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构建基于全程监控的全自动腔镜清洗模式,观察其预防腔镜管腔器械产生生物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40件腔镜管腔器械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腔镜清洗;另选取2020年1—10月消毒供应中心40件腔镜管腔器械作为观察组,在基于全程监控的全自动腔镜清洗模式下行腔镜清洗。对比两组腔镜管腔器械消毒合格率、清洗时间、清洗效率及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放大镜检测、微生物培养检测、ATP生物荧光检测及杰力试纸法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清洗时间和清洗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器械相关感染,对照组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开展基于前程监控的全自动腔镜清洗模式,可有效控制腔镜管腔器械产生生物膜,提高清洗效率,对避免患者发生器械相关感染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腔镜器械有效的清洗方法,提高腔镜器械灭菌质量,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腔镜手术需要.方法 将手术用过的腔镜器械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清洗方法,实验组采用加酶超声清洗方法.并对清洗后的腔镜器械进行洁净度目测检查、低温灭菌和生物指示剂监测.结果 对照组的洁净度目测检查合格率、低温灭菌通过率和生物指示剂监测合格率均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 加酶超声清洗法明显优于传统清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和研究碱性清洗剂在硬式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8 月期间的 420 件污染的硬式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以腔镜器械种类与数量均分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 210 件。对照组采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器械,观察组采用碱性清洗剂清洗器械。观察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清洗效果 满意度和残留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实用性、经济效果和安全性各项清 洗效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碱性清洗剂应用于硬式腔镜器械清洗消毒,能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改 善残留血情况,提升清洗效果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室腔镜器械的优效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方法:将120例腔镜手术中应用的380件经有效清洗流程处理的腔镜器械分为A、B两组(各60例190件),A组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STERRAD 100S进行灭菌,时间1 h;B组使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灭菌10 h.结果:A组、B组灭菌后有效时间分别为90 d、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STERRAD 100S对手术室腔镜器械进行灭菌1 h的方法,不仅快速,而且灭菌有效时间长,便于储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真空超声波清洗技术应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消毒的效果。[方法]选取使用回收的420件腔镜器械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为常规组与真空组,每组210件,常规组采用医院现行的人工冲洗+超声清洗技术,真空组采用真空超声清洗技术,观察比较两组清洗方式的效果。[结果]真空组的消毒合格率为87.14%,常规组的消毒合格率为26.19%;真空组所用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干燥时间均少于常规组;真空组ATP生物荧光法阳性数为7件,常规组ATP生物荧光法阳性数为50件;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真空超声波清洗技术应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消毒效果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和研究碱性清洗剂在硬式腔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400件污染的硬式腔镜作为研究对象,以各类腔镜种类与数量均分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0件,对照组采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器械,观察组采用碱性清洗剂清洗器械,观察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和护理人员的清洗效果满意度评分,总结碱性清洗剂在硬式腔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结果:对照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为79.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00%;对照组实用性得分为(82.45±3.72)分、经济效果得分为(81.98±2.82)分和安全性得分为(83.66±3.14)分,都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78±1.55)分、(91.52±2.33)分、(96.40±2.25)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碱性清洗剂应用于硬式腔镜清洗消毒相较于以往的多酶清洗剂在效果、经济效果、实用性、安全性上更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炎病人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方法.[方法]按随机原则,将待洗腔镜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按照不同的流程与方法清洗,并对清洗器械进行潜血实验测定.[结果]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存在差异(P=0.006或P=0.037).[结论]改进肝炎病人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可有效地提高器械清洗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干燥质量、处理时间和装载量。方法 将2021年7—12月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回收的术后腔镜器械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经预处理后分别采用喷淋清洗消毒器和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干燥。采用目测法、杰力试纸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清洗效果,目测法检测干燥质量。比较两组清洗效果、干燥质量、处理时间和装载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杰力试纸合格率和干燥合格率高(χ2=4.000和33.063,P<0.05),腔镜吸引器的RLU值低(t=-3.566,P=0.001),处理时间短(t=-6.242,P<0.001),且相同腔镜器械一锅次装载量多(6套vs 2套)。结论 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的清洗和干燥质量较好,且处理时间短和装载量多,可提高腔镜器械清洗的工作效率和周转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提高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观察超声波清洗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我院的腔镜器械100件开展本次研究,将100件腔镜器按不同的清洗方案分为两组,即50件采用人工清洗法为对照组,50件采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器械生物膜细菌数。结果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清洗前,器械生物膜细菌数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清洗后,器械生物膜细菌数两组均下降,且观察组器械生物膜细菌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了提高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采取超声波清洗机,不仅可以提升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与清洗质量,还可以减少器械生物膜细菌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曲靓靓 《护理研究》2010,24(9):2299-2300
[目的]探讨肝炎病人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方法。[方法]按随机原则,将待洗腔镜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按照不同的流程与方法清洗,并对清洗器械进行潜血实验测定。[结果]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存在差异(P=0.006或P=0.037)。[结论]改进肝炎病人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可有效地提高器械清洗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酶清洗液与碱性清洗液保湿对使用后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9月手术室剖宫产使用后的手术器械1200件,立即回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器械分为Ⅰ、Ⅱ、Ⅲ、Ⅳ组,每组300件。其中Ⅰ组采用多酶清洗液保湿2 h后清洗;Ⅱ组采用多酶清洗液保湿12 h后清洗;Ⅲ组采用碱性清洗液保湿2 h后清洗;Ⅳ组采用碱性清洗液保湿12 h后清洗,比较各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结果保湿2 h,多酶清洗液(Ⅰ组)、碱性清洗液(Ⅲ组)目测、镜下及试纸检测器检测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湿12 h,碱性清洗液(Ⅳ组)目测合格292件(97.33%),镜下合格289件(96.33%),试纸检测合格291件(97.00%),分别高于多酶清洗液(Ⅱ组)的261件(87.00%),259件(86.33%),259件(8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690,18.950,14.592;P<0.01)。采用多酶清洗液2 h(Ⅰ组)目测合格296件(98.67%),镜下合格294件(98.00%),试纸检测合格295件(98.33%),分别明显高于12 h (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688,22.017,30.513;P<0.01);采用碱性清洗液2 h(Ⅲ组)与12 h(Ⅳ组)保湿处理后检测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正常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宜在2 h内及时清洗,采用多酶清洗液或碱性清洗液保湿均可以确保清洗质量;不能在2h内回收清洗的器械,宜先采用碱性清洗液保湿处理,再使用机洗的清洗方法,以有效提高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酶清洗剂及酸化水清洗消毒胃镜的效果。方法:将诊疗后污染的120例次胃镜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次。实验组采用多酶清洗液+酸化水清洗,对照组采用流动水清洗+酸化水清洗。对两组清洗后的胃镜清洗效果及消毒后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实验组内镜表面清洁度、镜身表面附着物的清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喷嘴堵塞情况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内镜消毒的合格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较证明多酶清洗剂联合酸化水用于内镜消毒是可行的,是一种内镜消毒方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3种硬式内镜清洗方法的效果,探讨保证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环节。方法选择在本院手术室使用后的腹腔镜和鼻内镜各30套,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20套,分别使用清水清洗、酶洗、加酶超声清洗。监测3种清洗方法前后内镜平均菌落数。结果 3种清洗方法前后内镜平均菌落数均从无法计数到0。结论内镜使用后应立即清洗是保证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传统清洁灌肠法和改良清洁灌肠法的效果。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80例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效果,灌肠总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灌肠效果优于对照组,清洁灌肠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能有效地提高清洁灌肠质量,使患者更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15.
医疗器械沾染血迹后的保存方式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沾染血迹后的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保存和清洗方法,以确保清洗灭菌质量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将600把经人工染血的血管钳随机分成湿式保存组和干式保存组,每组分别在人工染血后1 h、2 h、3 h、6 h、12 h时各取出60件,再随机分为机械清洗组(30件)和手工清洗组(30件),经清洗后进行隐血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不同清洗方法组在染血后1 h、2 h、3 h的清洗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清洗组在染血后6 h和12 h的清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清洗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12 h的干式保存组,机械清洗与手工清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h、12 h的湿式保存组,机械清洗与手工清洗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式保存能有效保证染血器械的清洗质量,机械清洗能更有效地保证清洗质量,只要采用合理的保存方式和清洗方法,都能达到保证器械清洗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医疗器械进行血液污染,比较不同清洗方法去除医疗器械上血液的效果,得出有效的清洗方法,确定正确的清洗操作规程。方法:采用标准污染方法,把新鲜血液污染后的外科剪按照1h、2h、3h、4h、5h5个时间段分别放置,每个时间段将样本分为4组,每组200把,共4000个样本。在器械质量、水质、水温、机械清洗程序、器械装载量等因素确定可比的条件下,对5组样本分别采用4种清洗方法,进行潜血阳性率比较。实验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酶机洗清洗方法在污染器械放置1~3h内清洗,与冲洗+酶泡方法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5),与多酶浸泡清洗方法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放置4h的4组标本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0.001);放置5h多酶机洗的阳性率也明显增加,各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械清洗法效果优于人工清洗法,清洗前先冲洗提高清洗效果,污染器械放置2h以上将增加清洗难度。  相似文献   

17.
洗肠散用于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清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洗肠散用于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清洁的效果。方法将98例需肠道准备清洁的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术前口服洗肠散,对照组口服20%甘露醇注射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和排便次数、术后排气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道清洁度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清洁度为优者占8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观察组与对照组排便次数和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洗肠散用于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能提高肠道清洁度,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是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信息技术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监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内镜清洗程序计算机信息系统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情况进行科学的监督管理。比较采用手工和计算机记录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情况所需时间和其资料完整性的差异。结果采用计算机完成记录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情况所需时间较采用手工记录短;资料完整性优于采用手工记录,两者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信息技术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进行监控,既省时方便,又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2种不同清洗方法对HBsAg阳性患者妇科检查器械清洗的质量。方法选取HBsAg阳性患者妇科检查使用过的器械300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器械各150件,实验组采用多酶超声波振动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清洗。比较2种清洗方法后器械残留血迹情况和乙肝病毒残留率。结果实验组残留血迹检测总阳性率为0,对照组为16.6%;实验组乙型肝炎病毒残留阳性率为4.0%,对照组为24.O%,2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患者妇科检查器械采用多酶浸泡清洗可以明显提高清洗质量和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的术前结膜囊清洗方法对眼表组织的损伤作用和杀菌效果,进而比较得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术前结膜囊清洗方法。方法选取培养阳性、眼表无损伤的新西兰白化兔,共40只,按不同清洗结膜囊的方法随机分成4组,通过观察清洗后即刻结膜囊培养结果、结膜组织和角膜的损害度,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估。结果在结膜损伤程度上,聚维酮碘原液+氯化钠冲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膜损伤程度上,聚维酮碘原液+氯化钠冲洗组、聚维酮碘稀释液洗眼壶加压清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考虑角结膜的损伤程度,聚维酮碘原液+氯化钠冲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杀菌效果上,每组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聚维酮碘原液+氯化钠冲洗对于组织损伤较少,并有杀菌效果,是一种新型、有效、安全的术前眼结膜囊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