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刚 《大家健康》2017,(12):129-130
目的:研究比较双切口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11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任选其中56例为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余56例为对照组,给予双切口双钢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差异.结果: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其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给予双切口双钢板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不过锁定钢板可达到双钢板效果,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运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膝关节锻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运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钢板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0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用双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均确切有效,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双钢板固定治疗,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通过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采用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3.91%;观察组膝关节锻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运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的6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为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病例,将其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1例。实验组接受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接受锁定板内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7.10%vs 64.52%,χ2=4.309,P=0.03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23%vs 6.45%,χ2=0.350,P=0.554)。[结论]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4年内收治的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实施双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完全负重时间上明显的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和双支持钢板内固定均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起到较好修复效果,但在完全负重的时间上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修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8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方式,双切口组选择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状态水平、活动能力;并发症。结果双切口组膝关节功能状态水平、活动能力、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双切口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指标中,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其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运广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33-2334
目的:观察外侧锁定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外侧锁定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固定处理,观察组接受双支持钢板内固定处理。观察2组手术情况、术后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手术用时、应用止血带时间以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略长,屈伸活动度以及HSS评分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关节间隙变窄、对线丢失、膝关节不稳以及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案中,外侧锁定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效果满意,影像学与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间17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用传统钢板固定,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自身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HSS评分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临床疗效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例患者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传统的钢板固定治疗,对比分析采用不同的两种治疗方法的最终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凸显了自身优势,患者术后恢复快,可尽早投入到正常的工作学习中,值得临床优先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刘勇  邸鸿强  孙炜 《铁道医学》2013,(11):860-862
目的:探讨双钢板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骨科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共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双钢板固定治疗组)51例和观察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51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比双钢板固定治疗明显更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分别实施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一年后对两组疗效作出评价。结果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HSS评分与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1)。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选择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相近的疗效,但可明显降低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可作为临床诊疗的优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抽签分为2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发现,按照HSS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分,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8%显著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在临床中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0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钢板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经过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6.
喻钟 《中国医疗前沿》2011,(10):41+93-41,93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及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8%,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随访均未发现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不良情况。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佳的内固定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时,应用改良双钢板法与微创内固定系统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并实施改良双钢板法(观察组)、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情况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5.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略优于微创内固定系统,因此其均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88-90
目的 通过对比普通钢板固定和锁定钢板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旨在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锁定钢板三柱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钢板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采取锁定钢板三柱内固定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科经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科采用普通暴露双钢板治疗的3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手术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是目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的一种较佳手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患者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使用单侧钢板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患者使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单侧钢板内固定手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