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孙华山 《光明中医》2008,23(3):387-388
1肝与妇女的生理病理 1.1生理肝在妇女为先天,藏血而主生发。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为风木之脏。妇女以血用事,血为气配,气血不能分离。肝主疏泄,能化生气血。同时肝为冲任所系,为奇经八脉所隶属。肝性刚喜条达。肝气中和,木之枝叶伸展,根须旁达,妇女表现为精神舒畅,血脉流通,经、孕、产、乳多一切正常。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肝在五行六气中属木,主风,为十二经络中足厥阴之脉,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和藏血。肝以阴血为体,具有调节一身气血的功能。肝藏一身之血,阴血充足则肝体得养,具备正常的体阴之性;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肝气条达则一身气机疏畅而五脏之气协调。  相似文献   

3.
早期肝硬化多是由于湿热毒邪侵袭,病情迁延不愈而逐渐形成的疾病,湿热毒邪耗伤肝之阴血,故早期肝硬化患者多有阴血不足的表现,而肝阴不足又可加速硬化的形成,肝体阴用阳,肝之疏泄之用,全赖肝之阴血之体,故此阶段的肝病应重视柔养肝阴,以复肝用之职,并达到柔肝的目的,肝病发展到硬化阶段,脾肾功能多已虚损,气血不足,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不由气血所充盈、濡养和调节其功能,故气血充足,则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早期肝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 肝主疏泄,以字义而言:疏是疏通、畅达;泄是宣泄。肝主疏泄是对肝性柔和、喜条达、不郁不亢的疏泄气机这一生理功能的概括。这种特异的气机运动形式,体现在使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调畅。人体脏腑气血,处于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之中。脾升胃降,肝升肺降,肾水宜升而心火宜降,肝气宜升而胆火宜降等等。其中脾升胃降,为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但是脾胃上下升降运动有序,运化健旺,必须得到肝的疏泄。唐容川谓:“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水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肝气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充盛,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善于谋虑,思维与动作敏捷。这是由于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谓肝体阴而用阳。肝的阳气是肝气升发和疏泄的一种能力。肝的阴血  相似文献   

5.
中医各型肝炎病人骨髓细胞HB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指出,肝与血有密切关系。肝藏血”(《素问·调经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气血”(《素问·六节藏象论》)。同时还指出肝藏与血与骨髓的关系,“肾生髓,髓生肝”(《素问·上古天真论》)。“骨髓坚固气血皆从”,(《素问·六气通天  相似文献   

6.
1 血行郁滞是妇科病理特点之一妇女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均以血为用 ,故古有“女子以血为本”之说。人身之血由肝脏贮藏和调节 ,肝与血海密切相关 ,故谓“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为风木之脏 ,体阴而用阳。肝血充 ,脏腑和 ,气血通 ,肝得涵养 ,如是方能尽“主藏血”和“司疏泄”之职能。《灵枢·五音五味篇》说 :“妇人之生 ,有余于气 ,不足于血 ,以数脱血也。”因妇女生理特点 ,易造成阴血不足 ,肝体失养 ,疏泄失常 ,常致血行郁滞 ;中年以上妇女又常感于情怀抑郁 ,使肝气郁结 ,气滞而血凝 ,致血行不畅。经行之时 ,伤于风冷 ,冲任二脉拘急收引 ,…  相似文献   

7.
笔者结合临床验案,试就某些男科病从肝论治略陈管见。1 阳痿不举,法宜疏达肝脉足厥阴之筋结于阴器,前阴乃宗筋之所聚。《灵枢·经脉》云:“厥阴者肝脉者,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可见阴茎是以筋为体,阴茎的勃举有赖于气血充盈。肝主藏血,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脉气血旺盛与否是阴茎能否勃举的关键。肝血充盛,气机条达,宗筋充盈有度,阴茎自能举缩合时。清·陈士铎谓:“肝气旺而宗筋伸”。从临床观察,有些阳痿病人多因性交不得法,或过于紧张而使性交失败致抑郁不解。肝失疏达,血不达筋,宗筋充盈不足而致阳痿。明·张景岳认为:“凡思虑…  相似文献   

8.
孙建芝教授从肝论治冠心病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建芝教授 ,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及临床工作近 4 0年 ,学验俱丰 ,治疗心血管病为其专长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往往据症候从肝论治 ,亦收到好的疗效 ,兹总结如下。1 从肝论治胸痹依据肝藏血 ,主疏泄 ,以血为本 ,以气为用 ,体阴而用阳 ;肝的疏泄联系着全身的气机变化 ,协调着人体气血运行 ,其疏泄以藏血为物质基础。心主血脉 ,为气血运行的基本动力。肝藏血 ,调节人体循环血流量。心肝互相协调则心有所主 ,肝有所藏 ,脉道充盈 ,气血运行有序 ,脏腑组织营养充足 ,机体功能正常。正如《薛氏医案》所说 :“肝气通则心气和 ,肝气滞则心气乏。”孙…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是说肝体阴而用阳,即肝以阴血为体,而能调节一身之气机为用。肝藏一身之血,阴血充足则肝体得养,而肝木畅茂。肝性喜柔而恶刚,调节情志,条达气血,尽疏泄之能事。尤其在经行、孕后,阴血下注,肝血不足,肝阳偏盛,诸症滋生。正如《河间六书》云:“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论之;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导致肝纤维化的病机为正虚血瘀,毒瘀内蕴,肝体失养,肝用不畅,气血运行涩滞,化而为积。笔者团队拟通络除瘀、滋阴软坚法,并效景岳之尤,参选具有抗肿瘤活性及多靶点的单味中药,提出“抗肝纤维化药中四维”,其中土鳖虫、姜黄为抗肝纤维化之“良将”,破血逐瘀、通经止痛用于先;鳖甲、白芍为抗肝纤维化之“良相”滋阴柔肝、补损缓中养肝体,一破一养,一气一血,攻补兼施,相须为用,增其疗效,从而调节肝损伤和肝再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失眠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与肝密切相关 ,从肝论治不仅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还能从根本上调畅全身气机 ,使气血调和 ,五脏功能协调一致。现浅述从肝论治失眠如下。1 失眠与肝的关系肝藏血 ,主疏泄 ,肝体阴而用阳 ;病理上肝血易虚 ,肝气易郁 ,易阴虚阳亢 ,生风、化火而动血。如《症因脉治·内伤不得卧》曰 :“肝火不得卧之因 ,或因恼怒伤肝 ,肝气怫郁 ;或尽力谋虑 ,肝血所伤。肝主藏血 ,阳火扰动血室 ,则夜卧不宁矣。”说明肝病变导致失眠的密切关系。另外肝脏病变而致气机不畅、气血不和 ,常涉及到其他脏腑功能失调 …  相似文献   

12.
蒋健治疗头痛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为清窍,诸阳之会,五脏六腑气血皆上荣于头。故头痛以气血为病者居多。《丹溪心法.头痛》更具体地指出:"头痛须用川芎。"蒋健主任中医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科教授,善于从肝、从瘀论治头痛。从肝论治则抑肝用而不忘益肝体;从瘀论治则多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古训。其常用药物包括柴胡、香附、川芎、白芷、当归、芍  相似文献   

13.
早期肝硬化多是由于湿热毒邪侵袭,病情迁延不愈而逐渐形成的疾病,湿热毒邪消耗肝之阴血,肝脏体阴用阳,肝之疏泄之用,全赖肝之阴血之体,故应重视柔养肝阴;肝病发展到硬化阶段,脾肾功能多已虚损,气血不足,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不由气血所充盈、濡养和调节其功能,故气血充足,则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早期肝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医认为肝脏“体阴而用阳”,它以血为体,以气为用,如果阴血充盈,阳气调和,则其疏泄,升发,条达之性得以保证,反之则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而百病由生,诚如古人所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由此看来,肝脏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与阴血的充盈柔润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临床上运用柔法来治疗有关肝病便显得更为重要。柔法治肝之说,古即有之。如早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的认识,说明古人已认识到了柔肝和疏  相似文献   

15.
吕雄教授基于气血、肝脾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气血肝脾”理论,认为气血相依,从气滞发展到血瘀的过程应重视“血郁”这一中间病理状态,气血病变的治疗当以调气为先,通过肝脾同治以达到利气行血之目的。基于“气血肝脾”理论,吕雄教授在甲状腺结节的诊疗过程中,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肝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良性病变多属气滞血郁。早期以气滞为主,称“气结”; 病情迁延则发展为血郁,称“血结”,治疗时均以理气为先,调血次之,临床上常用玄麦甘桔汤合四逆散加减,通过调和肝脾气血,改善甲状腺局部的气滞血郁状态,从而使甲状腺结节缩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6.
血液病涵盖病种广泛,且临床复杂难治,薛敬东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在治疗血液病尤其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方面有独到见解。本文通过从肝主疏泄、主藏血、肝体阴用阳的生理功能、特性来辨证论治血液病,探讨薛敬东教授基于“肝藏血”理论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的临证经验。薛教授从肝郁火旺、肝郁脾虚、肝郁阴虚入手辨证论治PIT。薛教授认为该病初起为风热邪毒,伤及血络,随着病程进展,情志失调成为病情进展变化的主要因素,肝失疏泄,肝气郁滞,血行逆乱,发为各种血症。辨证施治宜疏肝气、清肝火、滋肝阴,配合健脾、益气、养血止血,从而使肝木条达,脏腑气血阴阳调和。薛老认为“肝不藏血”的机制为:肝失疏泄,调节血行功能异常,使血外溢; 或肝失疏泄,郁而化火,血热妄行; 肝(肾)阴血不足,热妄动,血妄行,使血外溢; 肝失疏泄,木旺克土,脾气失健,不能统血,使血外溢。提倡从肝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陈静 《福建中医药》1998,29(5):38-39
肝主疏泄和藏血,性喜条达冲和,体阴用阳,十二经络为足厥阴之脉。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对于人体情志的条达,气血平和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妇女以血为本,肝气平和,气机条畅,则血脉流通,血海宁静。如肝失条达,则可致郁,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化生一系列妇科病变。且...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病位在心,其发病与多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心功能失调可影响其它脏腑,其它脏腑有病亦可影响及心。冠心病五脏症侯均可见到,据症侯从肝论治冠心病常收到较好效果。1 冠心病从肝论治依据1.1 心肝失调是冠心病发病根本  肝藏血、主疏泄,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的疏泄联系着全身的气机变化,协调着人体气血运行,其疏泄以藏血为物质基础。心主血脉,为气血运行的基本动力,肝藏血,调节人体循环血流量,心肝互相协调则心有所主,肝有所藏,脉道充盈,气血运行有序,脏腑组织营养充足,机体功能正常。正如王冰云:“…  相似文献   

19.
病因责以湿热疫毒内伏 ,由脾及肝 ;病理传变以肝脾为中心 ,按卫、气、营、血深入。识病辨证有如下经验 :(1)客观分析化验指标。 GPT明显升高是湿热毒盛 ,正气尚实 ,以祛邪为主 ;GPT轻度升高 ,长期不愈 ,属正气已虚 ,湿热残留 ,应扶正祛邪。“大三阳”为高度复制阶段 ,以清热化湿解毒为主 ,兼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 ;对“小三阳”,则针对湿热、肝、脾、气血、阴阳盛衰辨证。(2 )提出“唇 -舌 -咽”联合诊察法。认为唇咽粘膜同舌体一样 ,薄而透明 ,色泽变化明显 ,易于诊察。淡红为气血两虚 ,从肝脾论治 ;深红为热重于湿 ,或阴虚火旺 ,侧重清…  相似文献   

20.
以老年雄性大鼠做为老年血於模型,将气血通冲剂给老年大鼠灌胃,结果可见在体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而离体血栓长度缩短,血小板一分钟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皆明显降低。RBC滤过指数(IF)也降低,此外,心、肝、脑组织中之MDA含量也明显下降,表明气血通对老年大鼠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RBC变形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