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胸痹防治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164首治疗胸痹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统计,提取出治疗胸痹的核心组合。将分析结果与《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肉桂、陈皮、茯苓、半夏、当归、白术等应用较多,常用药对组合有"甘草-茯苓""人参-甘草""人参-茯苓"等,置信度为0.7的关联规则为"半夏,茯苓→甘草""前胡,甘草→茯苓""厚朴,茯苓→白术"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胸痹方剂的组方以理气健脾、祛湿化痰药和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药居多,治病求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的方剂,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呕吐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律、核心组合及新方。结果: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305首止吐方剂的分析,共涉及中药174味,出现频次≥10的药物49味,总结了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45个、潜在核心组合58个,并演化新处方9个。结论: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用药规律,常用药物以健脾助运的陈皮、化痰降逆止呕的半夏、温中止呕的生姜为主,并可适当配伍补益药物。本研究为中医止呕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盛义  赵红 《光明中医》2022,(17):3084-3088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处方,经数据标准化处理,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对统计的方剂进行中药频次、中药属性、中药配伍的统计,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使用Cytoscape V 3.8.2进行绘制药物关联分析图。结果 通过筛选共有1046首方剂符合要求,涉及373味中药,其中出现频次≥100次的中药共20味,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为白术、茯苓、陈皮;药物属性(四气、五味、归经)主要以温、辛、脾胃经为主;中药配伍分析以白术-茯苓最为常见;聚类分析得到5组中药组合。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方剂多以益气健脾、燥湿行水、涩肠止泻为治疗原则,兼以温里、行气,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眩晕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提取治疗眩晕病证的方剂,将数据录入软件系统,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信息技术对239首方剂进行分析,得出治疗眩晕方剂的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统计,提取出古代治疗眩晕的核心组合,得出新方。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眩晕方剂以性温、味辛、归脾经药物为主,甘草、茯苓、人参、白术、陈皮等健脾燥湿药物及半夏、细辛、羌活、防风等祛风化痰药物应用较多,体现了燥湿健脾、祛风化痰的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含有中医经典药对人参-附子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主治疾病频次和用药频次,并分析治疗4种高频疾病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纳入含有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1067首,高频主治疾病为厥脱、虚劳、脾虚伤食、中风(脑卒中)等14种(频次≥20),常配伍药物21味(频次≥80),核心配伍药物为当归、肉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6味,常用药物组合12组。治疗厥脱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甘草3味,常用药物组合6种;治疗虚劳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甘草、牛膝、白术、五味子、干姜、防风8味,常用药物组合52种;治疗中风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当归、白术、甘草、干姜、防风、麻黄8味,常用药物组合34种,治疗脾虚伤食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当归、白术、陈皮、干姜、肉桂、甘草、木香、厚朴9味,常用药物组合25种。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人参-附子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对其临床运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开展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也可为药对的组方规律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食欲不振方剂的配伍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用于治疗食欲不振的方剂,将方剂中所用中药、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分类录入Excel 2013建立数据表.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及IBM SPSS Modeler14.1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喉痹内服方剂的规律。方法:记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喉痹内服方剂,应用EXCEL 2010建立喉痹内服方剂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根据频数分析归纳核心药物,分别运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2的系统聚类进行聚类分析,以IBM 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作出关联网络图。结果:关于治疗喉痹的内服方剂,共收集到533首方剂涉及381味中药,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归纳出甘草、桔梗、玄参、升麻等45味核心药物,总结了6个核心药物聚类组合,得出29条药对关联规则。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喉痹内服方涉及药物广泛,药物相对集中,以清热、解表、补虚、化痰四类药物最为常用,同时发现药物配伍存在比较固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载的具有治疗喘证有关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筛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能够治疗喘证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喘证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医方剂大辞典》喘证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数据挖掘功能,归纳出治疗喘证方剂的常用中药、组合规则、显性与隐性药对并发现新方。结果 共筛选出432首有效方剂,使用中药315味,得出频次大于20次的中药共有38味,常用药物组合模式共104条,51对关联规则组合,1个新处方。结论 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喘证方剂显性规律得出“麻黄-杏仁”药对与二陈汤基础方,挖掘隐性规律得出茯苓、白术、陈皮+五味子、麦冬、人参新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喘证以燥湿化痰为基本治法,注重调畅气机,使肺气宣降如常以平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黄疸方剂的用药规律及核心配伍组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治疗黄疸的方剂,录入数据库,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探究方剂的配伍组方规律;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EN-TCM)等进行网络药理分析;采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检索黄疸相关疾病靶点,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获得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黄疸相关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共收录治疗黄疸的方剂270首,涉及中药224味;排名前10位的高频药物由高到低依次是甘草、白术、茵陈、茯苓、栀子、陈皮、大黄、黄芩、人参、泽泻;主要使用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治疗黄疸的核心配伍组合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采用BATMAN-TCM数据库分析发现,白术、茯苓、猪苓及泽泻有16个共同作用靶点,其中AR、ESR1、ANXA1、FGFR2、MED1、PGR、TNFSF11、TRIM24、TRPM8、VDR等靶点和黄疸相关疾病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辨证录》中痹病内服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辨证录》中的痹病内服方剂,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结果:共收集到21首内服方剂,涉及65味中药,其中出现频次≥3的中药有20味,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白术、茯苓、肉桂、人参、薏苡仁。21首内服方剂的组方药物中,药性以温性出现频次最多,其次为平性、寒性;药味以甘味出现频次最多,其次为辛味和苦味;归经以脾经出现频次最多,其次为肺经、心经、肾经;出现频次≥6的药物组合有9个,排在前4位的为白术-茯苓、白术-肉桂、茯苓-肉桂、白术-茯苓-肉桂;核心药物组合2个,分别为甘草-白术-干姜、巴戟天-陈皮-薏苡仁。经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1首,药物组成为白术、薏苡仁、陈皮、干姜、巴戟天、甘草。结论:《辨证录》中痹病内服方剂多采用性温、味甘、归脾经的药物;核心药物组合以健脾利湿、温阳散寒为主;以核心药物组合为基础聚类出的新方,仍符合祛湿温阳的治疗大法,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Excel、 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相关方剂基本信息,IBM SPSS Modeler、VOSviewer、Cytoscape软件对配伍中药性能、功效、关联规则、方剂主治等进行数据挖掘,并从高频的方剂、高频归经、药物用量及比例3个维度考察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得到646首方剂,甘草、黄芩、赤芍、当归、栀子等99味中药的配伍频次≥20次,性味以寒性,苦、辛、甘味为主,大多归肺、肝、胃经,功效以清热、解表、补虚为主,主治应用包括虚劳、目赤肿痛、骨蒸、黄疸等。黄芩-栀子-赤芍-甘草关联度最高,是组方核心药物。归肺经中药以柴胡主药,配伍甘草、黄芩等;归肝经中药以大黄、柴胡为主药,配伍赤芍、当归、鳖甲等;归胃经中药以大黄为主药,配伍甘草、枳壳、黄连等。大黄、柴胡用量均主要在3~15 g范围内,比例以1∶1最多,相关方剂组成以黄芩、栀子、赤芍等中药为主,主要治疗目赤肿痛、闭经等。相关方剂在防治肝系疾病方面的应用最多。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可为科学指导其临床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陈皮方剂的组方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陈皮的方剂,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分析其组方规律和优势病种。结果 含陈皮的方剂有656首,治疗的疾病有146种,以积滞、咳嗽、感冒最为多见;治疗的证候类型有132种,以食积证和气血两虚证最为多见;含陈皮方剂中常用药物有778味,频次前12位的中药为甘草、茯苓、白术、半夏、木香、厚朴等;常用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苦为主,归经以脾经、肺经为主;并得出治疗积滞、咳嗽最常用的药物组合分别为陈皮-山楂-甘草、陈皮-甘草-桔梗-苦杏仁;治疗食积证、气血两虚证最常用的药物组合分别为陈皮-山楂-麦芽-甘草、陈皮-当归。结论 含陈皮方剂中,陈皮常与甘草、茯苓、白术、半夏、木香、厚朴等中药配伍,可为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食欲不振的用药规律,为当代中医辨治用药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食欲不振使用药物情况,并分别查出其方、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软件Excel2010建立并输入方、药相关数据的原始数据库;并把相关药物的频次运用软件SPSS 22. 0做描述性的统计;对于药物间潜在关联规则使用软件Weka 3. 8进行挖掘及分析同时采用软件Cytoscape 3. 6. 1把所得出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制作成网络视图。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食欲不振的高频药物有甘草、陈皮、茯苓、白术、人参等;其中以补虚药居多,依次为化湿药、理气药、温里药和消食药,药性多为温性及平性,药味多属辛味、甘味及苦味,归经多属脾胃经。依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陈皮-甘草配伍最多,其次是茯苓-甘草、茯苓-白术、茯苓-陈皮、白术-甘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层次聚类得到新方5首。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发现《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食欲不振多用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理气消痞、温中燥湿等治法,可为当代医家在临床临证施治用药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治疗遗精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遗精方剂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遗精提供参考.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遗精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软件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方剂进行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370首治疗遗精方剂,涉及中药282味.方中补益、固涩、安神之品出现频数较高.方中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药为茯苓(129次),占总处方数的34.9%;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山药-茯苓(66次),3味中药组合为山药、五味子、熟地黄(35次),4味中药组合为山茱萸、山药、熟地黄与茯苓(22次).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遗精的方剂中知母常配黄柏,莲须常配芡实;山茱萸、茯苓常配山药,巴戟天、茯苓常配肉苁蓉.演化得到核心组合36个,新处方7首.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遗精方剂组方以补益中药为主,辅以安神、固涩之品,标本兼治,可为中医药临床治疗遗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仕欢  卢朋  李健  陈建新  申丹  杨洪军 《中医杂志》2012,53(14):1230-123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哮病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 通过对120首方剂的分析,明确治疗哮病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总结常用药对30个,核心组合17个及演化新处方7个.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方剂的药物多数具有化痰平喘,宣肺降气之功效,用药比较分散,核心组合有理气化痰类、宣肺平喘类、降气平喘类,挖掘得到的新方可以认为由类方化裁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麻木的方剂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治疗麻木的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麻木的方剂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内服方111首,涉及药物247味,使用频次大于10的药物有38味,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当归、防风、羌活、人参、白芍、甘草、川芎、黄芪、白术、天麻等;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9个,如防风-羌活、当归-羌活、当归-白芍、人参-当归等;挖掘出可能的隐性规律药物核心组合,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药物组合7组,并进一步组合得到7首新处方;通过以方测证揭示麻木是以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及痰、瘀为标的病证。结论:治疗麻木的方剂以补气实卫,养血和营为本,以祛风通络,化痰行瘀为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荨麻疹内服方剂的组方规律.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荨麻疹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荨麻疹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对筛选出的134首荨麻疹内服方剂进行分析,确定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7个、新处方5个.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荨麻疹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为荨麻疹的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癃闭方剂的药物配伍相关规律,更好地继承古人用药经验,指导当代临床用药。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癃闭的方剂及药物,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及功效,使用Excel2010、SPSS22.0、Weka 3.8等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选用211首治疗癃闭症的方剂,涉及中药182味。方中高频药物为滑石、木通、茯苓、车前子、瞿麦等,多为利水渗湿药,药性多寒平,药味多甘苦,归经多属肺、脾胃、大肠、膀胱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律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律,如瞿麦-木通、甘草-滑石、茯苓-车前子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载录治疗癃闭方剂以利水渗湿,利尿通淋为治法,对当代中医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健忘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健忘的方剂,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健忘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34首治疗健忘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10味常用药物和4味核心药物。结论:治疗健忘应以补养心脾、化痰开窍、安神益智为主要治法,并根据不同兼证,酌情配伍具有清热、活血、理气、养阴等功效的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延年益寿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的延年益寿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基于该平台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延年益寿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内服方349首,涉及药物372味,使用频次高于35的药物有27味,最常用的前10味依次是茯苓、枸杞子、生地黄、牛膝、熟地黄、菟丝子、肉苁蓉、天冬、人参、山药。得到常用药物组合31个,最常用的有熟地黄—枸杞子,枸杞子—茯苓,熟地黄—茯苓,人参—茯苓,牛膝—茯苓等。挖掘出可能的隐性规律药物核心组合,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10对,并进一步组合得到10首新处方。证实了衰老是以肾虚为主的五脏同衰、气血阴阳亏虚的结果。结论延年益寿方剂五脏同补以肾为要,甘温润养形神,气血阴阳并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