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仙人掌外敷配合吸奶器挤奶治疗产后乳房胀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仙人掌外敷配合吸奶器挤奶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后乳房胀痛的产妇12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实验组取适量新鲜仙人掌洗干净,去刺捣烂成泥状,焙热(以不烫为宜)后环形覆盖于乳房上,厚约2mm,乳晕部分不覆盖,外敷10min~15min,然后除去仙人掌,用热毛巾清洁乳房,再按摩乳房用吸奶器挤奶,每日4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用湿毛巾热敷乳房10min~15min后按摩乳房后用手挤奶,每日4次。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乳房胀痛程度及硬度均得到缓解,但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人掌外敷配合吸奶器挤奶可明显缓解产妇乳房胀痛,减轻乳房硬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吸乳器对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产后多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吸乳器进行乳房护理,2次/d,持续4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湿敷、按摩、手法挤奶等)进行乳房护理,2次/d,持续4d。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肿痛程度及肿胀硬度。结果产后4d内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产后多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吸乳器具有良好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豆袋热敷乳房联合电动吸乳器对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分娩母婴分离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豆袋热敷联合电动吸乳器的方法进行乳房护理,3次/d,持续4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乳房护理,3次/d,持续4d.比较2组产妇乳房肿痛程度和硬度.结果 产后4d内2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比较,观察组乳房胀痛及肿胀硬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 豆袋热敷乳房联合电动吸乳器对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一步寻求简便有效的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3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以抓抖法为主辅助哺乳前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对照组采用以热敷,按摩为主辅助哺乳后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乳房疼痛,乳房硬度比较无明显差异,产妇产后第2天观察组乳房疼痛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3~5天观察组乳房疼痛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2~4天乳房硬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产后第5天乳房硬度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产妇哺乳前采用抓抖法,挤奶法护理乳房是一种简便,有效预防乳房胀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仙人掌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仙人掌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后乳房胀痛的患者100例,按患者住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取适量新鲜仙人掌洗干净,去刺捣烂,焙热(以不烫为宜)后环形覆盖乳房上,厚约2 mm,乳晕部分不覆盖,外敷10~15 min,然后除去仙人掌,用热毛巾清洁乳房,再按摩乳房挤奶,每日4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湿毛巾热敷乳房10~15 min后按摩乳房挤奶,每日4次。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乳房胀痛程度及硬度均得到缓解,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人掌外敷可缓解产妇乳房胀痛及减轻乳房硬度。  相似文献   

6.
程琳 《中国临床护理》2011,3(3):236-237
目的 进一步寻求简便有效的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1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以抓抖法为主辅助哺乳前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对照组采用以热敷、按摩为主辅助哺乳后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乳房疼痛、乳房硬度比较无明显差异,产妇产后第2天观察组乳房疼痛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3~5天观察组乳房疼痛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2~4天乳房硬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产后第5日乳房硬度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产妇哺乳前采用抓抖法、挤奶法护理乳房是一种简便、有效预防乳房胀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延迟哺乳两种保持泌乳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电动吸奶器吸奶,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挤奶.比较两组产后延迟哺乳的乳房硬度、乳汁排出量.结果:两组第2、3天乳房硬度、乳汁排出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采用吸奶器吸奶优于传统手法挤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酒饼热敷治疗哺乳早期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将产后24 h发生乳房肿胀的8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用酒饼捣成粉末,温热水调成糊状,产妇平卧,环形涂抹于双乳房上,避开乳头,厚度约0.2~0.4 cm,再湿热毛巾敷上,然后用热水袋敷于热毛巾上保持温度,每次20~30 min,每天2次,连续2~3 d.对照组用传统温热毛巾外敷双乳房,时间、次数同观察组.每次治疗结束均予以挤奶或吸奶器吸奶.结果 观察组乳房胀痛消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观察组48 h内乳腺管通畅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酒饼热敷,能够快速、有效治疗哺乳早期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9.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的出现产后乳房胀痛的100例初产妇,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50例,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产后乳房热敷、按摩,哺乳后挤奶等多种产后护理措施;对照组产妇产后进行乳房按摩,2次/d,分别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乳房的胀痛感以及乳房硬度。结果产后第2d,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第3d开始,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明显减缓,且疼痛感逐渐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第2d,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略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4d,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初产妇产后进行乳房胀痛的护理,能明显减轻产妇乳房的硬度以及胀痛情况,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联合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选取产后出现乳房胀痛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乳房按摩挤奶;干预组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联合乳房按摩进行干预。结果: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硬结减轻程度、乳汁泌乳通畅程度、整体舒适度比较,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联合乳房按摩可提高泌乳通畅程度,减轻产妇产后乳房不适,提高产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频康复治疗仪对剖宫产后产妇乳房胀痛及子宫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名剖宫产后乳房胀痛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常规护理+低频康复治疗仪)和对照组(53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乳房胀痛的治疗效果、母乳喂养成功率、乳始动时间、产后泌乳量及产后子宫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乳房胀痛治疗总有效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产后48、72 h泌乳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72 h宫缩痛评分、宫底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72 h恶露总量、产后阴道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康复治疗仪用于产后康复可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改善子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与仙人掌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产后乳房胀痛无其他并发症的产妇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电脑综合治疗仪与仙人掌外敷,对照组应用一般热敷法治疗.结果 电脑综合治疗仪与仙人掌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效果优于一般热敷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  相似文献   

13.
综合手法减轻产后乳房胀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寻求一种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有效方法。方法 :6 0例产妇随机分为 2组各 30例 ,手法组对乳房采用抓抖法 ,梳篦法、挤奶法等综合治疗 ;对照组采用每日 2次乳房按摩。结果 :产后第 2d ,第 3、5d及第 4d手法组乳房疼痛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分别P <0 .0 0 1,P <0 .0 1,P <0 .0 5 ) ;乳房硬度平均值手法组在产后第2、3、5d与常规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产妇产后乳房局部采用综合手法能使乳汁分泌时间提前 ,乳汁分泌增多 ,促使乳腺管通畅 ,预防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按摩、吸奶器及乳房修护治疗仪在产后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将306例发生泌乳困难的产妇随机分为A、B、C 三组各102例,A组产妇应用人工按摩对产后乳房进行护理,B组产妇应用吸奶器对产后乳房进行护理,C组产妇应用便携式乳房修护治疗仪对产后乳房进行护理.观察三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乳腺炎发病率、母乳喂养率等指标.结果:出院时A组发生乳房胀痛率为23.53%,B组为21.57%,C组为8.82%,C组乳房胀痛率明显低于A、B组(P<0.05);C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显著早于A、B组(P<0.05);C组产妇复诊时乳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A、B组(P<0.05).结论:便携式乳房修护治疗仪操作简单、安全舒适,便于长期护理,可作为产后乳房护理方式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肿胀处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产后乳房肿胀产妇200例随机分为4组各50例。A组采用传统方法(热敷、按摩、挤奶),B组给予单纯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C组给予散结通乳方口服加传统方法,D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即康复治疗仪治疗加散结通乳方口服再加传统方法治疗。观察4组治疗后乳房胀痛、乳房肿胀消退及24h乳汁排出量情况。[结果]治疗后4组乳房疼痛及乳房硬度都较治疗前改善(P〈0.01),24h乳汁排出量均较治疗前增多(P〈0.01),其中D组乳房疼痛及乳房硬度改善效果最好,24h乳汁排出量最多。[结论]综合治疗仪治疗加散结通乳方口服加传统方法综合处理产后乳房肿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医用退热贴冷敷及卷心菜叶外敷2种方法对缓解产后生理性乳房胀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12月在产科住院的产后生理性乳房胀痛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卷心菜叶外敷,观察组采用医用退热贴冷敷。结果 观察组产后生理性胀痛乳房评分低于对照组(Z=-2.568,P=0.010),乳房硬度优于对照组(Z=-4.361,P<0.001),使用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t=19.804,P<0.001)。结论 医用退热贴冷敷用于产后生理性乳房胀痛效果理想,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实施方便,易被产妇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发面外敷法在护理产妇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的产妇,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23例,实验组使用发面外敷法护理,对照组使用按摩法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减痛效果、护理时间、产妇接受程度、乳房硬度的改善程度和乳腺管通畅程度等指标。结果在护理过程中,实验组有33.02%感到疼痛明显减轻;27.52%感到疼痛减轻,对照组仅有12.19%感到疼痛减轻,58.54%感到疼痛加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317,P〈0.01)。护理后,实验组有81.65%感到疼痛明显减轻,13.76%感到疼痛减轻;对照组有18.70%感到疼’痛明显减轻,50.41%感到疼痛减轻,16.26%感到疼痛加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356,P〈0.01)。护士操作时间实验组平均需要(28.4±4.1)min,对照组平均需要(98.3±11.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69,P〈0.01);乳房硬度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79.82%乳腺通畅,18.35%较通畅,1.83%不通畅;对照组47.97%通畅,35.77%较通畅,16.26%不通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258,P〈0.01)。结论发面外敷法具有减痛、通乳效果好,护理时间短,产妇乐于接受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护理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母婴分离产妇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1天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连续3 d.比较2组产后第3天产妇乳房胀痛程度的主观评分、乳房硬度、乳腺管通畅程度及乳房充盈度.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第3天乳房胀痛程度自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乳房硬度及乳房充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乳腺管通畅度则比对照组高.结论 乳房穴位按摩可明显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母婴分离产妇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1天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连续3 d.比较2组产后第3天产妇乳房胀痛程度的主观评分、乳房硬度、乳腺管通畅程度及乳房充盈度.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第3天乳房胀痛程度自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乳房硬度及乳房充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乳腺管通畅度则比对照组高.结论 乳房穴位按摩可明显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