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扎西  陈颖  李明丽 《河北医学》2014,(11):1785-1788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不同预防宫腔粘连方法对患者术后宫腔粘连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均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A组采用雌激素预防宫腔粘连、B组放置带铜圆形宫内节育器、C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三组患者宫腔深度、纵隔长度与宫深关系、纵隔基底宽度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三组患者残余中隔发生率及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2年,三组患者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及术后首次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子宫纵隔安全、有效,改善患者孕产结局;术后应用雌激素或宫内节育器对防止宫腔粘连形成、提高妊娠率及改善妊娠结局无明显益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4例子宫纵隔患者行TCRS,术后随机分为A、B、C组:A组24例,术后辅助宫内节育器(IUD)治疗;B组25例,术后辅助人工周期治疗;C组25例,术后无辅助治疗。随访2~25个月,分析比较妊娠结局。结果3组术后随访总数70例,妊娠率为91.4%。3组足月活产比例分别为A组70.0%,B组69.6%,C组71.4%。51例分娩者中经阴道分娩占37.3%,剖宫产占62.7%,发生胎盘粘连19例,未发生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结论TCRS显著改善纵隔子宫妊娠结局,但不同辅助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纵隔对妊娠情况、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2月至2012年6月宫腔镜确诊为子宫纵隔有生育要求的103例患者,观察组(53例)进行B超下或腹腔镜下宫腔镜纵隔电切术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自愿未进行治疗,对两组妊娠情况、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流产率、早产率、不孕率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全子宫纵隔电切术后妊娠率较完全子宫纵隔电切术后妊娠率明显增高,但早产率、流产率及不孕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完全子宫纵隔与不全子宫纵隔对妊娠率及早产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子宫纵隔的流产率及不孕率较不全子宫纵隔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子宫纵隔能有效的提高妊娠成功率,改善妊娠结局,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单极针状电极在子宫纵隔切除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将43例行子宫纵隔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单极针状电极切除子宫纵隔组(研究组)18例,单极环状电极切除子宫纵隔组(对照组)25例,观察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3个月官腔镜下形态。结果 对纵隔基底〈1cm者,两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官腔镜下官腔形态均基本正常。纵隔基底〉1cm者,两者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状电极在子宫纵隔切除术中操作简单,损伤小,预后好,有广泛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志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34-35,38
目的探讨宫腔镜和经腹行子宫纵隔切除术手术的疗效及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85例子宫纵隔患者的临床资料,61例宫腔镜行子宫纵隔切除术,24例经腹行子宫纵隔切除术。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妊娠和怀孕情况,比较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自然流产率。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比较,宫腔镜下纵隔电切术手术时间平均(54.9±16.7)min,术中出血(25.5±9.4)mL,住院时间(3.5±0.4)d;经腹手术时间平均(70.4±23.5)min,术中出血(65.2±13.8)mL,住院时间(6.8±1.5)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患者术后按患者1、3、6个月。随访81例,随访率为95.29%,失访4例。患者手术前后比较,自然流产率均降低,分娩率均提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纵隔传统的开腹子宫切除术逐渐被宫腔镜下手术取代;但对完全性子宫纵隔患者,传统的手术方法仍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CAl25水平与术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比较妊娠组和妊娠失败组术前、术后血清CAl25水平,分析其与生育指数的相关性。结果:CAl25水平与不孕症生育指数呈正相关性(P〈O.05);妊娠组与妊娠失败组术后1个月CAl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个月血清CAl25水平可预测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且当CAl25〉22kU/L提示妊娠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对于子宫纵隔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对65例临床确诊的子宫纵隔患者进行TCRS治疗,分析术后妊娠率及流产率,了解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宫腔镜结合B超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SG)诊断子宫纵隔准确率达到100%。子宫纵隔患者TCRS术后妊娠率为75%(36/48),足月分娩率为63.89%(23/36),流产率为16.67%(6/36)。根据术前自然流产次数将病例分为A、B、C、D 4组,C组的妊娠率(78.95%)高于A组(46.67%)和D组(50%)(P=0.037);不同纵隔深度的患者术后妊娠率和流产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妊娠者占75%(27/36),12~24个月妊娠者占22.22%(8/36),>24个月妊娠者占2.78%(1/36)。结论 B超或HSG联合宫腔镜检查是确诊子宫纵隔的有效方法,TCRS是治疗子宫纵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A组宫腔镜下刮匙搔刮并取出息肉,然后负压吸引全面吸净宫腔;B组在宫腔镜直视下以环状电极电切息肉基底部,两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A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月经量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的月经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经量均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妊娠隋况:A组不孕症19例,术后6个月内妊娠8例,B组中不孕症26例,术后6个月内妊娠2例,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内妊娠A组8例,B组妊娠7例,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复发情况:6个月内A组复发4例,B组复发3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内A组复发16例,B组复发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治疗月经量增多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若不考虑生育问题,应首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而要求生育的患者宜采用刮匙搔刮并负压吸引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um,TCRS)对患者的妊娠及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2006年3月~2011年5月使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166例子宫纵隔患者?利用病历资料?手术记录及电话随访,分析术前?术后妊娠结局并总结患者产科结局?结果: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首次妊娠距二探取环后最短1个月即妊娠,自然流产率从术前的64.53%降至术后的15.25%(P < 0.01),活产率从术前的1.89%上升至术后的72.03%(P < 0.01)?术后剖宫产率80%,无指征剖宫产达到总剖宫产数的41.12%,产后出血率23.53%,其中需要输血的占45%,1例先兆性子宫破裂?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术后可尽快妊娠,加强孕期监督?分娩方式指导及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可进一步改善其产科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术后的妊娠率及术后妊娠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因子宫纵隔并且有生育要求住我院妇科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追踪、随访,了解术后是否妊娠及妊娠结局。结果:术前妊娠56例共134次,自然流产44例共116次(86.57%),活产分娩12例共18次(含14次早产)(13.43%);术后妊娠42例共46次,自然流产 4例共 8次(17.39%),活产分娩38例共38次(含 4次早产)(82.61%),剖宫产34例。术前与术后妊娠结局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是治疗子宫纵隔的较好方法,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妊娠结局和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9例子宫纵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观察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妊娠结局和产科结局。结果 79例患者术后随访67例妊娠,妊娠周期≥28周的患者有49例,均顺利分娩。术前患者活产率、自然流产率和早产率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死胎率、异位妊娠率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子宫纵隔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的产程情况进行严密监控,进而改善患者的产科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90例子宫纵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详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结果:术前活产率为1.58%,自然流产率为64.74%,早产率为1.58%,异位妊娠率为3.16%,死胎率为3.68%;术后活产率为73.75%,自然流产率为13.75%,早产率为8.75%,异位妊娠率为1.25%,死胎率为1.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但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产程状况,以进一步改善产科结局。  相似文献   

13.
夏恩兰 《当代医学》2001,7(4):29-33
子宫纵隔使子宫腔的对称形态发生改变,可引起不孕、流产及早产。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较系统的开腹矫治方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愎快,近期即可妊娠,妊娠及分娩时的子宫破裂几率少。术前应进行妊娠失败其他因素的评估,手术必须在月经净后近期进行,手术前插一个宫颈扩张棒,手术在B超和(或)腹腔镜监护下进行,注意防止子宫穿也,术终放置IUD。并行人工周期3个月,宫腔镜治疗有症状子宫纵隔的效果等于或优于传统的开腹子宫成形术。  相似文献   

14.
杨静  韩英  杜蓉 《新疆医学》2011,41(7):53-57
目的:评价子宫纵隔及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电切术后不同方法防止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对26例子宫纵隔并不孕不育患者及40例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针对术后采用不同处理措施,包括放置与不放宫腔节育器(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将患者分为4组。所有患者手术后定期随诊复查,术后1个月复查阴道B超,3个月复查宫腔镜,据内膜修复情况取出宫内避孕环及停用人工周期。结果:66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55例(83.3%)未见纵隔残留及粘连带,6例(9.9%)宫腔轻度粘连,2例(3.0%)宫腔中度粘连伴子宫发育不良,3例(4.5%)纵隔残留。宫腔术后放环与否或术后是否使用人工周期治疗对子宫发育不良、完全子宫纵隔及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有差异(P〈0.05),但对子宫发育正常、不完全子宫纵隔及轻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使用人工周期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胃肠道副反应,术后同时放置IUD并人工周期与单纯放置IUD或使用人工周期组对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结论:在宫腔镜下行子宫纵隔切除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对于完全纵隔伴子宫发育不良及宫腔中、重度粘连的患者,人工周期(戊酸雌二醇)是防止宫腔粘连的有效药物选择;同时宫腔放置IUD有助于防止完全纵隔及宫腔中、重度粘连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具个体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纵隔子宫电切术后宫腔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6 月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 例经宫腔镜检查证实后行纵隔子宫电切术的纵隔子宫患者(包括完全纵隔子宫 和不完全纵隔子宫),分为实验组58 例(雌激素治疗:补佳乐2 mg/ 次,2 次/d,共21 d ;最后10 d 加用地屈孕 酮10 mg/ 次,2 次/d)和对照组52 例(不使用雌激素治疗)。治疗1 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评估宫腔情况, 记录宫腔粘连发生情况;同时取子宫内膜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的差异,进一步通过RT-PCR 检测TGF-β 及CTGF mRNA 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纵隔子宫电切术术后粘连发生率分别为1.9% 和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 组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 及CTGF 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雌激素不能改变纵隔子 宫电切术后宫腔纤维化进程,可能是因为雌激素不能改变纤维化因子TGF-β 及CTGF 的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16.
吴兰芬 《河北医学》2013,19(2):274-275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除方法手术诊治经宫腔镜或B超确诊的子宫纵隔患者46例,并在术后进行随访追踪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自然流产率、足月妊娠率、早产率和总的活产分娩率。结果:术后患者的足月妊娠率和总的活产分娩率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同时术后的自然流产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腹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纵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调冲方对官腔镜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术后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2月-2010年1月在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123例,术后服用中药补肾调冲方,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子宫内膜发育与排卵情况,观察妊娠率。结果:中药补肾调冲方组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无1例发生粘连,月经的期、量、色、质基本恢复正常,子宫内膜增生与排卵基本同步,123例患者中121例术后4~8月妊娠,平均5.5±2.3月妊娠,已有108例足月妊娠分娩,13例妊娠后又发生流产,2例未妊娠,妊娠率达98.4%.提示:中药补肾调冲方改善宫腔镜术后宫壁组织疤痕粘连,提高子宫的容受性,同时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及排卵,极大地提高怀孕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调冲方对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术后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2月~2010年1月在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123例,术后服用中药补肾调冲方,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子宫内膜发育与排卵情况,观察妊娠率。结果:中药补肾调冲方组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无一例发生粘连,月经的期、量、色、质基本恢复正常,子宫内膜增生与排卵基本同步,123例患者中121例术后4~8月妊娠,平均5.5±2.3月妊娠,已有108例足月妊娠分娩,13例妊娠后又发生流产,2例未妊娠,妊娠率达98.4%。提示:中药补肾调冲方改善宫腔镜术后宫壁组织疤痕粘连,提高子宫的容受性,同时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及排卵,极大的提高怀孕几率。  相似文献   

19.
范岫洁  高智达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097-1098
目的观察刮匙刮除术与宫腔镜下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息肉的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B超提示有子宫内膜息肉及不明原因不孕的不孕不育患者行宫腔镜检查,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6例,分为A组53例行刮匙刮除术;B组53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双极汽化电切除术,组织物送病理后分为功能性息肉和非功能性息肉两种病理类型,比较两组术后1年内妊娠和复发例数。结果功能性息肉妊娠率3个月内A组多于B组(P〈0.05);3-12个月时B组略多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功能性息肉妊娠率3个月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3-12个月时B组明显多于A组(P〈0.05)。功能性息肉3月内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总例数B组明显少于A组(P〈0.05),非功能性息肉B组复发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息肉短期内A组妊娠率优于B组,复发率接近;而对于非功能性息肉B组复发及妊娠率则明显优于A组,总的复发及妊娠率B组明显优于A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克罗米芬联合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7)和对照组(n=57),两组均采用克罗米芬治疗,研究组同时加服中药汤剂治疗,疗程为1~3个月经周期,超声检测卵泡发育和排出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记录3个月内妊娠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排卵率分别是73.68%(42/57)和70.18%(40/57),两组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每周期的卵泡直径渐次增大,研究组卵泡发育优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每周期的子宫内膜厚度逐渐增加,且研究组厚度大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3个月内累计妊娠率43.9%,对照组累计妊娠率24.6%(χ2=4.487,P=0.035)。结论克罗米芬联合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效果优于单用克罗米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