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研究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对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后囊破裂或囊膜已不存在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Alcon CZ70BD悬吊式人工晶体及Alcon 10 ~0 聚丙烯缝线。Ⅰ期缝线固定22 例,Ⅱ期缝线固定6 例。术中根据囊膜破孔的大小,行单襻固定10 例,双襻固定18 例。随访时间19-2 个月(1 周~36 个月) 。结果:术后视力≥0-5 者23 例,占82-1 % ;0-1 ~0 .4 者5 例,占17-9 % ;术中并发症:1 例(3-57% )术中睫状体少量出血。术后并发症:前房出血2 例(7-14 %) ,均不超过1/3 前房;暂时性眼压升高6 例(21-4 % ),晶体轻度偏位1 例(3-57% ) ,无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眼内炎发生。结论:应用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晶体后囊破裂或已不存在外伤性白内障,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1例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外伤性白人障行小切口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占73.91%,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82.61%,矫正视力≥0.6者占91.30%,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75±1.00D,术后3个月为1.25±0.75D,分别小于10-12mm大切口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单襻或双襻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常常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而导致手术困难,如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者,EccE、超声乳化致后囊破裂时,及已行囊内手术者。对无后囊或后囊破裂病例,以前多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由于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并发症多,现已较少应用。1994年以来,作者对无后囊或后囊破裂病例采用单襻或双襻固定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共39例39眼,经2月至5年随访,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本文39例39眼,男27例,女12例;年龄18~52岁,平均38. 5岁。其中眼外伤23眼,EccE眼6…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福建省立医院何晓清1996年3月~10月我院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71例,术后出院视力0.3以上者占90%,最佳视力达1.0。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71例、111只眼,...  相似文献   

5.
李永年  倪晓武 《江苏医药》1995,21(3):165-166
报道用Nd:YAG激光切除影响视力的先天性瞳孔残膜85例,其中单眼患者57例,双眼发病者28例,总计113眼。残存膜被成功地切除后,除13眼仍有废用性弱视外,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其中矫正视力为0.8 ̄0.9者占35.0%,≥1.0者占65.0%。弱视眼视力为0.1 ̄0.2,经过半年 ̄1年的弱视训练治疗,视力均优于0.6,无1例低于0.5。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9例(225眼)各类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59.7%,1月占69.4%。术中主要并发症为环形撕囊失败、后囊破裂和虹膜损伤,术后为角膜水肿。结论:超声乳化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者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1996年至1999年间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227例(264只眼)。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22例,采用注入粘弹剂、囊膜剪处理或前段玻璃体切割处理后顺利地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晶体后囊膜破裂22例均为单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2例,并发性白内障9例,先天性白内障1例。年龄7~83岁,平均645岁,右眼9例,左眼13例,发生率为83%。人工晶体为Alcon公司和Storz公司PMMA单片式;囊袋内植入选择光学部直径50~55mm,袢长120~125mm;睫状沟固定选择光学部直径60mm,袢长130~135mm;缝袢固定…  相似文献   

8.
许红霞  王雪梅 《云南医药》2000,21(5):425-426
行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 (AC -IOL)植入较之缝线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 (Pc -IOL)具有并发症少 ,操作简便等优点。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 (EC CE)及Pc -IOL植入技术的日趋完善 ,Ⅰ期植入Ac -IOL的机会相对减少。我院自 1997年 9月以来 ,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时的巩膜隧道切口 ,行前房型人工晶体Ⅱ期植入术 38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8例 38眼 ,男性 2 0例 ,女性 18例 ,右眼 2 1例 ,左眼 17例 ,年龄 17~ 82岁 ,平均 61 6岁。Ⅰ期手术行囊外摘除时后囊膜破裂范围大者 32例 ,囊内摘除而无后囊膜者 6例 ,其中老年性白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悬吊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后囊支持型无晶体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潢川县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57例(57眼)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无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全部采用睫状沟缝线固定悬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57例(57眼)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诊3~12个月,矫正视力≥0.5者39眼,占68.4%;0.1~0.5者14眼,占24.6%;0.1以下者4眼,占7%;术中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前房积血3眼,占5%,角膜水肿16眼,占28%、晶体反应5眼,占9%,人工晶体偏位6眼,占10.5%。结论悬吊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能有效治疗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无晶体眼,提高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 05 6例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术中51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为4.8%,全部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5例囊袋内固定植入,42例睫状沟固定植入和4例DGR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法植入.术后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46例(90.2%);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05,低于0.3者4例(7.8%);矫正视力低于0.05者1例(2.0%).结论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许忠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47-2748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21例21眼。对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探讨。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77%,术后4例发生人工晶体偏位,其中1例手术矫正。结论:人工晶状体襻缝线固定术为无晶状体囊支持的患眼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植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院在1999年的“视觉第一 ,中国运动”活动中共收治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11例实施了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ECCE)术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在55岁以上 ,最大86岁 ,平均68 5岁。在111例中 ,A组40例采用角膜缘切口方法 ,有2例未安人工晶体 ,B组71例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方法 ,有8例未安人工晶体 ;A组无再次手术者 ,B组有2例分别于术后10天行人工晶体取出术 ,术后12天行晶状体皮质抽吸术。111例患者术前视力均小于或等于3 0,都为白内障成熟期 ,即 :术眼光定位检查正常、裂…  相似文献   

13.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李裕香山西省农科院医务室郭宾兰山西省荣军医院李学兰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是眼外伤的常见并发症,是致盲原因之一,我们治疗3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右20只眼、左10只眼,均为单眼;学龄前5例,6~10岁10例,11~14岁15例;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球内异物2例。致伤原因:以玩耍时弹弓击伤、刀剪、锥子误伤为多,1例为走路时被楼上掉下玻璃块砸伤,本组病例合并眼球穿通伤22例。视力:术前除5例学龄前儿童未检查外,25例均在0.05以下,术后矫正视力0.05以下2例,0.06~1.0者18例,5例达1.5,治疗后多数矫正视力较好。伤后手术时间:伤后6小时内3例,1~3月5例,4~6月5例,7月~1年10例,1年以上7例。手术方式:本组多数采用白内障针吸术(6例),白内障灌注抽吸术(10例),白内障线状摘除术(4例),机化膜性障剪除术(10例)。讨论1.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为软性白内障,外伤后有几种情况:①前囊膜破裂、口大,皮质溢出充满前房;②前囊膜破裂、口小,皮质突出不多;③经短时间治疗,皮质部分吸收,残留皮质与角膜伤口或虹膜部分粘连;④同时  相似文献   

14.
对40例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个月的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明,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固定明显优于睫状沟固定者,水平襻固定优于垂直襻固定者,前者均可避免和减少时虹膜睫状体的制激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沙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77-78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8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24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为27.9%,全部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其中2例囊袋内固定,8例睫状沟固定植入,14例行人工晶体双攀缝线固定法植入。随访时间1~24个月,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或缝线固定是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82只眼人工体植入术后发生的后囊混浊,应用美国生产的Lasererx.LQ2106型眼YAG激光机进行后囊切开,术中采用该机配备的靶后激光焦点调整系统(PosteriorYAGKffset),调整治疗激光焦点位置在MIN、+125μm、250μm间三挡转动,使治疗过程能根据膜的厚度、膜与人工晶体间距宽窄能量大小进行调节,一次击射成功率为98.8%,术后视力提高达97.3%,人工晶体损伤率为8.2%,无明显并发症。我们认为配备有PosterorYAGoffeet系统调整节的Nd:YAG激光治疗人工晶体术后后囊混浊,与同类产品比较,能有效地进行膜切除,减少人工晶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5年3月,共行肿瘤下缘距肛缘6~10cm的直肠癌根治性手术68例,其中Miles术24例,低位前切除吻合(包括吻合器吻合) 21例,改良Bacon术23例,本文根据随访结果,对改良Bacon术的手术适应症、应用价值及术中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改良Bacon术病例,肿瘤下缘距肛缘均为6~10cm。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5~71岁;病理类型:高中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3例,类癌1例,直肠平滑肌肉瘤1例。Dukes A期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33例(33眼)患者和同期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33例(33眼)进行对照,比较手术后视力,人工晶体位置及术后随访结果观察。结果手术后两组视力没有明显差别(P〉0.05),没有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后囊破裂较大需植入悬吊人工晶体的患者而言,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操作简单,损伤较小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刀豆蛋白A(ConA)对人胃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的调节机制及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TNF-m)细胞毒效应与TNFR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25I-TNF-m作为放射配体,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MTT比色法对ConA作用前后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TNFR的数目,亲和力,以及TNF-m的细胞毒效应进行了检测,结果:ConA可快速增加细胞表面TNF-m的结合位点(0.56×10-11对0.91×10-11nmol·细胞-1,P<0.01)而不影响受体的亲和力(Kd:2.78×10-10对2.63×10-10mol·L-1,P>0.5)。ConA不增加受体蛋白的合成和胞浆受体的数目;ConA作用组TNF-m的内化和降解(分别为1.24×10-6和0.18×10-6nmo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内化和降解(分别为0.6×10-6和0.07×10-6nmol);ConA作用组TNF-m对胃癌细胞的最大抑制率(8.4%)显著低于对照组TNF-m的最大抑制率(60%)、P<0.01。结论:伴刀豆蛋白A通过抑制TNFR的内化而增加膜TNFR的数目;TNF-m的生物效应与TNFR介导的信号传递(受体后?  相似文献   

20.
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方法的探讨(附24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八九医院(043014)周全胜,宋宏儒我院自1988年以来,采用保留肛门的手术方法治疗低位直肠癌24例,疗效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24~66岁。肿瘤下缘距肛缘6~6.8cm,平均6.2cm。肿瘤切除后剩余的远端直肠段在1.0~2.0cm者3例,保留远端直肠3cm以上者10例,无保留直肠者11例。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2个月,DukesA、B期生存三年以上者9例,术后2年以上者8例,术后4个月~1年者5例。有2例DukesC期者,因肿瘤复发和转移,分别于7、ll个月死亡。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情况:本组10例保留远端直肠粘膜3cm以上者,排便功能均为Ⅰ级(干稀便控制均好),保留远端直肠粘膜在3cm以下者3例,排便功能Ⅱ级(干便控制好,稀便控制差),且术后三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未保留直肠粘膜者l1例,其中3例排便功能为Ⅱ级,8例为Ⅲ级(大便无规律,内裤常有粪迹)且术后四周逐渐恢复。三、手术方法:腹部手术操作与Miles手术相同。于乙状结肠动脉根部切断结扎血管,充分游离乙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