,对其再植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2年的随访观察。129颗脱位牙再植之后,成活117颗,其中牙髓存活14颗。结论脱位牙的体外贮存时间和方式,患者年龄,根管治疗时机及固定方法等均是影响再植牙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脱位前牙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2例62颗不同类型的脱位牙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再植一年后随访,50颗脱住牙无松动,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12颗脱位牙再植失败,成功率81%。结论 脱位牙再植存活率很高,牙脱位后及时孕善处理是再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脱位牙再植成败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脱位牙再植的成功率。方法:将患者脱位牙用生理盐水清洗,消毒液浸泡后,植入牙槽窝并结扎固定。根据脱位时间确定是否行根管治疗及选择根和陧机。结果:脱位牙再植成功率达74.2%。结论:脱位牙再植越早越好,脱位牙再植前及时,有效的保存,再植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牙周膜,保存活髓对脱位牙再植成功至关重要。脱位牙牙髓处理,在再植后7天-14天进行,结扎固定7天-10天,再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方丝弓矫治器配合舌弓对外伤脱位牙固定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9年7月收治的外伤性脱位牙患者24例(35颗),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配合舌弓进行固定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邻牙缺失、萌出不全或伴有牙周病引起的松动与邻牙正常比较,片段弓技术对外伤脱位牙的固定疗效、基牙损伤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方丝弓矫治器配合舌弓对外伤脱位牙固定疗效确切、基牙损伤率小。  相似文献   

9.
王琼超 《海南医学》2002,13(6):21-22
目的 探讨外伤性完全性脱位牙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56颗完全性脱位牙采用的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脱位牙再植的成功率85%;有效为11%;失败为4%。年轻恒牙的牙髓再生率为90%,成熟恒牙为6%。结论 外伤性完全性脱位牙再植临床效果好;根管治疗是牙再植成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93年来,对36例脱位牙采用固定矫治装置固定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资料:用固定矫治装置治疗36例前牙外伤脱位或脱位伴牙槽突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13例;成人12例,青少年24例;单个牙脱位22例,多个牙脱位牙槽突骨折14例,多个牙最多为4枚前牙。  相似文献   

11.
自体牙脱位,是由于受到较大力量的外伤,使牙齿在牙槽内的位置发生改变甚止脱落。临床上常分为全脱位、半脱位或嵌入深部,无论何种脱位只要及时就医,实行再植术治疗,认真护理,均可使脱位牙恢复其正常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1 临床资料 1994~1998年我科共治疗自体牙再植21例,  相似文献   

12.
牙齿在外力的作用下完全性脱位,在口腔科门诊经常遇到,主要发生于上颌切牙,致伤的原因有不慎摔倒、车祸和外力打击,在治疗方面,牙再植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方法,我科1999年3月-2005年6月治疗牙完全性脱位再植患者20例,并随访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脱位牙再植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236-1236
当牙齿遭受暴力时,造成牙齿在牙槽窝内的位置发生改变或脱落,称牙脱位。临床上常分为完全脱位、部分脱位和嵌人性脱位。无论发生何种脱位,患者均应保存好脱位牙,即时就医,正确治疗和护理,均可使脱位牙恢复其正常位置、形态和功能。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性86例,女性14例,完全脱位90%,部分脱位10%,上前牙223颗,下前牙21颗,年龄最大36岁,最小10岁。  相似文献   

14.
正畸法用于急诊外伤脱位牙再植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运动意外等原因造成青少年牙外伤脱位居高不下,呈上升趋势,仅2005年我科就接待该类患者68名。青少年牙外伤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功能与美容等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脱位牙离体时间过长,将会影响牙再植术的成功,导致患者终生牙齿缺失。我院自2000年开展正畸固定法用于脱位牙再植术至今,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将16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脱位牙再植成败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脱位牙再植的成功率.方法将患者脱位牙用生理盐水清洗,消毒液浸泡后,植入牙槽窝并结扎固定.根据脱位时间确定是否行根管治疗及选择根管治疗时机.结果脱位牙再植成功率达74.2%.结论脱位牙再植越早越好,脱位牙再植前及时,有效的保存,再植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牙周膜,保存活髓对脱位牙再植成功至关重要.脱位牙牙髓处理,在再植后7天~14天进行,结扎固定7天~10天,再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牙脱位的治疗。临床上是以尽力保存牙齿为原则。对于脱位牙,无论是移位,半脱位,或嵌入牙槽窝,通常临床治疗均在及早复位的基础上。作辅助性牙周夹板固定。我们在对脱位牙进行治疗时,采用了片段弓结扎固定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创伤性前牙脱位再植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例76颗创伤性脱位前牙进行再植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观察3年。结果:60例76颗创伤性脱位前牙经再植治疗成功率达86.84%。结论:牙再植是创伤性前牙脱位治疗的有效方法,成功率较高。脱位牙的就诊时间和保存方式是影响再植成功的主要因素;可靠的固定方式,咬合创伤的消除是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患者年龄是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魏群 《中外医疗》2009,27(9):155-155
目的通过对18颗再植牙的临床观察,总结外伤性脱位牙再植治疗效果。方法对18颗再植牙观察0.5~5年,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再植成功16颗,占88.8%,失败2颗,占11.2%。结论牙再植是脱位牙有效的治疗方法。掌握好适应证,正确操作,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离体牙再植技术治疗302例离体脱位牙的经验。方法对脱位牙重新植入牙槽窝后,用托槽,镍钛丝,结扎丝,牙弓夹板,弹性钎维胶带等固定。结果302例患者离体牙再植总计优秀率95.70/0,单牙优秀率96.30/0。结论离体牙再植技术治疗脱位牙是一种相当好的方法,可以防止牙齿缺失,维持牙列的完整,保护面容,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刘兵 《中外医疗》2011,30(18):61-61
目的探讨不同牙周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松动脱位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外伤性牙松动脱位患者98例,松动脱位牙186颗;牙弓夹板固定法56颗牙、钢丝一釉质粘合剂固定法70颗牙、金属丝结扎法60颗牙跟踪随访1年,评估疗效。结果 3种治疗方法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对3种牙周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松动脱位临床疗效观察,钢丝一釉质粘合剂固定法固定更牢靠,操作简单,外观美观,对牙龈、牙周组织损伤小优点,是外伤性牙松动脱位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