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尿路感染患者采用尿常规检验的临床分析。方法 择取本院8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2020年3月-2021年3月)分组深入探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者尿液标本采用尿沉渣法、尿干化学法检验,通过中段尿培养检验出60例尿路感染患者,分析尿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各疾病类型白细胞计数偏高,且慢性肾盂肾炎白细胞计数偏低,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尿干化学法检验出40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66.67%,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尿沉渣法检验出44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73.33%,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联合检验出59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98.33%,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更高(P<0.05)。结论 尿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在尿路感染检验中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较单一检验法准确度高,可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发生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5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不同时间的尿路感染率、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刺激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尿管外端菌落培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尿管留置时间以及膀胱刺激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尿管外端菌落培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于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发生相关性尿路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金宏 《医疗保健器具》2014,(9):1147-1148
目的探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为0,观察组分别为84%、72%。结论使用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进行联合检验,能够有效提高对糖尿病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提高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视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经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结果.结果:观察组中的糖尿病合并肾损伤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高于同为观察组的糖尿病非合并肾损伤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分别82.35%,52.94%,对照组患者无糖尿病阳性,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诊断出早期肾损伤,提高诊断率,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阮宏 《药物与人》2014,(12):156-157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0例留置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在留置尿管不同时期发生尿路感染的比例.结果:观察组在尿管留置3d、5d发生尿路感染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尿管10d及15d后,观察组发生尿路感染的比例分别为1.54%和3.15%,低于对照组的3.93%及5.3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感染率为6.02%,对照组为11.79%,两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机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与集尿袋更换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 研究留置尿管患者两种不同集尿袋对尿路感染的相关性,以探讨两种集尿袋的更换时间.方法 将留置导尿的女性患者65例,按单纯随机法分双号组32例与单号组33例,分别应用单向活瓣集尿袋与一次性塑料普通无菌集尿袋;通过定时做尿培养,观察不同留置导尿时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双号组尿路感染递增数3 d与5、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与9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号组3 d与5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与7、9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同留置时间3、5、7 d和9 d尿路感染发生例数结果比较P<0.05或P<0.01.结论 单向活瓣集尿袋的更换时间以1次/周较适宜,一次性塑料普通无菌集尿袋的更换时间,以2次/周较适宜,不同集尿袋对尿路感染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Q200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尿干化学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IQ200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尿干化学分析检测238例临床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样本,以尿细菌培养结果为标准比较分析其在尿路感染诊断中效能。结果:在杆菌和真菌的检测方面IQ200联合干化学检测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27和1.8,P〉0.05),而在球菌的检测上两者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P〈0.05)。结论:IQ200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尿干化学分析法在尿路感染的诊断中仍不可替代尿细菌培养法,但可以成为尿路感染的重要辅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检测方法联合检测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治疗的10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其提供相关检查,包括:细菌定量技术、尿细菌培养、尿沉渣白细胞检验。本研究的金标准为尿细菌培养,分析不同检测方法联合检测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尿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为82例(82.00%),阴性为18例(18.00%);细菌定量计数结果显示,阳性为59例(59.00%),阴性为41例(41.00%);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结果显示,阳性为62例(62.00%),阴性为38例(38.00%);细菌定量计数检验联合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结果显示:阳性为81例(81.00%),阴性为19例(19.00%);细菌定量计数检验联合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的准确度、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7.00%、81.00%、94.44%、97.56%,细菌定量计数的诊断效能提示,该项检查的准确度为61.00%,阳性率为59.00%,特异度为55.55%,灵敏度为62.19%;尿沉渣白细胞检验提示:该项检查的准确度为66.00%,阳性率为62.00%,特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尿沉渣镜检法与尿干化学法在尿液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一共(106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将住院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3例患者-实施尿沉渣镜检法,对照组53例患者-实施尿干化学法,将两组住院患者检验后的结果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的红细胞阳性率75.47%、白细胞阳性率56.6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阳性率(P<0.05).结论:将尿沉渣镜检法与尿干化学法在尿液检验中效果进行对比,尿沉渣镜检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显著提高红细胞、白细胞阳性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董瑞兰 《中国保健》2005,13(11):47-4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转铁蛋白(TF)、尿微量白蛋白(Malb);连续监测法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法测尿肌酐(UCr).结果2型DM病人中尿蛋白阴性组患者尿TF/UCr、M/UCr、NAG/U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尿蛋白阳性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单独检测TF、Malb、NAG阳性率偏低,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89.2%.结论联合检测尿TF、Malb、NAG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尿液分析仪以及显微镜法在尿潜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检验科收治的接受尿潜血检验的患者55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液分析仪检查和显微镜法检查,对两种尿潜血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尿液分析仪检查尿潜血的阳性率为65.5%;显微镜法检查尿潜血的阳性率为67.3%,尿液分析仪检查尿潜血阳性率与显微镜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检查尿潜血的过程中尿液分析仪检查与显微镜法检查的阳性率大致相同,两种检查方法均可以作为尿潜血的理想检查方法,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而在实际的临床检查过程中可以联合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病情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及时、有效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靳兰凤 《工企医刊》2013,(6):468-469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方式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1年9月-2012年10月的64例尿毒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6次为一个疗程,10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血清尿素氮、β-微球蛋白、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PTH、β2-MG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变化;患者头晕、骨痛、皮肤瘙痒、高血压、贫血等症状,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可以明显增强对患者体内尿毒素的清除力度,减轻临床症状,与单独采用血液透析方式比较,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肾盂尿培养联合血清和肽素及IL-6水平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住院患者201例,根据术后尿路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32例及非感染组169例。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进行细菌培养,术后第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肽素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比较上述指标单独及联合对术后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5.63%和14.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8,P=0.270);感染组肾盂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1.25%,高于非感染组的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49,P<0.001)。感染组和肽素及IL-6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盂尿培养、血清和肽素及IL-6联合诊断PCNL术后尿路感染敏感性为90.65%,特异性为86.44%,AUC为0.873±0.039,高于肾盂尿培养、和肽素、IL-6单独诊断水平(P<0.05)。结论术中肾盂尿培养较术前中段尿培养价值高,且血清和肽素、IL-6及肾盂尿培养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尿道持续控释输注0.3%聚维酮碘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有效性,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140例留置导尿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新型导尿管经尿道持续控释输注0.3%聚维酮碘;对照组采用普通气囊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尿后第3、7、10天的菌尿阳性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导尿后第3、7、10天的菌尿阳性率,观察组分别为2.86%、8.57%、11.43%,对照组为18.57%、35.71%、51.43%,观察组尿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新型一次性导尿管经尿道持续控释输注低浓度聚维酮碘,并实施相应的护理能降低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在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问断用降压药治疗组(A组,35例)和坚持用降压药治疗组(B组,35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对上述观察对象分别进行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和尿蛋白定性检查,统计检测结果后比较两种方法的精确性。结果高血压各组尿MA定性和定量结果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尿MA水平和阳性率明显较B组高(P〈0.05)。尿微量蛋白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尿蛋白定性(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定量检测是一种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程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之间196例我院患者,其中观察组为尿路感染患者98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98例,对两组研究对象均予以尿常规检测,观察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诊断效果.结果:进行检验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三项并联、三相串联的联合检测与白细胞、尿白细胞醋酶、亚峭酸盐等单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尿常规检测应用于尿路感染患者的尿路感染诊断中,能够提高诊断的诊断性与特异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外涂尿道口,预防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实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每次会阴护理后使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涂抹尿道口;分别留取导尿后0、3、5、7、10 d尿标本送检,观察两组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3例发生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千日感染率为3.27‰;对照组有8例发生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千日感染率为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8.40 P<0.05).结论 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外涂尿道口是预防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中循证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0例留置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尿路感染者5例,比例为2.27%,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者18例,比例为8.18%,两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尿白细胞酯酶(LEU)、亚硝酸盐(NIT)、肝素结合蛋白(HBP)及细菌(BACT)计数检测诊断尿路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168例,所有入选者均检测LEU、NIT、HBP、BACT四项指标。以尿培养为金标准,对比LEU、NIT、HBP、BACT四项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168例疑似患者经尿培养发现59例为尿路感染,占35.12%,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各指标联合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LEU、NIT、HBP、BACT及联合诊断用于诊断尿路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9、0.711、0.861、0.728、0.974,各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性能最高。结论 尿路感染诊断检测LEU、NIT、HBP、BACT方便快捷,能够及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各指标单独检测虽有一定价值,但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尿微量白蛋白、尿糖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沈阳市某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1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尿糖阳性检出率、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尿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尿糖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尿微量白蛋白、尿糖联合检验有利于早期肾损伤的确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