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探讨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方便抽取3所大学在校学生6176名(男生3285名,女生2891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0.2%;躯体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1.7%,其中三个维度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低下和抵抗力下降状态的报告率分别为21.7%、13.9%和15.0%;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0.5%,其中3个维度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的报告率分别为14.7%、22.6%和7.3%;睡眠时间短、缺乏运动、吃早餐频率低、偏食、吸烟和饮酒频率高行为均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报告率较高;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及时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1了解莆田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习惯诱导胃亚健康的存在因素及其对胃保健的现状。2了解莆田在校大学生对胃亚健康相关健康教育的接受情况。3了解莆田在校大学生患胃亚健康的情况,以及可能会导致胃亚健康的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三个院系共9个班级对不良饮食习惯、胃亚健康、疲劳程度及抑郁程度进行调查,结果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莆田在校大学生对胃亚健康的认知度,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降低胃亚健康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及其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的原因及其向健康转化的途径与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所高校的14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66.37%。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心理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心理失衡、缺乏体育锻炼等。结论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较高,各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的力度,引导大学生正确预防和消除亚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医学生亚健康状况与锻炼行为的特征,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338名在校医学生,从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强度进行锻炼行为调查。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3个维度进行亚健康调查。结果:男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总体健康的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43.4%、44.9%、41.2%和41.2%,女生分别为54.5%、53.5%、48.5%和52.0%,女生生理健康维度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男生的锻炼行为特征为长时间、多次数、中大强度锻炼,女生的锻炼行为特征为中等时间、中等次数、中大强度锻炼。低运动行为人群的亚健康检出率最高,中运动行为的检出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存在较高的亚健康状态,女生高于男生,低运动行为人群亚健康状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王英  陈清 《中国全科医学》2005,8(9):738-740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调查表,对广州市某医科大学1~4年级医学生进行亚健康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并用等级相关、X^2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与亚健康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665名大学生中,亚健康发生率为62.3%,亚健康状态发生频率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亚健康状态在精神感受方面较集中;亚健康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级增加、学习压力加大、缺乏身体锻炼、学习兴趣不高、就业态度不乐观、在校表现不满意、父母亲身体欠佳等。亚健康状态的保护因素为学习压力减小。学习环境变差成为亚健康状态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教师、家庭以及全社会应针对学生亚健康状况,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与亚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使用亚健康状况评定量表对930名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医学专业大学生中亚健康发生率达86.88%,大学生亚健康与学习时间相关系数为0.5532,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学习时间存在正相关性,应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及需求,提高这一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锻炼行为与体育知识、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在昆六所高校的1243名大学生(男654、女589) 进行体育认知及自我效能的自评调查。结果在锻炼的自我效能、态度和行为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体育人口不仅高于女(51.22%>41.77%),其锻炼的自我效能13.87±2.95也显高于女12.35±3.41(P≤0.01),但无知识维度的性别差。运动习惯好的体育人口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得分均显高于对照(P≤0.01)。大学生运动行为与态度、自我效能呈中度相关r=0.41和0.47,与知识呈低度相关(r=0.12)。结论大学生体育人口现状离全民健身和我国慢性病预防的公共卫生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体育态度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运动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女生是锻炼行为的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和了解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并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的形式,对我院820名2007级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亚健康状态普遍重视不足,通过健康教育,使他们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有较大提高。结论: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力度,可采取专题讲座、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医专业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防治亚健康方法。[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制大学生亚健康调查表对我校600名中医及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亚健康发生率为62.70%,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发生率分别34.99%,43.52%,37.30%。对生理亚健康症状采取了防治措施的大学生,其生理亚健康发生率低于未采取防治措施者(P〈0.05);对心理亚健康症状采取了防治措施的大学生,其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低于未采取防治措施者(P〈0.05);对社会适应亚健康症状采取了防治措施的大学生,其社会适应亚健康发生率与未采取防治措施者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中医专业大学生存在着亚健康状况,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采取防治措施能减少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对生理亚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对其生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亚健康量表及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市某大学不同年级的796名大学生进行亚健康状态测评。结果心理亚健康总分与生理亚健康总分及其子项目得分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心理亚健康的各分项目与生理亚健康总分及其子项目得分亦呈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其中情绪问题及悲观态度的影响程度较高,适应能力及人际关系次之。结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与生理亚健康有较大相关性,可通过干预心理亚健康而改善生理亚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和了解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并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的形式,对我院820名2007级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亚健康状态普遍重视不足,通过健康教育,使他们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有较大提高。结论: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力度,可采取专题讲座、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2.
某校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大学生颈椎亚健康患病现状,并探讨颈椎亚健康患病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颈椎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发放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有86.25%的人处于颈椎亚健康状态。结论: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现普遍存在,其颈型、神经型、椎动脉型及脊髓症状者为主,少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型。颈部外伤史、枕头高度不良为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方琪  王宏  李雷雷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9):3371-3373
目的了解重庆市三峡库区中学生亚健康现况,探讨亚健康症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三峡库区两所乡镇完中的1 629例中学生进行自编青少年亚健康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调查。结果库区中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为52%(845/1 629),高中生检出率(59.4%,463/780)明显高于初中生(45.2%,382/845)(P<0.01);影响库区中学生亚健康的危险因素有不良饮食行为、缺乏运动、不良减肥行为、饮酒、故意伤害、自杀和网络成瘾。结论重庆三峡库区中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较高,且与许多因素相关,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库区中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锻炼行为与相关知识、态度、自我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大学生锻炼行为与体育知识、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在昆六所高校的1243名大学生(男654、女589)进行体育认知及自我效能的自评调查。结果在锻炼的自我效能、态度和行为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体育人口不仅高于女(51.22%>41.77%),其锻炼的自我效能13.87±2.95也显高于女12.35±3.41(P≤0.01),但无知识维度的性别差。运动习惯好的体育人口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得分均显高于对照(P≤0.01)。大学生运动行为与态度、自我效能呈中度相关r=0.41和0.47,与知识呈低度相关(r=0.12)。结论大学生体育人口现状离全民健身和我国慢性病预防的公共卫生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体育态度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运动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女生是锻炼行为的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为制订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以武汉科技大学38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低碳生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情况较好,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态度较为积极,年级和知识知晓情况是两个影响因素;大学生低碳生活相关行为状况不理想,生源地和态度积极性是影响行为合理性的要素。结论在校大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提高态度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以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查表",对潍坊科技学院6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2.23%的大学生能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功能,78.0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很有必要。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看法总体来说是正确的、合理的,但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上却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某地中学生健康行为状况,分析中学生的健康相关行为和亚健康发生的因果关系,为加强中学生健康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地中学的初中生、高中生1200名作基线问卷调查,检测亚健康症状发生概率以及相关行为暴露情况。结果:基线调查发现躯体亚健康402例,检出率为33.5%;经过Logistics分析,学生醉酒、参加大强度运动、参加小强度运动、意外伤害、故意伤害以及自杀等均和躯体的亚健康症状存在着关联性;学生吸烟、参加大强度运动、参加小强度运动、意外伤害、故意伤害、自杀、网瘾等和心理亚健康症状存在着关联性。结论:高中生的亚健康症状积累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中生,而初中生的亚健康新发生概率高于高中生,中学生的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关联因素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必须视情况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探讨亚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大学生身心健康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三所大学共1 903名大学生进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结果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为42.8%。女生的亚健康症状得分明显高于男生;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得分明显高于大三年级学生;医学类和文科类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得分明显高于理工类;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 h)大学生的亚健康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睡眠充足(≥8 h)者。健康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各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亚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亚健康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发生率高,亚健康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应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预防亚健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现状,为普及大学生营养知识,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吉林医药学院4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大学生营养态度不是十分理想,女生要好于男生。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较好,态度还不够理想,饮食行为还不够科学,需要改进。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储备和推广营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和营养知识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为个案,针对在校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自填问卷方式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为在高职院校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改善大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