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曹汉彬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99-2100
目的 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0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早期粘连肠梗阻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重视外伤性小肠破裂常见症状和体征,积极应用各种腹腔穿刺技术,并结合X线、B型超声、CT等辅助检查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尽早手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6 6例创伤致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6 6例均经手术治疗 ,治愈 6 2例 ,死亡 4例 ,其中单纯小肠破裂死亡 1例 ,死亡率 2 .0 8% ,合并伤死亡 3例 ,死亡率 16 .6 6 %。结论 :外伤性小肠破裂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对其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特别是对合并伤的正确处理是降低外伤性小肠破裂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65例进行研究,本组患者全部采用临床症状及体征观察、B超检查和CT检查等早期诊断,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5例患者躔过我院诊断和治疗之后,62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处理后痊愈,1例患者由于脑挫伤导致死亡。结叠论进一步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的有效性,是治愈外伤性小肠破裂,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胸腹联合透视44例,发现膈下游离气体16例;CT检查16例,提示腹腔积液、腹腔内气体15例;42例闭合性损伤行腹腔穿刺,阳性者1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破损肠壁修补50例,行肠部分切除吻合5例,行脾切除6例,行肝修补2例。结果经外科手术治疗,5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处理腹部外伤性小肠破裂时,应详细全面了解评估伤情,严密临床观察,必要时进行反复多次检查,一旦确诊及早行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剖腹探查,重视合并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小肠破裂在腹部外伤中,比较常见。虽然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对诊断有无小肠破裂常感困难,稍有不慎易漏诊或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手术创伤或延误治疗而造成严重后果。外伤性小肠破裂临床发病较高,为提高对外伤性小肠破裂诊断和治疗,现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10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诊断与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抽取58例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23例行单纯肠缝合,5例行肠修补造瘘,15例行小肠切除吻合术,2例行脾切除,6例行肝修补,8例行肠系膜修补。治愈56例(96.55%),病亡2例。结论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时,行早期诊断、预防并发症和及时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4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及选择合理的术式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小肠破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腹部闭合伤小肠破裂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手术治疗的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28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治愈27例,死亡1例.结论 详细了解病史,结合诊断性腹腔穿刺、X线、B超、CT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外伤性肠道损伤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肠道损伤患者的CT扫描资料.结果 肠系膜扭转破裂2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浆膜下血肿1例,小肠系膜动脉断裂2例,回肠动脉出血2例;CT征象:腹腔肠外游离气体,肠袢结构消失,肠系膜增厚纠集,网膜囊密度增高、混浊,腹腔积液.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对外伤性肠道损伤能迅速确诊,对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80例分析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76例,死亡4例,并发切口感染5例,切口裂开3例,肠粘连2例,肠瘘1例,腹腔脓肿1例;死亡原因:创伤性休克2例,感染性休克1例,多脏器功能性衰竭1例。结论应加强术后护理,防止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渡过术后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王海涛  李成华 《淮海医药》2004,22(6):463-464
目的 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行探查手术76例,死亡2例。行单纯缝合修补60例,部分小肠切除加吻合术16例,合并结肠损伤,依损伤的不同部位选择手术方式,同时处理其他合并伤。结论 外伤性小肠破裂缺乏特异症状,术前确诊尚有一定难度,诊断性腹腔穿刺有助于诊断,诊断不明时,密切注意腹痛、腹部体征变化。掌握剖腹探查时机。伴有合并伤时,要注意小肠的探查,防止漏诊、误诊。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外伤性肠破裂延迟诊断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21例外伤性肠破裂延迟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现延迟诊断的原因主要为:破裂孔径小,穿孔部位特殊,多发伤掩盖病情,人群对疼痛反应的敏感生不同以及受经济状况的制约。本组治愈15例,死亡6例。结论 临床应着重提高外伤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治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延迟诊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蒋俊  韩顺良  刘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05-2606
目的:评价外伤性胃肠道破裂X线平片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胃肠道破裂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CT检出隔下游气体征24例;腹脏内游离积液征28例;肠壁区域性水肿增厚模糊20例;肠壁外或肠壁间积气征22例;胃肠壁周围肠系膜密度增高模糊,呈液体渗透征12例.X线平片与CT对隔下游气体检出率分别为28.1%和78.1%,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和CT对腹腔少量积液的检出率分别为71.9%和78.1%,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外伤性胃肠道破裂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破裂保脾的手术方式,以提高脾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脾破裂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自体脾移植术治疗脾破裂。结果本组28全部治愈。术后经B超或CT检查证实脾脏或脾片成活。结论外伤性脾破裂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脾脏,尤其是儿童。保脾手术治愈率高。术后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创伤性膈疝32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创伤性膈疝3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右侧4例,左侧28例,膈肌破裂长度5~17 cm;疝入胸腔的脏器右侧多为肝脏和胃,左侧以胃、脾、结肠、空肠为多见,其次为小肠及大网膜。30例治愈,均在术后2周内痊愈出院,随访1~3年无复发;2例死亡,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创伤性膈疝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相关检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及时手术、选择修补方式,同时并积极处理其他合并伤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合性小肠破裂的诊断方法与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闭合性小肠破裂4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穿刺阳性率76.6%,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阳性率23.8%。全组病例治愈,6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腹腔穿刺及腹部X线片有助于闭合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腹腔穿刺是诊断小肠破裂的重要方法;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小肠破裂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总结本院从1996-2006年间收治的8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析85例小肠破裂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改变,确定诊断的依据。单纯修补30例,肠部分切除49例,修补加肠减压6例,8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临床症状、体征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对外伤性小肠破裂具有重要的意义。治疗以手术为主,单纯修补和肠部分切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创伤性小肠破裂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定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创伤性小肠破裂患者25例.根据术前腹部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并确定适应证,以腹腔肠系膜水肿、小肠间可见明显游离气体影及超声多普勒超声评估腹腔游离液体≤400 ml的病例作为腹腔镜组(8例),并选择同期开腹手术病例作为传统开腹组(17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治疗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2.00 ±0.26)d比(2.94±0.18)d,P<0.01].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33.1±3.0)、(131.8±1.9)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0比47.1% (8/17),P<0.05].结论 在术前正确诊断的前提下,采用腹腔镜治疗创伤性小肠破裂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肠破裂延迟性诊断成功性救治的经验。方法:对本科近期收治的2例小肠破裂的病史、治疗经过及术后情况进行回顾。结果:2例小肠破裂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已平稳,近期均康复出院。结论:早期诊断和手术是关键,同时注意术后监护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曹荣格  陈东  赵涛  叶宁 《安徽医药》2002,6(3):48-4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时各种保脾疗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自2000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109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非手术保脾疗法36例,部分脾动脉栓塞(PSE)介入保脾术38例,脾网片捆扎保脾术17例,全组保脾成功率占同期82.5%(91/109),无一例死亡.各种保脾疗法后行Bus、CT及99mTC检查,测定血小板、lgM、IgC、C3、C4免疫指标,随诊半个月~10个月,脾脏均正常存活,免疫功能正常.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非手术保脾疗法、部分脾动脉栓塞(PSE)介入保脾术、脾网片捆扎保脾术,均为疗效确切、安全可行的保脾方法,符合现代脾脏外科保脾及其功能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