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起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573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我院进行骨科无菌手术发生切口感染共9例,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57(%).2008,2009和2010年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58%,1.61%和1.47%.在9例切口感染病例中手术时间〉2.5h的为6例,1.0-2.5h的2例,〈1h的1列,其构成比例分别为66.67(%)、22.22(%)、11.11(%).结论:引起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分别为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手术时间长短、手术月份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临床经验以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5月我院收入进行手术的1228例患者进行普查,对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70患者进行相应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手术切口感染率5.7%,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7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感染治疗时间3天至15天不等。结论:术后切口感染较常见,一旦感染应该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四年间198例行剖宫产手术者中出现腹部切口感染的21例孕妇。结果:肥胖、妊娠合并症、手术时间长、破膜时间长等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剖切口感染比率。结论:及时发现和术前提前预防可能性的感染,及时发现处理,拆除缝线,局部清创,每天更换敷料,全身及切口应用抗菌素,可有效预防和治愈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问题;方法通过观察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所进行的369例阑尾炎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析术前预防及术后处理措施;结果做好手术前后营养支持及并存疾病的治疗,一旦切口感染,应及时引流并保持引流通畅,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结论正确的处理措施对于切口的尽快愈合极其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外科手术病例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对影响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积极的预防措施。结果: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有密切关系。结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尽量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分析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方法:对于2010 年5 月至2011 年3 月间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50 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350 例临床患者中,男性患者217 例,女性患者133例,年龄在17-63 岁,平均年龄为(47.6±11.6)岁.结果:在2010 年5 月至2011 年3 月间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50 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2 例,感染率为3.43%.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发现,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大部分是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不当、患者的身体因素以及手术时间过长等主要原因.结论:医护人员一定要合理的控制手术时间,并且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抗生素的使用,另外还应加强医院手术设施的消毒抗菌处理以及医护人员的放感染意识,这样才能避免术后切口感染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防治措施及处理体会,提高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和处理能力,降低发生率。方法:①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切口脂肪液的2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②针对原因自2012年1月至5月采取术中生理盐水冲洗及放置皮片引流等预防措施。结果:2012年1月~5月采取预防措施未再发生脂肪液化切口二次缝合病例。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剖宫产手术脂肪液化切口二次缝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0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例数,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病理类型、切口类型以及术后引流情况与发生切口感染的关系。结果: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5.7%(40/112),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病程、手术时间、病理类型、切口类型及术后引流情况有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注意改善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急性阑尾炎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共收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91例,均行手术治疗,并与60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术进行对比,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有无差异,总结阑尾炎术后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方式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并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作比较。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分别对90例胆道疾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各45例,本研究旨在观察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所用时间,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腹腔镜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出血、放射痛及术后胆漏等并发症,其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好,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生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25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术中保护切口、术后加强切口管理等处理后切口感染情况,并分析切口感染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BodyMassIndex,体重指数)、病程、切口选择、手术时间、是否留置引流管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中86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86%,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BMI、病程长短、切口选择、手术时问、是否留置引流管以及病理类型均有关(P〈0.05)。结论:肥胖、病程长、手术时间久、炎症较重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切口感染率较高,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术中尽量保护切口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分析阑尾手术切1:7感染的原因,探究更加行之有效的预防切口感染措施。方法:对33例发生切口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文选择我院1997年5月-2010年4月阑尾炎手术患者,一共7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33例,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692例,对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与未感染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可以得出结果,阑尾炎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不仅与自身身体素质、营养调衡以及精神状态相关,还与手术前期诊断、手术中操作程序准确与否以及手术后的调养有关,患者自身条件与外部手术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切口感染与患者精神状态、身体素质以厦切口长度、医生技术等都有一定关系,对客观与主观因素全面实施考虑,运用恰当、科学的预防手段,能够有效防止阑尾手术后患者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指骨骨折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41例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治疗疗效.结果:4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切口感染、钢板外露、骨髓炎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45指均达到解剖复位,且X线检查见7~14周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1)周.患指主动活动度优良率为91.1%.结论:对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简单、固定牢靠、疗效显著,可于临床大范围应用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0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讨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易感因素,以达到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目的。方法:网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出现的1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相关易感因素。结果:10例患者中,切口裂开者0例,脂肪液化者4例,切口感染者6例。经抗生素消炎、多次换药及纠正相应内科合并症等对症处理后,均于术后10~30d愈合出院。结论:多种原因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应积极处理孕前期、孕期及围术期的各个环节,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09年11月普外科住院的486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17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49%.通过对比发现,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内在因素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普外科手术引起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加强手术室管理、缩短手术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总结碘伏用于擦拭感染子宫腔降低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在我院运用情况。方法:碘伏原液浸湿小方纱布后擦拭子宫腔一遍后缝合子宫切口,术后规范抗感染治疗。结果:仅在2000年1月~2005年1月期间有4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2005年2月~2010年2月无1例。结论:碘伏用于擦拭感染子宫腔降低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入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治疗的25例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手术方法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死亡.术后12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现吻合口瘘.结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时手术术式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术中具体情况作出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四肢创伤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患者48例,对这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感染的预防工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得出,在这48例患者中5例患者手足部切口发生感染在伤口愈合后出现了部分功能丧失的现象,其余4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对四肢受创的患者给予积极的感染预防以及抗感染治疗能够使患者的术后恢复得到很大的提高,值得临床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处理及预防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对我院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术前0~2h应用抗生素,大量生理盐水及甲硝唑冲洗腹腔,碘伏浸泡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或采用不加铬可吸收单丝线缝合预防切口感染.结果:阑尾炎术后切口经预防感染处理后,其中I期伤口愈合62例,占95.3%;4例二期愈合,占4.7%.结论:进一步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是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腰椎疾患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发生,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与治疗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脊柱科2009年9月~2010年12月内固定物植入治疗腰椎患者383例,其中6例在术后10~30内出现手术切口早期感染征象.发生率1.57%。均行腰背部正中切口(L3-S1)6~8钉内固定。3例培养出细菌。.对6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予彻底清创+冲洗引流+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6例均在手术清创后1周内病情稳定好转,2周后无明显腰背部疼痛,无发热、本组6例感染痊愈后随访平均1.9年,未见感染复发。结论: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原因多与医源性因素相关,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需要严格手术适应症,积极进行围术期干预,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术中损伤,减少手术时长,规范手术流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